卷五:春秋 第四十七章 三駕疲楚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遠止浮游字數:1920更新時間:24/06/27 08:04:44
晉悼公是晉厲公的侄子,從小隨父親在周王朝避難,聰明伶俐,被欒書接回國即位的時候才十四歲。晉悼公雖然年紀小,但卻深諳世事,政治手段老道。他上臺後,殺掉了殺死晉厲公的程滑,沒有追責幕後的欒書和中行偃,因爲晉悼公知道自己是被欒書扶植上臺的,此時鬧掰顯然不合適。於是晉悼公開始親近大家氏族,任用賢能,提拔元勳的後代士會之子士魴、魏錡之子呂相、魏顆之子魏頡、趙朔之子趙武爲卿,分化欒氏的權力。
新提拔的人自然對晉悼公忠心耿耿,積極地擁護君權。另一方面,晉悼公大力發展生產,減免稅負,賙濟窮人,獲得了國民的好評。這樣看來晉悼公確實有點手段,不和欒書直接對抗,而是通過提拔新貴,拉攏國民來穩固自己的地位,同時又逐漸將欒書邊緣化,減少他手中的權力。等欒書回過神來,晉國的大權已經掌握在晉悼公手裏了,他明白了自己迎回來的可不是一個傀儡君主。
欒書眼看這麼下去自己都要被架空了,於是要求晉悼公立自己的兒子欒魘爲公族大夫,以此壯大欒氏的勢力。晉悼公老謀深算,很爽快地答應提拔欒魘,但他同時還一股腦提拔了三人,荀家、荀會和韓無忌,通過扶植其他家族來削弱欒氏,欒書這下知道了他是玩不過晉悼公的。此後,欒書就在歷史中消失了,下落不明,生死不明,沒有一點史料記載。
欒書的繼任者是韓厥,韓厥作爲四朝元老,有資歷又有戰功,爲人正直,但晉悼公最看重的是韓厥不參與權力鬥爭,忠於君主,所以破格提拔韓厥爲中軍將。韓厥上臺後兢兢業業,將晉國打理得井井有條,幹了幾年以後,韓厥退休了,中軍將由智罃(yīng)接任。智罃是前前前前前任中軍將荀林父的侄子,後因封地改爲智氏。智罃在晉楚邲之戰中被俘,在楚國待了九年,後來被他老爸用楚國俘虜交換了回來。
楚共王在釋放智罃之前和他還有過一段經典的對話,楚共王:“兄弟你恨我嗎?”智罃:“命苦不能怪政府,是我自己沒本事被你們抓來,沒啥好恨的。”楚共王:“現在我要把你放回家咯,你感激我嗎?”智罃:“你放了我,我們晉國也放了你的兄弟,平等交換,也沒啥好感激的。”楚共王:“你回去以後打算怎麼報答我?”智罃:“你想啥呢,這有啥好報答的。”楚共王:“你就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吧。”智罃:“你如果要殺我,我是死而不朽。你如果放了我,我老爸可能也會把我打死在宗廟裏,這樣我還是死而不朽。如果我沒死繼承家業,以後帶兵碰到你的時候也不會迴避,要全力奮戰,以此報答我的君主。”
楚共王爲智罃的不卑不亢感到折服,心想晉國個個都是人才呀,於是感嘆道:“我恐怕是玩不過晉國了。”楚共王的預測很準確,他一生中和晉國爭來爭去,都沒討到便宜,反而楚國國力逐步衰弱,徹底失去了入主中原的底氣。而給予楚國致命打擊的,恰恰就是楚國放回去的俘虜,智罃。
智罃在楚國蹲了九年大牢,受盡了屈辱,但他的意志沒有被消磨,反而化悲憤爲力量,回國後就想着怎麼搞垮楚國。打仗是很消耗財力物力人力的,智罃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爲晉國近幾年雖然和楚國在拉鋸戰中取得了一定上風,但是直接打的話晉國對於楚國並沒有絕對勝算,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經典的戰略,即三駕疲楚。戰略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將晉國上中下新四軍分爲三支軍隊,要打仗的話就逐一出動,勾引楚軍,其中一支軍隊出動的時候,其他兩支軍隊在家休息,使用車輪戰拖垮楚軍。
晉悼公採用了智罃的戰略,攻打楚國的小弟鄭國。鄭國處於晉楚中間,誰取得了鄭國的控制權,意味着誰就是老大,這好像變成了晉楚爭霸的潛規則。可憐的鄭國夾在兩個大佬之間,只能做做牆頭草,誰牛逼就跟誰。三駕疲楚的戰略核心就是通過攻打鄭國來調動楚軍,以達到消耗楚國的目的,因爲晉國離鄭國更近,軍隊進退可以比楚軍更迅速。於是晉國每次用三分之一的軍隊勾引楚國大軍來救,楚軍來了,晉軍就撤回,等楚軍回家了,第二波晉軍又來了,於是楚國大軍又趕去救援。到第三次的時候,楚軍實在是趕不動了,索性就不去了,任由晉國欺負鄭國,鄭國抵擋不住晉國的攻勢,最終依附於晉國。
通過三駕疲楚的戰略,晉悼公沒有花費太大的成本,不但收服了鄭國,而且消耗了楚國的實力,使得楚國沒有餘力大軍北上。晉國和楚國打了一百多年,楚國除了楚莊王時期風光一些,打了兩場勝仗,其餘均是晉國獲勝,究其原因是晉國人更善於謀略,相較來說楚國就有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了。楚共王也是鬱悶的很,老爹楚莊王霸業未成,死的早,自己即位的時候才十幾歲,雖然勤勤懇懇謀求霸業,但顯然在政治和軍事上不夠老練。眼看制霸無望,楚共王不久後帶着遺憾歸西了。
晉悼公雄才大略,是繼晉文公之後最有作爲的晉國君主,其本人在各方面的能力上可以說是完美,十四歲即位,短短幾年間帶領晉國走向全盛,壓制強敵楚國,稱霸中原,只可惜英雄命短,楚共王死後沒多久,晉悼公因病去世,年僅29歲,在位15年。
晉悼公死後,其子晉平公即位。晉平公上崗的第一年,晉楚又打了一架(湛阪之戰),楚軍大敗,晉軍浸入到楚國本土後才退回來。湛阪之戰後的一段時間裏,各國之間很少打架了,外部局勢相對穩定。外部安定下來了,各國內部之間的大家族鬥爭開始愈演愈烈,分封制就是這樣,爲了更多利益、權勢,鬥爭總是無休止的,這不,晉國的大家族範家和欒家馬上要開始掐架了,史稱欒盈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