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考察團規模增加!喜人成績!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6029更新時間:24/07/02 19:00:14
    東宮。

    朱標書房。

    方孝孺風塵僕僕而來,就見藍玉、沐英站在書房外。

    藍玉看到方孝孺,不由笑着打招呼:“希直回來了。”

    “下官拜見永昌侯、西平侯。”方孝孺忙行禮。

    沐英審視看着方孝孺。

    方孝孺是太子麾下,文臣中的干將。

    方孝孺、黃子澄、練子寧、齊泰、盛庸、鐵鉉……

    這些年輕官員,現在都在地方縣府擔任縣令。

    也是太子系中。

    推行競拍包稅、鄉土村社的先鋒。

    這幾年,這些年輕文臣幹的都很不錯。

    據說,陛下都多次褒獎。

    就在幾人寒暄中,書房門打開。

    回朝述職,彙總一年田稅、商稅情況的葉茂從書房內走出。

    “永昌侯、西平侯。”

    “葉大人……”

    雙方簡單寒暄,葉茂告辭離開。

    藍玉笑着指了指門內,“你一路風塵僕僕回來,先去和太子爺彙報吧,我們不急。”

    方孝孺詫異看了眼藍玉。

    藍玉變化可真大。

    含笑作揖感謝後,走入書房。

    藍玉視線轉移,瞥了眼走遠的葉茂,低語:“也不知陛下給葉茂回執寫了什麼,這位堂堂布政使,在福建,竟然完全亦步亦趨跟隨燕王。”

    朝中很多人都好奇。

    可都打聽不出朱棣閩縣全殲倭寇的大捷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爲何沒有對葉茂動手?

    葉茂爲何又突然對朱棣言聽計從?

    沐英搖頭。

    何止葉茂。

    據傳就連福建都司沈仁都完全倒向老四。

    不過陛下和太子爺都沒說什麼,大家也只能私下想想。

    收起念頭,隨即轉移話題笑問:“老四邀請咱們南下福建,去雞籠嶼觀摩他的新軍,想好了嗎?準備什麼時候去?”

    老四邀請他們明年去。

    但並未說具體時間。

    擺明了,就是讓他們自己決定。

    “明年這個時候如何?”藍玉看着書房門關上,“去早了,新軍的架子剛搭起來,恐怕也看不到最強的一面……”

    朱老四今年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建安鄉土村社上。

    新軍恐怕就是交給譚淵、俞靖等人。

    他要看的是朱四郎訓練的新軍!

    其次,他也想看看,朱老四當縣令治民方面的文治能力。

    其實別看外面百姓議論紛紛,十分關注福建今年的各種稅收情況。

    可福建真正出成績,最少也得明年。

    畢竟,今年朱老四只是在建安搭建起了鄉土村社框架。

    發力,怎麼也得一兩年吧?

    擴大至整個福建也一樣。

    今年福建審批了三百個村莊搞鄉土村社,明年肯定會批准更多村莊。

    所以,明年這個時候去,能看到更多東西。

    ……

    書房內。

    朱標含笑打量方孝孺,臉曬得黑漆漆,也變得粗糙了,打趣道:“你現在要不是穿着這身官服,孤都不敢把你當讀書人了,看來,這一年,沒少往農村跑,這很好……”

    方孝孺謙遜笑着。

    人家朱四郎身爲皇子,據說都跑遍了建安所有村落,他方孝孺難不成還比一位皇子更高貴。

    說實話,這幾年去江寧爲官。

    尤其是從去年,去土橋村蹲點開始,他收穫很大。

    簡單褒獎後,朱標把談話內容轉移至正題,“給孤說說你們江寧情況。”

    方孝孺忙正襟危坐,“稟太子,我不敢像燕王那樣,直接全縣鋪開……”

    朱標含笑傾聽,不時點頭。

    穩重不是壞事。

    老四能,不代表別人也能。

    洪武十年,他安排了很多年輕官員去地方擔任縣令。

    這些人懷着各種目的,效仿老四。

    有人就學不到點子上。

    比如黃子澄,推行鄉土村社,學老四在一個縣全面鋪開搞。

    期間,各種事情頻出。

    甚至,當地百姓都怨聲載道,喊出了驅逐黃子澄的聲音。

    不過對於這種錯誤,他能容忍。

    只要是幹正事,即便出點錯也無妨。

    有黃子澄這種學不到點子的反面典型。

    自然也有正面典型。

    比如方希直,盛庸、練子寧這些人。

    他們不學老四全面鋪開,學老四深入農村,頻繁去村子裏,摸清村子情況後,再推行鄉土村社。

    他有理由相信。

    等方希直他們,能穩而有序建成一個縣後。

    他們的能力,一定會提高。

    再建一個縣的鄉土村社。

    即便依舊無法像老四,一下子,全縣幾百個村子一起鋪開建設。

    但步子一定能邁的更大一點。

    ……

    “太子爺,今年這三十幾個村莊,都是江寧縣,數百個村莊中,在某些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村莊,臣從中已經總結出很多經驗教訓,明年,臣準備步子大點,一次性建設九十個鄉土村社。”

    朱標起身,親自把一杯茶端到方孝孺面前,笑道:“循序漸進,這樣很好,不要學黃子澄好高騖遠,你們不是老四,學老四,要選擇性學。”

    方孝孺受寵若驚,慌忙起身接住茶杯。

    “坐。”

    朱標笑着指了指椅子。

    方孝孺謝恩後,重新落座,脣角動了動,欲言又止。

    朱標察覺後,笑道:“想說什麼,想問什麼,但說無妨。”

    方孝孺訕笑,好奇打聽,“太子爺,臣剛纔看到了葉布政使,不知,今年福建情況如何?”

    “田稅方面,基本和去歲持平,不過商稅方面十分喜人,比去年整整增加了二十萬兩,增加部分,基本都來自海貿。”

    朱標高興介紹着,“事實證明,如果能解除海盜隱患,開海的確能爲朝廷帶來極大的財稅收入。”

    如今只是一個福建。

    而且,老四他們今年的海貿其實也纔剛起步。

    一旦走上正軌。

    恐怕整個福建,每年至少能給朝廷帶來百萬財稅收入。

    這是一筆十分龐大的數額了。

    足夠朝廷發動一次,數十萬規模的對外戰爭了。

    即便不發起軍事行動。

    海貿多收百萬兩。

    就可以給一些貧窮縣府、州府輪流免除田稅,百姓也能得很多實惠。

    今年福建海貿財稅收入,已經讓父皇開始重新審視禁海了。

    不出意外,只要老四能徹底解決海盜倭寇問題。

    朝廷大概率會開海。

    父皇不開,他將來也要開。

    海貿多賺錢,朝廷用不了,就可以免除農民、城內窮苦底層百姓的各種稅賦。

    讓這些底層百姓,也能喘口氣,何樂而不爲。

    方孝孺看着朱標雙目中,對未來的暢想,忍不住試探問:“太子,咱們不效仿福建,搞僱工身股制嗎?”

    鄉土村社配合僱工身股制,才是均財富最好的手段。

    朝廷收上來,再反哺百姓。

    他身爲官員,太清楚,其中貪污等各種因素,會損耗多少。

    最終,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中後,所剩無幾。

    朱標微微詫異,“希直支持僱工身股制?”

    方孝孺點頭。

    有些話,他不能說。

    比如,燕王一旦出海搞成,中原百姓人心向背的問題。

    難道還能命令燕王:我不搞,你也不準搞!

    “太子,臣認爲,我們即便不能堂而皇之搞,也可以低調、緩慢扶持一些,願意搞僱工身股制的商賈……”

    他知道太子的難爲之處。

    但不能因爲難就不搞了。

    “燕王在福建搞僱工身股制,是利用獨家享有的海貿權以及大燕商行……”

    大燕商行,在他看來,其實就是燕王的‘皇商’。

    朝廷手中資源也很多。

    完全可以扶持一些皇商。

    將來朝廷開海,頒發證書,只有拿到證書的,才能做海上貿易。

    對於那些搞僱工身股制的,予以政策傾斜,更容易得到證書。

    他相信,只這一條,就能引導很多商賈施行僱工身股制。

    當然,其中肯定也會有阻力。

    但並未逼迫,現有的商人改造,只是未來的利益,只有搞僱工身股制,才能分到更多。

    如此長時間引導。

    全面僱工身股制不敢奢望。

    但至少,大明境內,除了福建,還會有更多施行僱工身股制的商人涌現。

    做,總比不做強吧?

    ……

    朱標認真聽完方孝孺的想法,笑道:“你的提議很好,不過孤還要好好考慮,你也清楚,這件事很大。”

    此事,關乎百官對他的支持。

    即便搞。

    也不能現在搞。

    至少,做儲君期間,不能提。

    想到這裏,朱標就有了定計,隨即轉移話題,“沐英和藍玉寫信給老四,希望去雞籠嶼觀摩新軍,老四回信,邀請他們明年去福建,孤想着,明年你、練子寧、齊泰、黃子澄等人,也跟着去,去福建看看,考察考察……”

    方孝孺激動起身,“臣謝殿下給臣這個機會!”

    其實他特別想去看看,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會產生什麼奇妙反應。

    可官員是不能隨意前往異地的。

    太子爺的提議,簡直提到他心坎兒上了。

    ……

    隨着朝廷大議開始。

    福建稅收情況,也漸漸傳開。

    “聽說今年海貿爲朝廷增加了二十萬稅賦!”

    “嘶!第一年就二十萬?”

    “明年上千個鄉土村社也開始出成果,恐怕增加的數額會更多!”

    “福建可是個窮地方!燕王去了一年,就增加二十萬稅收,未來,福建的勢頭恐怕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

    福建海貿爲朝廷貢獻二十萬稅賦,好似往平靜湖面,投入一顆石子,漸起陣陣漣漪。

    因朱棣,許多人,就連百姓都認爲,福建未來發展勢頭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勁。

    一時間,不知多少雙眼睛,盯着福建。

    ……

    洪武十二年春節。

    朱棣一行人,再次前往雞籠嶼過年。

    與上次不同。

    經過一年遷徙百姓,以及建設。

    雞籠嶼的繁榮完全超出了陳祖義時期。

    這一年,在俞靖部以及呂珍、樑道明等人幫助下,光從閩縣、建安遷徙的百姓,就高達七千餘。

    加上俘虜的海盜。

    俞靖部水軍。

    以及俞靖、沈至這一年,威逼利誘、綁架等各種手段弄到島上的船工、鐵匠……

    整個雞籠嶼人口已經接近兩萬!

    擱在大明,也勉強夠得上一個下縣規模。

    ……

    臘月二十八。

    朱棣登島第一天,就去參觀造船廠。

    俞靖陪在朱棣身邊,沾沾自喜介紹着,“殿下,這裏原本是陳祖義時期,海盜修繕戰船的船塢,我在原來的基礎上恢復後,直接把附近百畝地全都圈佔了,就這,我還嫌少,總覺未來發展大海軍,百畝用地的造船廠規模不夠大,可蔣胖子死不鬆口,逼急了,甚至拿着刀,要我殺了他,殿下你勸勸他,他眼睛小,見識太淺薄……”

    蔣進忠跟在旁邊,脣角狠狠抽抽。

    看向朱棣。

    一副要朱棣替其做主的模樣。

    朱棣不由頭疼。

    這一年,這兩貨在雞籠嶼相愛相殺,經常把官司打到他面前。

    向他哭窮要好處時。

    這兩貨十分團結。

    可每到得到好處,分配時,這兩貨瞬間翻臉。

    沒好氣瞪了眼俞靖,詢問:“現在這個船塢有造船能力嗎?”

    俞靖頓時訕笑,支支吾吾道:“殿下,暫時還沒有,現在船工還在按照殿下的要求,摸索改造咱們已有戰船……”

    朱棣瞥了眼,脣角笑意一閃而逝。

    他若不如此。

    俞靖會喋喋不休個沒完沒了。

    百畝用地,很大了。

    雞籠嶼內其他好地段,還要建商行,吸引福建、江浙等地商人。

    這才是頭等大事。

    至於未來,如果造船廠產能無法滿足需求。

    完全可以在島上其他地方選址,開辦新的造船廠。

    俞靖就屬於那種,一泡狗屎,都想劃拉到自己碗裏的。

    凡是關乎海軍的,不管現在用不用的上,統統都想劃拉到自己碗裏。

    “不着急,這些船工十幾年沒造船了,而且,咱們要建造的海船,他們以前也沒接觸過,讓他們慢慢摸索……”

    衆人聊着,走入船塢。

    船塢並不算太大。

    而且也是開放露天式的。

    一艘水軍戰艦正在改造。

    戰船上的船樓被拆除,一根更高的桅杆聳立在船體正中央。

    桅杆高低、風帆大小,都要和戰船的大小匹配,找準一個最佳值。

    這一年內。

    就由於改造過的實驗戰船,桅杆過高、風帆過大,試航時,發生了多次翻船事件。

    匠人們一直在摸索其中最佳比例。

    已經有些成效了。

    參觀船塢後,朱棣詢問:“火器工坊呢?現在能不能鑄造我要的那種火銃和火炮?”

    俞靖頓時眉開眼笑,指着海灣另一邊:“殿下,因爲擔心引發事故,所以火器工坊設立在對面,保管讓殿下滿意!”

    朱棣瞥了眼,肯定做出點東西了。

    要不然,俞靖不可能這般得意忘形。

    很快,衆人來到海灣對面。

    靠近工坊,就聽到叮叮噹噹敲打聲,以及匠人的吆喝聲。

    走入一個空曠大房子後,就見裏面到處聳立着冶鐵爐。

    他粗略數了數,大概有三十幾座。

    大約有一百多匠人在裏面忙碌。

    “殿下,這邊。”俞靖迫不及待領着朱棣來到房子左側,一個隔開的小屋。

    推門而入。

    朱棣眼睛頓時一亮。

    一柄十分精緻的火銃,擺放在架子上。

    管身很長,大概有一胳膊左右。

    足足比朝廷現在使用的火銃長了一倍。

    管身長,火藥充分燃燒後,密閉性就高,射程也就更遠。

    “殿下提的鑄造法,因爲管身長,孔細,鐵匠們暫時還做不出了。”

    俞靖在旁邊介紹着:“最後只能用鐵皮卷,不過太耗時了,現在鐵匠們正在研究,把一根鐵棍燒紅後,在鐵棍上鑽空……”

    朱棣打量手中火銃,認真聽着,“不着急,咱們現在主要製作大明現有,製作工藝成熟的火銃就行,長管身火銃製作法,繼續慢慢鑽研。”

    他手中這把火銃,配有木柄槍托、火繩,外觀已經十分像後世的火繩槍了。

    拍了拍手中火銃,“這把火銃我帶走,送回朝中,讓朝廷的匠作監也研究……”

    他這裏的能人巧匠太少了。

    送回朝廷,朝廷匠作監以此爲模型,或許能更快摸索出,一條既快又省的製作工藝。

    朝廷摸索出來。

    老頭子還能對他保密?

    隨後,俞靖又帶着朱棣參觀了鑄炮。

    鑄造的鐵炮,太簡陋了。

    就像武大郎,又短又粗。

    射程只有可憐的五百步,倒是也勉強可以上戰船了。

    海上作戰,抵近五百步後,射擊一些鐵彈,嚇唬嚇唬人,再靠近一些,接幫戰前,先對着敵軍甲板噴射鐵砂,造成混亂和傷亡後,有利於接幫戰。

    海軍完全用火炮,取代接幫戰。

    還得一段時間。

    剛好,用俘獲的這批戰船做實驗。

    “改造後的戰船,裝配火炮後,你們要琢磨新的打法,爭取把新裝備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摸索找出一套,揚長避短的打法……”

    俞靖忙認真聽着。

    朱棣話落,迫不及待道:“殿下,等永昌侯、西平侯明年來視察時,咱們找一股海盜,試一試新裝備、新打法如何?”

    朱棣盯着俞靖,直到俞靖頭皮發麻,訕笑低頭後,才微哼道:“想顯擺可以,但你首先要自身本事夠硬。”

    話罷,朱棣轉身離開。

    火器廠、造船廠剛開始,一切都在摸索建設中。

    可看的不多。

    此番趁年節來雞籠嶼。

    他主要目的,還是訓練已經編練了五千的私兵。

    要好好指導訓練一段時間。

    將來帶着這樣一支新兵回朝參加北征滅元。

    他可不想掉鏈子。

    丟面子也到罷了。

    影響大哥北征滅元,可不行。

    俞靖好一會兒才回神,驚訝擡頭,眼睛亮晶晶看着朱棣離去背影,快跑追趕同時,激動大喊:“殿下,保證不給你丟臉!”

    哈!

    殿下答應了!

    等永昌侯、西平侯這些叔伯輩來雞籠嶼。

    一定要讓這兩旱鴨子,見識見識大海軍雛形!

    對!

    現在改造後的戰船,裝備火炮,也只是大海軍雛形。

    戰船不夠大。

    火炮也不夠大。

    還不夠威風。

    不過,對兩個旱鴨子足夠了!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