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蒙古使節團、納土納捷報,齊抵金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8771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快快快!”

    “抓緊時間登船,咱們陸軍不能讓海軍小瞧了,海軍已經殲滅陳朝海軍,但他們的戰船上不了陸地,接下來的戰鬥,還得看咱們陸軍的。”

    “將士們,你們中很多人都是新兵,第一次參加實戰,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

    ……

    燕京,海軍軍港碼頭。

    黑漆漆的鋼盔起起伏伏,鋼盔下,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

    最小的也就十八九歲。

    最大的,不過二十四五歲。

    新一代,年輕的燕華軍人,臉上洋溢着昂揚戰意,揹着燧發槍,腳踩着橡膠底,帆布高幫的筒靴,發出‘嗒嗒’的整齊步點聲。

    嘹亮喊着‘不怕!不怕!不怕!’。

    登上一艘艘混合動力商船。

    隸屬海陸軍後勤部的蒸汽運輸船,都跟隨着周潮爲首的救援隊回大明了。

    所以,接到大軍開拔前往馬六甲的命令後,陸軍只能按照燕華的動員體系,立刻徵召海商商船。

    對此,海商積極配合。

    海商們,並沒有因爲被徵召運兵,只能勉強維持運輸成本而不滿。

    甚至,由於動員所需的船隻有限。

    而海商商船很多。

    海商們爲了爭奪這個光榮的任務,還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最後,海商商會不得不出面協調分配任務。

    海商之所以如此積極。

    首先出於商人對燕華政權的認同,以及身爲燕華人的榮耀感使然。

    這樣的情況,在整個燕華,都十分普遍。

    其次,此番打垮陳朝,對於燕華的工廠主、海商、工人,乃至農民都有十分大的利好。

    這些年,燕華的工商業發展,已經因爲陳朝控制馬六甲,受到了極大限制。

    一旦打垮陳朝。

    馬六甲海峽就會爲燕華掌控。

    燕華的貨品,就可以輕鬆販運到更爲遙遠的西方。

    這條從唐朝就興起的海上絲路。

    燕華上上下下,其實已經期盼很多年了。

    現在,終於要付諸實際了。

    何況,此戰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打垮陳朝後,陳朝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很快就能享受到燕華百姓,能得到的同等政經權力!

    ……

    海軍這邊。

    海軍部部長呂珍,親自代表海軍方面,協助陸軍開拔。

    葉成等已經以上將軍銜退役的老將們,也跟着來見證,屬於燕華的盛世。

    葉成站在呂珍身後,聽着面前小跑經過的陸軍中低級將領的鼓噪聲,不由沒好氣笑道:“譚淵、柳升,小心我向王爺告你們挑撥海陸兩軍關係!”

    這兩混賬。

    爲了刺激陸軍戰意,竟然把海軍,當做他們的噱頭。

    譚淵肩頭扛着兩顆金色星星,訕笑道:“葉老將軍,這眼看着,馬上又要年底了,這幾年,你們海軍好傢伙,一口氣更新換代了十六艘鐵甲艦,一艘鐵甲艦的花銷,都足夠我們武裝一個鎮了……”

    ……

    “這回,俞靖統帥十六艘鐵甲艦,直接全殲了陳朝230艘大小戰船,這份戰果,舉世震驚啊!”

    “我們陸軍這麼多年,還是維持兩個鎮、又四個混成協,一個混成騎兵協,瞧瞧這次出兵,一個鎮還滯留在徐福省,燕京還要留一個混成協,我們能動用的,只有一個鎮、三個混成步兵協,一個混成騎兵協……”

    ……

    “我和老柳也沒辦法,下面兄弟要求進步的態度太積極了……”

    葉成瞪了眼掰着手指頭給他數陸軍家當的譚淵。

    笑罵道:“伱個滾刀肉給我閉嘴!”

    不過,他也沒辦法否認譚淵的話。

    海軍裝備的新式鐵甲艦,的確太耗錢了。

    就像譚淵說的。

    一艘鐵甲艦光是建造成本,不算後期使用過程中的維護成本,都足夠武裝一個陸軍鎮了。

    蒙的那一層鋼板,隨着鋼產量增加,花銷還不是大頭。

    鐵甲艦真正高造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蒸汽機和新式大口徑大威力的艦炮。

    一門艦炮的成本,就趕得上,陸軍炮營半個營的搭建成本了!

    一艘鐵甲艦要裝配三十門這種艦炮啊!

    艦炮這種大口徑大威力的火炮,製作工藝,比威力更大的岸防炮都難很多倍。

    蒸汽機就更不用說了。

    海軍用蒸汽機。

    和工廠生產線上的蒸汽機,雖然同樣都叫蒸汽機。

    但建造用料,以及建造工藝都遠超生產線上的蒸汽機。

    海軍用蒸汽機,不是一個大鍋爐。

    就用現在海軍中裝備的侯爵級戰艦來說吧。

    動力艙有四組蒸汽機,四組蒸汽機既可以獨立的驅動鐵甲艦的四個槳葉。

    同時也能串聯組合起來,爲一個槳葉提供動力。

    光是這套設計,其中的複雜性,就把成本推高了數倍。

    這也就罷了。

    爲了實現更好的蒸汽推動力。

    四組蒸汽機,使用的都是小鍋爐。

    所謂的小鍋爐就是一個燃燒室上方,用來煮沸水的高壓鍋爐,不像工廠生產線上,那種燃燒室上方只有一個巨大的鍋爐。

    海軍蒸汽機燃燒室上方的鍋爐,是由一百個小鍋爐組成的。

    燃燒室的高溫火焰,能從一個個小鍋爐的空隙中,更大面積的對鍋爐內的水進行加熱。

    同時,每一個小鍋爐內,由於水的體積小,升溫也快,能產生更多的蒸汽。

    ……

    總之,這套工藝複雜的不行。

    以至於,鐵甲艦的建造成本十分嚇人。

    即便以燕華如今的富裕,過去兩年,王爺和內閣也是咬牙,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總計爲海軍建造了十六艘鐵甲艦!

    一直看着陸軍將士登船,沒有說話的呂珍扭頭。

    笑看譚淵、柳升,“放心吧,俞靖那個四縱四橫艦隊計劃,我不會支持。”

    鐵甲艦建成。

    俞靖看到鐵甲艦的威力後,就在海軍內部搞出一個四縱四橫艦隊計劃。

    提議,要建造四個戰鬥縱隊。

    每個縱隊,要配置八艘鐵甲艦,四縱隊總計三十二艘。

    每一個縱隊,要配置十六艘蒸汽機提供動力的木質運輸船。

    在俞靖的設計中。

    如此,每一個縱隊,配置經過加固,使用普通蒸汽機的運輸船後,就可以確保,一個艦隊,在海上航行半年,不需要陸地補給。

    不得不說。

    俞靖這個設想真的很不錯。

    這樣配置的一個縱隊艦隊。

    幾乎可以代表燕華,行走在海洋的每一處角落。

    但燕華現在的財政,負擔不起這個龐大造艦計劃。

    同時,也無力支持海軍,去大海周邊的各個國家進行訪問,傳播燕華的影響力。

    另外,他認爲,鐵甲艦的技術在未來,肯定還會發展進步。

    沒必要,把海軍經費預算,一下子全都用於造艦計劃。

    事實證明,擁有十六艘鐵甲艦的燕華海軍,已經是最爲強大的海軍力量了。

    再添加鐵甲艦,就構成了葉成等人提出的武力浪費理論。

    “咱們這十六艘鐵甲艦,都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果,也不知,傳回中原後,太子以及那些仇視王爺的人,會如何……”

    呂珍眼底憂慮一閃而逝。

    繼續說道:“所以,接下來,海軍不會添加新艦,海軍預算經費,都會拿出一大部分,去支持造船技術的研究。”

    這就是他的想法。

    或許,他的年齡,對新式海戰,已經無法和俞靖這些熱血中青代相比。

    但他比俞靖等人更穩重,考慮到的東西更多。

    這也是當初他本打算和結義兄弟一起退役時,王爺挽留他,讓他出任海軍部長一職的原因。

    當時,王爺也是這麼評價的。

    現在,海軍爲造船廠提供部分研究經費,讓造船廠進行技術儲備。

    技術積累,有了較大進步後,就建造一兩艘試驗船。

    驗證後,繼續研究,繼續進行技術儲備……

    如此,等其他政權的海軍力量,追上燕華海軍時,就會發現,燕華又拿出了更爲先進的技術。

    如此,才能保證燕華海軍技術上的優勢。

    還不會對財政造成太大負擔。

    “此去,你們好好打,只要你們打得好,今年年終預算,我這個海軍部長也會支持你們陸軍擴編,別的不敢承諾,至少支持你們陸軍,保證現有編制的情況下,至少再擴編一個鎮,外加一個混成協。”

    燕華陸軍,目前爲止,也只有兩個整編鎮。

    以前,用不了這麼多兵力。

    而且,王爺麾下,能夠出任鎮一級的將領,實在不多。

    最早時候,王爺自己統帥一個鎮,讓譚淵協助,手把手教譚淵,譚淵才勉強擁有擔任一鎮統制的能力。

    新式軍隊,和冷兵器的軍隊不一樣。

    更加複雜了。

    柳升來了後,才成立了第二個整編鎮,第二鎮。

    這些年,周浪這個混成騎兵協協統,先後參加了呂宋肅清戰。

    倭國之戰。

    此番,還要參加滅陳之戰。

    周浪這個昔日江寧縣的小衙役,領兵能力,尤其是統帥騎兵的能力,也算是歷練出來了。

    燕華也是時候成立一個整編騎兵鎮,作爲戰略打擊力量了。

    同時。

    一旦滅亡陳朝後。

    必須在陳朝駐紮一個整編鎮。

    現在的第二鎮,調去陳朝是必然的。

    而且。

    隨着此番海戰強烈的衝擊戰果傳揚開。

    他也無法預料,會對大明內部,太子以及太子系,產生什麼衝擊。

    未來,太子朱標主政的大明,又會和王爺的燕華,走到何等地步?

    未雨綢繆。

    趁着這些年,時局穩定,擴編陸軍是一定要做的。

    現在,燕華海陸軍總兵力十萬人。

    刨去海軍的一萬五千多人。

    陸軍只有八萬五千人。

    如果和太子發生齷齪。

    八萬五千人可不夠。

    燕華至少要擁有二十萬步軍才行!

    ……

    譚淵、柳升爲首的陸軍諸將,全都被呂珍的思慮驚呆了。

    他們沒想到,呂珍竟然考慮的這麼長遠。

    至少要支持陸軍,組建二十萬規模的兵力!

    這樣一股力量,就算是輔佐王爺打回中原,恐怕都可以試一試了吧?

    咕嚕!

    呂珍聽到衆人咽口水的聲音,笑道:“王爺志不在中原,咱們都知道。我也知道,其實這些年,大家看着咱們燕華受委屈,看着太子始終不肯全面效仿學習燕華,讓中原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其實,心裏面也有,打回中原的一時義憤想法。”

    衆人不由訕笑。

    這種想法,的確會在某些時候,看着大明不公正對待燕華,對待王爺。

    看着中原百姓,依舊過的艱難。

    會在某一瞬間產生。

    不過,冷靜下來後,大家沒有這種想法。

    畢竟,他們也是親眼看着太孫在王爺身邊長大的。

    雖然王爺、王妃沒有對外說過任何話。

    其實,大家心裏明鏡似的,都知道,親自養育教導數年,太孫在王爺和王妃心中的分量,並不輸世子。

    其實,他們也把太孫看成了王爺和王妃的親子。

    這不光他們這些燕華官員、將領。

    燕華的工廠主、商賈其實也是這麼想的。

    尤其是,太孫和王爺、王妃的學生,采綠姑娘結成連理後。

    這種認同感就更加強烈了。

    要不然,燕華的工廠主、商人們,怎麼會這般鼎力支持太孫呢!

    說白了,在大家夥兒心中,太孫未來繼承大明江山,就是王爺的另一子,繼承大明罷了。

    若非如此。

    真以爲大家夥兒是泥捏的?

    手中的火器是燒火棍?

    這麼多年,一直對太子的行爲,選擇忍讓?

    若非上有陛下,下有太孫。

    此番,就不是滅陳。

    恐怕上上下下,都會高喊,打回中原,解救中原百姓了!

    ……

    “所以,陸軍擴軍二十萬,是爲了應對未來新形勢,用來防守,以及在四海擴充咱們燕華疆域。”

    呂珍略微停頓,緊接着,大手猛地一揮:“可如果,有一天,太孫出了什麼事,或者,太子太咄咄逼人,咱們也可以旦夕間,揮兵中原,只要出兵十萬,先搶佔福建,在福建,咱們有很好的民意基礎,且福建的地形地貌,十分利於防守,搶佔福建只要鞏固一年時間,咱們就可以以福建及燕華人力資源,組建三十萬強軍,分兵兩路,一路在海軍配合下,沿江浙地區,直驅金陵,一路攻廣西,入川蜀……”

    ……

    砰砰砰……

    譚淵、柳升在海軍的鳴炮禮中,腦海迴響着呂珍的那番話,乘坐商船,離開燕京灣。

    呂珍帶着葉成等人,站在軍港,目視着將士們離開。

    許久。

    等船隊走遠消失在視線中。

    葉成才收回視線,苦笑低語:“大哥,你今天最後一番話,有些猛浪了,恐怕很快就會傳到王爺耳中,譚淵他們這些人,肯定不會瞞着王爺任何事情的。”

    呂珍笑笑,“我就是要王爺知曉。”

    “王爺這些年,雖然也會針鋒相對對太子的所作所爲進行反擊,可力度還是太小了,不可否認,王爺的確是個雄主,可對待太子時,總是顧慮很多,會顧慮陛下的感受,還要顧慮太孫的感受……”

    ……

    “反擊起來,難免有些束手束腳。”

    “可王爺忘記了,太子是一個接受傳統帝王心術教育成長起來的權術者。”

    “這樣的人,根本不懂咱們燕華這一套鬥爭妥協,太子這種人,只要你沒讓他感覺徹骨的疼,這類權術者,就不會收手,吃點虧後,他會不服氣,他認爲,自己身爲儲君,身爲大哥,不應該吃虧!這類人別看平時仁義的很,素有賢名,可那是自己佔據主導,佔據優勢的時候。”

    “咱們都跟過陳友諒,太子朱標肯定比陳友諒優秀,但他們這類人,都有一個共通性,他們最爲厲害時,可以寬宏大度的讓你一起和他享受榮華富貴,可一旦他們認爲,你有超越他們的可能時,他們動起手來,也會十分兇殘。”

    這類人,容不得別人比自己更好。

    也無法接受,別人比自己更好,比自己更優秀。

    “你們仔細想想,這些年,太子的所作所爲,是不是如此?他本可以,直接向王爺請求技術支援,王爺還會不幫他?可他呢?卻用錦衣衛盜取,讓陳朝一個二五仔配合他!”

    “我沒有落葉歸根,重回中原的想法,我只是,無法接受,王爺建立的燕華,將來出現任何動盪,無法忍受,這一切美好,毀於一旦!”

    “咱們在中原打了十幾年,最後成了喪家犬,可現在,卻能親自參與建設出,燕華這樣一個盛世王朝,誰想毀掉燕華,就是我呂珍不死不休的敵人!”

    ……

    葉成幾人默默點頭。

    明白了。

    他們爲何主動請辭退役呢?

    難道在一線掌兵,掌握實權不好嗎?

    還不是因爲,自覺他們這些老家夥離開,對於燕華的海軍發展更有利嗎?

    因爲真正熱愛燕華,才促使他們,爲了燕華發展,放棄實權,主動退役。

    在中原,爲了榮華富貴,野心勃勃打生打死,鏖戰十數年。

    然後陛下一統中原。

    大家成了喪家犬,在海上漂泊。

    遇到王爺後,投效王爺,見證了燕華的壯大、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還可以這樣活着。

    其實,若論保衛燕華成果的偏激執着。

    他們這些老家夥,絲毫不比譚淵、俞靖這些年輕人差!

    他們更珍惜,王爺帶領他們,創造的這一切美好。

    ……

    就當燕華海軍,全殲陳朝海軍。

    燕華陸軍乘坐商船,就敢浩浩蕩蕩殺向陳朝時。

    ……

    半月後。

    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帶着數千匹優良戰馬,進入金陵城。

    “蒙古人?”

    “蒙古人怎麼來咱們金陵了?”

    “你不知道嗎?這是西蒙古的使節,據說,是來請求朝廷幫忙滅蝗蟲的,這些戰馬,肯定是送給朝廷的禮物。”

    “快看,周先生也在隊伍中呢!”

    “還有左相,左相也在隊伍中!”

    ……

    百姓看着把禿孛羅率領的使節團,議論紛紛。

    ……

    把禿孛羅看着周潮招手迴應金陵百姓的感謝歡呼聲,若有所思,扭頭向方孝孺,“左相大人,小周先生也是中原人,可我觀他們的一些行爲舉止,和你們有很大不同。”

    別的且不說。

    大明這邊,就沒有人像周潮這般,去迴應底層小民螻蟻。

    方孝孺苦笑。

    這讓他怎麼解釋。

    難道告訴把禿孛羅,燕華沒有類似大明這般,嚴苛到極致的等級分明?

    這種情況,面對百姓對他的歡呼。

    他都不敢去迴應。

    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在大明沒有完全革新的情況下。

    他若是如小周潮這般,去迴應百姓,恐怕會被一些政敵扣一頂邀買人心的帽子。

    而且,在沒有完全打破森嚴的等級制度前。

    也的確不能做,也不能容許別人做這種事情。

    革新派中,他都不容許出現這種人。

    在沒有完成革新的情況下,這種人的出現,在百姓中產生巨大影響力,一旦萌發野心。

    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必然是一場災難!

    方孝孺只能含糊解釋道:“燕華繼承中原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形成了一種更優秀的文明文化,在那裏,燕王的子女,都經常出現在百姓中間,百姓也不會產生轟動……”

    把禿孛羅認真聽着。

    其實,這些他都知道。

    馬哈木回去後,爲他們描繪過燕京的一切。

    之前,他還真不相信。

    不過,自從救援隊真的戰勝天罰降下的蝗災,以及這一路與周潮相處中瞭解,他有些相信了。

    也深刻明白了。

    馬哈木爲何那般急切。

    把禿孛羅看到周潮和百姓打招呼結束了,轉頭,笑着抱拳:“小周先生,到時候,還望你能在大明皇帝陛下面前,爲我們草原美言幾句,讓皇帝陛下,大發善心,可憐可憐草原上,那些普通牧民,燕王不是說,中原與草原,自古以來就是手足兄弟嗎,雖然我們雙方在歷史上,以及當下,都有着各種利益衝突,但就像兩個分家過日子的兄弟,如果一家真的有難,另一家肯定也不會袖手旁觀,對吧?”

    方孝孺脣角抽抽,差點被逗笑。

    極力忍笑,看向周潮,想看看周潮如何回答。

    周潮也是脣角抽搐,渾身冒出一層雞皮疙瘩。

    笑道:“我見過很多蒙古人,比如,現在帶領蒙古貴族,擔任蒙古文史研究的昔日遼陽王,不過,我所見的蒙古人,和把禿孛羅首領可一點都不一樣,他們更直接,更爽快……”

    把禿孛羅笑笑,也不生氣。

    周潮簡單開個玩笑後,笑道:“我師傅的確說過,中原、草原自古以來是手足兄弟,這一點,在我們燕華也得到了最好的證明,如今,有數十萬蒙古百姓,在我們燕華過上了好日子,彼此和睦相處,十分融洽,身爲燕華人,同屬炎黃子孫,我也秉承師傅的理想,我會在師公面前進言的,不過,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不敢保證,我認爲,既然首領也承認,我們是手足兄弟,那就應該主動做出表示,對大明朝廷釋放出善意,畢竟,在過去的一百年,由你們統治中原時,你們在統治期,的確做了很多傷害彼此情感的事情。”

    “反觀我們中原呢,蒙漢示範區的一切,首領此番南下都看到了吧?”

    把禿孛羅嘴都快氣歪了。

    不可否認,蒙漢示範區的確讓人無話可說。

    但這不是大明搞得!

    是燕王朱棣!

    大明充其量,只是按照燕王朱棣留下的政策,蕭規曹隨罷了。

    在蒙漢示範區之前,大明對他們的政策,和一百年前,他們對中原其實是半斤八兩罷了。

    其實,他們不怕大明以前對草原的策略。

    反倒是,十分害怕、甚至恐懼,燕王朱棣搞出來的蒙漢示範區。

    那才是一個,真正消亡草原的政策!

    也得虧,燕王朱棣出走中原了。

    否則,恐怕用不了二三十年。

    整個草原的牧民,都會欣然接受炎黃子孫的身份,徹底被中原同化,從此,草原成爲中原疆域一部分。

    當然,這些話不能說出來。

    把禿孛羅鄭重道:“此番,我們的誠意,左相、小周先生也已經知道,應該明白,我們是真誠想與大明王朝手足般和睦相處。”

    ……

    一個時辰後。

    方孝孺親自將把禿孛羅一行人安排在會同館後。

    帶着周潮,匆匆入宮。

    剛來到御書房附近。

    就看到,朱元璋帶着太子、太孫以及內閣衆人,站在御書房外等着。

    方孝孺和周潮忙加快腳步。

    “拜見師公(陛下)!”

    “起來起來!”朱元璋說着,親自把周潮扶起來,看着周潮,含笑滿意點頭,拍着周潮肩膀,連說道:“好!好!好!能給你們這些優秀的孩子當師公,是咱的榮幸啊!”

    身後,齊泰、黃子澄的臉色變了變。

    不就是治理了蝗災嘛。

    朱皇帝也太擡舉這個研究雜術的小子了吧!

    周潮一時間都不知該如何回答了,一個勁兒笑着撓頭。

    哈哈……

    頓時把朱元璋逗得爽朗大笑,抓住周潮的手,“走,到御書房給師公好好細細講講。”

    ……

    御書房內。

    周潮詳細講述治理過程,以及治理成果。

    最後總結道:“師公,眼下示範區的蝗災已經得到有效的遏制了,再過一個月時間,投放的雞,就應該捕獲,往後,示範區內,百姓散養一些雞,配合椋鳥等蝗蟲天敵鳥類,很快就會重新形成一個穩定的生物鏈……”

    ……

    “不過,隨着工業活動的越來越頻繁,未來,人對環境的影響,對生物鏈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類似此番這種天災,一定會更加頻發,想要防範災害於爆發前,朝廷最好還是要培養一支,掌握檢測環境和生物鏈變化能力的團隊……”

    ……

    “不發展不行,發展,就要做好,人爲干預調整生物鏈的準備。”

    ……

    朱元璋認真傾聽,不時點頭。

    等周潮話落後,說道:“師公知道了,稍後,師公會從民間百姓家,挑選一批聰明好學的孩子,送到燕京,朝廷出資,委託你的研究團隊,幫忙委培,這樣可好?”

    周潮笑道:“這樣最好不過了,臨行前,師傅就這樣說過,不過師公不要挑選那些特別聰明的,太聰明的人,恐怕不喜歡研究生物這種雜學,最好選拔那些,能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的人,其實,搞研究,不需要太聰明了,主要是有耐心,能十數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

    朱元璋聽聞這番話若有所思。

    他當然不是懷疑小周潮這番話。

    而是,思考小周潮選拔研究人員這種要求。

    這肯定是老四的想法。

    收起思緒,笑問:“對於蒙古求援,你這個小家夥怎麼看?”

    周潮撓頭,臉微紅,老實道:“師公,我對這些國與國、勢力與勢力之間的相互交往不是很熟稔,我說的,都是師傅告訴我的,臨行前,師傅就叮囑過,如果蒙古向我求助,師傅要我答應……”

    “爲何!”黃子澄驟然反問。

    打斷周潮。

    朱元璋微微皺眉。

    周潮到不介意,回答道:“我師傅說……”

    周潮把朱棣那番話,原原本本說出來。

    方孝孺在周潮話落後,緊接着說道:“陛下,使節團暗示,如果朝廷能同意幫忙,西蒙古各部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並且,馬哈木、把禿孛羅、太平三位西蒙古首領,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金陵爲質。”

    “那就答應吧。”朱元璋直截了當道。

    西蒙古稱臣納貢、遣送質子這些,他不在意。

    他在意老四那番分析。

    朱元璋看向周潮,“只是,又要辛苦你這個小家夥了。”

    周潮笑笑,“不辛苦,我們平日裏,爲了搞清楚一地的生物鏈,在滿是蚊蟲的林子裏搭帳篷,經常是一待數月……”

    “陛下!”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的聲音,打斷周潮的話。

    衆人齊齊轉頭。

    便見跟隨朱元璋,回到金陵的蔣瓛,匆匆走近,來到朱元璋御案前,雙手高捧密奏,大聲道:“稟陛下,南海大捷,燕華16艘鐵甲艦,全殲230艘陳朝海軍戰船!”

    嘩啦!

    椅子倒地聲響起。

    只見,朱標、黃子澄、齊泰等人,豁然起身,驚訝盯着蔣瓛手中密奏。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