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認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6377更新時間:24/06/28 22:48:20
    臨近中午。

    路面薄薄的積雪消融。

    朱元璋一行人車隊,由遠及近,漸漸變大,靠近村口……

    咚咚咚……

    隨着馬車靠近,熱鬧鑼鼓聲,漸漸清晰傳入耳中,隱約間,還能聽到,爆竹聲。

    馬車內。

    朱雄英好奇撩起簾子張望。

    ‘小沒良心!看你今晚哭不哭!’

    常氏含笑看着朱雄英,扭頭,“這麼熱鬧,四弟他們在做什麼?”

    朱標搖頭,也不知。

    “龍!”

    某刻,朱雄英忽然激動大喊一聲,朱標、常氏撩起簾子……

    原來是在舞龍。

    鑼鼓喧天。

    毛驤舉着紅布包裹稻草製成的龍珠,在前面跳來跳去。

    朱棣用長長的高杆子,頂着一個色彩豔麗,活靈活現的龍首,控制龍頭跟隨龍珠起舞。

    後面一隊和朱棣年齡相仿的青年,舉着竹子和稻草編織的長長龍身,蜿蜒起舞。

    大人們跟在旁邊看熱鬧,孩子們歡快笑着,跟在舞龍隊前後左右跑着。

    徐妙雲抱着兩小家夥站在門口,見舞龍隊快抵達,扭頭,笑着催促:“楊榮,快去點爆竹。”

    楊榮手拿一根已經點燃的香。

    聞言,邁開小短腿,笑着跑向院門。

    噼裏啪啦……

    點燃掛在院門的一小串爆竹後,忙躲開。

    爆竹聲響中,鄉親們涌到院子裏,朱棣帶着村裏舞龍隊,開始繞屋子轉圈。

    最後回到院中。

    龍身在院中起舞。

    毛老六故意舞動龍珠來到徐妙雲和兩個小家夥面前。

    鄉親們爽朗大笑。

    朱棣含笑瞪了眼作怪的毛老六。

    舉着龍首湊近徐妙雲和兩個小家夥。

    小雍鳴、小祈嫿看着漂亮龍首,歡快笑着,發出咿咿呀呀嬰言嬰語,就伸手去抓。

    朱棣故意控制龍首避開。

    “阿……爹……”

    “阿……爹……”

    兩小家夥急的,用含糊不清的嬰語,喊着阿爹。

    ……

    車隊在院外遠處停住。

    王美人趴在窗口,美眸睜大,驚訝看着院內熱鬧景象。

    抱兩個孩子的女子,就是徐妙雲吧?

    這麼漂亮的女子,大明公侯之家掌上明珠,怎麼就願意追着朱四郎來農村?

    怎麼沒變成農村那種,黃臉婆?

    她在高麗時,就見過那些種地的下等賤民。

    女子各個臉、手黑漆漆粗糙,醜陋不堪。

    很多高麗貴族,稱呼這些下等賤民爲牲口。

    其實也差不多,賤民種地耕作,就是要供養貴族,賤民當兵打仗,也是爲了保護貴族。

    徐妙雲和她認知中,邋遢、醜陋的村婦完全不同。

    雖然穿着樸素,看樣子,就是粗布衣服,可似乎並未吃過什麼苦,滿臉幸福模樣,遮掩都遮掩不住。

    大家都是女人。

    女人幸不幸福,看笑容、看眼睛就一目瞭然。

    難道,朱四郎都不用徐妙雲下地幹活?

    朱四郎那等粗鄙丘八,還能這般憐香惜玉?

    可徐妙雲臉上的幸福,騙不了人。

    王美人視線從徐妙雲轉移到朱棣,由於朱棣背對院子,看不清正面。

    但能從舞龍逗妻兒開心的動作中,窺探,這丘八對待妻兒,不似當日朝堂那般粗魯冰冷。

    同時她還發現,土橋村百姓,與她在母國所見百姓,也不一樣。

    踏足大明疆域沿途,見了不少大明百姓。

    來金陵當天,雖然很多金陵百姓都去看科舉張榜,但後來也見了一些金陵百姓。

    大明百姓,不似高麗,臉上沒有長期捱餓的飢色。

    沿途走來,金陵百姓精神面貌最好。

    可土橋村百姓精神面貌,竟然比金陵城更好!

    朱四郎院子裏,大笑起鬨鼓掌的村民,偶爾有人扭頭向他們看來。

    她從這些賤民眼中,竟然看到了光!

    ‘太子爺說,土橋村是大明農村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難道眼前的一切是因朱四郎?還有他那個什麼鄉土村社?’

    她從未打聽過有關朱四郎的事。

    就是聽李穡說過。

    後來,又聽太子爺偶爾提及。

    知道最多的,就是朱四郎打仗很厲害。

    ……

    前面馬車內。

    呂氏同樣羨慕看着徐妙雲。

    不聲不響,一生生倆,兒女雙全。

    對一羣鄉野孩子,不過是施以小恩小惠,這羣野孩子,給徐妙雲爭氣長臉。

    此刻還圍在徐妙雲身邊,嘰嘰喳喳個不停。

    朱棣更是把徐妙雲捧在手心寵着。

    聽太子爺說。

    父皇都擔心,朱棣把徐妙雲寵壞、慣壞……

    朱棣爲此還和父皇鬧了點小脾氣。

    徐妙雲憑什麼活成,讓所有女人羨慕的對象?

    上天也太青睞徐妙雲了吧?

    徐妙雲何德何能?

    福厚未必就是福,徐妙雲、朱棣將來肯定要付出代價!

    ……

    片刻後,鑼鼓聲漸漸息落。

    朱棣轉身把舉龍頭的挑杆,交給八叔……

    呂氏抱着朱允炆,輕聲低語,“允炆,記住,就是這個人,不顧大家是親戚,差點逼死你外祖父。”

    後面馬車內。

    王美人看朱棣從徐妙雲懷中,接過兩個小家夥,轉身和村民說話,瞪大眼,微微張嘴……

    這是朱四郎?

    怎麼和當日朝堂上,判若兩人?

    朝堂見朱四郎時。

    朱四郎臉黝黑粗糙,還冰冷粗魯無禮。

    他們怎麼說都是高麗貴族。

    就算比不上大明皇室,也比這些村民高貴吧?

    朱四郎當日對他們冰冷敷衍應付。

    今天竟和一羣粗鄙村民有說有笑?

    黝黑粗糙的臉,也變白了不少,不是特別白,男人這個膚色,剛剛好。配合高大身材,當得起一句玉樹臨風。

    至於當日午朝,臉黝黑粗糙,應該是打仗風吹日曬造成的。

    此刻的朱四郎,渾身縈繞着一種莫名吸引人的氣質。

    彷彿,這人無論站在哪裏,都能成爲中心。

    怪不得徐妙雲願意自嫁,追着朱四郎來農村。

    ……

    哼!

    王美人想着,突然輕哼,“再優秀,還是個農民!”

    徐妙雲願意陪朱四郎在農村種地。

    她可不會這麼傻。

    相反,她還得慶幸,當日午朝,朱四郎的形象足夠差勁兒,

    若當日見到這般朱四郎,她肯定會猶豫。

    再加李穡在旁邊,替朱四郎說話,她多半會稀裏糊塗,選朱四郎。

    “若真稀裏糊塗選朱四郎,那我這輩子,可就毀了。”

    ……

    片刻後。

    院內衆人散去。

    朱元璋這才命令馬車,靠近院子。

    “四叔!”

    馬車剛停穩。

    朱雄英小腦袋,迫不及待從車窗內伸出來,笑着招手。

    朱棣把雍鳴、祈嫿交給徐妙雲,笑着快步走過去,直接從窗口把朱雄英抱出來笑問,“有沒有想四叔?”

    “想!”

    “是想讓四叔給你洗尿溼的衣服嗎?”

    ……

    常氏見朱雄英抱着朱棣脖子,和朱棣對答,笑着放下簾子。

    雄英和四弟叔侄感情如此好。

    她倒也更放心了。

    轉頭,看着朱標,莞爾一笑,低語笑問:“看雄英和四弟這麼親,沒嫉妒吧?”

    “嫉妒了!”

    朱標含笑瞪了眼。

    的確有那麼一點點。

    或許是因爲忙於政事,沒太多時間陪雄英成長。

    又或許,身處東宮那種環境。

    至少,雄英從未在他面前如此。

    不過,雄英和老四關係如此好,他樂意見得。

    自古以來,長壽皇帝不多。

    老四還比他年輕。

    他大概率會走在老四前面。

    將來把雄英託付給老四,他也能放心。

    ……

    收斂思緒,回神後,笑道:“我們下車吧。”

    一羣人陸陸續續下車。

    朱棣、徐妙雲瞧着呂氏、王美人也來了,不由微微驚訝。

    簡單寒暄幾句。

    朱元璋就提議道:“老四,帶我們去村裏轉轉。”

    一會兒那羣礙眼的就要來了。

    先去村裏看看。

    等那羣礙眼的來了後,大家就在老四家裏聊,兩方人錯開,免得碰在一起,有人露了馬腳。

    於是,朱棣抱着朱雄英,和朱標一起陪着朱元璋走在前面。

    馬秀英和太子妃,瓜分了小雍鳴、小祈嫿,和徐妙雲跟在後面。

    王美人和呂氏走在最後面。

    王美人看着徐妙雲,稍稍靠近呂氏,用只兩人聽到的聲音,好奇問:“側妃姐姐,你知道,徐家小姐和朱四郎的事情嗎?”

    她雖然慶幸。

    但也很好奇,平日裏,朱四郎如何對徐妙雲。

    竟讓徐妙雲甘願陪他待在農村。

    呂氏微微愣怔,‘羨慕徐妙雲?’

    整個金陵,權貴女眷,誰不羨慕徐妙雲?

    王美人羨慕,倒也並不令人驚訝。

    她還是很願意給王美人講這些。

    首先,這還是她第一次和王美人交流,父親說過,若太子爺真寵愛王美人,就要和王美人交朋友。

    其次,王美人若是聽了朱四郎如何寵徐妙雲。

    要求太子爺學朱四郎。

    那可太好了。

    太子爺必生嫌厭!

    “妙雲可是整個金陵權貴家女眷都羨慕的對象……”

    王美人錯愕看着呂氏。

    有這麼誇張?

    “四弟爲了讓妙雲不下地,開辦了學堂……”

    ……

    前面衆人,並未在意,後面兩個女人聊什麼。

    朱棣帶着朱元璋、朱標,去了雞舍、豬舍、參觀了飼養場,然後就往打穀場走去。

    “金棒子!”

    朱雄英一聲驚呼,打斷後面幾個女人聊天。

    馬秀英、太子妃、呂氏、王美人擡頭,就被遠處的景象驚呆了。

    打穀場到處聳立的架子上,掛着一個個金燦燦的大棒子。

    金燦燦,看着十分壯觀。

    朱元璋率先從驚訝中回神。

    他已經看過錦衣衛奏報了,不過,饒是如此,還是被震驚了。

    對朱雄英笑道:“這不是金子,是玉米,去年夏天時,你和你四叔去遼東,沒吃到,今年,說什麼,都要讓咱們雄英嚐嚐。”

    朱標回神,驚訝看向朱棣,迫不及待問:“老四,有沒有估算,畝產多少?”

    朱棣伸出五根手指。

    “五石!”朱標驚呼。

    朱棣笑着點頭。

    五石就是六百斤。

    相較後世,其實並不多。

    去年應天府範圍內,風調雨順,旱地也不缺水。

    之所以只有六百斤,是土地太貧瘠了。

    去北方種植,他估摸着,恐怕得減少一半。

    即便如此,也不錯了。

    土橋村的水田,前年還堆肥,今年水稻和麥子的產量,也不過剛剛突破三石。

    玉米大面積推廣種植。

    大明的糧食,至少能翻倍。

    朱標穩定情緒後,輕鬆笑了,“太好了!有了玉米作爲主糧補充,往後咱們大明百姓就不需要餓肚子了。”

    ……

    父子、兄弟三人聊着來到打穀場。

    王美人好奇伸手觸摸,握住玉米,似乎想到什麼,俏臉不由微紅。

    呂氏狐疑看了眼,介紹道:“嫩玉米煮熟後,糯糯的很好吃……”

    夏天時,毛驤拉了一車青玉米棒到金陵。

    東宮也分了不少。

    太子爺命人給她送了不少。

    當時她正懷着允炆,吃什麼都不香,不知爲何,竟特別喜歡這玉米。

    ……

    片刻後,衆人來到糧倉前。

    朱元璋指着多出來的一座糧倉,“這就是你們的義倉對吧?”

    朱棣看着小倉。

    在品字形三座糧倉中間。

    這是他陪雄英去遼東期間,八叔他們建的,事實證明,現在的土橋村,即便沒有他,也能正常運作了。

    笑笑點頭:“對,往後每年秋收,我們都會往裏面儲存滿足全村人吃三天的糧食……”

    ……

    朱元璋、朱標認真傾聽。

    歷朝歷代每當天災人禍時,朝廷雖然都會賑災。

    可大家都明白。

    朝廷賑災,其實更多是做做樣子。

    拿出的錢糧對於災民,本身就是杯水車薪,再經層層盤剝,真正能到災民肚子裏,少之又少。

    若往後。

    大明所有農村,村村都有一座義倉。

    由村民自管,避免了層層盤剝……

    ……

    朱元璋、朱標均都不由激動。

    他們太清楚,如果村村都有能力建義倉,每年往裏面存一點糧食。

    能爲大明帶來何種好處!

    “老四。”朱棣話音剛落,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徵詢:“你覺得,你們土橋村鄉土村社建設經驗足夠了嗎?今年能不能推及天下?”

    馬秀英正和幾個兒媳低聲聊天。

    聞聲,停下,向朱元璋看去。

    王美人見朱元璋滿眼期盼看着朱棣,驚呆了,‘父皇這麼重視朱四郎的意見?’

    親眼所見的朱四郎。

    側妃口中,把徐妙雲捧在手心獨寵的朱四郎。

    眼下,父皇又是這般重視朱四郎態度。

    她有種感覺,要是太子爺和朱四郎在這件事上,有不同意見。

    父皇很有可能會聽朱四郎!

    這怎麼可能!

    今天的一切,給她的衝擊太大了!

    ……

    “兒臣不贊同,一窩蜂全面推行。”衆人關注中,朱棣搖頭,“兒臣建議,從一些秀才、舉人中,選調出一些品性不錯的,也願意的,來土橋村看看,和土橋村鄉親談談,好好瞭解什麼是鄉土村社後,派他們回本村……”

    ……

    朱元璋皺眉打斷,“若是這些秀才、舉人和他們本地鄉紳搞在一起呢?”

    老四的鄉土村社,最忌諱擁有大量土地的大鄉紳入股。

    朱棣笑了,“首先,朝廷推動鄉土村社,就要定下鄉紳不得參與的原則,至於這些讀書人,只要,他們再家鄉做事,就算爲了祖宗,都不敢肆意妄爲。”

    這是蔣胖子給他的啓發。

    “其次,朝廷可以出臺政策,許諾,只要他們能在家鄉搞成、搞好鄉土村社,秀才可以爲官,舉人往後升遷會優先考慮!”

    ……

    本鄉本土,再配合胡蘿蔔加大棒。

    又控制規模,朝廷有力量做到精細監察,就出不了大事。

    “同時,從地方縣令中,選一些類似方孝孺這種有幹勁兒,正直有爲的青年官員,讓他們試着在縣一級,推行鄉土村社……”

    ……

    “形成大明境內,鄉土村社多點開花結果的形勢,吸引周圍村子百姓,主動去跟隨、效仿。”

    總之,他堅決反對,一窩蜂推行。

    一窩蜂,一擁而上,必然泥沙俱下。

    這個時代,朝廷又無力做到全面詳細監察,必然出事。

    本來是件開創時代的好事,最終一定會被搞臭,辦壞。

    還不如多點開花,形成示範,吸引百姓主動效仿跟隨。

    一些零散的點,以錦衣衛的能力,及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完全有能力盯緊。

    可能,過程慢了點,見效需要時間。

    但能築牢鄉土村社的根基!

    “過年前,周圍村子,已經陸陸續續來我們村考察請教……”

    正是周圍村子的舉動,讓他對這個法子,格外有信心。

    常氏微微側頭,含笑低語:“妙雲,將來雄英若是能有四弟此刻一半,我都能高興的笑醒。”

    徐妙雲不由莞爾一笑。

    呂氏悄悄看了眼,掐緊手指。

    不得不承認,朱四郎真的太優秀了,父親想報仇,恐怕得集中很多人的力量,或許才能扳倒朱四郎。

    ‘這才是真正的朱四郎?這才是父皇和太子爺,對待朱四郎的態度?’

    王美人感覺認知又一次被刷新。

    父皇和太子爺,竟然像個學生一樣,認真聽朱四郎闡述!

    她雖不懂國家大事。

    但朱四郎的講述深入淺出,很容易聽懂。

    若大明按朱四郎所說發展下去。

    太子爺將會繼承一個,多麼強大的國家?

    太子爺好,就是她好。

    朱四郎對太子爺有大用!應該好好籠絡利用!

    她得收起對朱四郎的輕視了。

    免得惹太子爺不快!

    ……

    江寧縣。

    方孝孺轉頭,看着一輛輛馬車跟在後面,不由暗暗咂舌。

    作爲太子爺心腹。

    經常回東宮,向太子爺彙報鄉土村社進展,以及親自參與的感悟體會。

    他知道一些內幕。

    比如,太孫跟着燕王學習。

    他猜測,陛下年初一,帶太子爺全家,去土橋村,很有可能與此事有關。

    對此事,他是支持的。

    太孫若是能學到朱四郎一半本事,將來都足以成爲優秀儲君。

    當然,朱四郎夫婦心裏不記仇,但喜歡給人小本本記仇的習慣,太孫千萬別學。

    怪嚇人的!

    反正他現在,見了朱四郎,就想繞道躲着走。

    不過……

    身後這些大人們若知曉太孫跟隨朱四郎學習,恐怕不但要驚呆。

    還會大鬧一番!

    可千萬別再土橋村鬧。

    他可不想再被朱四郎夫婦記小賬!

    哎!

    他和朱四郎這孽緣,什麼時候才到頭!?

    看大家討厭王美人這個角色,還罵我用這個角色水文,真沒這個想法,可能是我拿捏不到位吧。

    這個角色的目的,就是促使朱標性格上,發生改變,自我解放,所以就詳寫了一下,接下來,我會加快推進情節。

    謝謝大家支持。

    最後,再厚着臉皮求一下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