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質子田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星海一葉字數:4169更新時間:24/06/27 08:02:07
    韓陽心中默默感慨着,但並未去詢問那兩個文明此刻的狀況。

    他的精力與算力仍舊全部傾注在人類文明自身的發展之上。

    完成了之前的重大突破之後,空間理論體系再度出現了巨大發展。無數名科學家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從每一個邊邊角角,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完善着這幅框架的血肉,就像是在向一張巨大的畫布之上填充像素格一樣。

    單獨一個像素格似乎毫不起眼。但無數個像素格組合起來,卻能拼裝出壯美的畫卷。

    又經過了上千年時間的積累、迭代和完善,理論發展再度遭遇了一個瓶頸。

    無數道公式,無數個猜想與推導,無數個問題,最終彙總到了一個問題之上。

    如果我們用高到無法想象的能級,對某一片有限空間施加影響,那麼,會發生什麼事情?

    是會因爲過高的能級而直接形成一顆黑洞,達成實質上的空間撕裂,還是連通正反宇宙,造成一定程度的正反物質交流,又或者引發奇特的空間震盪,毀滅周邊所有存在的物質?

    依據不同的理論推導,人們提出了數百種猜想。但每一種猜想都顯得並不完美,缺乏足夠的證據,或者理論體系不夠嚴謹,難以讓人信服。

    對於空間理論的研究進行到此刻,受限於實驗水平的落後,理論研究已經無法再進一步。

    同時,韓陽也意識到,這,極有可能便是人類文明真正掌握空間理論之前的最後一個瓶頸。

    只要真正確認了這一點,確認了“對有限空間施加超高能級影響會發生什麼”之後,未來的理論發展方向立刻就會明確。

    很顯然,這需要有又一次超大規模的實驗。

    相比起之前所進行的大犬座矮星系觀測、銀河系邊緣粒子對撞、銀河望遠鏡這三次工程,這一次實驗的規模或許並不龐大——只需要很小一片空間即可,但對於工程的需求,比起之前三次階段性實驗卻毫不遜色。

    最關鍵的一點,限於能量轉換速率,爲了達到符合標準的能級,核聚變、夸克裂變、夸克聚變、夸克裂變-聚變雙重反應,全部無法達到。

    惟有一種方式才能達到這種能級。

    正反物質湮滅。

    唯有這一種方式,才能在足夠有限的空間、足夠短暫的時間內,釋放出足夠的能量。

    從理論上來說,微型黑洞當然也可以。畢竟微型黑洞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所有質量轉化爲能量。但很顯然,人類不可能掌握微型黑洞的保存技術。

    既然如此,大規模製備反物質便成爲了唯一的道路。

    反物質這種東西早在地球時代就已經確認爲存在,且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

    地球時代,某些醫療器械就是使用正電子——正常的電子帶負電,正電子便是一種反物質——來實現類似X光的效果,可以探查患者體內的情況。

    正電子在自然環境之中也隨時可見。就比如香蕉,就是相當良好的正電子放射源。

    香蕉可以富集鉀,而其中一部分鉀爲鉀40,它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它並不穩定,存在三種衰變方式,其中一種衰變方式,便是通過放射出一顆正電子來衰變爲氬40。

    據估計,一根普通的香蕉,平均約75分鐘便會產生一個正電子。

    如此看來,似乎大規模製備反物質並不困難。但實際上,直到此刻發展到了五級文明巔峯階段,人類都並未掌握大規模製備反物質的能力。

    這當然第一是因爲沒有相關需求,第二就是,大規模製備反物質確實極爲艱難。

    它的艱難之處在於,就算發展到此刻階段,唯一具備工程可行性的製備方案,似乎也僅有通過粒子對撞機一條道路。

    除此之外,高能宇宙射線也能在天然環境之中生成反物質。但韓陽估算過,就算自己製造一張直徑達到了十萬公里的巨網,平均每年也僅能捕獲到0.5克的反物質而已,很顯然不敷使用。

    就算是粒子對撞機,也只能通過一顆粒子一顆粒子的方式來一點點的製造反物質。而,平均一克反物質就包含有數億億億顆反粒子,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製備到足夠的反物質,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再難,工程規模再大,也要上。

    在空間理論發展到如今階段之後,在連續進行了河系際航行、千克級黑洞實驗、銀河望遠鏡之後,人類文明再度展開了這一龐大工程。

    韓陽挑選了一個較爲安全,物質充沛的恆星系,直接將這個星系轉化爲了一個龐大的工地。

    數千萬億臺機器人和智能設備,千萬艘以上的無人智能飛船,數百億名人類工程師與工人,以及所有相關的科學家全都投入到了這一工程之中。

    首先需要進行的,便是專用於反物質製造,而非科研的新型號粒子對撞機的研發工作。

    經過無數次迭代,人們最終研發出了一種小型的正反質子對撞機。

    它製造反質子的原理是,通過一些正質子和反質子的對撞,在正反質子相互湮滅的同時,它們的動能會在真空之中激發出許多倍於此的正反質子對。

    屆時,再通過磁場操控,將正反質子對分離,回收反質子,拋棄正質子,再將一部分反質子投入到實驗之中繼續對撞,另一部分反質子則富集、收集起來,便能源源不斷的產生反質子。

    使用五級巔峯階段文明的專門設計與優化後,這種小型的正反質子對撞機,平均一次實驗能製造出大約1億億顆反質子,耗時約半個小時,如此,一天就是48億億顆反質子,一年則是約1.75萬億億顆,總質量爲萬分之一克左右。

    這種小型粒子對撞機,單臺長度約爲20米,直徑不到一米,總質量僅15噸左右。

    而據韓陽估算,要成功得到完整的數據,需要進行超高能級在有限空間內爆發的實驗至少20次。以每一次實驗需要反物質一噸計算,加上意外損耗,總計需要22噸反物質,也即2200萬克。

    爲此,韓陽將小型粒子對撞機的數量定在了兩億臺,平均每年反物質的產量便能達到兩萬克,總計需要1100年左右的時間,便能攢夠足夠的反物質。

    這個時間看似漫長,但相比起前一階段所建造的銀河望遠鏡,又算不了什麼了。

    以及,這已經是韓陽全力以赴,加上整個人類文明所有工業力量之後的極限產量。

    兩億臺小型粒子對撞機,總質量看似不過才30億噸而已,幾乎也就是一艘超大型的空天母艦的運輸量,看似並不算多。

    但粒子對撞機這玩意兒和別的東西可不同。它太精密了,技術水平要求太高——無論是製造過程還是操作過程,都極高極高,根本不是普通人,甚至於普通實驗員、研究員、科學家能玩的轉的。

    更何況,粒子對撞機是耗能大戶,且自然損耗極高。就這樣一臺小小的粒子對撞機,平均每100臺,就需要一座大型電站供能。兩億臺,就需要200萬座大型電站。

    就算滿足了這些前置需求,反物質的富集、收集、儲存、轉運,也需要消耗極大工程力量。畢竟這玩意兒可不是普通物質,只要一和普通物質接觸立刻就會爆炸。

    整體算起來,韓陽投入幾乎所有算力,再加上人類文明本身的力量,也不過剛剛能滿足製造和操作需求而已。

    於是,以這個恆星系之中數百顆規模以上星球爲依託,在浩瀚的星際太空之中,一片“反質子田”快速發展了出來。

    一臺臺小型粒子對撞機依次排列,像是田野之中的一壟壟麥子,不同的麥子之間,還有無數條複雜的管道將其連接;

    每過一些距離,便聳立着一座高大的電站。提前預留的通道之上,無數艘小型智能飛船和機器人來回穿梭,像是在田野之中辛勤勞作的農夫。

    兩億臺小型粒子對撞機,加上預留通道、電站等等,整體呈現出立方體排列。

    這個立方體的邊長達到了約1.4萬公裏,總計分成一千多層,平均每層之中都整齊排列着約200萬臺小型粒子對撞機。

    此刻,設備調試、能源供應、反物質收集、中轉、運輸、最終存儲,全都已經完成,激動人心的一刻終於到來。

    伴隨着周雲海元首的一聲令下,第一次實驗終於開始。

    數百萬座大型夸克裂變-聚變雙重反應電站點火供能,能量源源不斷的進入到了每一臺粒子對撞機之中,對撞隨之開始。

    一顆顆正反質子在對撞機的真空環境之中對撞,相互湮滅之中,大量的正反質子對從虛空之中憑空誕生,之後,基於磁場操控技術,大量的反質子被強行與正質子分離,通過專用的磁控管道被運輸到了中轉站之中,又從中轉站之中經由磁控管道,最終匯聚到了“反質子田”旁邊的臨時儲存中心裏。

    半個小時時間轉瞬即逝。臨時儲存中心中,兩個數字不斷跳動。

    其中一個數字以億億爲單位,且跳躍增長極快,短時間內便跳躍到了兩億,這是粒子數量統計數據。

    另一個數字以克爲單位,增長速度較慢,僅僅只跳躍到了一點幾的樣子。

    這意味着這一次實驗,總計生產出了一點幾克反物質。

    無窮無盡的反質子如同滾滾洪流一般匯聚到了臨時儲存中心之中,然後又經過磁控管道,來到了旁邊的一處地方。

    這裏是用於生產正電子的地方。

    正電子相比起反中子,質量極低,雖然一顆反中子就需要搭配一顆正電子,但整體來看,所需正電子的絕對質量仍舊極少,很容易就能製造出來。

    於是反中子與正電子便結合成了氫元素——當然,是反氫,而不是正常的氫。

    單質氫僅由一顆質子和一顆電子即可組成,不需要中子,倒是省了製備反中子的麻煩。

    再之後,反氫被低溫固化爲固體,經由磁場束縛到了高真空環境之中,在幾乎無法與任何正物質接觸的環境之中被存儲了起來。

    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反氫,也是可以通過正常的核聚變,從而將質量轉化爲能量的。但很顯然,人類文明絕不會做這種暴殄天物的行爲。

    初期的萬衆矚目過去之後,人類社會再度恢復平靜,普通人們仍舊繼續着自己日常生活,但所有與科學界沾邊的人,無不在時刻關注着反質子田的狀況。

    反質子田也正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如同一塊肥沃的田野,源源不斷的生長出反質子來。

    在反質子田運行了約50年之後,進行一次實驗所需要的約一噸反物質終於收集足夠。

    人們的熱情再度被點燃,無數道目光再度匯聚到了實驗現場。

    在韓陽的親自操縱之下——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杜絕意外與失誤,被完善存儲着的一噸反氫,被磁刀精密的分割成了一百萬份,一份一克。

    之後,每一份反氫都被放置到了一顆特質的金屬圓球之中。

    這種金屬圓球在外來磁場的激發之下,可以形成自身內部的磁場,將反氫與自身嚴格隔離。

    總計一百萬顆圓球,總體積卻僅僅只有1.5立方米左右。加上外部磁場生成與控制設備,總體積也不過100立方米的樣子,質量不超過120噸。

    這120噸的質量被專用飛船小心翼翼的運輸到了周邊一萬公裏內都沒有任何人存在的地方,然後,伴隨着周雲海的一聲令下,束縛着反氫,讓它們無法與正物質接觸的強磁場瞬間撤離。

    在磁場撤離的一瞬間,基於內部壓力,這一克反氫立刻爆炸式的向四周擴散,並一瞬間與圓球球壁接觸。

    100萬顆圓球,總計一噸反氫與一噸正物質瞬間全面充分接觸,緊接着便是猛烈至極的爆炸。

    無窮無盡的光和熱瞬間生成,像是那裏憑空出現了一顆太陽。而佈設在周邊的衆多觀測設備早已就位,拼命收集着反應過程之中的所有數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