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朱棣抵達大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4857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毛驤、沈至雖然早知道。

    一旦朱元璋駕崩,朱棣一定會回朝治喪,可真到這個時候,兩人全都忍不住想要勸阻。

    其實,整個天下,就是目光比較長遠點的農民也知道。

    值此時刻,朱棣回朝將會冒多麼大的風險。

    朱棣擡手制止二人,含笑道:“換做你們,父母病重,你們難道能熟視無睹,明知而不回去?此爲孝。”

    “且不說孝,就說若是我不回去,整個天下如何看待我?”

    “我們燕華的子民,如何看待我?”

    “我這個一國之主,做出這樣的垂範,如何以身作則,正面引導我們燕華子民?”

    “所以,無論是從孝出發,還是從我身爲燕華之主,要爲天下垂範出發,此行,我都必須成行。”

    沈至二人默然。

    王爺說的句句在理!

    朱棣擺了擺手,吩咐:“好了,沈至先回去吧,毛驤去通傳內閣,軍事五部,議政殿議事。”

    ……

    毛驤、沈至行禮離開後。

    朱棣陷入沉思。

    好一會兒,才起身,往議政殿趕去。

    嘩啦!

    朱棣抵達時,內閣,以及軍事五部部長全都到齊,衆人齊齊起身行禮。

    朱棣壓了壓手。

    衆人落座,悄悄看着朱棣。

    都能看得出,朱棣情緒不高,在強打精神。

    朱棣環顧衆人,開口便定下基調:“父皇、母后病危,我準備回朝,此番召集你們,是爲商議,我走之後的事情。”

    “以及,誰跟着我回去。”

    葉茂等人嘴脣動動,想勸說,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一時間,議政殿陷入沉默。

    “臣支持王爺回去。”夏時敏率先打破沉默,不過,緊接着,話鋒一轉,“王爺回去是應該的,但必須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雖然我們都不願意承認,但事實擺在眼前,不得不承認,一旦大明沒有陛下,大明和我國的關係,必然要再生波瀾。”

    “太子對王爺雖有兄弟情義,可這些年,太子的種種所爲,也證明了,太子的內心十分復雜,其內心的天平,隨時都可能,滑落向不利於王爺的一面。”

    “此番,王爺回朝,海軍早期的十六艘鐵甲艦要帶上,還有,另外八艘新式戰艦,也必須帶上,另外,兩支海軍陸戰隊,也一定要隨行!”

    衆人紛紛點頭。

    俞靖表態道:“八艘只存在於內閣以及軍事五部的新式戰艦,已經訓練經年,完全可以用於實戰。”

    這八艘戰艦。

    是從洪武三十年開始。

    陸陸續續,迭代製造的新式戰艦。

    每年製造兩艘。

    而且是極爲隱祕的製造。

    在內閣和軍事五部相互配合下,從雞籠嶼造船廠祕密抽調了部分工程師,前往徐福省,在徐福省北邊,軍管的四個海島其中一個,修建了一個小型造船廠。

    運往徐福省的鋼鐵,也是打着,徐福省工農業需求的名義,祕密運去的。

    雖然只有八艘。

    可這八艘戰艦,經過這幾年不斷迭代,不斷重新改裝。

    戰鬥力足可以完勝早期的十六艘鐵甲艦。

    朱棣擺了擺手,“八艘新式戰艦,不能這麼早暴露,此番,十六艘早期鐵甲艦,以及兩個海軍陸戰隊跟着我回去就行。”

    “王妃和側妃,以及幾個孩子,肯定都要跟着我回去,我走後,內閣和軍事五部,成立聯席決策團,還像以往的老規矩,聯席決策團,少數服從多數。”

    這下,所有人眉頭都擰的很緊。

    一位殿下都不留。

    一旦有個不測。

    燕華可就無主了!

    “王爺,臣堅決不同意!”蔣進忠頓時激動起身。

    隨即,衆人紛紛開口表示反對。

    朱棣不由笑了。

    或許,此番回去有風險。

    可二哥爲首,那麼多兄弟。

    怎麼都不會讓他朱棣,連一個孩子都保不住。

    何況,他也不是沒有安排後手。

    這些年,他也不是沒有做準備。

    內閣和軍事五部,都是他多年來,親自提拔的。

    這一刻的反應,也證明了衆人的忠誠。

    他相信,只要聯席決策團不出問題,有燕華這個後盾,他回去也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

    朱棣擡手制止衆人,笑問:“有伱們在,有你們組成的聯席決策團在,咱們燕華這艘大船,不但堅如磐石,一旦憤怒,更能造成巨大破壞,我想,朝廷那邊,即便有人恨不得把我生吞活剝了,也得掂量掂量吧?怎麼,你們對自己沒自信,認爲我不在了,你們就會爭權奪利,不顧我的生死,不顧燕華的整體利益了?”

    其實,他此番帶着全家離開燕京,回中原,有三個目的。

    首先,就是去見父皇、母后最後一面。

    其次,就是要給眼前,這些跟隨他二十多年的老臣,老兄弟們一個機會,給燕華的官場生態,進行最後的淬火。

    這些年,燕華的發展很好,大家都功成名就了。

    可隨之而來,爲將來身前身後名,在史書中的地位問題,爭鬥也頗多。

    他們爭的,不是類似大明那種權力財富。

    而是歷史地位!

    誰都知道,燕華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未來。

    而他們,作爲參與者,建設者,在史書上,被濃墨重彩的記錄一筆是必然的。

    可問題來了。

    除了他這個燕華之主,誰能成爲,第二被濃墨重彩描述,第二功臣呢?

    蔣胖子認爲其最早跟隨在他身邊,應該是第二功臣。

    葉茂認爲,其是內閣首輔,應該是第二功臣。

    ……

    陸軍認爲,在燕華開疆拓土中,陸軍的功績最大,陸軍當爲第二。

    海軍認爲……

    總之,大家爲了爭第二、第三……

    這些身後虛榮,這些年,明裏暗裏,沒少較勁兒。

    對此,他到並不反感。

    世間,又有幾個人,真正能做到無欲無求?

    他們沒有爲撈錢撈權,勾心鬥角,已經很難得了。

    他雖然不反感。

    但也要讓他們明白,爭可以,在大局上,大事上,必須要做到沒有私心!

    他們這些第一代,要爲後來者做一個榜樣。

    當官員,通過層層選拔淘汰、考覈,進入內閣以及軍事五部,這個站在燕華金字塔頂尖的一小撮後。

    可以爭,哪怕是爲了生前的名利爭也無妨。

    甚至,他們在地方行省、郡縣佈局都沒問題,只要保持平衡即可。

    但當涉及大局、大事時,他們必須學會妥協團結。

    此番,他以身入局,就是要爲燕華核心頂層的官場生態,進行最後的淬火。

    若是此番,在座的老臣,老兄弟們,有人做不到這一點,等他回來,只能忍痛,將其驅趕出權力的核心層,命其退休了。

    他要通過此事,爲燕華的內閣、軍事五部組成的核心層,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涉及大局、大事時,必須要放下私心,以大局爲重!

    任何一個羣體。

    只要是人形成的羣體,鬥爭是必不可少的。

    鬥爭可以有。

    但必須有底線。

    其次,就是以身入局,看看大哥的反應。

    ……

    朱棣在燕華,無疑於朱元璋在大明。

    擁有絕對的權威。

    一旦朱棣做出決定。

    別人很難反對。

    很快,一應事情就議定。

    衆人領命後,紛紛去安排。

    朱棣折返書房不久。

    毛驤帶着兩個年輕人趕來。

    兩年輕人見了朱棣時,眼中頓時露出狂熱崇拜,行禮:“阮大友!吳廷軍!拜見王爺!”

    朱棣含笑指了指旁側的椅子。

    打量着兩個從佔城偷渡來的寒門讀書人。

    阮大友、吳廷軍是洪武三十二年,從佔城偷渡而來。

    在佔城時。

    這兩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曾領導了佔城‘士林上書’事件。

    帶領一羣寒門讀書人,請求占城王朝全面效仿燕華。

    被佔城王朝血腥殘酷對待。

    這二人僥倖逃脫。

    說是僥倖,其實是軍情司暗中協助罷了。

    抵達燕京後,請求他出兵占城,解救占城百姓於水火,並且提出,願意效仿王仲業(小早川仲業)獻土獻民。

    他當然不可能答應了。

    畢竟,占城是朝廷的藩屬。

    於是,就安排二人,進入國子監外邦學院學習。

    如今,已經是第三年了。

    此番回朝,肯定會有些風險。

    所以,這二人應該放回占城了。

    他不希望大哥做出有損兄弟情誼的事情。

    占城發生騷亂,就當是,他提醒大哥吧。

    朱棣簡短詢問了幾句,二人在燕華學習、生活情況後,就話鋒一轉,說道:“你們想要向燕華獻土獻民,說實話,這是我們燕華的榮耀,可佔城與昔日的倭國不同,占城現在還是大明朝的藩屬,我與大明朝的關係,就不用多說了,所以,只要我朝和大明的關係不破裂,無論如何,燕華都無法直接插手占城之事。”

    阮大友二人臉上頓時露出失落絕望之色。

    朱棣注意到後,安慰道:“當然,占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我們也知道,也十分同情,所以,這些年,對佔城偷渡來的百姓,我們竭盡全力安置,對類似你們這些偷渡來的讀書人,我們也把你們安排在國子監培養。”

    這些年。

    以阮吳二人爲首的偷渡寒門子弟,和佔城官派委培讀書人。

    在中樞國子監,可沒少發生衝突。

    頗有點,清末留學生的味道。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干預占城事務,但出於對佔城百姓的同情,所以,我與內閣商議,一致決定,送你們回去,並且贈送你們,五門第一代小鋼炮,兩千支火繩槍……”

    ……

    “至於你們成功後,是單獨立國,還是獻土獻民,加入燕華,我們不強求,完全尊重你們的選擇。”

    阮吳二人臉上露出喜色,驟然起身,激動道:“謝謝王爺,謝謝王爺,一旦我們的事業成功,我們願意加入燕華!”

    朱棣笑着擺了擺手。

    阮吳二人,傾向於獻土獻民,併入燕華。

    可他通過軍情司也很清楚。

    外邦學院中,占城的寒門子弟派中,有很多人更傾向於自行建國。

    然後斷絕和朝廷的邦交。

    依附燕華,成爲燕華藩屬。

    ……

    何況,他此舉,只是告訴大哥,不要動手,否則,大明的番邦體系,會瞬間坍塌。

    要知道,這些年,祕密偷渡燕華求學的,可不知占城寒門。

    南朝、高麗、阿瓦王朝……

    都有!

    只要他把這些人送回去,燕華隨意支持一點,退出現役的老舊火器,就能讓朝廷的藩屬政權,陷入無休無止的動亂。

    都不需要對中原做什麼。

    就能讓大哥這個天下共主,灰頭土臉。

    在政治上,陷入巨大被動中。

    ……

    朱棣還在頻繁召見各級官員、將領,爲出發做準備。

    於此同時。

    江浙。

    折返金陵的列車上。

    朱標面色沉重悲慟從前面,朱元璋、馬秀英修養的車廂內走出。

    剎那。

    朱樉等人紛紛起身,看向朱標。

    嗒嗒嗒……

    車廂內十分安靜,只能聽到,軌道和車輪碰撞,有節奏的聲響。

    朱標沒說話,只是輕輕搖了搖頭。

    朱樉兄弟們,臉上燃起的一絲希望,瞬間消失,呆呆坐下。

    大哥雖然什麼也沒說。

    可大家已經清楚,父皇、母后依舊沒有醒來。

    朱標沿着車廂走廊,一直往後面一節車廂走去。

    走到兩節車廂相連的門口時。

    朱樉突然起身,詢問:“大哥,父皇在沈家短暫清醒,下令不準老四回來,不知大哥對此什麼態度?”

    其他藩王、王妃們也全都看向朱標。

    畢竟,已經過去好幾天了。

    大哥對父皇這道命令,仿若未聞。

    令人忍不住胡思亂想。

    朱標轉身,看着朱樉,視線移動,環視兄弟們後,又看向朱樉,“老二,你說我該怎麼辦,命令是父皇下達的不假,可父皇、母后能不能挺過這一次劫難,我們誰都說不準,如果我遵從父皇旨意,不讓老四回來,老四會不會埋怨我?將來,天下人又該怎麼議論我?”

    “大哥刻薄無情,不讓老四見父皇母後最後一面?”

    “你說,我該怎麼辦?”

    朱樉脣角抽抽。

    想反駁,這是藉口。

    可又無法反駁。

    畢竟,大哥說的句句在理。

    朱標不管朱樉,轉身前往另一節車廂。

    沐英和朝中重臣乘坐這節車廂。

    朱標進來後。

    沐英擡頭看着朱標,此刻,他也猜不透,太子心中到底想什麼。

    悲慟肯定有。

    可有沒有一絲激動呢?

    畢竟,一旦義父駕崩,太子就真正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了。

    那麼,太子的心意,又是什麼?

    老四回來,太子又將如何對待老四?

    他無法預判。

    胡惟庸、呂本相互對視,眼中閃過一抹竊喜。

    太子剛纔在另一節車廂的話,他們聽到了。

    朱四郎要回來了!

    哈哈……

    他們的機會來了!

    ……

    兩日後。

    就當朱標帶着陷入昏迷的朱元璋、馬秀英抵達金陵時。

    福建也格外激動熱鬧。

    護送朱棣的艦隊,即將抵達,並且朱棣要從福建,乘坐火車前往金陵的消息率先傳來。

    整個福建,都聞風而動,迎接朱棣……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