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宋忠步步挑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7137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行了,不要送了,都回去吧。”

    燕京碼頭。

    朱棣看着前來送行的文官各部,交代道:“記住,一旦海軍艦隊出發後,備戰所需的經費,一定要暢通無阻的撥付到位……”

    雖然他不想打,可萬一呢?

    這次他不會再退讓了。

    一旦發生擦槍走火事件,就極有可能,小衝突,演變爲大戰爭。

    至少是一次較大的局部戰爭。

    立足以戰爭,針鋒相對。

    那就要做好戰爭準備。

    別真打起來,燕華這邊的軍事物資反而跟不上。

    由於和倭國諸侯簽訂了租借法案緣故。

    這些年,燕華的戰略軍事物資儲備並不充足。

    兵工廠生產的軍事物資,三成用於海陸軍日常訓練,一成用以儲備,作爲戰略物資。

    剩下的四成,都以租借法案的名義,提供給了倭國諸侯。

    至於剩下的兩成……

    表面上,都賣給了佔城、阿瓦王朝、南朝這些周邊國家和政權了。

    其實,這些政權除了武裝自己的禁衛軍。

    根本捨不得把這種價格昂貴,威力巨大的火器,武裝其政權下,其他軍隊。

    這些政權怎麼說呢。

    其實已經十分腐朽了。

    裝備禁衛軍是維護自身統治。

    而其統治下的其他地方軍隊。

    如今都十分不穩定。

    這些國主,當然不可能把威力巨大的火器裝備給這些地方軍隊。

    這一點,這些小國國主。

    倒是比滿清末期的統治者更加‘聰明’一些。

    同樣。

    由於王權直接統帥的禁衛軍,列裝了燕華產精良武器,同時,得到燕華陸軍教官的教導。

    王權雖然已經腐朽到極致。

    但藉着中樞精銳禁軍。

    卻把這個已經滿是火星的火藥桶蓋子,強行壓住了。

    不過,爆炸也只是時間問題。

    壓得越久,爆炸產生的威力才會越發強勁。

    而這,恰恰是燕華戰略所需要的。

    他,以及燕華文武,都在等着周邊邦國,那一個個火藥桶。

    轟!

    的一聲,發出驚天動地的巨大爆炸聲。

    如此,才能藉助巨大的戰亂,底層強烈仇恨,將這些邦國的精英層,儘可能,通過他們底層百姓之手,清洗乾淨。

    不過,他也沒打定主意,要不要真的吞併這些疆域。

    主要原因,還是大明的藩屬體系。

    除了阿瓦王朝。

    占城、南朝早就和朝廷建立的藩屬關係。

    三佛齊也在大哥主政這兩年,突然祕密跑去大明,和大明建立了藩屬。

    吞併這些地方。

    就意味着和朝廷爲敵。

    ……

    剩下的兩成,就被這些國主,從燕華高價購買。

    然後又高價賣給了次大陸那羣土邦王公貴族。

    南亞大陸這些國主,對倭國諸侯的侵略擴張性,感到恐懼。

    同樣,他也不希望,倭國諸侯們,徹底瓜分次大陸。

    所以,對佔城這些國主當中間商,轉賣燕華武器的行爲,燕華上上下下一直睜只眼閉只眼。

    現在次大陸的本土勢力,與倭國諸侯,基本已經形成了勢均力敵的焦灼狀態。

    倭國這邊,士兵素質較高,又有燕華租借法案支持,戰鬥力強。

    但劣勢也十分明顯。

    可靠的人口太少了!

    日野業子爲首的倭國諸侯,總計從徐福省帶走了將近百萬人口!

    海運過程中,病死,海難死亡就超過一成。

    其實,按道理,沿途可以在高麗、琉球、蓬萊、燕京、婆羅洲等地停靠休整。

    並且有着完善的轉運路線和補給點,不應該死亡這麼多人。

    至少,這些年,燕華從大明陸陸續續遷徙百姓,病死的只有幾百例。

    主要是相繼發生的海難中,死傷最大。

    可也只有一千多人。

    倭國死傷這麼多。

    主要原因還是倭國諸侯,不計成本運轉造成的。

    按照燕華遷民的條例。

    一艘海船一次可以運載五百人。

    倭國諸侯,就敢在一艘船內,塞入三倍的人!

    一千五百人!

    海船幾乎變成沙丁魚罐頭!

    隨船的救護隊也沒有。

    一旦發生瘟疫,就是整船整船的死。

    而一旦發生海難,幾乎也是整船整船,沒有一個倖存。

    死亡率不高才怪呢。

    ……

    九十多萬人,分屬七八個勢力。

    每個勢力,平均下來,也就十幾萬人口。

    這點人口,戰鬥力再強,持久力也終究有限。

    爲了提升戰鬥力,這羣倭國人,竟然爲滿足特殊環境,統治需求,挖掘戰爭潛力。

    竟然發展出了類似後來,努爾哈赤爲首滿清的八旗制度。

    所有的倭國人,全民皆兵。

    日野業子的幕府勢力,有十八萬人口。

    全部編爲準軍事力量,老人、孩子、女人留守家中,根據戰功分配數量不等的‘牛馬’。

    所謂‘牛馬’其實就是次大陸被征服的順民。

    這些順民就是奴隸,從事耕種、紡織、冶鐵等高強度勞動,僅僅只能得到一口果腹吃的。

    其勞動產出的剩餘價值。

    六成要上交。

    四成留給倭人百姓之家。

    一百個倭人家庭,組成一個旗本,五個旗本組成一個管帶。

    五個管帶組成一個鎮!

    幕府勢力,在次大陸,有十八個鎮。

    雖然軍事編制稱之爲鎮。

    可除了名稱上,借鑑燕華,在內核方面,和燕華的軍制完全沒有關係。

    就是滿清八旗制度的變種罷了。

    不得不說,類似滿清八旗這種即是軍事組織,又兼具行政組織的特殊制度,的確將戰爭潛力挖掘到了極致。

    歷史上,南明敗,就敗在了滿清這種制度上。

    滿清的八旗制度,從編制結構上,就一目瞭然,能看得出來,動員能力極強。

    可以將有限的人力物力發揮到極致。

    小農經濟一盤散沙的南明,底層鬆散,上層勾心鬥角,沒有一條如臂揮使,動員民衆和物資的體系。

    面對這種體量小,但動員能力極強的勢力,節節敗退,其實是能夠理解的。

    但凡南明當時能真正梳理出兩三個行省,實現對民力和物資動員的完全掌握,都不可能讓滿清坐穩江山。

    ……

    眼下,次大陸,倭國諸侯們的武力已經發揮到了極限。

    而次大陸的土邦王公,雖然戰鬥力處於劣勢。

    但好歹憑藉人口、本土作戰,勉強把戰局維持住了。

    雙方正在不斷地流血。

    倭國諸侯們,開始武裝治下的順民,將順民當做炮灰推到前線。

    而土邦王公。

    也開始拼命了。

    據軍情司彙報,短短數年時間。

    大約一千五百萬人口的次大陸。

    至少有一半人口消失了。

    隋末唐初,中原人口從六千萬下降到一千五百萬左右。

    次大陸的戰爭再打上十幾年。

    也難保,人口損失七八成!

    一旦人口下降至兩三百萬時,再想恢復原本一千五百萬的量級,恐怕至少需要數十年。

    要知道,唐朝用了幾代人,才恢復隋朝時的規模。

    而且,這還是在內部承平環境下,才勉強辦成的。

    ……

    朱棣一家在兩艘改裝爲蒸汽動力的公爵級木質戰船護衛下,乘坐遊輪離開燕京。

    就當出巡艦隊駛出燕京灣時。

    一艘混合動力商船甲板上。

    宋三思看着從身邊經過的出巡艦隊,不由微微皺眉。

    燕華王室的遊輪,即便是第一次見,但他也認識。

    錦衣衛早把這艘遊輪的特徵,彙報給他了。

    宋三思擰眉看着,狐疑暗道:‘這個時候,燕王怎麼離開燕京了?難道是回大明?不會吧?’

    上岸後。

    宋三思很快打聽到了朱棣出巡的目的地。

    以及,海軍動員的消息。

    “該死!該死!”

    宋三思頓時急的跺腳,“他這是要和太子徹底撕破臉皮,打一場啊!”

    宋三思無比較急,僱傭了一輛馬車後,直奔海軍大營。

    他很清楚,一旦燕華放開手腳,決定大打。

    太子絕無勝算。

    就算把大明水師力量全部集中起來,也打不過燕華海軍!

    陳朝已經用覆滅,證明了這一點。

    宋三思前往海軍大營,直接亮明身份。

    很快,一名身穿白色海軍軍裝的少校就騎着自行車出現在轅門處。

    葉開停好自行車後,快步來到宋三思面前,敬禮道:“海軍第二戰鬥艦隊,少校參謀葉開!”

    宋三思打量着葉開。

    海軍退役上將,葉成之子!

    作爲錦衣衛南洋地區頭目,葉開早已在錦衣衛的調查檔案中了。

    宋三思十分着急,直接亮明身份,“我叫宋三思,原南洋地區,錦衣衛最高統帥,過去常駐陳朝,家父宋忠,我要見俞靖俞統制。”

    葉開笑着搖頭,“俞統制已經被王爺撤職,隨王爺前往祖義省巡視,現在海軍統制由海軍部呂部長暫代!”

    宋三思臉色頓時更加難堪。

    五臟六腑,宛若烈火焚燒。

    不是憤怒。

    是焦急!

    額頭泌出冷汗。

    燕王朱棣,在大明和燕華關係急轉直下,兵兇戰危的情況下,不在燕京坐鎮,反而高調前往陳朝。

    朱棣出巡其實很低調。

    百姓知道的都很少。

    不過,在宋三思眼中,朱棣出巡就是高調。

    這意外着,一旦雙方擦槍走火,燕王朱棣根本沒有時間及時制止,不,燕王出巡,就意味着,他根本沒打算及時制止。

    如今,在出巡前,還把俞靖這個對大明最有感情,與大明松江口水師主力,關係最好的統制官罷免。

    換成曾經被大明擊敗,逃亡海外,淪爲海盜的呂珍。

    呂珍心中,即便對大明沒有仇恨和怨氣。

    恐怕也有不服氣吧?

    這老家夥,現在統帥着,天下最爲先進,戰鬥力最爲強悍的艦隊,要北上。

    一旦發生擦槍走火。

    這老家夥恐怕會很興奮。

    不介意打一仗吧?

    太子失誤了!

    燕王朱棣根本就是立足戰爭!想要打一仗!

    要不然,怎麼會做出,這麼多把局勢,推向戰爭的舉措!

    “我要見呂部長!馬上!”宋三思語速急促,聲音中,都帶着一絲顫音。

    葉開冷冷看了眼。

    現在怕了?

    太子利用王爺的孝心,極限施壓時,你們怎麼不感到害怕?

    葉開冷冷想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請跟我來。”

    ……

    “宋千戶,鑑於你是錦衣衛,而此地,又是我方軍事重地,所以,希望宋千戶緊跟着我,不要亂走動……”

    宋三思跟在葉開身邊,聽着葉開語氣不善的叮囑。

    眼神四下亂瞟。

    他現在當然沒有心情,去刺探燕華海軍軍營。

    但他的確被這座設施完善的軍營震驚了。

    哪怕只是窺豹一斑,衝擊都十分大。

    大明,無論是京營,還是松江口水師大營,營區設施完全沒法兒和燕華海軍大營相比。

    軍隊完善的基礎設施。

    決定了軍人有良好的居住環境、訓練環境……

    而這些基礎,又與戰鬥力的強弱,密切相關。

    ……

    “四號後勤船,裝滿彈丸馬上撤離二號碼頭!”

    “二十三號後勤船注意,所有人都不準在火藥艙室內使用明火,艦長注意了,二十三號裝載這威力更大的混棉火藥!”

    ……

    宋三思跟着葉開,一路沿着一條林蔭硬化路,抵近海軍軍港碼頭。

    整個碼頭,十分熱鬧。

    宋三思看了眼葉開,嘴脣動動。

    最終到了嘴邊的話,又忍住了。

    他本想打聽一下,混棉火藥。

    這種混棉火藥,據說是燕華數月前剛發明的。

    錦衣衛打聽到的消息是,在火藥中,增加了棉絮。

    可他在祖義省,偷偷實驗過,根本不行。

    其實,宋三思不知道,火藥中混入的棉絮,並不是普通棉絮。

    而是棉花籽粒上,那一層細小的,絨毛狀‘絨絮’,不止如此,同時在火藥中,增加了微量白糖。

    棉花籽粒上的絨絮,有強助燃的特點。

    火槍、火炮的發射藥中,增加絨絮可以提高燃燒速度,火藥的燃燒速度越快,短時間內,密閉空間內,積累的能量越大。

    彈丸初速度越大!

    而白糖,可以增加火藥燃燒過程中的溫度,也是增加密閉空間的能量積累。

    ……

    “報告部長,宋千戶帶到!”

    葉開的聲音,將宋三思的思緒拉回來。

    宋三思注視中。

    一個滿頭白色短髮老者,身穿燕華海軍軍裝,肩章三顆金豆子,在陽光映照下,金光閃閃,在一羣同樣肩頭金光閃閃將領的簇擁下,緩緩轉身。

    老者褶皺的臉上,不怒自威!

    宋三思只覺心頭一緊,一股威壓,撲面而來。

    忍不住暗道:‘昔日,中原失敗,如喪家犬逃竄海外,淪爲海盜的傢伙,如今這威勢,比起父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呂珍現在可牛氣的很。

    身爲燕華海軍部部長。

    其地位,幾乎相當於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了。

    反觀他父親,作爲勝利一方,現在也不過是太子東宮衛率統制官罷了。

    而這一切,都與燕王朱棣有關。

    宋三思在呂珍爲首,一羣海軍將領目視下,焦急、倍感壓力。

    努力保持鎮定,抱拳道:“南洋錦衣衛千戶宋三思拜見呂部長及各位將軍。”

    呂珍擡手回禮,沉聲詢問:“宋千戶求見我方,有什麼事?”

    什麼事,你這老狗不知道!

    宋三思暗暗怒罵一句,擰眉看着正在裝載作戰物資的忙碌軍港,“呂部長,伱們真的要與大明開戰嗎?你們確定,能承擔起,開戰的後果嗎?”

    葉開不由冷笑搖頭。

    這頤指氣使,不愧是太子的心腹。

    到現在都沒有意識到,真開戰的後果。

    一旦真開戰,大明水師必定全軍覆滅!

    到時候,他太子的儲君之位,還能坐穩?

    恐怕中原無數百姓的口水,都能淹死太子!

    挑起一場本來不佔理的戰爭,最終還打敗了,這對於太子的威望損害太大了。

    等於,還沒登基,就瘸了一條腿!

    這種情況,陛下敢把大明江山交給太子朱標?

    反正,他們這些海軍參謀,湊在一起討論認爲,一旦擦槍走火,演變爲戰爭,大明水師覆滅後。

    太子絕對無法再繼承皇位了。

    因爲,現在的大明很複雜!

    新舊勢力,交織在一起。

    燕華的新風潮,衝擊着中原的傳統,民間,無數百姓,人心思變!

    威望嚴重受損,一個瘸腿的儲君,登基後,根本無法面對這種情況。

    想要坐穩皇位,就只有一個辦法。

    完全倒向一邊,利用皇權的無上權威,徹底剷除另一派。

    那麼,被燕華打敗,政治跛腳的太子,在登基後,會倒向哪邊?剷除哪邊?

    肯定是倒向保守派,剷除革新派。

    徹底剷除大明內部的革新舉措。

    陛下,肯讓政治跛腳的太子,這樣做嗎?

    而且,他們海軍參謀部討論,保守派之所以極力慫恿太子在登基前,和燕華開戰。

    無論勝敗,保守派都贏了。

    勝!

    太子和王爺的兄弟情誼,也隨着這一場大勝蕩然無存。

    敗!

    陛下大概率會放棄太子,轉而扶持太孫直接越過太子,隔代登基。

    太子能接受這種情況嗎?

    這一點,他們無法確定。

    但很肯定。

    一旦太子無法接受,那麼,想做皇帝,就只能完全依賴保守派,迫使陛下不敢做出,廢立儲君之事。

    但也等於徹底被保守派綁架在戰車上了。

    “宋千戶來見老夫,就是要與老夫說這些狠話?”呂珍威嚴肅穆聲響起,“對於宋千戶的問題,老夫用王爺的一句話來回答吧,王爺一直和我們這些軍人說,燕華絕不跪着死!”

    “你們蓄謀炮擊土橋村,致使我們王妃差點早產難產出事,朝廷卻對陰謀卑劣者,百般維護,現在又撤換,對燕華素有好感的俞同淵將軍,水師主力,洶焰滔滔撲向我方……”

    ……

    “你要戰,我便戰!”

    “這便是我們軍方,我們燕華上下一致的態度!”

    宋三思手足冰涼,他現在無比確定,燕華的確做好了立足戰爭的準備。

    無論是他的恫嚇。

    還是太子的極限施壓。

    都不可能動搖燕華的態度。

    深吸一口氣,抱拳道:“呂部長,我需要一艘蒸汽快船,儘快趕回金陵,希望呂部長能爲我提供。”

    他現在,需要儘快回金陵。

    希望能趕在擦槍走火前,把燕華的態度,帶給太子,說服太子。

    而蒸汽動力這種造價昂貴的船。

    只有燕華政權才有。

    商人一般不捨得,花費昂貴的價格,建造蒸汽動力船。

    速度雖然快。

    可比起混合動力船的低廉成本,蒸汽動力船並不被海商所喜歡。

    至少,蒸汽動力船的成本沒有明顯下降之前,海商裝備蒸汽動力船的意願很低。

    呂珍略微沉吟,說道:“我方可以爲你提供蒸汽動力船!”

    ……

    當天。

    宋三思搭乘一艘海軍運輸船,跟隨海軍出發。

    ……

    雞籠嶼。

    砰砰砰……

    海灣外二十裏左右地方。

    八十艘混合動力戰船組成的大明松江口水師主力,在海面上,一字排開,朝着雞籠嶼方向進行炮擊。

    海灣兩側山樑炮臺上。

    蓬萊最高民政官李琪,舉着望遠鏡,站在炮臺瞭望塔,看着海面,隆隆炮聲傳來的方向。

    身後,三座炮臺,縱向排列在山樑上。

    一人粗,黑黝黝的炮管,在明媚陽光照射下,散發着絲絲寒意。

    許久。

    李琪放下望遠鏡,轉頭詢問,站在身邊,負責指揮岸防炮的管帶,“劉管帶,如果宋忠部水師,進攻雞籠嶼,你們有沒有辦法,將其堵在海灣之外?”

    “你要知道,雖然咱們燕華的工業精華,在燕京,可咱們雞籠嶼工業區,也是燕華第二大工業區,同時,雞籠嶼還是王爺出海後,第一個立足點,政治意義非凡,一旦讓宋忠部打入雞籠嶼內,不但經濟上,政治上,影響也十分惡劣。”

    ……

    雖然他是駙馬。

    可他也不敢確定,自己出面,能不能阻止宋忠進入雞籠嶼。

    姓宋的老東西,這些年,被權欲迷昏了頭。

    倒向太子後,據說,和保守派走的十分近。

    劉管帶略微沉吟,苦笑:“大人,我只能確保,宋忠部想要闖過我部六座炮臺阻攔,至少得損失三十艘戰船,岸防炮是被動防禦,這就決定了,必然有漏洞……”

    自古以來,軍事防禦,被動防禦,永遠無法替代主動防御。

    岸防炮威力再大,也不可能攔下宋忠部這麼多戰船。

    只能用巨大戰損威懾,迫使宋忠不敢進攻……

    李琪皺眉時。

    二十裏外。

    旗艦上。

    宋忠凝視海灣,冷冷下令:“停止炮擊,繼續迫近十里,做好衝入海灣的準備!”

    他要加大逼迫態勢,如果能衝入海灣內最好!

    要知道,雞籠嶼在燕王朱棣心中,位置可不一般。

    這是燕王朱棣,出海的第一塊落腳之地。

    若是辦成這件事,只要太子登基,他宋忠至少撈一個侯爵吧?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