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等朱棣迴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5255更新時間:24/06/28 22:48:20
    “姐夫,我們能不能去軍中效力?”

    隊伍行進中。

    徐增壽、徐膺緒騎馬跑到朱棣身邊,舔着臉,眼巴巴看着朱棣。

    陛下竟准許姐夫組建兩萬規模軍隊!

    要知道,這可是姐夫的私兵!

    朱棣微微皺眉,“你們怎麼知道的?”

    當時就他、父皇、大哥三人。

    “姐夫,我們偷聽到的,不光我們,還有其他人肯定也偷聽到了。”徐增壽訕笑。

    他十分肯定。

    李善長也偷聽到了。

    因爲他注意到,當時李善長臉色,短時間變了又變。

    朱棣也沒糾結此事。

    這種事瞞不住。

    很多人都會盯着他在福建的一舉一動。

    兩萬人的軍隊,根本不可能瞞得住。

    父皇,恐怕也沒想過瞞着吧?

    想通後,收斂思緒,瞥了眼兩個小混蛋,“到福建後,你們就去村子裏,跟着搞鄉土村社建設,什麼時候鄉土村社建成了,我什麼時候,讓你們領兵,如果和百姓打交道,都幹不好,那就老老實實回家,混吃等死吧!”

    這次離開,泰山讓他把這兩小子帶上。

    泰山也是沒辦法。

    這兩混賬不是讀書的料。

    待在金陵城,每天想着法往外跑。

    和一羣同齡人混在一起,去城外做些賽馬之類的意氣之爭。

    而年齡又小,現在送到軍隊中,也不合規矩。

    既然沒有在書本上學知識的毅力和耐心,索性就去實踐中學習。

    反正,他們需要的是能力,有能力,就不愁前程。

    對泰山的想法。

    他倒是比較認同。

    這兩混蛋小子,臉皮厚,能說會道,和周浪一個德行。

    這種人一般比較好動,很難坐下來鑽研學問,適合在實踐中學習。

    帶兵機會,他也會給。

    但絕不是現在。

    先讓他們去農村,搞鄉土村社,切身感受百姓疾苦。

    對他們往後人生,只有益處,沒有壞處。

    啊?

    徐膺緒、徐增壽傻眼了。

    旁邊,徐輝祖笑笑,沒好氣道:“我當初就是這麼一步步走來的,別一天到晚,總想着一步登天!”

    姐夫是爲這兩小混蛋好!

    以前,父親讓他回鳳陽老家種地,他也不樂意。

    父親也沒堅持。

    後來去土橋村。

    起初,完全就是因姐夫和阿姐在土橋村,去的次數多了,慢慢喜歡上土橋村。

    ……

    在這個過程中,他學到了很多。

    徐膺緒、徐增壽相互對視,無奈點頭。

    朱棣瞥了眼二人,也不搭理,放慢馬速。

    等徐妙雲娘三的馬車跟上來後,翻身下馬,鑽入馬車。

    兩小家夥躺在厚厚的被子上,睡的正香,徐妙雲拿着一本書,獨自看着。

    聽到動靜,扭頭,莞爾笑着低語,“這麼快就想兩個小家夥了?”

    “想誰,你不知道?”

    徐妙雲聞聲,俏臉瞬間變紅,扭頭,假裝給兩個小家夥蓋小被子,“幸虧雍鳴、祈嫿現在聽不懂,不然會很傷心。”

    朱棣含笑環臂,靠着車廂,轉移話題:“知道父皇和我說了什麼嗎?”

    徐妙雲好奇轉頭……

    “老頭子說,准許我組建兩萬私兵……”

    徐妙雲驚的微微張嘴。

    兩萬私兵!

    相當於三個藩王親衛了!

    ……

    “還給我下了命令,大哥北征滅元時,必須帶一萬精銳回來。”

    朱棣話落,徐妙雲感慨道:“父皇真的在爲我們以後做安排……”

    她有種感覺。

    父皇似乎對大哥包容四郎,和四郎能磨合好的期許,越來越低了。

    是什麼讓父皇,突然發生這種轉變?

    當然,無論是什麼原因讓父皇發生轉變,對他們而言,都是件好事。

    至於下死命令,讓四郎帶一萬兵馬回來,幫助大哥滅北元。

    這道命令中,父皇的一些考量,沒必要深究。

    父皇的位置,這些考量,都是應該的。

    ……

    洪武門。

    馬車緩緩駛入。

    馬秀英微微皺眉,看向朱元璋,“爲什麼突然給老四這麼大權限?”

    朱元璋緩緩睜開眼,“還記不記得,咱和你說過,咱看到老四頭上長犄角……”

    他這個兒子,身上具備,成爲一條真龍的潛質。

    也有能力,開拓、開創一個江山。

    如此,還願屈居標兒之下?

    這回就當是一次考驗。

    如果老四再回來,表現出不願臣服標兒的苗頭。

    他就不再謀劃什麼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對標兒磨刀結束,他和秀英走之前,就徹底放老四離開。

    讓老四帶一萬精銳回來,就是想看看老四練兵、帶兵的能力。

    決定對老四的支持力度。

    老四是他喜愛的兒子,把兒子送出大明境外闖蕩,不支持,不配爲人父。

    但支持力度也必須掌握好。

    不能讓老四建立的勢力,壓過大明。

    最好是老四弱於大明。

    標兒這一脈,和老四這一脈,相互依靠。

    標兒這一脈,掌握豐富資源。

    老四這一脈,依靠大明的棉布、瓷器等資源,獲取商貿利益。

    他倒不是擔心老四。

    是擔心,老四發展太好,朝中有人眼紅,等他和秀英不在了,藉口老四當初創業,受了大明恩惠,要求老四割地之類。

    這類事,有沒有可能發生?

    有!

    所以,如果老四的軍隊很精銳,不需要他支持,他就不會支持。

    這次讓老四帶兵回來幫標兒北征滅元。

    也等於是還賬。

    “當然,這只是咱的設想,未來如何,誰又能知道呢。”

    朱元璋無奈笑笑,他對老四的期許,都變多少次了?

    馬秀英默默鬆了口氣。

    ……

    胡府。

    “什麼!”

    胡惟庸渾身繃緊,瞪大眼,看着李善長。

    李善長點點頭:“朱皇帝親口許諾,朱四郎佔據東番後,準其建立一支,上限兩萬人精銳!”

    朱四郎統帥兩萬精銳。

    足可以掃平四海之地,任何一個蠻夷小國了!

    海盜陳祖義,都能稱霸海面。

    朱四郎若是去了。

    且擁兵兩萬,極有可能成爲大明四海之王!

    ……

    “朱皇帝還說了,等太子北征滅元時,要朱四郎帶一萬精銳回來助戰。”

    ……

    胡惟庸驚呆了。

    朱皇帝就不怕,太子和朱四郎反目成仇,朱四郎勢大,奪了太子的皇位?

    朱四郎再回金陵,就會帶一萬私兵,耀武揚威,錦衣迴歸?

    ……

    一個個問題,接連不斷冒出。

    他卻一個答案也沒有。

    許久後。

    胡惟庸回神,咬牙道:“我就不信,他們老朱家能避免禍起蕭牆!”

    朱四郎發展的好,朝中百官不眼紅?太子系不眼紅?

    大明境內的地方豪強不眼紅?

    他太瞭解人的貪慾了!

    這些人,都會爲了利益,推動太子對朱四郎動手!

    ……

    胡惟庸越想心情越好,笑道:“恩師,這大海和陸地也不同,朱四郎在陸地善戰,到了海里可未必了……”

    大海盜陳祖義,那是一個祖輩,就背離中原,去南洋蠻夷小國謀生之人。

    朱四郎或許還暈船呢!

    海里的戰爭,如果真這麼容易。

    大明又豈會,被動禁海,設立海防。

    不止大明。

    從元朝開始,就在沿海設立海防。

    說白了,就是水上力量薄弱。

    元朝攻打倭國和佔城過程中,繼承南宋的水軍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

    自此之後,元朝就終止對水軍投入,一百年,等朱皇帝取代元朝,建立大明後。

    接受最強大的一支水軍,還是朱四郎、徐達這對翁婿,遼東大捷,歸順的這支水軍。

    造船技術、善水戰的將士,一百年的荒廢。

    朱皇帝厲害,也變不出來。

    至於朱皇帝和陳友諒的潘陽湖水戰,這種江河湖泊上的戰鬥,實踐證明,在海上不適用!

    大明一國之力,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朱四郎就能做成?

    “或許,朱四郎還會隕落在大海上!”

    ……

    就在胡惟庸、李善長議論之際。

    朱元璋對朱棣的交代,也被很多去送行之人,傳開。

    並且,在有心人刻意推動下。

    迅速在金陵城蔓延。

    “燕王走了!”

    “啊!俺一直在洪武大道盯着,怎麼沒發現!”

    “定是天一亮,甚至宵禁剛結束,燕王就出城了,聽說陛下准許燕王組建兩萬精銳!”

    ……

    “太子爺要北征滅元?”

    “這個不重要,到時候,燕王將帶一萬精銳回來,到底真的假的?”

    ……

    朱標將在未來北征滅元的消息。

    也在不經意間,‘巧妙’在民間流傳開來。

    ……

    左相官房。

    宋濂焦急道:“伯溫,我知燕王對你有救命之恩,但陛下如此縱容燕王,你身爲左相必須勸諫!”

    “兩萬精銳!”

    “燕王帶一千精銳,就能縱橫草原,給他兩萬精銳,他極有可能,從福建出發,打下半個中原!”

    ……

    劉伯溫哭笑不得看着宋濂。

    這位大儒,倒是真敢說。

    也足可以看出,燕王的優秀,的確給很多人十分大壓力。

    “景廉兄,陛下這樣安排,肯定有深意。”

    劉伯溫打斷宋濂,壓聲道:“若我沒猜錯,陛下是想把東番封給燕王,讓燕王成爲大明四海藩屏,鎮壓四海盜賊,將來時機合適,會放開海禁……”

    更深的內容,關乎陛下的磨刀計劃,就不能透露給宋濂了。

    所有人都沒注意到。

    就在有關燕王的議論中。

    還出現了太子北征的消息。

    此事,即便在朝廷中樞,也只有少數人知曉。

    不出意外,是陛下趁所有人都關注燕王,把消息,混於其中,捅出去的。

    其實,就是趁機向外界吹風。

    免得將來突然宣佈,民間震動,朝中百官也鬧騰。

    眼下,所有人關注重點都是燕王。

    且燕王眼下勢頭太盛。

    百官聽聞太子不久將來,將掛帥北征滅元,內心也是期盼的。

    若是換個環境。

    沒有燕王,百官若是聽聞太子掛帥北征,恐怕早去御書房跪着請願了。

    大部分文官,都希望,陛下之後的大明皇帝,都不要操刀了。

    操刀皇帝太強勢!

    ……

    宋濂從震驚中回神,撫須點頭:“這麼安排好,這麼安排好!燕王這等太過優秀的皇子,就應該安排去大明之外!”

    朱四郎,就算是封藩。

    都無法讓人放心!

    打發去東番,遠離大明,恰恰好!

    劉伯溫瞥了眼宋濂,提醒:“景廉兄,現在說好,將來若燕王發展的好,你們這些太子的支持者可不要眼紅……”

    他得提前給宋濂打個鋪墊。

    今天送行,有種強烈預感。

    燕王這一走,就是龍歸大海。

    燕王在外,發展不好倒也罷,就怕太好,被人眼紅。

    別人眼紅沒什麼。

    就怕太子系眼紅,攛掇太子,或者揹着太子做什麼蠢事。

    別說燕王對他有救命之恩。

    身爲左相,就是爲大明。

    他都希望,這種事永遠不要發生。

    宋濂是太子老師。

    且在讀書人中威望很高。

    若是將來,宋濂能勸說太子系衆人,或許可以把風險降低很多。

    宋濂狐疑看着劉伯溫,“可能嗎?咱們大明,天朝上國,富有四海,至於眼紅燕王在外闖出的一點基業?”

    “伯溫放心,若真有人,如此不要臉,我第一個站住來反對!”

    或許,燕王真有這種本事吧。

    即便有。

    那也是人家燕王自己拼搏來的。

    若是有人眼紅,他就算是太子的老師、支持者。

    也會第一個站出來,指着眼紅的同僚,大罵!

    劉伯溫看了眼宋濂,無奈搖頭……

    這位大儒,謙謙君子,又豈會明白,俗人的貪慾和無恥!

    ……

    十數日後。

    北平。

    秦王府。

    書房。

    朱樉呆滯看着前後腳,接連收到的兩份信報。

    嗒嗒嗒……

    急促腳步聲傳入。

    朱樉回神。

    循聲看去……

    姚廣孝身影出現在書房外,一隻腳踏入書房,便迫不及待問:“殿下,可是朱四郎動身南下的消息?”

    朱樉點點頭,又搖頭,“不止,除了老四去福建的消息,緊隨其後,還有一份信報……”

    老四去福建,並且還肩負剿滅福建倭寇之事。

    之前就傳來了。

    這次只是更加詳細。

    比如,老四的五百親兵也跟着南下等等……

    這些都不算什麼。

    最後一份信報,才最令人震驚。

    父皇竟然把東番許諾給老四。

    並且准許組建兩萬私兵!

    不久將來,大哥還要親自掛帥北征滅元。

    彼時,老四還必須帶一萬精銳回來助戰!

    ……

    姚廣孝聽聞後,也驚呆了。

    朱樉對此一點兒都不奇怪,擡頭,“姚先生,我父皇到底想幹什麼?對老四的喜愛,已經不設防了?”

    說實話,他都有些嫉妒羨慕。

    老四的能力,統兵兩萬!

    若真有反意。

    大明沿海省份,就是老四囊中之物!

    姚廣孝擰眉搖頭,也看不清了。

    琢磨片刻,又自信笑道:“殿下,不管陛下什麼想法,但太子掛帥北征,至關重要!”

    朱四郎領一萬精銳回來助戰。

    太子爺、太子系、朝臣是什麼反應,都能在這次北征滅元之戰中反映出來!

    其實,皇帝怎麼想根本不重要,無論皇帝做什麼安排,肯定都是想朱家和和睦睦。

    可其他人,會讓皇帝如願嗎?

    “而且,北征滅元,對殿下而言,也是一個機會,殿下從現在開始,就要準備了!”

    “遼東送回朱四郎的兵法操典後,殿下就想辦法搞一本,在親衛中推行訓練!”

    ……

    朱棣並不知。

    他走了。

    但關於他的議論並未平息。

    相反很多人已經開始議論他到福建後如何如何,將來領兵回來,又如何如何?

    數月後。

    一行人,終於進入福建境內。

    此刻,已是夏末秋初。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