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全面被動!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5677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對農村的參觀,一直持續到晚上。

    一行人的晚飯,都是在燕京郊區一個農村。

    晚飯後。

    從村子離開時。

    村長帶着村民送行。

    朱棣臨上馬車時,拉住村長的手,把幾枚銀幣順勢塞到村長手中。

    村長頓時激動,面紅耳赤,“王爺,您這不是讓俺叫周圍十里八村的鄉親們戳脊梁骨嘛!”

    已經上車的朱元璋、朱樉等人紛紛打開車窗,好奇向這邊看來。

    朱棣拍了拍村長的手,笑道:“我知道鄉親們的一片心意,可如果,今天我這個當王爺的,下來在村子裏白吃白喝白拿,明天,官府派下來公幹的官員,也敢這樣上行下效,可事實卻是,對於下來做事的官員,咱們燕華中樞,都有公幹補貼……”

    ……

    “剛開始,他們只是吃點喝點,可如果此風一旦放開,將來他們就敢伸手向你們索要錢財,官員貪不貪,很大程度,其實不是由官員決定的,而是由我們每一個人日常行爲舉止塑造的風氣決定的。”

    “如果你們認爲,送點禮,能辦成事,是好事,久而久之,咱們燕華的官場必然腐敗。”

    “這些年,咱們燕華由退役將士、青年讀書人,入村掀起一次次的,民間正風正氣改造運動,我相信,大家都對改造的內容很清楚了吧?”

    村長以及周圍送行的村民,紛紛點頭。

    朱棣笑着繼續道:“所以,這個錢你們必須收,也一定要按照正風正氣改造內容,每個人以身作則,形成一種良好的民間氛圍,如此,咱們燕華的官場風氣,才不會敗壞。”

    ……

    片刻後,朱棣登上馬車。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爺再見!”

    在村民的呼喊聲中,車隊緩緩啓動。

    朱元璋、馬秀英依舊和朱棣乘坐一輛馬車。

    不過,徐妙雲卻不在了,改而換成了朱標。

    朱標透過車窗,看着身後招手大喊的百姓。

    看着一盞盞路燈亮起,將道路照射的一片通明。

    視線藉着路燈的光亮,看向遠處,一個小山上,成片成片的果林。

    沼氣照明系統、果林、村辦工廠……

    這些事情,都不是家庭爲單位,小農經濟能夠辦起來的。

    可他今天在老四帶領下,走訪的十幾個燕京郊區農村,卻比比皆是。

    甚至,天黑吃飯前,他們還看了一場,有村中青年人,組織起來的蹴鞠比賽。

    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個球場。

    有的是蹴鞠場。

    有的是一種叫做籃球的球場。

    據說,這種籃球的玩法,是老四發明的。

    他記得,在看這場飯前助興的球賽時,藍玉等人嚴肅凝重,又羨慕的眼神。

    其實,他很清楚,藍玉這些武將,爲什麼看到燕華農村青年蹴鞠而羨慕。

    表面上看,這就是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競技遊戲。

    擱在中原,老夫子們恐怕都要罵一句玩物喪志。

    可其實不然。

    對燕華深有研究的他很清楚。

    蹴鞠、籃球這些協助性,激烈對抗的競技遊戲,即鍛鍊了青壯年的體魄。

    同時,也在競技遊戲中,鍛鍊了青壯勞力的協作配合。

    這都是極好的兵源。

    可以這樣說。

    表面看,燕華這些年,陸軍幾乎沒有增加,還是十萬出頭。

    可其實,只要燕華需要,工廠中,廣大農村青壯,迅速集結起來,只要經過簡單訓練。

    短時間內就能成爲一支素質不差,達到及格率的軍隊。

    就是因,這些燕華提倡的競技遊戲,早已對青壯勞力完成了初步的訓導。

    表面看,燕華提倡這些競技遊戲是爲了形成一種,全民認同的文化符號,加強凝聚力。

    實則,也達到了寓兵於民的目的。

    這種形式的寓兵於民,相較於,朝廷的衛所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

    更爲寬鬆。

    更加不容易激起百姓反感。

    相反,通過燕華這些年,每隔兩年的選拔賽,每隔五年的總決賽運動會。

    獲勝的工廠、鄉土村社都能得到,燕華官方頒發的獎盃榮譽,以及稅收減免優惠。

    不但不會激起百姓反感。

    相反,人人都樂於參與其中。

    說實話,參觀了十幾個農村,對他的打擊很大。

    燕華的農村,恐怕朝廷的士紳都願意在此居住吧?

    村容村貌村風,實在是太好了。

    一條條,本村出錢建設的水泥村中道路兩旁,一個個乾淨整潔的院落。

    院落中,栽種一顆芭蕉樹、椰子樹……

    每當夜晚,院中沼氣燈照亮院落。

    讀書的孩子們,爬在樹冠下的小桌,在明亮燈光照射下,寫着作業,偶爾好動的和同窗,亦或是兄弟姐妹打鬧幾下。

    年長的老人,坐在院子外面,搖着扇子,三三兩兩小聲聊天納涼。

    從工廠下班回來的青壯勞力。

    或是打打牌,或是去村中的蹴鞠場,休息前,盡情玩一陣子。

    其間。

    村辦的養殖場,時不時會傳來,牛哞、馬嘶、雞鳴、豬叫聲……

    單個家庭做不了這麼多事情。

    而一整個村子。

    一羣不擅長重體力勞動的女人,如果集中分配,就能完成紡織、養殖雞鴨豬、以及維持整村環境,並且還能把自己所屬家庭的庭院區域,老人小孩照顧好。

    可如果,分散開。

    一個家庭的一個女子,在需要下地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同時。

    就無法很好的完成這麼多事情。

    ……

    朱標出神琢磨時。

    車內誰都沒說話。

    車隊很快駛出三合土村道,進入水泥鋪就的永備道路。

    永備道路沒有路燈。

    馬車前方的電石燈光線,搖曳照射進馬車內。

    衆人臉上的光影晃動着。

    嗚嗚嗚……

    某刻。

    汽笛轟鳴聲,打斷了衆人思緒。

    朱標、朱元璋、馬秀英順着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黑暗中,一個明亮的光點出現。

    很快,光點漸漸變大。

    嗒嗒嗒……

    相隔一塊農田的火車軌道上,刺眼的火車電石燈一晃而過,車輪和鐵軌碰撞的有節奏聲浪中。

    一列車廂明亮的火車,很快從衆人的視線中消失。

    直到火車消失在視線後。

    朱元璋扭頭,看向朱棣,率先打破車廂內平靜,“老四,修建軌道,佔用農田,如何與百姓達成協商?予以的補償,應該不小吧?”

    朱標也看向朱棣。

    他很清楚,父皇此番來燕華,除了解決他和老四的矛盾。

    另外,就是考察燕華鐵路,如果可能的話,和燕華簽訂老四洪武二十五年,就爲朝廷設想,提出的大十字鐵路計劃。

    他也很想知道,老四燕華,官方主導這麼大的基礎建設工程,到底投入多大,多麼驚人?

    要知道,老四燕華的權力結構,就註定了,無法用官方權威,命令百姓執行。

    而燕華百姓,普遍富裕。

    也絕非三瓜兩棗,能打發的了。

    朱棣目視衆人全都看着他,笑道:“父皇,恰恰相反,建設成本中,在佔用百姓農田方面的投入成本反而不大。”

    朱元璋、朱標不由挑眉。

    怎麼可能!

    朱棣解釋道:“其實,這是由我們燕華的特殊環境決定的,燕華的商業氛圍很濃,經過這些年的宣傳,以及實踐,百姓都明白一個道理,一條對外暢通,卻速度快的運輸道路,對他們的農產品,以及村辦工廠的工業品的促進作用有多大。”

    “其實,佔用百姓農田方面的成本投入,恰恰並不是我們最關心的,相反,如何在滿足鐵道建設的地理條件基礎上,儘可能讓鐵路覆蓋輻射更多農村,才是最讓我們頭疼的。”

    ……

    呂宋中央地區,修建這條鐵道時。

    也有工程隊和百姓之間的矛盾。

    但絕不是補償問題。

    而是,一些村子,知道設計規劃中,鐵道距離他們村很遠,在村長帶領下,糾集全村老少,去找施工隊理論,要求施工隊,更改設計,讓鐵路經過,或者靠近一些,他們的村子。

    ……

    朱元璋看着朱棣,笑道:“伱說的這些都不錯,不過,恐怕有一點,你謙虛沒有點出來,百姓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也有源自於,對你們燕華官方的信任,你們的威望、公信力很高!”

    燕華的政經結構。

    的確導致了,燕華那種命令式的威權不高。

    但有失必有得。

    這種特殊的政經結構,也塑造了,百姓對燕華官方的信任!

    朱棣笑着點頭。

    倒不是他謙虛。

    而是這一點,根本不用說,畢竟,這應該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

    朱標眼中羨慕一閃而逝,隨即,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老四,你們燕華的鄉土村社,有沒有出現,選舉出來的領頭人,逐漸侵佔村中利益的情況?”

    “要知道,一些村中能人,他們在經營過程中,會在對外的商業合作中,掌握商業人脈網絡,他們的能力、社會人脈營運資本,都會在這個過程中膨脹式增加,而這,恰恰是村中一般百姓,所接觸不到,也沒有這種能力的,久而久之,這些領頭人,會不會憑藉手中掌握的資本,向村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進而,侵佔這個小型經濟體的共有利益?”

    ……

    燕華在大明,沒有建設軍情司系統。

    對大明的農村情況瞭解很少。

    不過,朱棣從朱標這番講述,就知道,這種情況,也已經在大明發生了。

    點點頭,說道:“是有這種情況。”

    “那你們是怎麼解決的?”朱標忙追問。

    朱棣解釋道:“首先,一旦百姓對這種不公,向官府反應後,地方官員,就會派出監督人員,前往這個農村,進行徹查,查實後,讓百姓重新推舉他們認可的人。”

    朱標眉頭緊皺。

    朱棣見朱標眉頭皺的更緊。

    知道,如果朝廷那邊的農村,真的發生類似的事情,依着大明的複雜情況。

    尤其,內有一大堆保守派掣肘。

    燕華的經驗,很難在大明鋪開。

    寬慰道:“大哥,其實即便不解決帶頭能人侵佔鄉土村社利益這種事情,也沒關係,只要朝廷堅持,我離開時,提出的農村鄉土村社破產清算法,保證,鄉土村社的土地、耕牛、農具、村辦工廠設備,不在破產清算行列,百姓永遠持有原始股本,就翻不起什麼浪花。”

    “一旦出現這類貪婪帶頭能人,這個小型經濟體,最終必然走向破產,而保障原始股本的情況下,一次次重組、破產過程中,就會不斷鍛鍊農民,成爲一個合格的,適應新時代,小型農村經濟體的經營者、從業者。”

    “一次次破產重組,就是一次次涅槃重生,每一次,農民都會進步!”

    “當然,這個前提就是,出現破產的情況後,朝廷絕對不能聽信某些人的言論,認爲鄉土村社行不通,放棄鄉土村社。”

    “商業,就沒有不破產的,只要不發展成爲官僚商業,保留原始股本,百姓有重頭再來的機會,破產未必是壞事,每一次破產,都是一次去腐存精。”

    朱元璋、朱標眉頭一挑。

    直到此刻,他們才明白,爲何,今天參觀開始,老四就反復強調,一定要堅持搞鄉土村社。

    原來,老四早意識到,一旦朝廷那邊的鄉土村社出現破產情況。

    一定會有人攻訐鄉土村社,試圖,再次重回小農經濟。

    朱棣從二人表情,就知道,父皇和大哥想通了,繼續說道:“其實,所謂保留原始股本,就是變相的把土地留給農民,抵制土地兼併,如果朝廷下令,不準土地兼併的話,不但士紳集團會鬧事,就連百姓都會認爲,朝廷的行爲,阻擋了他們做人上人。”

    “反而會搞得天下人,全都反對朝廷,百姓是質樸的,但百姓也是短視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

    “現在,不過是換個說法,堅持百姓永遠擁有原始股本,原始股本不在破產清算範圍內,百姓就會清晰看到,朝廷是在保護他們的利益,達到了,抵制土地兼併的目的,同時充分的挖掘了農村的人力、物力,還得到了百姓對朝廷的支持、擁護,更贏得了民心,可謂是兩全其美。”

    “關於鄉土村社的質疑浪潮,我認爲,在第一波破產潮會達到高峯,這個時候,士紳爲代表的保守利益集團,會乘機興風作浪,妄圖取締鄉土村社,而經歷失敗的百姓,也會灰心喪氣,產生動搖。”

    “這個時候,就考驗朝廷,主要是父皇、大哥身爲君主、以及決策者的戰略定力。”

    ……

    “而且只要挺過了第一次破產重組後,百姓就會更加成熟,對於破產重組,也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往後,就會適應破產重組,涅槃重生,變得一次比一次強大。”

    ……

    “一旦破產潮出現,如果朝廷需要,燕華也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現在我們打通了馬六甲,市場更加廣闊,一旦破產潮出現,燕華的海商,可以傾向性購買農村生產的手工業製品,成爲農村產出的一條銷售渠道,幫助破產鄉土村社,迅速完成破產重組,渡過最危險的關頭。”

    ……

    朱標微微皺眉。

    若是如此。

    朝廷可就越發依賴老四燕華了。

    朱棣看着朱標皺眉。

    暗暗嘆了口氣。

    適時結束話題。

    看向車窗外。

    他真沒想過,要以此依賴,拿捏大哥。

    鄉土村社,之於他,就是他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功業。

    什麼開疆拓土,也比不上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這兩個理念。

    他想把他做成!

    即便沒有燕華的開疆拓土,但凡他能做成鄉土村社。

    都能成爲,超越三皇五帝,始皇帝、唐太宗的千古人物。

    其次,就是對中原的感情。

    從他出走大明開始。

    他這輩子,恐怕再也無法回到中原,落葉歸根了。

    他想盡自己可能,爲中原,爲故鄉做點事情。

    最後,則是爲朱家。

    如果說,洪武九年,被父皇趕出皇宮,跪在洪武門叩首,是假惺惺,爲了喚醒父皇的舔犢之情,爲了自己離開皇室,能活的好一點

    經過這些年,感受着來自父皇、母后的關愛。

    他是真想讓朱家王朝,能存續的更久一些,享受更多來自後世的讚譽。

    可他的一些發乎於情的行爲。

    說出口,總是會被大哥,被很多人,解讀爲其他意思。

    倒也不能怪大哥。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而且,他的這些感情,也無法訴諸於口。

    馬車內,再次陷入安靜。

    ……

    朱樉、朱棡乘坐一輛馬車。

    朱樉撩起紗簾,往前面,朱棣的馬車看了眼。

    好奇笑道:“老三,你說大哥和老四說什麼,悄悄向妙雲小妹提出,和老四同乘一輛馬車,是不是給老四道歉?”

    朱棡看着朱樉臉上輕鬆笑容。

    笑笑。

    朱老二真的放棄爭儲奪嫡之心了。

    希望大哥給老四道歉。

    是真心希望,大哥放下芥蒂,和老四和好如初。

    “我也希望,大哥能認識到不足,此刻,真的和老四道歉。”

    ……

    王宮。

    朱標下榻的房間。

    回到房間後。

    朱標就站在窗前,沼氣燈前。

    看着窗外怔怔出神。

    鄉土村社破產重組,需要老四幫忙扶持。

    大十字鐵路,也需要老四。

    老四可以拿捏大明的機會、途徑越來越多了。

    長此以往,他還拿什麼制約老四?

    大十字鐵路談判,如何爲朝廷爭取更多利益?

    爲何,在面對老四時,他會如此完全全面的被動?

    這種被動,讓人很難受!

    明天呢?

    明天參觀金陵工業區,會不會有更多被老四拿捏的東西?

    會不會更加被動?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