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春秋 第三十三章 制霸西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遠止浮游字數:1745更新時間:24/06/27 08:04:44
    話說先軫朝晉襄公吐口水之後,雖然晉襄公並不責怪他,但他自己越想越覺得內疚,那天可能還忘記刷牙了有點口臭。同年八月,狄人進犯晉國,先軫終於有機會彌補自己的過錯,只不過這次他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以死明志。

    這場“箕之戰”,先軫還是採取了設伏的方法,預先在箕谷設伏,並誘敵進入,接着伏兵並起,大敗狄人,還俘獲了狄人首領。照理說先軫立下如此大的軍功,以前那點小事就無需記掛了。可是先軫認爲自己無禮於君上,應當受到懲罰,於是他脫下了自己的甲冑,直接衝入敵軍陣中,一頓砍瓜切菜之後自己也被對面砍死了。先軫覺得,對於一個戰士來說,死在沙場上是最好的歸宿了。先軫死後,狄人歸還了先軫的頭顱。晉襄公非常心痛,讓先軫的兒子先且居繼任他父親的職位。

    再看秦國這邊,經歷了上次失敗後,孟明精心籌劃着還擊晉國。過了兩年,經過秦穆公同意,孟明又帶着西乞術、白乙丙二人領兵車四百乘出征晉國。晉國派先且居率領中軍,趙衰爲副將進行防禦。這次先且居帶領的只是一支中軍,兵力並不多,於是他出其不意,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晉軍士氣很高,一鼓作氣打敗了秦軍,孟明再次敗北。這次秦穆公仍然沒有怪罪孟明等三人,繼續讓其領兵。在挫折中學會成長,孟明從兩次失敗中吸取了不少教訓。他開始注重軍事建設,他拿出自己的家產安撫陣亡將士家屬,並且加強軍隊操練,

    這年冬天,晉國聯合了宋、陳、鄭三國攻擊秦國邊境,先且居擔任聯軍統帥。面對四國聯軍的攻擊,孟明命令將士只准守城,不準出擊。聯軍奪取了秦國的兩座城池,孟明還是沒有反擊,秦國將士都不甘心,想出去決戰,孟明不準,將士們私下裏說孟明之前打了敗仗,不敢迎敵了,並且請求秦穆公換將。秦穆公還是相信孟明,不願調換。其實孟明這次龜縮不戰就是爲了增強秦軍的戰意,爲之後出征做準備。

    次年,孟明領兵出征,秦穆公親自參加,吃了這麼多虧,秦兵心裏憋着一口惡氣,就等着找晉國發泄了。大軍渡過黃河後,孟明下令燒燬所有船隻,不留退路,背水一戰(和後來韓信的做法一樣)。秦軍士氣高漲,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多久就把之前丟失的兩座城池收復了。秦軍勢頭正盛,銳不可當,晉國趙衰和先且居都建議避其鋒芒,堅守城池,不要貿然出戰,於是晉襄公下令避戰。

    秦穆公帶領着大軍馳騁在晉國的土地上,如入無人之境。秦穆公轉了一大圈,覺得已經滅了晉軍的威風,出了心中的惡氣,現在晉軍死守,也沒什麼便宜可佔,於是帶領大軍來到三年前埋葬了無數秦國將士的崤山,給上次陣亡的將士收拾後事,立上墳墓,並親自祭奠,秦國衆將士皆哀慟不已。

    回到秦國後,秦穆公覺得憑現在的實力,秦國還不足以入住中原,便打消了東出的念頭,轉而將目光投向西邊的戎族。

    當時,在秦國西部,生活着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這些民族農業生產較爲落後,於是經常侵擾秦國邊境,搶劫糧草、牲畜,掠奪人口,給秦國人帶來了巨大的困擾。西戎部落中,有一隻較爲強大的叫做綿諸,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於是派使者由余出訪秦國。由余是從晉國流落到綿諸的。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把他留在秦國遊山玩水,同時向他瞭解西戎的情況。

    秦穆公知道,要制服西戎,首先要搞定綿諸。爲了消磨綿諸王,秦穆公給綿諸王送去一批能歌善舞的美女。綿諸王見到這麼多美女,忘卻了政事,終日飲酒作樂。等到綿諸朝政荒廢,秦穆公才讓由餘回去。

    由余回到綿諸後,勸誡綿諸王勵精圖治,綿諸王沉醉在享樂中,根本聽不進去。由余對綿諸不再抱有希望,轉而投入秦穆公門下。由余常年生活在西戎,對西戎的地勢、兵力情況十分瞭解,秦穆公根據由余的建議制訂了攻滅西戎的計劃,由強到弱,先後滅掉西戎十二國,使秦國國土面積拓展千餘里。周襄王因此任命秦穆公爲西方諸侯之伯,並賜以金鼓以示嘉獎。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執政的第三十九年,秦穆公去世,一同殉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了車氏的三個人才奄息、仲行、針虎,他們被稱爲“車氏三良”。秦穆公生前求賢若渴,連孟明這種敗軍之將都不願意誅殺,讓這些人才殉葬肯定不是他的意思。我估計這是士爲知己者死,原因就是秦穆公強大的人格魅力。

    “車氏三良”是秦國難得的人才,國人對此悲痛萬分,在詩經中的《黃鳥》裏寫到:“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前面提到過,秦國發展最缺的就是人才,秦穆公的繼任者碌碌無爲,秦國後來也沒有什麼厲害人物,在整個春秋時期秦國沒有再掀起什麼波浪來,直到戰國中期才重新崛起。

    縱觀秦穆公的一生,兢兢業業,雖然因爲晉國的阻礙,沒有成功染指中原,但他擴充了秦國的領地,爲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並且他在禮崩樂壞的年代裏保持仁義之心(之前多次相幫晉國),胸襟寬廣,因而也贏得了“春秋五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