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百姓呼聲:朱四郎做宰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5151更新時間:24/06/28 22:48:20
    魏國公府門外。

    讀書人站在最前面,後面跟着百姓,把徐府府門堵得水泄不通。

    若非有一羣讀書人帶頭,百姓再好奇,也不敢跑來朱紫巷,當朝國公府門外求證。

    徐府管家、家丁站在臺階上,滿臉驕傲自豪。

    大家都知道,讀書人、百姓都是來求證姑爺是不是剛剛被點狀元的朱四郎。

    管家滿臉與有榮焉站出來,對臺階下方,恭敬作揖後,才大聲喊話:“各位,這是魏國公府,勞煩各位不要擁堵了。”

    “俺們就想知道,朱狀元是不是燕王?”

    “對,求管家告知。”

    ……

    百姓大喊。

    一個讀書人站出來,衝管家作揖,“我等與朱狀元是同屆考生,就是想求證,燕王是否是狀元朱四郎,若是燕王能出來,與我等說句話,感激不盡。”

    管家滿臉爲難。

    扭頭低語:“我去找姑爺,你們在這裏看着,不準頤指氣使……”

    讀書人、百姓都是衝姑爺來的。

    而他們的一舉一動,不但代表徐府,現在還代表姑爺,可不能給姑爺丟臉。

    家丁紛紛點頭。

    ……

    徐府客堂。

    徐達去上朝了。

    此刻,家裏面只有一羣孩子。

    朱棣等人湊在客堂內。

    “姐夫,爲什麼不出去見見?”徐增壽帶着一絲埋怨詢問,“你這樣端着架子,有些太過了,人家會背地裏,說你高高在上,目空一切……”

    徐輝祖含笑瞪了眼,“行了,你還不如直接說,你想跟着姐夫去顯擺!”

    徐增壽臉不由微紅,低頭。

    好吧,他的確有這個想法。

    這會兒,朱紫巷各府,肯定都在觀望。

    以前,藍春等人,怎麼嘲笑他和二哥來着?

    好像說:‘你們阿姐真傻,竟然自嫁一個泥腿子……’

    現在只要跟着姐夫出去,在讀書人、百姓面前轉一圈,定能氣死藍春等人。

    可大哥也用不着拆穿吧?

    一羣人瞧着徐增壽,鬨堂大笑……

    李漁坐在徐妙雲身邊,好奇詢問:“阿姐,姐夫爲什麼不去見一見?”

    換個人,早出去了!

    “姑爺、姑爺……”

    徐妙雲剛要說話,管家氣喘吁吁跑進來,擦着汗,滿臉笑容道:“姑爺,外面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都請你出去……”

    衆人看向朱棣。

    “不去!”不等管家說完,朱棣就平靜否決,“劉叔,去告訴府外百姓,如果想知道什麼,就去向朝廷打聽,我沒責任回答他們。”

    管家笑容凝滯。

    姑爺這番話,直白且不近人情。

    他要真照搬轉達。

    百姓私下裏,肯定會說姑爺不是。

    看來,他只能自己發揮聰明才智,保證姑爺的意思不變,儘可能把話說得漂漂亮亮。

    管家應了聲,匆匆離開。

    朱棣見一羣小舅子、小姨子,都看着他。

    明顯,不懂他爲何如此。

    “你們這麼看着我做什麼?”朱棣沒好氣笑道:“我和外面的人非親非故,對他們沒有任何責任……”

    ……

    “那些讀書人來徐府外做什麼?百姓接觸不到的消息,難道他們也接觸不到?”

    這些考中舉人,衝刺進士的讀書人。

    以他們的人脈,想打聽他的情況,不要太容易了。

    “他們來徐府,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衝我大明皇子這個身份而來。”

    無非就是想給自己找一條出路罷了。

    他不討厭,但也不願和這種人打交道。

    這種追逐名利,蜂擁而來的人,也會隨時蜂擁而去。

    “姐夫,百姓呢?”徐輝祖詢問:“百姓應該是衝鄉土村社而來,爲什麼不見見?”

    朱棣循聲看去,“輝祖,聽說老頭子馬上也要安排你去擔任一方縣令了,借這個機會,我和你多說一句,你未必一定要聽從,就全當一個參考,畢竟每個人的處事標準不一樣……”

    “我爲什麼要見外面的百姓?”

    ……

    他和外面的百姓,非親非故。

    也不是金陵父母官,現在也不是大明的皇子。

    對外面的百姓,沒有一點責任義務!

    ……

    百姓如此,無非就是因鄉土村社,把他當成過好日子的救世主。

    他不是。

    也不想當。

    他挺自私的。

    和他沒關係的人,即便見對方遇到困難,也絕不會貿然施以援手。

    不屬於他的責任,絕不沾身。

    ……

    “信不信,未來,如果有人改變了鄉土村社的最初構想,現在捧着我的百姓,就是跟着士紳,罵我罵的最兇一批。”

    爲了杜絕鄉土村社最大的敵人:士紳。

    他都把胡惟庸立爲標靶。

    把士紳入股,搞成一條,不可碰觸的禁忌。

    往後誰敢倡議,士紳入股鄉土村社,就是‘妄圖左右皇權’、心存異志!

    饒是如此,他也不會天真認爲,就萬事大吉。

    畢竟他只是個臣子。

    父皇、大哥、雄英之後,將來的皇帝如何,他不能保證。

    甚至,大哥、雄英做皇帝會如何對待鄉土村社,他都不能保證。

    他既不想現在被捧着,也不想做什麼改變一個時代的偉大人物,這是父皇和大哥的責任。

    更不想將來死後,還要被人咒罵。

    客堂內,衆人沉默……

    不久後。

    管家折返彙報,府門外讀書人和百姓離開,去了洪武門後。

    衆人又聊了會兒散去。

    徐輝祖夫婦回到夫妻二人居住的別院,在院中涼亭坐下。

    李漁詫異道:“姐夫今天給人的感覺,好陌生,還特別冰冷……”

    剛纔,姐夫那番話,給她很大衝擊。

    和她嫁到徐家。

    自己觀察,以及聽夫君講述,瞭解的姐夫,完全不同。

    姐夫說自己自私。

    自私倒沒什麼感覺。

    試問天下,誰不自私?

    很正常嘛。

    可姐夫說話時,充盈整個客堂的冷漠,實在太冷了,給人一種,沒有憐憫心,不是好人的感覺。

    和以往那個,和大家說說笑笑,十分好相處的姐夫,完全不同。

    徐輝祖回神,笑道:“你的感覺沒錯,你以前沒見過姐夫這一面,是因爲,咱們是他的親人。”

    “土橋村村民呢?”

    “在姐夫心中,土橋村鄉親也是親人。”

    ……

    “你知道,朱紫巷這些人,怎麼評價姐夫嗎?”

    ……

    皇宮。

    御書房。

    劉伯溫坐在旁側小凳子上,打量匆匆而來,給朱元璋行禮的蔣瓛。

    蔣瓛行禮時,

    朱元璋迫不及待問:“朱四郎如何處置徐府外讀書人和百姓?”

    “稟皇爺,朱四郎沒露面,讓徐府管家,把人打發來洪武門。”蔣瓛臉色微微蒼白。

    他傷勢還沒好。

    能行動後,就馬上回鎮撫司衙門。

    就如他猜測的。

    杖責五十第二天,就接到升遷錦衣衛指揮使的聖旨。

    “混賬!”

    朱元璋又氣又好笑,笑罵一句,吩咐:“去,告訴皇城外百姓,朱四郎就是咱四子朱棣!”

    蔣瓛領命離開後。

    朱元璋視線轉向劉伯溫,“他骨子裏這種冷漠,有時候,咱都有些怕……”

    這種冷漠。

    代表着,極致冷靜、理智、無情!

    外界因素,很難干擾他判斷。

    一個皇帝,擁有這種發自骨子的冷漠,才能爲天下執法!

    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清除骯髒齷齪。

    但骯髒壓過正義,一定是正義的鐵拳不夠硬!

    他的冷漠,是充滿波折,艱苦的人生經歷,歷練出來的。

    老四呢?

    好像是與生俱來。

    ……

    朱元璋見劉伯溫只聽不說,頓時索然無味。

    其實,他是想讓劉伯溫分析判斷一下,老四和標兒能不能磨合好。

    可老滑頭,顯然不想在這方面發表意見。

    氣的瞪了眼,隨即轉移話題,“胡惟庸已經請辭了,他的情況,咱也問過御醫,很長時間,不適合爲官,得靜養,咱想讓你接替胡惟庸,擔任左相……”

    “陛下!”

    劉伯溫慌張起身就要下跪,“臣年老體衰,難當重任,臣向陛下舉薦韓國公……”

    李善長權力欲多麼重。

    多年老相識,他很清楚。

    據他所知,這幾日,李善長已經在積極運作了。

    他都這把年紀,不想和李善長交惡。

    哼!

    朱元璋哼道,“李善長不在咱考慮之列……”

    磨刀計劃、鄉土村社奠基、爲標兒籌備滅元之戰等等。

    很多大事,都集中在未來幾年。

    說實話,胡惟庸擔任左相,他還真的不放心。

    滅元之戰的糧草、馬匹、兵器籌備事宜。

    他就繞開了兵部。

    直接祕密命令文忠,在大都督府內操辦。

    同時讓天德協助。

    如今,機緣巧合,胡惟庸空出這個位置。

    他一定要選一個,一心爲公,且有能力的人。

    天德、劉伯溫、湯和就是最好選擇。

    劉伯溫是首選。

    至於李善長,他壓根沒考慮過。

    這個人有才能。

    可就是私心私慾太重。

    “磨刀計劃、鄉土村社、滅元之戰,任何一件事,都關乎大明,關乎千千萬萬百姓,你推薦李善長,李善長能以一顆公心,對待這三件事嗎?”

    “你輔佐咱,打下了天下,卻因爲各種各樣原因,在建設天下中,沒有施展機會,你就甘心……”

    ……

    劉伯溫聽朱元璋又是大義壓人。

    又是激將。

    不由苦笑。

    要說,大明立國後,他有沒有想過當宰相,施展才華?

    當然想過!

    只是,當時他的名聲太大了點。

    大明剛立國,外有北元,內部因利益,迅速瓦解。

    皇帝如履薄冰,無論如何都不敢用他。

    他和中山侯湯和都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朱皇帝壓着他們時,也甘之如飴接受。

    可如今都這個年紀了……

    朱元璋見劉伯溫面露猶豫之色,直接霸道命令:“你做好準備,胡惟庸第三次請辭,咱就會答應,然後任命你爲宰相!”

    “臣遵旨。”

    劉伯溫神色複雜領命。

    未來幾年,絕對不平靜。

    磨刀計劃、鄉土村社奠基、太子北征滅元之戰……

    單拿出一件事,都很複雜。

    如今,三件事,陸續在未來幾年發生,並且還疊加發生。

    他這個年紀,能不能活着退下來,恐怕只有天知道……

    ……

    就當朱元璋說服劉伯溫,敲定宰相之事時。

    蔣瓛也出現在皇城上。

    目視所及,讀書人、百姓烏泱泱一片。

    ‘現在就如此,不再低調、忍讓的朱四郎,未來會如何?’

    心中念頭一閃而逝。

    他現在不敢有任何小動作。

    皇爺下次的處罰,就是要他的命。

    朱四郎只能留給胡惟庸、呂本這些人了。

    等他們成功捧殺朱四郎,他趁機除掉毛阿六。

    ……

    收斂思緒,轉頭,吩咐:“敲鼓讓百姓安靜。”

    咚咚咚……

    把總領命後,很快城頭響起鼓聲。

    嘈雜聲瞬間落下。

    一雙雙眼睛,注意到蔣瓛,緊緊盯着。

    蔣瓛深深吸氣,鼓足氣力,大聲道:“狀元朱四郎就是被貶的四皇子,燕王朱棣!”

    靠近城牆的讀書人、百姓瞬間愣怔。

    下一秒,譁然!

    “是燕王!”

    “真是燕王!”

    “朱狀元是燕王!”

    “轉戰萬里凱旋,和連續衝刺科舉,考中狀元,並且提出競拍包稅和鄉土村社的,都是一個人,都是燕王!”

    “燕王能文能武!”

    ……

    蔣瓛耳聞百姓激動歡呼,臉微微變白,‘這就是朱四郎如今的威望?他那麼冷漠對待徐府外百姓,爲何沒影響?爲什麼!’

    太可怕了。

    下面的歡呼,讓人感到害怕!

    這些百姓都是些蠢貨!他們知道,朱四郎的冷漠嗎?

    六部官衙。

    歡呼聲傳入。

    百官紛紛神色凝重走出官房,三三五五湊在一起,屏息凝神,豎耳傾聽。

    片刻後,眼神驚駭對視。

    ……

    御書房,朱元璋、劉伯溫也被驚動,走到門口。

    朱元璋豎耳傾聽,聽不到具體內容,可歡呼聲卻能聽得出,嘴角情不自禁向兩側咧開。

    劉伯溫沒朱元璋這般樂觀。

    餘光瞥視朱元璋,眼底閃過濃濃憂慮。

    大明的未來,他竟然看不透了。

    ……

    當天,整個金陵轟動。

    屬實消息太勁爆了。

    燕王朱棣,去年帶領一千將士,在北元二十萬騎兵集羣,合擊共剿中,轉戰萬里,帶回傳國玉璽,俘獲北元王妃、促使高麗拋棄北元,向朝廷稱臣納貢。

    前些時候,又傳來,北元老可汗,也死了。

    聽說,北元老可汗本來能多活些時日。

    可去年燕王殺穿整個草原,這位老可汗氣的吐血,病情加重……

    朱四郎則連續衝刺科舉,還成功考取狀元,太子爺鐵腕推行的競拍包稅,朱四郎才是首倡者。

    朝廷馬上要推行的鄉土村社,也是朱四郎首先做起來,被朝廷注意到……

    做出這些大事之人……

    竟是同一人!

    燕王朱棣,能文能武,文治武功優秀的令人震驚!

    ……

    當胡惟庸第二次請辭消息傳開後。

    幾乎無人議論胡惟庸。

    反倒是關於朱棣的熱議,又被推向另一個高潮。

    “左相位置空出來,俺支持燕王做左相。”

    “燕王能文能武,擔任左相,合適!”

    “燕王擔任左相?太子能答應嗎?當初燕王被貶爲庶人,就是因爲喊出爭儲奪嫡。”

    “俺不管,俺只知道,燕王擔任左相,會嚴懲百官,燕王武能縱橫草原,文能提出競拍包稅、鄉土村社,燕王擔任左相,咱們老百姓,一定受益!”

    ……

    議論中,議論內容,漸漸變味兒。

    朝中百官敏銳察覺。

    一股暗流隨即洶涌起伏。

    ……

    徐府。

    沐英站在府門臺階下,仰頭看着,深吸一口氣,提步沿階而上,來到府門外,遞上拜帖,“幫忙把這份拜帖,轉交給你家姑爺。”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