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去見朱四郎的學生,去求朱四郎的父親!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7185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不愧是燕王的學生,燕華出來的人!”工廠主目視馬車走遠,低頭,看着雙手捧着,被周潮婉拒的茶水錢。

    滿臉感慨。

    自言自語:“咱們大明,什麼時候,才能變得如燕華一般?”

    有這一天嗎?

    他沒信心。

    昔日,大家夥都害怕陛下,甚至內心有些牴觸陛下。

    可這些年,每一個期盼大明變成燕華的人,早已改變了對陛下的態度,希望陛下,能如推及鄉土村社,全面效仿燕華革新。

    當然,大夥兒也能理解,陛下爲何突然收手。

    陛下年紀大了,擔心做不完,給後來者留個爛攤子。

    可太子將來,就真能全面效仿燕華?

    說實話,他們這些支持身股制的商人,很悲觀。

    ‘哎,要是燕王主政大明就好了!算了,這話不能瞎說,給燕王惹麻煩,要是大明實在待不下去,就去燕華!’

    工廠主咬了咬牙,跺腳轉身往工廠內走去。

    ……

    吱吱……

    一句不能宣之於口的話,在工廠主心中,嘆息響起時,馬車在張北城內,青石鋪就得路面,緩緩行進。

    方孝孺、藍玉、張玉三人共乘一輛馬車。

    方孝孺看着前方,周潮、金豆子乘坐的馬車,某刻,收回視線,看向同樣出神的張玉、藍玉二人:“樑國公、忠信侯,對於高煦殿下剛纔那番話,怎麼看?”

    藍玉二人回神。

    藍玉苦笑,點頭,擲地有聲道:“雖刺耳,但沒有一句是假話。”

    藍玉起頭後,張玉接着說:“蒙漢示範區建立起來以後,由於蒙古百姓的彪悍,以及,燕王推行適應草原的兩個理念主張,的確讓蒙漢示範區內的官員,不敢大貪,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大貪沒有,小貪卻屢見不鮮。”

    “類似今天這個肉食品加工工廠,給救援團隊送這麼多錢,我可以保證,在蒙漢示範區內沒有。”

    其實,工廠主,以及擁有身股的工人。

    之所以肯拿出這麼多錢,給周潮團隊做茶水錢。

    主要集中在兩個原因。

    首先,周潮是老四的學生,問一問,整個蒙漢示範區誰不感念着老四!

    其次,周潮他們不遠萬里,舟車勞頓來蒙漢示範區是爲示範區百姓儘快解決蝗災問題。

    如果能儘快解決蝗災問題。

    蒙漢示範區的農耕即便無法補救,但牧業還有辦法,只要下一場雨,示範區內被蝗蟲啃光的草,很快就會重新長出來。

    牧業損失,還可以一定程度挽救。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殿下所說,小貪不斷,必成大貪之風。”

    “尤其是普通百姓潛意識中,尊貴卑賤的陳腐之風。”

    “兩個理念,在示範區這張白紙上,畫下了政經利益的相互制約,再有我和樑國公壓着,示範區內的官員,不敢大貪,可我們終究有一天,會離開示範區……”

    作爲臣子。

    無論是中樞諸公考量,還是帝王考量,都不可能讓兩個臣子,在一個地方,待太久。

    所以,他和藍玉肯定會離開。

    等他們離開,示範區頂層對下面官員的制約消失。

    底層百姓,又各個存着一種,‘送點禮,官員把事情辦成了,送也沒什麼’這等陳腐思想。

    久而久之,必將如金豆子所說,示範區徹底糜爛。

    “其實,這些問題,我們不是不知道,只是過去……”

    “我來說吧。”藍玉見張玉有些猶豫,笑着主動接過話茬,“過去我們不敢在這方面有太大作爲,主要三方面原因。”

    朱老四在燕華,以退役將士爲主力,掀起一場民間掃除陳腐的運動時。

    他從燕華回來後,就和張玉詳細談及此事。

    可兩人商量許久,也不敢貿然學習朱老四。

    “首先,示範區內的特殊情況決定我們不敢貿然這樣做,我們要注意到,示範區的蒙古羣體,是由以前的部落制改進的,大多數貴族現在都從商,搞起了僱工身股制,可依舊有相當數量的蒙古貴族,把持着,示範區內很多官職,這部分人,這些年,從僱工身股制、鄉土村社賺取大量利益同時,也享受着權力,而且,他們中,很多人還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爲,在他們管理下的鄉土村社牧民,是他們的私人財產……”

    ……

    “貿然在示範區內進行大動作,可能會引起這批人的震動,進而影響示範區的穩定。”

    方孝孺認真聽着。

    他已經明白了。

    說到底,是朝廷提供的基礎,沒有跟上蒙漢示範區的發展形勢。

    他記得,燕王離開時,成立示範區就說過,要教育百姓,更要把這些投效的蒙古貴族子弟,招到國子監進行學習。

    首先用接受革新教育的貴族子弟,取代老一輩貴族。

    最後,要把暫時世襲的示範區蒙古官職,改爲流官制。

    可這些年,由於種種原因,教育這塊沒有抓起來。

    “此事我這個左相來辦,滅蝗結束後,我會請示陛下,在國子監設立一個蒙班,這個班,專招收示範區內蒙古貴族子弟,咱們不用朝廷那些老儒,啓用咱們革新派,教授這個蒙班貴族子弟。教授內容,就效仿燕華國子監那個外邦學院。”

    “我會以左相的身份,發函給燕華,請求燕王資助咱們一批燕華國子監,外邦學院的教學教材,結合咱們大明實際情況,重新修訂,保留革新思想,又符合大明實際,教授引導這羣貴族年輕人,這個蒙班,也可以當做咱們革新培訓的一次實驗。”

    藍玉不由笑了,“如此再好不過。”

    隨即繼續道:“另一個原因,是我和張玉的身份,現在的蒙漢示範區,其實就是軍管,就連張玉,都統管着,登記在冊的蒙古廂兵。”

    由於示範區成立之初的特殊情況。

    有兩支軍事力量。

    一、就是朝廷派遣,駐紮在陰山沿線,戒備北方的正規新軍。

    由他統帥。

    二、當初爲了讓投效的蒙古貴族,以及蒙古百姓安心,示範區內,存在數量龐大,大小小,手持弓箭彎刀,半牧半兵的準軍事力量。

    這部分,漢人出身,兼做過北元樞密院知院的張玉來統帥。

    “我們軍人的身份,雖然在軍管情況下,擁有處理地方民政之權力,但我們的身份,導致我們不敢對地方民政過深的干預和插手。”

    方孝孺點頭表示理解。

    藍玉、張玉可以在示範區有威望,有巨大影響力。

    但朝廷中樞,乃至陛下,都不能接受,他們的威望影響力,超過朝廷中樞。

    這即是統治需要。

    也是對臣子負責和愛護的表現。

    否則,將來示範區全面建成時,恐怕就是揮淚斬藍玉、張玉之時。

    方孝孺略微沉吟,用商量口吻,徵求道:“經過這些年發展,你們覺,示範區有沒有條件,初步結束軍管,實現地方軍政分離?”

    方孝孺有些緊張,又仔細看着藍玉、張玉二人眼睛。

    兩人是堅定的革新者,他毫不懷疑。

    但示範區內,軍政一把抓那種權力滋味,這麼多年,對兩人影響有多大?

    現在讓他們放棄民政權。

    他們內心會不會牴觸?

    他無法判斷。

    作爲志同道合的革新者,他不希望,兩個人被這種權力腐蝕掉。

    哈哈……

    藍玉、張玉相視一眼,瞬間爽朗大笑。

    藍玉看着方孝孺,爽朗笑道:“好你個方希直!”

    方孝孺身子微微後仰,輕鬆靠着靠背,笑了,笑看着二人。

    從這光明磊落的爽朗笑聲,他就知道,擔心是多餘的。

    張玉也輕鬆後仰,含笑道,“我看,示範區已經初步具備了軍政分離的條件,畢竟,現在示範區內無論蒙古百姓,還是咱們中原遷民,都已經看到了,跟着朝廷走,能過什麼好日子。”

    ……

    方孝孺一直耐心聽張玉說完,才道:“那好,此事結束回朝後,我就請示陛下,在示範區進行初步的軍政分離,派一位堅定的革新者來蒙漢示範區任布政使,忠信侯任副布政使……”

    見張玉微微皺眉。

    方孝孺解釋道:“我知道,忠信侯想要抽身,不過現在還不行,朝廷派遣的文官,不瞭解示範區,這是其一。”

    “其二,示範區畢竟成立不足十年,這裏的百姓除了燕王,恐怕最信服你們二人,忠信侯以統帥示範區準軍事力量的身份,繼續擔任副布政使,可以保證原有政策的延續性,也可以安示範區內,蒙古貴族、百姓之心,畢竟,在示範區蒙古人心中,忠信侯伱的身份特殊,你是中原人,可也做過北元的樞密院知院。”

    當初燕王極力推舉忠信侯,主持軍管示範區內民政事務,統管準軍事力量。

    想來,就是考慮到忠信侯這層身份。

    事實也證明了,燕王這一安排,十分高明。

    這件事,就已經把燕王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展現的淋漓盡致。

    張玉攤手,“那好吧,我這個承前啓後之人,就再輔佐新任布政使一段時間。”

    哈哈……

    方孝孺笑着,身子前傾,拍了拍坐於對面,張玉的膝蓋,有些意氣風發道:“現在,南邊有福建,福建這些年,其實就是一個小燕華……”

    燕王在燕華民間搞去陳腐改造時。

    福建也在效仿。

    福建的商人,也不想未來官僚風氣再次氾濫。

    派人去燕華考察學習同時,還直接請燕華傳授經驗。

    當然,福建沒辦法利用退役將士,打這場戰役。

    但福建也有福建的優勢。

    民間學社!

    福建讀書人,成爲這場去陳腐改造的主力。

    擁護兩個理念、兩個主張的福建商人資助學社學生,去農村廣泛宣揚、引導、教導百姓:官員和百姓人格平等。

    百姓絕不能助長陳腐之風。

    同時,大量捐錢給地方縣府,擴大農村蒙學。

    福建商人,對地方縣令唯一的要求就是,蒙學啓蒙教材,必須使用燕華教材。

    福建官員心裏肯定是有些牴觸的。

    畢竟,這些事,本質上,其實就是不信任他們,防備他們。

    不過,據錦衣衛彙報太子的消息,福建官員,絕大多數只是在情感上有些難受。

    認爲這麼多年,一改以往的當官作風,兢兢業業做了這麼多好事,還被懷疑,還被防備,太委屈了。

    但在行動上,大多數都是比較支持的。

    因爲大多數官員都明白。

    其實此事的核心內涵不是專針對他們。

    而是針對整個官場的官僚風氣。

    針對,民間百姓中,廣泛存在的尊卑貴賤陳腐之風。

    燕華的官員,在燕王發起這場改造民間陳腐之風中,都能積極支持,大家這些年,事事向燕華看齊,有什麼不能接受?

    “南有福建,北,咱們要把示範區,打造成另一個福建。未來,這兩個地方,將從南北兩個方向,深遠影響中原!”

    ……

    藍玉、張玉聽聞後,連連含笑點頭。

    ……

    數日後。

    張北西面。

    哈流土河旁。

    河水像一條白練哈達,自北向南緩緩流淌。

    河岸兩邊,原本豐茂的植被已經光禿禿了,密密麻麻的蝗蟲,繼續啃食着,牛羊都很難咬住的草葉。

    大規模的蝗蟲隊伍,已經沿着哈流土河,向南向北遷徙了。

    可即便尚未開始遷徙轉移的蝗蟲,密集度,依舊讓人頭皮發麻。

    而這樣的景象,正在整個蒙漢示範區上演。

    一輛輛,裝有巨型木質雞籠的馬車,停放在河邊。

    附近生活定居中原遷民百姓、蒙古百姓,聞訊全都趕來,眼含期盼,看着方孝孺等人,以及,一個個裝雞的雞籠。

    周潮、方孝孺等人,全都站在一輛輛馬車上雞籠旁。

    砰砰砰……

    某刻,爆竹聲響起時。

    周潮、方孝孺、金豆子等人相互對視,同時打開雞籠籠門。

    呱呱呱!

    一羣從中原千里顛簸轉運而來的蘆花雞,瞬間發出歡快鳴叫,爭先恐後,撲打着翅膀,從籠子內蜂擁衝出。

    落地後。

    短暫舒展翅膀。

    銳利眼睛,很快就盯上了,依舊在啃食草葉,尚未察覺危險來臨的蝗蟲。

    尖銳的喙猛地瞄準一隻只蝗蟲啄下去。

    嚐到美味的公雞,呱呱叫着,扇動翅膀,帶着一羣羣雌雞,形成一個個小團體,沿着河岸,揮動翅膀,奔跑追逐着意識到危險來臨,成羣成羣飛起落下然後又飛起的蝗蟲。

    場面好不熱鬧。

    圍觀百姓,憂愁的臉上,出現一絲絲希望。

    方孝孺、藍玉等人比較謹慎。

    能不能有效遏制蝗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經過抽樣調查才能確認。

    他們的身份,不會因爲看到一點希望,就認爲萬事大吉。

    隨後,方孝孺等人在周潮陪同下,來到河邊,一片由巨石堆建成的亂石林。

    一支支裝椋鳥的籠子,擺放在亂石林旁。

    當籠子打開。

    椋鳥沖天而起,短暫驚慌無措後,追逐着蝗蟲逃竄方向遠去……

    方孝孺凝視椋鳥消失在視線內,有些擔心道:“小周潮,椋鳥真的還會回到這邊,咱們人爲堆建的亂石林?”

    周潮很肯定笑道,“一定會,鳥類和咱們人其實也有共通之處,在陌生環境中,總喜歡找一些與曾經相似的環境棲息”

    “在燕京時,我們就是用亂石林爲椋鳥提供棲息地,現在,咱們在這個示範區內,建設了大量這樣的亂石林,他們首先會在這些亂石林內安居。”

    “樑國公、忠信侯,一定要提醒示範區百姓,在最近一年內,椋鳥尚未適應示範區的自然環境前,千萬不要人爲破壞這些亂石林。”

    藍玉拍胸脯保證,“放心,只要椋鳥能防治蝗災,我敢保證,百姓不但不會破壞亂石林,往後,示範區內的百姓,逢年過節還會來拜祭這些亂石林,說不準,還會給椋鳥修建廟宇呢!”

    周潮不由笑了。

    這還真有可能。

    百姓或許會把椋鳥,當做滅蝗的神祗。

    周潮萬萬沒想到。

    示範區百姓,乃至整個草原,的確修建了大量廟宇。

    不過,其中神祗法相,是以朱棣和他的形象塑造的。

    遍佈草原的滅蝗神祗廟宇中,他站在朱棣身邊,以椋鳥爲主的幾種蝗蟲天敵鳥類,站在他的發頂。

    左右肩頭,各站着一隻雄赳赳的雄雞雞和雌雞。

    ……

    隨後一個月。

    隨着中原籌集的雞,不斷轉運而來。

    周潮、方孝孺等人,在一個個選定的投放點,將雞羣投放下去。

    各種好消息,隨着雞不斷投放。

    不斷彙總到張北城救援總指揮部。

    當陰山以北的部落,派人請求蒙漢示範區救援幫助時。

    消息也先於金陵,傳到了一直緊盯滅蝗行動的馬哈木處。

    綽羅斯部。

    汗帳內。

    “人力,真能與天抗衡?”把禿孛羅放下信報後,難以置信看向馬哈木。

    汗帳內,所有人都看着馬哈木。

    他們中,若論誰最瞭解燕華,非馬哈木莫屬。

    馬哈木也頗爲感慨、震驚,環視衆人說道:“對周潮這個生物研究團隊,我瞭解的也不多,只是聽說,他們研究什麼動植物標本,什麼進化論、食物鏈等等,具體研究什麼、如何研究就不得而知。”

    “不過,這些研究得到了燕王朱棣的大力支持,就連藍玉、張玉爲首的示範區,都資助過周潮的研究。”

    ……

    “你們可能不知道,朱棣的學生,都沒去當官,都在搞各種奇奇怪怪的研究,發明鐘錶,研究彈道學的楊東旭、從事醫學的春曉、民豐,研究礦石、冶煉的王靳宓,我離開時,這個王靳宓正在研究一種,大規模鍊鋼技術,制定燕華工業度量標準,及數學方面能力極爲出衆的夏原吉……”

    “還有這個周潮。”

    “朱棣的其他學生,也各自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只是現在暫時還沒像這幾個,嶄露頭角。”

    “現在你們知道,燕華的厲害了吧?”

    把禿孛羅等人沉默,下意識,默默點頭。

    連蝗災這等天罰,燕華都有辦法對抗。

    這可是與天鬥啊!

    還有什麼,是燕華做不成的?

    馬哈木瞧着衆人終於開始,認真對待燕華的新事物,很滿意,輕咳一聲,等衆人回神後,說道:“現在議一議,求援之事吧?”

    “我的意見是,咱們要雙管齊下,既要派人聯絡周潮的救援隊,同時,還得派人去覲見大明皇帝朱元璋,因爲,這是兩方,他們之間並不統屬,關係很微妙,要想得到救援和幫助,就必須同時取得雙方同意。”

    ……

    “對於大明王朝,我們的底線就是可以向大明稱臣納貢,成爲大明的藩屬,甚至,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明爲質!”

    太平瞬間皺眉,“馬哈木,爲質是不是太……”

    “太卑微?”馬哈木笑了,“不,咱們表面卑微,但能從中得利。”

    衆人不解看向馬哈木。

    馬哈木得意笑着解釋,“大明在工業上,雖然比不上燕華,可大明能得到燕華的幫扶,大明的保密意識,也並不強,咱們的孩子、孫子去了金陵爲質,就能第一時間,瞭解到燕華爲大明工業化提供的最新最先進幫扶……”

    “名爲質子,也的確是質子,但同樣能爲我們搜集情報,還能讓我們的後代,瞭解工業化,以及未來時代發展的方向。”

    其實,他主要是爲了讓他們的子嗣。

    更瞭解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接受新風的蒙古貴族子弟,就是脫歡那種,死抱着蒙古傳統不撒手。

    這些孩子去不了燕華。

    大明就是退而求其次的好選擇。

    看到太平等人還有些猶豫,馬哈木開始例舉事例:“這兩年,隨着我帶回來的沼液青儲技術的推廣,每逢冬季,是不是牛羊餓死的少了,掉膘也少了很多?”

    燕華四季常青。

    都在推廣沼液青儲技術。

    鮮草,添加少量的沼液,經過青儲發酵後,也不知什麼原因,竟然比鮮草養分更高。

    燕華用這項技術,大規模飼養繁殖戰馬、耕牛、驢騾等食草家畜,精飼料消耗成本還得到了控制。

    “類似沼液青儲這樣的技術,燕華並不會對大明禁止,如果我們的孩子在金陵,就能第一時間得到!”

    具體舉例後。

    馬哈木終於說服太平等人。

    隨後。

    一支由太平、也先帶領的使節團,帶着數千匹,馬哈木都花費好大精力,蒐集而來的優良戰馬,浩浩蕩蕩南下。

    ……

    於此同時。

    金陵。

    東宮。

    黃子澄、齊泰從朱標書房出來。

    黃子澄揉了揉,大紅酒糟鼻頭,擰眉道:“籌集的雞,陸陸續續,都送去七八萬只了,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

    齊泰似笑非笑道:“沒消息不是好消息嗎?”

    沒消息,就極有可能意味着,治理成果不好!

    齊泰猜對了一點點。

    方孝孺、藍玉等人之所以沒有急於匯報情況,就是擔心保守派搞事情。

    想等拿到準確的滅蝗成果後,再向朝廷彙報。

    黃子澄含笑點頭,剛準備說話,就見紀綱神色激動,步履匆匆而來。

    紀綱剛靠近,黃子澄一把拉住紀綱,急切追問:“紀副指揮使,是不是示範區滅蝗行動失敗了?”

    紀綱也是太子的人。

    雖然是令人討厭的鷹犬,但與他們利益一致。

    紀綱如此高興激動,肯定是有利於太子的消息。

    眼下,除了示範區滅蝗行動,還能有什麼?

    紀綱含笑搖頭,看看左右,壓低聲道:“兩位大人,滅蝗行動尚未有消息傳來,不過南海那邊,倒是有消息傳來,這是十幾天前的消息,據說,陳朝海軍傾巢出動,開始試探性進犯朱棣視爲禁臠的南海海域,朱四郎的海軍也出動了,眼下,那邊海面上,恐怕已是戰雲密佈,甚至,一場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堅船利炮海戰,已經打響了!”

    紀綱說完後,抱拳拱手,然後就匆匆往朱標書房走去。

    黃子澄、齊泰激動相視。

    黃子澄大紅酒糟鼻,瞬間都有些發紫,激動撫掌,“天助吾等,朱四郎海戰失敗,滅蝗行動若再失敗,或許,咱們反攻倒算的時機,就會提前到來!”

    “走,去見恩師、胡相!”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明天動身啓程,今天早點發,謝謝各位書友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