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朱棣變了!朱元璋高興極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5112更新時間:24/06/28 22:48:20
    距春闈還剩兩天。

    村裏已經開始開犁耕作。

    晚飯後。

    朱雄英像個小尾巴,跟在朱棣、徐妙雲身後,來到臥房……

    第一時間,躡手躡腳跑到嬰兒牀邊。

    年齡小,個子不高。

    下巴搭在嬰兒牀邊,才能看到裏面兩個小家夥。

    見兩個小家夥看來,眨眼睛同時,伸出舌頭逗弄,引得兩個小家夥不停拍手笑。

    朱棣、徐妙雲看着不由笑了。

    等雄英和兩個小家夥玩了一會兒。

    朱棣才招手。

    朱雄英跑過去。

    朱棣揉了揉小家夥小腦袋,笑問:“想和四叔說什麼?”

    朱雄英擡頭,“四叔,雄英這次不跟四叔回金陵了……”

    說着,從袖中拿出一封信,“這是雄英寫給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的信,四叔能幫雄英帶回去嗎?”

    朱棣、徐妙雲詫異對視。

    他們是準備帶雄英回去的。

    母后、老頭子、大哥、大嫂肯定想雄英。

    同時。

    他和妙雲也擔心,雄英離開大哥、大嫂久了,彼此間的父子、母子感情變淡。

    他們都是大人。

    這些事,自然考慮得到。

    視線移開,落在朱雄英身上。

    朱棣詢問:“爲什麼不回去?不想你祖父他們嗎?”

    “想!”朱雄英重重點頭,緊接說:“雄英把思念,都寫在信裏了,雄英想留在村裏,和大家一起勞動……”

    四叔和夏先生都要去趕春闈。

    這幾天,他們沒人教。

    四叔已經安排好了。

    東旭他們要在這幾天,參加春耕勞動。

    他沒做過,也想參加。

    而且他也是學堂學生。

    不能因爲是四叔侄子,就不參加勞動。

    當初在遼東時。

    四叔也沒因爲是祖父的兒子,就待在安全的地方。

    而是衝殺在最前面。

    ……

    朱棣聽朱雄英毫無保留,對他說出,不回去的原因。

    不由感慨。

    這個時代的孩子早熟。

    而雄英,生活在東宮,耳濡目染更早熟。

    無疑。

    至少現在看,雄英很優秀。

    跟在他身邊,若能避開歷史上的劫數,應該能成爲一個合格的皇帝。

    ……

    朱棣收斂思緒,把信接過,笑笑點頭:“行,四叔幫你把信帶回去。”

    小家夥第一次爲自己的人生做主。

    應該鼓勵。

    教孩子,要教他們明辨是非,掌握做出選擇的能力。

    而非教孩子該如何如何。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才能獨自面對任何困難。

    至於回去看大哥、大嫂。等他考完,張榜後,還得回去,到時帶雄英一起回去就是了。

    朱雄英詫異看着朱棣。

    這是他第一次自己做決定,還以爲,四叔不會同意。

    隨即笑了,“謝謝四叔。”

    朱棣含笑揉了揉小家夥小腦袋,“回去休息吧。”

    嗯!

    朱雄英應了一聲,轉身,先跑到嬰兒牀邊,衝弟弟妹妹高興笑笑,然後小跑離開。

    徐妙雲笑了。

    起身抱起小祈嫿,“想好了嗎?春闈要全力以赴,還是……”

    四郎雖然沒說。

    可作爲枕邊人。

    她很自豪的說,放眼天下,沒人比她更知四郎。

    這段時間,四郎一直在琢磨……

    全力以赴?

    還是應付一下,名落孫山?

    ……

    二哥且不說了。

    還有多少人,想借四郎此番春闈考,把四郎的聲望推到凱旋回來後,又一個巔峯。

    盼着大哥和四郎反目成仇。

    他們心中多少也有點數。

    秋闈考、督查百官期間,四郎之名突然在金陵城內塵囂喧上時。

    四郎就有警覺了。

    “全力以赴考!”

    朱棣抱起雍鳴,擲地有聲。

    徐妙雲驚訝擡頭,就見朱棣神色前所未有堅定,“其實當儲君也好,做皇帝也罷,搞什麼猜忌、朝堂制衡都只是輔助罷了,關鍵還看自己,能不能坐得穩、鎮得住!……”

    一件事,要麼不做,既然做了。

    他就沒有隨意應付,半途而廢的習慣。

    而且,他和妙雲都決定要走。

    既然要走,還怕什麼?

    大哥真覺壓力大的,容不下他時,他走就是了。

    老頭子在,怎麼也能帶着一家四口,平平安安離開大明吧?

    他又不是心心念念,謀奪儲君之位的魏王李泰。

    讓大哥感受一下,強勢臣子,也沒什麼不好。

    大哥要是真能過了這關。

    定能超遠父皇,比肩秦皇漢武。

    看看那些歷史中,聲名赫赫的帝王。

    哪個是順順利利的。

    始皇帝親政時,有呂不韋和趙太后,兩座大山。

    漢武帝親政時,有竇太后,還有其母。

    唐太宗更是一路染血登上皇位。

    就是‘他’,歷史上不也如此?

    他讓大哥感受一下,總好過,換做其他人吧?

    ……

    朱棣笑着轉頭,“其實,我這幾天就在思考,咱們家老頭子想讓我好好考,真只是爲滿足他個人顯擺嘚瑟?”

    這老頭。

    僞裝太好了。

    知道他沒野心。

    沒有比他更好的磨刀石了。

    ……

    徐妙雲聽朱棣不斷編排朱元璋,不由笑了,“這些話傳到父皇耳中,恐怕會很難受,我倒覺,父皇也是想讓你和大哥磨合,看看大哥能不能包容、接受一個很優秀的弟弟……”

    父皇明白。

    他在時,這樣的試驗出不了事。

    若大哥最終無法包容四郎,父皇會放四郎離開。

    這件事。

    父皇一碗水端平了。

    沒像以前,完全替大哥考慮,根本不顧四郎感受。

    朱棣笑笑。

    低頭,見小雍鳴睜着黑豆豆大眼睛,好奇看他,不由笑道:“小東西,伱能聽懂?長大後,別是個討債鬼,總惹我和你孃親生氣。”

    “阿爹……”

    小家夥叫了聲,小祈嫿也不甘示弱,也跟着‘阿爹、阿爹’叫,還不停把手伸向朱棣。

    徐妙雲嗔怪瞪了眼,“小沒良心,現在最親阿爹了是不是!”

    朱棣好笑道:“這段時間,你每天都不哄他們睡覺,他們當然親我,要不,從今天起,就別弄藥草了,太麻煩……”

    “不行!”徐妙雲一口否決,“找阿爹,孃親給你阿爹準備泡腳水。”

    朱棣無奈笑着接過小祈嫿,湊到徐妙雲耳邊,低語笑問:“是不是,我永遠排第一位,兩小家夥都只能排第二?”

    徐妙雲臉瞬間紅撲撲。

    ‘明知故問!’

    ‘惡狠狠’腹誹一句,低頭,快步離開。

    朱棣目視徐妙雲快步‘逃走’,不由笑了,低頭看兩小家夥,搖頭,“你們兩小家夥,真可憐吶,遇到我和你們孃親這樣不靠譜的爹孃,悄悄告訴你們,在阿爹心裏,你們孃親也排第一,以後,要孝順、寵着、慣着你們孃親,不然,揍你們!”

    門外。

    徐妙雲其實沒走。

    耳朵貼門上偷聽,原本,她就是想聽四郎,怎麼和兩小家夥取笑她。

    沒想到,聽到這樣一番,容易醉人的話。

    脣角浮現明媚笑意,快步離開……

    ……

    翌日。

    朱棣一家四口和夏時敏夫婦,乘坐兩輛板車啓程。

    孩子們、鄉親們全都來送行。

    站在村口,招手大喊。

    “師傅,一定要考個進士回來。”

    “師傅,不要緊張!”

    “夏先生也要考個進士回來。”

    “四叔……”

    ……

    朱雄英要留在村裏,這回毛老六沒有跟來,要留村裏,照顧朱雄英,朱棣親自趕車,沒回頭,笑着舉臂招手。

    徐妙雲抱着兩小家夥,一邊招手,一邊悄悄打量朱棣,脣角情不自禁微揚,格外高興,‘沒有顧慮,不再糾結的四郎,渾身充滿一股蓬勃之氣。’

    其實,從洪武九年,她追着四郎來到土橋村。

    很快就發現,爲了不招惹麻煩,爲了各種各樣,不能明說的事。

    四郎做事,一直都瞻前顧後。

    或許只有之前在草原,萬里轉進時,爲了生存,四郎才豁出去一切,盡情釋放真正的自己。

    現在明白父皇的打算後。

    四郎終於可以放下一切自設枷鎖。

    她希望離開大明。

    就是想讓四郎不要顧慮別人活着。

    做什麼也好,不要爲別人,委屈自己。

    ……

    後面,夏時敏夫婦相視一笑,同樣招手。

    夏時敏在土橋村,也學會了趕車,也是親自趕車。

    廖妙賢含笑低語,“有沒有察覺,殿下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了?”

    夏時敏往前面看去,笑着點點頭。

    ……

    皇宮。

    臨近中午。

    胡惟庸站在窗前,目睹蔣瓛步履匆匆經過,脣角微揚,自言自語:“朱四郎要來了嗎?”

    蔣瓛此時入宮。

    多半是送來土橋村的消息。

    而他,已經準備好了。

    就等朱四郎這個正主入局!

    ……

    “拜見陛下、太子爺!”

    御書房,蔣瓛對朱標、朱元璋行禮。

    朱元璋迫切詢問:“土橋村消息?他們動身了?雄英有沒有跟着回來?”

    朱標也眼巴巴看着蔣瓛。

    ‘朱四郎,你把太孫獨自留在土橋村,這回可做錯了!’

    蔣瓛把朱元璋、朱標反應看在眼裏,冷笑腹誹同時,忙回答:“稟皇爺,太孫被朱解元留在了土橋村。”

    朱元璋微微愣怔。

    隨即吩咐:“咱知道了,派人去城外……”

    蔣瓛低頭,微微愣怔。

    太孫都不回來。

    朱四郎夫婦回京,皇爺還要他派人去城外等着消息?

    朱四郎在皇爺心中分量,已經這麼重了?

    思緒一閃而過,忙應道:“臣遵旨!”

    目視蔣瓛離開後,朱元璋看向朱標,“老四雖然不在村裏,但也不用擔心雄英安危……”

    別說他早已在通往土橋村大道小道,佈置了很多眼線。

    就是土橋村百姓,都能保護雄英。

    土橋村鄉土村社,有一種特別強的組織動員和配合能力。

    這不是老四圖謀不軌暗中訓練。

    而是鄉土村社這種合作機制,潛移默化訓練出來的。

    再加楊老八等人,跟老四去遼東送糧草時,還練習過協同作戰。

    說實話。

    就是派二十幾人爲一隊的朝廷將士。

    土橋村都能抵擋一陣子。

    他怕不怕,這種動員組織能力?

    不怕!

    鄉土村社本身就是一塊穩定基石。

    百姓只要有吃有喝,誰會造反?

    當初,元朝統治時,但凡他能通過種地,有口吃的,都不會想着造反。

    ……

    朱標笑笑,“父皇,兒臣不擔心,只是雄英沒回來,有些想雄英,不過老四這麼安排,肯定有原因,有他的道理。”

    既然把雄英交給老四。

    他和太子妃,就完全尊重老四對雄英的教導方式。

    朱元璋滿意點點頭……

    ……

    臨近傍晚。

    蔣瓛再次匆匆趕來御書房,見馬秀英也在,不由微微愣怔。

    發現朱元璋、馬秀英都換上十分低調樸素的衣服,瞬間恍然,‘皇爺和娘娘這是要去徐府!朱四郎不來皇宮,就親自去看!’

    一邊暗暗思索,一邊彙報:“皇爺,派出去的人來報,朱解元一家四口,已抵達金陵,這會兒應該已經入城。”

    “咱知道了。”

    朱元璋應了一句,看向馬秀英,“準備準備,走吧,他們還沒來時,你就一個勁兒催促了。”

    馬秀英頓時被氣笑。

    是她催促?

    這男人,死鴨子嘴硬!

    好幾天前,就和她說,等老四小夫妻兩回來後,就去天德府。

    ……

    兩架板車抵達洪武大道後。

    朱棣輕輕扯了扯繮繩,轉身笑道:“夏大哥,你們帶着給我泰山的東西,先去徐府,我和妙雲把東西送去宮裏,可能順便還要吃頓晚飯,讓我泰山,不要給我們準備晚飯了。”

    夏時敏不由詫異。

    路上時,他們夫妻還私下討論,殿下好像有些變化。

    此時,這種變化更明顯了。

    廖妙賢見夏時敏發愣,笑道:“去吧,我們會把話捎到的。”

    朱棣笑着點點頭。

    輕輕抖了抖繮繩。

    大黃再次啓動。

    夏時敏目視朱棣一家四口消失在視線中,喃呢:“朱兄弟真的變了。”

    ……

    百官下朝。

    三三五五結伴從六部衙門走出。

    看到御書房外,臺階下,停着一輛馬車,不由詫異。

    “陛下和娘娘要出宮?”

    “定是去魏國公府,看朱四郎和徐妙雲!”

    “不一樣嘍!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九年,完全不一樣嘍!”

    ……

    就在百官議論時,一名皇城禁軍,滿臉激動,從百官面前快跑衝向御書房。

    引得百官再次議論。

    “又發生了什麼事?”

    “看禁軍激動模樣,應該是好事。”

    “什麼好事?”

    ……

    議論中,百官紛紛停下不走了。

    ……

    “皇爺、皇爺……”

    朱元璋、馬秀英正準備上馬車,聞聲,頓足,循聲看去……

    禁軍快跑到朱元璋面前,氣喘吁吁道:“皇爺,殿下帶着王妃入宮了!”

    朱元璋愣怔。

    一時沒反應過來。

    “是老四嗎?”還是馬秀英率先反應過來。

    朱元璋眼睛一亮,唰一下看向禁軍。

    禁軍連連點頭……

    得到確認,朱元璋脣角緩緩向兩邊咧開,笑罵:“你信不信,明天太陽保準從西邊升!”

    “明霞,快去御膳房,他們小夫妻兩喜歡吃什麼,你都知道,多做點。”

    哎!

    明霞歡快應了聲,笑着小跑離開。

    馬秀英含笑瞪了眼,老四這回回來,主動入宮,重八別提多高興了。

    恐怕,也會讓很多人驚訝。

    想着,視線轉移,看向六部官衙外,聚集的人羣……

    這幾天真的有事情很忙,今天只有九千多字,加上昨天的,總共差兩千字,等過了這幾天。

    一定補回來。

    這種時候,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會不會捱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