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一代強人皇帝的生命盡頭!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5118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張北。

    蒙漢示範區布政使衙門爲朱元璋準備的下榻別院。

    簡單洗漱後。

    朱元璋抵達書房。

    藍玉忙起身:“陛下……”

    朱元璋壓了壓手,制止藍玉,在書案後落座,看着藍玉,“說說,剛纔咱問你的那個問題吧,現在這裏沒有旁人,你想到什麼,都可以說,說錯了,咱都恕你無罪,可要是保留不說,讓咱發現,伱藍玉就辭去軍職,回家當愚公吧,咱也會下一道旨意,永不啓用你。”

    ‘陛下啊!’

    藍玉無奈苦笑,略作沉吟,其實關於陛下問的這個問題,早在陛下抵達前。

    不,早在陛下對京營進行大範圍調整的消息傳來時,他就已經思考,陛下此舉的用意了。

    倒不用深思熟慮。

    只是,在陛下說這番話之前。

    有些話,他不敢說。

    畢竟,現在的他,早已不是洪武初年那個口無遮攔的藍玉了。

    藍玉擡頭,誠懇鄭重看着朱元璋,“臣以爲,陛下此舉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陛下擔心將來燕王並不會遵照,陛下的旨意,執意回朝,而燕王一旦這樣做,極大可能會陷入險境。”

    二十萬京營新軍中。

    至少超過十萬兵力控制在傾向保守派,或者說,對朱老四有怨氣的將領手中。

    一旦朱老四在陛下駕崩後,不尊陛下留給他的那道密旨,執意回朝治喪。

    保守派,以及仇視者。

    極有可能鋌而走險。

    太子甚至都有可能在保守派的圍繞下,鋌而走險!

    所以,儘可能削弱京營中,保守派掌控的兵力,就是陛下,爲燕王安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只是,到底有多大效果,他也不清楚。

    恐怕,就是陛下也無法預料。

    畢竟,此番調整之後,京營保守派控制的兵馬,並沒有被一掃而空。

    其次,金陵城內,還有一支精銳。

    陛下調整京營,也不能觸及這支精銳。

    太子的東宮衛率!

    當然,陛下不能觸及這支軍隊。

    並不是說,這支軍隊現在脫離了陛下的指揮。

    而是,太子衛率作爲護衛太子的親軍。

    陛下如果連這支兵馬都調整,會造成很大,很惡劣的影響。

    首先,天下人都會質疑,陛下是不是想要廢立太子。

    在陛下身體每況愈下的情況。

    皇權交接即將臨近的特殊時期。

    陛下不可能動搖太子的威望。

    “其次,當初武勳的利益,被燕王損害很大,這些年,我朝的軍制改變,一直都是以燕華爲目標,幾乎是亦步亦趨效仿照搬燕華。”

    “在這一點上,武勳們很清楚,太子或許對民政全套照搬燕華進行革新,有所猶豫,但對軍制上,太子的態度是支持的。”

    燕華那一套軍制。

    對於武將的束縛力度太大了。

    燕華中樞,並列設置海軍部、陸軍部、軍事後勤部、軍事紀律部、以及軍機部。

    軍機部和朝廷的兵部有些類似。

    軍機部的部長也入閣。

    但軍機部並不直接參與軍事。

    權力較之兵部要小很多。

    更傾向於,軍事政治方面。

    主要責任是負責軍事各部與內閣的聯絡,軍事各部在內閣一個名義的代言人。

    負責,軍事中,有關政治方面的事務。

    比如,對外宣傳燕華軍隊等等。

    涉及軍事的五部,向燕王和內閣負責。

    是否發起戰爭,任免軍中將領,則由燕王及軍事五部商議決定。

    一旦做出決定。

    燕華軍中,無論是誰都要無條件服從。

    ……

    總而言之。

    燕華這套軍制,牢牢的控制着燕華兵權。

    絕無可能出現,類似大明這種,中樞需要忌憚強勢領兵將領。

    將領控制兵權造反?

    這種情況,在燕華發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這些年,我們雖然在裝備上,訓練上,努力向燕華看齊,可對領兵將領的強有力控制,卻並未實現,這也是,陸仲亨統帥的第五鎮將領,能夥同起來,炮擊土橋村的緣故。”

    “陛下此舉,是爲太子將來全面效仿燕華,進行軍制改變,奠定基礎,只有陛下,大規模對軍隊進行調動,進行混編,才不會出現亂子,太子不具備這種威懾。”

    至少,太子的威望,無法以如此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完成。

    “最後,陛下希望藉助此舉,提振軍中支持革新的力量,爲太孫將來革新,做鋪墊。”

    朱元璋滿意點頭,“既然你猜到了咱的全部用意,那就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藍玉點頭。

    回答道:“臣已經摸清楚,北調幾支軍隊的基本情況,首先,調來的幾鎮兵馬,打散後,和北境軍進行混編,北境軍駐守蒙漢示範區這些年,臣按照燕華軍的治軍模式,不但在軍中普及識字,同時,還經常派將士們,出軍營給百姓幫忙,臣可以很自信的說,北境軍的每一個士卒,都是個頂個的好兵,絕不是兵痞,他們也親眼見證,並參與了示範區的建設,一旦混編後,他們會口口相傳,把他們的經歷,告訴京營老兵,改變京營老兵風貌。”

    “其次,臣會爲那些調來的保守將領,配置大量支持革新的北境軍將領……”

    “最終,實現新北境軍對革新的全面支持。”

    他可以肯定。

    京營內。

    主持混編整編的徐輝祖、丘福、朱能等人,肯定也得到了陛下的授意,在進行類似的行動。

    一旦這次混編完成。

    軍中支持革新的力量將會大增!

    要知道,朝廷有兩大軍團。

    一個是他統帥的北境軍,總兵力十五萬!

    一個就是京營。

    總兵力二十萬!

    三十五萬兵力。

    即便加上福建直轄行省內,兩萬駐防軍,總計也不過三十七萬。

    似乎在兵力上,並不佔優勢。

    可一旦這兩大軍團真正實現,對革新的支持態度爲主流的目的後。

    兩大軍團,就可以敵朝廷剩下的所有兵馬!

    因爲這兩大軍團在組建之初,就抽調了軍中最優秀的將士,裝備了,大明百萬雄獅中。

    最爲優良的裝備!

    在其他軍隊,還絕大多數在使用火繩槍,以及老舊的木製炮車時。

    這兩大軍團,已經全部列裝燧發槍,以及鐵製炮車的鋼炮。

    不但射程遠。

    威力大。

    連續炮擊能力更強!

    當然,要把藩王軍剔除在外。

    藩王軍隊,某種程度,其實比兩大軍團更加精良。

    藩王軍這些年的訓練,都是外聘燕華的教官團幫忙訓練的。

    每一次燕華軍事變革。

    以秦王爲首的藩王們,在請示陛下,得到准許後,都會外聘燕華教官團回中原,幫忙訓練。

    藩王軍,才是真正傳承了燕華軍的精髓。

    其實,陛下也一直在等太子,主動開口請示,請求外聘燕華教官團。

    可種種不能說的原因。

    這麼多年。

    太子始終沒有提出來。

    “咱們兄弟,君臣,一直從元末那個活不下去,人吃人的世道走來。”朱元璋突然開口,欣慰看着藍玉,“你和沐英是那個時代走來衆人中,年紀最小的佼佼者,其實,咱從一開始,對你們就寄予了很大很高的厚望。”

    藍玉聞言,不由想到,洪武初年的所作所爲,羞愧難當,“陛下……”

    他現在,回想洪武初年那個藍玉。

    都會忍不住抽自己幾個耳光。

    立國後,陛下對大夥兒是嚴厲。

    可站在一個帝王,一國之君父的角度上。

    陛下若是縱容他們。

    那就是對天下百姓犯罪。

    朱元璋擺手制止藍玉,“洪武初年,你的表現的確讓咱很失望,所幸,後來你經歷了一些挫折,幡然醒悟,變了。”

    “你的每一點變化,咱都看在眼中,咱都認真觀察了,若非如此,咱也不會,把北境軍十五萬精銳交到你手中。”

    ……

    “此番軍中大規模調整,咱沒有把你調回朝中,你心裏不要多想。”

    “不調你回去,是咱認爲,十五萬北境軍,交給誰,都不如交給你藍玉,更讓人放心。”

    “其次,別看你是標兒的妻舅,可這些年,你充當革新急先鋒,也與標兒的想法不符,未來,標兒繼承皇位,雄英爲儲君,他們父子思想有分歧,必然發生爭執,你在朝中,咱知道,依着你的性格,一定會維護雄英。”

    “就像上次,你搶先站在雄英面前,爲雄英擋下砸來的茶杯。”

    “所以,可以預見,一旦你回朝,你和標兒之間的衝突,在標兒登基後,一定會加大,在有心人的挑撥離間中,這種分歧會更大,與其如此,不如留在北境軍中,你掌握十五萬北境軍精銳,就是雄英最大的依仗!”

    “而你,卻能遠離中樞,遠離矛盾的源泉。”

    “太子肯定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將來他登基後,依舊會信任你,但也不會調你回京,在朝堂上,擔任更重要的職位,他會繼續讓你在北境,統帥北境軍。”

    ……

    藍玉聽聞朱元璋的所有安排後。

    起身。

    噗通跪倒。

    額頭觸地,哽咽道:“臣藍玉,謝陛下爲臣考慮的如此周全!”

    洪武初年,他做了那麼多錯事。

    如今,陛下走到生命的盡頭,卻還替他藍玉做了周祥考慮。

    這不是施恩。

    對他,陛下沒必要施恩籠絡。

    畢竟,即便不施恩。

    難道他就不支持自己的親外甥雄英了?

    至於他掌握兵權會不會造反,要不要爲此而籠絡他?

    也沒必要。

    雄英最大的支持者,根本不是他。

    而是燕王!

    有這位在。

    除了那些不甘失敗的保守派,可能鋌而走險。

    其他人絕不會,也絕不敢!

    朱老四的海陸軍,可不是吃幹飯的。

    別說,他藍玉從未想過學楊堅。

    即便他想學楊堅。

    今天他造反。

    朱老四聽聞消息的當天,燕華就會總動員,戰爭機器就會運轉起來。

    發出戰爭之音。

    朱元璋看着匍匐跪在地上的藍玉,擺了擺手,“好了,你藍玉也不是婆婆媽媽之人,這種小女兒作態就收起來,這或許是咱最後一次,和你如此促膝長談了。”

    藍玉聽着朱元璋疲憊的聲音。

    一時間,心頭堵得很難受。

    ……

    翌日。

    張北毛紡廠。

    蒸汽機的轟鳴聲中。

    朱元璋、朱樉等人,在藍玉的陪同下,行走在寬大廠房的一條蒸汽生產線旁。

    看着梳理後,根根乾淨的純白羊毛,在工人手中,捲入一根高速旋轉的絲線中。

    很快細長的絲線,就變成了一根均勻的毛線。

    朱元璋倍感新奇。

    練子寧笑着介紹道:“陛下,在大十字鐵路協議達成後,我們示範區趁着這個機會,和燕華達成了引進協議,我們示範區出資,僱傭燕華的研究團隊,幫忙研製了這條,蒸汽毛紡生產線,燕華以技術爲本金,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在過去五年,我們一共建立了十五條,這樣的生產線,從清洗、梳毛、紡線,全都實現了蒸汽化。”

    “現在,這個官辦僱工身股制工廠,總計有工人一萬名,在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可產毛線兩萬卷,去歲,工廠實現了滿產能,總計生產毛線七百萬卷。”

    “現在,我們已經能完全消化示範區內的羊毛,毛線已經成爲咱們蒙漢示範區的一張名片。”

    “毛衣更是逐漸,成爲禦寒的時髦衣服,這條產業鏈,產生的價值,每年就能爲示範區帶來將近五百萬兩白銀的效益!”

    ……

    “我們準備,繼續擴大產能,現在毛線的價格還很貴,而且,陰山以北,還有很多羊毛原材料,幾乎被浪費,一旦擴大產能,成本降低,不但普通百姓能穿上毛線織成的毛衣,我們還能把毛線,打造成,類似於咱們的絲綢,販運到極西之地。”

    “據說,當初燕王說過,紡織毛線這個產業,有希望,成爲一個最少千萬兩級別的產業,甚至,三千萬兩,我們就以此爲目標努力。”

    “或許,等陛下下次來,就能看到,張北城變成一個,毛紡產業基地了!”

    ……

    朱元璋興致勃勃聽着。

    脣角的笑容就一直沒有消失。

    等從廠房出來後。

    嘈雜的噪音減弱了不少時。

    朱元璋看着一根根冒着黑煙的煙囪,許久後,看向練子寧等人:“咱希望,無論將來中樞和燕華發生什麼,你們蒙漢示範區,以及福建,都能和燕華保持這種良好的關係。”

    “這座毛紡廠,就是最好的證明!”

    “臣等遵旨!”

    ……

    朱元璋在蒙漢示範區停留休整、參觀月餘後。

    動身啓程。

    折返北平後。

    接見了燕華來中原的援建工程隊。

    對工程隊的付出,予以褒獎,並且希望,援建工程隊能再接再厲,早點實現東西橫線的貫通。

    隨後,朱元璋南下。

    途徑金陵,短暫停留。

    由金福線,向南參觀,縱線南端。

    抵達福建,花費兩月,參觀福建的種種建設成果。

    再一次,對福建和燕華的合作,予以肯定和褒獎。

    整個過程,朱元璋的談話,也以邸報的形式,被發往大明各地官府。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一路的發言、褒獎、肯定。

    其實都是對大明、燕華合作,對革新,表露的強硬支持態度。

    很多人也意識到,朱元璋如此高調,且頻繁的對革新,對大明燕華合作,表態支持。

    無疑也表明了,這位強人皇帝,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在爲將來,儘可能奠定一些基礎。

    保守派雖然恨得咬牙切齒。

    卻也默默等待着最終消息傳來的時刻。

    果不其然,就在洪武三十五年末。

    朱元璋返程,途徑江浙時。

    率先傳出,馬秀英病倒的消息。

    緊接着,就傳出,朱元璋憂心過度,也病倒。

    一時間,隨着朱元璋一路講話,而本就躁動的大明,頓時暗流涌動。

    消息,也以極快的速度,向燕華、向大明周邊所有藩屬邦國擴散。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