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朱元璋霸氣!下戰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8445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練子寧,我看你們不是想請朱四郎的學生回來,你們是想把朱四郎請回來!”

    “對,你們這些自詡革新的臣子心中,到底誰才是伱們的君父!”

    “馬少卿,你們這是挑起黨爭!其心可誅!”

    “太子,臣等雖然倡導革新,但臣等之心,可照日月!”

    ……

    奉天殿的爭執,很快從是否請周潮回朝,演變爲,近乎白熱化的黨爭。

    啪啪啪……

    “好熱鬧!”

    撫掌聲,伴隨着憤怒的聲音,從殿門外響起。

    殿內瞬間安靜。

    被雙方兩派吵得心情格外不好的朱標,蹭一下起身。

    安靜下來的羣臣,也順着朱標的視線,轉身,臉色均都有些緊張,看向殿門外。

    這個聲音,雖然兩年時間沒有在皇宮內響起了。

    但這個聲音,威壓大明二十多年。

    每一個屹立於朝堂的朝臣,都記得清清楚楚。

    黃子澄爲首的保守派,琢磨剛纔他們挑起大明和燕華敵對的言論,被朱元璋聽到了多少。

    朱元璋又會不會,怒而向他們舉起屠刀。

    不是他們膽小。

    實在是害怕!

    縱觀這位開國皇帝,二十多年的種種行爲。

    所有人都清楚,朱皇帝若是動了殺心,必然會是一場血雨腥風。

    方孝孺、藍玉爲首的革新派也十分擔心。

    他們與保守派不同。

    保守派是擔心自身安危。

    他們則是擔心太子!

    陛下支持革新,支持大明與燕華世世代代交好,這不是什麼祕密。

    可無論是此番蝗災事件。

    還是太子監國這兩年,發生的種種。

    太子所作所爲,雖然不明顯,可到底與陛下所期許的背道而馳。

    陛下沒有和朝廷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回來,是不是對太子這兩年監國不滿?

    雖然太子這兩年,沒有如他們所希望的,掀起革新。

    但說實話,太子這兩年監國做的也很不錯。

    從履任監國儲君開始後,就開始打擊頑固的地方保護。

    過去兩年之內。

    光是縣令撤掉了三百八十六人,其中一百零三人,去職考察,等待空缺再行任命。

    兩百零一人,永久性革除官職,永不敘用。

    八十二人判刑,坐牢的坐牢,被問斬的問斬。

    除了縣令,還有好些知府、布政使……

    雷霆手段,打擊地方保護,整個中原地區的商貿,豁然暢通,農民的糧食、養殖的家禽家畜、手工業產品,能賣上更高的價格。

    城池內,糧價逆增長起落回穩。

    無論是城內百姓,還是農村百姓,日子一下子都好過了很多。

    民間對太子的盛讚聲也不小。

    此番打擊地方保護中,出現的空缺,不但提拔了更有闖勁兒的年輕人。

    更是大量從燕王主政的福建,抽調官員,充實各地州府縣衙。

    要知道,福建在現在的大明十分特殊。

    當年,陛下南巡後,下令將福建行省,升格爲直轄行省,永久保留燕王主政時期,留下的兩個理念、兩個主張。

    這些年,即便調任福建的布政使,出自保守派。

    在福建都得捏着鼻子裝孫子。

    要是布政使敢違背皇命,動搖福建模式。

    都不用等陛下問責。

    福建本地人,就不買布政使的賬。

    布政使衙門的福建籍官員,會陽奉陰違。

    下面的各級地方主官會把布政使當空氣。

    年輕的讀書人,敢直接跑去布政使衙門,站在衙門口,大罵布政使,看熱鬧的百姓,還會鼓掌喝彩!

    當初,不是沒有保守派想要強硬改變福建模式。

    可這個出自保守派的布政使,年終就被陛下撤職了!

    因爲,這位布政使在如今,已經超越直隸,緊追江浙的第二大賦稅來源的行省內,竟然收不上地方財稅!

    納糧的鄉土村社不配合。

    交賦的僱工身股制商人不配合。

    就連布政使下面,州府縣衙各級官員,都陽奉陰違。

    有了這個教訓後,朝廷再派去的布政使,即便是保守派,爲了自己的官職,也只能捏着鼻子,什麼也不做,當個泥菩薩,看着福建地方,百姓、官員按照福建模式去營運。

    只求能把地方財稅收齊,不讓朝廷問責就成。

    近些年,福建的變化更大。

    當初,跟隨燕王出海的富賈豪商中,福建豪強至少佔了一半。

    現在,這些人幾乎完全退出海貿,都在燕華治下,搞起了工業。

    這些商賈豪強,在燕華治下發家致富,走上工業之路後,鄉情緣故,對於留在福建的親人也多有幫襯。

    會扶持叔伯孃舅,在福建搞一些,爲他們工廠生產零部件的配套工廠。

    這在燕華,被稱爲產業鏈分工。

    燕華受制於人口,很多工業產業鏈上的,利潤低廉的產品,他們不願意自己做。

    而且,也沒有那麼多人手去做。

    就好比,燕華發明的那種手提行李箱。

    當時,燕京的很多工廠,就把竹編標準化箱體這個活,交給福建的親族去做,扶持這些親族。

    這樣的例子在福建和燕華之間比比皆是。

    所以,福建的工業發展也是大明最強的。

    這兩年,隨着燕華產業鏈升級,對,燕華就是這麼說的。

    像竹編手提箱這種產業,已經全都無償扶持福建了。

    尤其是,大明各地商人,通過陳朝盜取、盜用燕華的專利技術後。

    凡事一項技術被大明商人盜取。

    燕華的商人,就會馬上,無償把專利技術,轉移給福建的工廠主。

    甚至派出技術工程師去福建親自指導。

    說白了,燕華的商人,就是用這種方式,在反擊大明,噁心大明的盜取行爲。

    燕華的工廠主,經過過去十幾年從事工業,已經摸索出一套,如何培訓工人、如何確保質量、如何增加生產效率的標準化模式。

    當他們派遣技術工程師,免費把這套祕密傳授給福建的工廠主後。

    配合福建,由燕王奠定基礎的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制度。

    很快就展現出了十分強悍的能量。

    手提箱、手搖縫紉機、水錘鍛造的農具、廚具等等小商品。

    福建不但產量大,價格更便宜,而且質量還特別好。

    若非,現在整個大明需求量很大。

    市場很大。

    並且,商貿受運輸成本限制,福建產品,銷售路程超過八百裏後,運輸成本,會導致商品整體成本增加十分明顯。

    恐怕,那些盜取、盜用燕華技術的工廠主、商人早被福建工廠主擠兌垮了。

    江浙緊鄰福建。

    也是近些年,盜取、盜用燕華技術最氾濫的地區。

    可福建小商品幾乎佔據了江浙六成的市場!

    去歲。

    福建對朝廷的財稅貢獻,只比江浙少了五十萬兩!

    朝野內外,很多人都在預測,或許今年,福建就會徹底壓過江浙,成爲大明財稅第一大省!

    這也讓很多保守派,恨得咬牙切齒。

    福建,過去可是一個納稅墊底行省!

    可現在,眼看着,都要超過江浙,衝刺財稅貢獻第一行省的位置!

    這恰恰證明了福建模式的成功性。

    證明了革新的必要性。

    也恰是因此,才招致保守派的恨意。

    恨不得搞垮搞死福建。

    胡惟庸去歲,祕密派人在福建搞了一個僱工身股制牙行制度。

    就是提倡,福建商人、工廠主可以把用工外包給牙行,牙行搞僱工身股制,這樣,工廠主、商人就不需要搞僱工身股制。

    可以把更多的財富留在自己手中。

    可胡惟庸碰的灰頭土臉。

    這個僱工身股制牙行在福建剛成立,就受到了福建商會的抵制。

    現在,福建的商人因爲和燕華商人的關係,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燕華的同行怎麼搞,他們就怎麼搞。

    大多數人,都不受胡惟庸這套誘惑。

    福建那些學社學生更是衝動。

    年輕熱血的學生,成羣結隊,直接衝到胡惟庸暗中支持的這個僱工身股制牙行內,直接把人家東家圍毆打了半死,還一把火點了人家的商號。

    這家商號的東家,作爲福建本地人,最後被福建人抵制,不得不搬離福建。

    來金陵告御狀。

    內閣發函質問福建地方。

    福建官府直接用一句‘民心不可違’回覆內閣。

    內閣中,雖然保守派佔了三分之二,再次發函申飭福建布政使司。

    福建布政使司,就聯名各級州府縣衙,搞了幾千把萬民傘。

    以及成千上萬百姓按手印的萬民書,送到內閣。

    全體福建人,竟然把告御狀的福建本地商人的省籍給開除了!

    還嚷嚷着,這家人從今往後,如果再敢踏入福建,全體福建人,必將羣起而攻之!

    去歲,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

    不但讓胡惟庸灰頭土臉,到現在,還躲在府中,不敢見人。

    也讓整個天下認識到了福建的變化。

    除此之外,福建還是接受燕華新思想最濃重的前沿陣地。

    燕華的飲食、新服飾,據說,現在去了福建,比比皆是。

    除了頭髮這一項,在大明若不是出家洞入空門,剪髮違背了大明律,沒有人敢剪髮。

    其他燕華的流行話、流行穿着。

    在福建都能看到!

    太子從福建提拔調配官員,去其他各地任職,雖然在這些福建官員履任其他地方前。

    太子都叮囑過,不準他們,以官府的行政手段,全面推行福建的僱工身股制。

    但也能從太子這個動作中。

    看到太子對福建官員,靈活治理地方新思維的看重。

    大明是一個疆域很大的政權。

    治大國如烹小鮮。

    所以,他們這些革新派,也基本認可太子的做法。

    並不希望,因爲蝗災之事,讓太子招致陛下的責罰,乃至,陛下對太子失去信任!

    ……

    咚咚咚……

    某種物件撞擊臺階的聲音,最先傳入衆人耳中。

    緊接着,忐忑不安的兩派官員,就看到頭髮花白的發頂,隨後,朱元璋略微發黑,威嚴的面孔出現在視線中。

    朱元璋走上臺階,衆人也看到了朱元璋手中的柺杖。

    這種柺杖,是燕華樣式,不似大明的柺杖,一人多高。

    很小巧方便。

    這是陛下從燕華帶回來的。

    陛下任命太子爲監國儲君,離開金陵時,就公開使用這根柺杖。

    當陛下略微躬身,公開拄着這根小巧柺杖離開金陵時,也被很多人認爲,拿起這根小巧柺杖的陛下,就意味着,把持大明朝堂二十多年後,終於承認自己老了,要放權了!

    朱元璋爬上臺階,拄着柺杖,站在臺階邊緣。

    微微擡頭,看着奉天殿殿門上方,懸掛着的門匾。

    低頭,視線看向殿內。

    落在朱標身上,又轉移,掃視羣臣。

    熟悉的老面孔很少了,年輕的面孔多了很多。

    他洪武二十六年回來後,他回鳳陽時。

    劉基、李善長、老三徐達、老二湯和這些老家夥,也徹底退下來了,跟着他去了鳳陽。

    他臨走時,也把一些眷戀權位,倚老賣老的老家夥,替標兒趕走了。

    就連蔣瓛那個有點小聰明,昔日野心勃勃的蠢貨,竟然也學聰明了,舉薦紀綱做了副指揮使,自己跟着雄英跑去鳳陽。

    雄英、采綠跟在後面,來到朱元璋身邊。

    朱元璋緩緩站直身子,將手中柺杖交給雄英。

    提步,一步步往殿門走去。

    當朱元璋把柺杖交給雄英,身形頓時挺拔筆直,龍行虎步往殿內走去的剎那時。

    所有人。

    尤其是黃子澄等保守派,瞳孔猛地收縮,臉微微泛白。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一秒,所有人心生敬畏恐懼,齊齊跪倒。

    朱元璋一步步走入殿內,沒有理會跪倒的羣臣,看着朱標從龍庭走下來,“你不要動!”

    略微溫怒的聲音響起。

    朱元璋一步步,沿着臺階,走上龍庭,指了指朱標設在龍椅旁的椅子,“坐下,父皇今天給你上一課,教一教你,應該怎麼當好一個皇帝!”

    聲音在殿內迴響。

    所有人心臟都猛地一縮。

    從這句話就很明顯能聽出,皇帝認爲,太子過往兩年的表現,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

    這批評,不可謂不重!

    朱標默默一拜,來到椅子前坐下。

    “方孝孺、藍玉!”朱元璋聲音響起。

    “臣在!”二人跪着擡頭,大聲領命。

    朱元璋目光環視殿內羣臣,視線最終落在二人身上,“你們代咱,出訪燕華,乘坐老四去歲送咱得那艘蒸汽動力遊輪,用最快的速度趕往燕京,方孝孺你是左相,以咱和內閣的名義,請老四讓周潮爲首,那幾個研究生物的小家夥回來,幫朝廷治理蝗災。”

    方孝孺激動道:“臣遵旨!”

    陛下這種,完全不給臣子討論機會的霸道,雖然有時候,會讓臣子很難受。

    但不得不承認,在一些大事上,真的就需要這種強人的霸道!

    “藍玉!”

    朱元璋略微停頓。

    哼!

    突然微哼一聲,“你代咱問問老四,他還是不是我朱元璋的兒子,是不是朱家的子孫,陳朝盜取、盜用他的技術,他就連個屁都不敢放?你代咱問問他,朱家人,什麼時候吃過這種虧!我朱元璋,老朱家的子孫,向來是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

    藍玉脣角抽抽,想笑,這很朱皇帝!

    又滿腹苦澀。

    餘光悄悄看向朱標。

    其他人,也偷偷看向朱標。

    朱皇帝暴粗話,‘他連個屁都不敢放!’

    看似是罵朱老四。

    可其實,是罵太子!

    這是給太子留面子。

    朱老四爲何對這些,他們燕華落後技術被盜取、盜用不聞不問。

    說到底,還是給太子面子,不想撕破臉皮。

    雖然他們不清楚內幕。

    可陳朝突然從洪武二十六年皇帝半隱退開始,大規模盜取盜用燕華技術,沒人相信,這背後沒有太子的影子。

    “你告訴老四,要還是朱家子孫,就給咱,把陳朝滅了!讓世人看看,佔朱家人便宜的下場!”

    藍玉收回視線,鄭重抱拳:“臣遵旨!”

    朱元璋起身,甩袖道:“好了,退朝!”

    朱標默默跟着朱元璋,在山呼萬歲的恭送聲中離開。

    羣臣這才敢擡頭。

    每個人都五味陳雜。

    從朱皇帝出現,到退朝。

    幾句話,不足五分鐘。

    就把他們剛纔爭執不休的事情決定了。

    保守派不敢說半個不字!

    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剛纔,誰要是但凡站出來反對,極有可能被拉出去杖斃!

    朱皇帝做得出來!

    那句‘罵’朱四郎,‘連個屁都不敢放’的粗話,可在保守派耳中,哪裏是罵朱四郎,朱皇帝其實是罵太子,更是在嘲諷他們!

    ……

    御書房。

    雄英和採綠站在門口。

    房門緊閉。

    宮女太監,更是讓雄英全都打發走了。

    啪!

    杯盞砸在地面的聲音,伴隨着拍案聲傳出。

    御書房內。

    朱元璋站在御案前,指着朱標,怒道:“你這兩年,做了些果斷英明的事情,就比如打掉地方保護,啓用福建地方官員去其他地方履任,天下百姓都拍手稱讚。”

    “可爲了你個人的面子,羽毛,也辦了不少蠢事!”

    “你別以爲咱不知道,你從很早,就派紀綱,在老四燕華治下,發展錦衣衛系統,作爲一個儲君,未來的君主,你要防患於未然,你要維護大明利益,你做的沒錯,所以咱對你這些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

    “可你錦衣衛系統做了什麼!”

    “盜取、盜用一些老四治下的落後產能技術!哈!哈哈……”

    “這件事發生,恐怕你那個佈置在燕華的錦衣衛系統,也被老四軍情司掌控了吧!你真當老四的軍情司都是些酒囊飯袋!錯了!軍情司的能力,比咱們大明錦衣衛強很多倍,或許,錦衣衛在燕華的系統,早被軍情司控制了,你這番拙劣的表現,全都被老四一直默默看着,老四就像在看一個小丑,在表演一個拙劣的笑話!”

    ……

    “他是你親兄弟!”

    “你知不知道,當初洪武二十六年,咱離開時,老四就提出,要把這些落後,但適合咱們大明,能幫咱們大明培養產業工人的技術,轉交給咱們大明!”

    當時老四就說過。

    隨着燕華要完成蒸汽機化產業升級。

    前一代的技術,雖然落後。

    但很適合大明。

    首先,大明的人員素質不高。

    即便把更先進的蒸汽機生產線搬到大明,大明反倒會出現不適應,工人素質,無法匹配先進生產技術的情況。

    這一點,他是認同的。

    看看老四燕京鍊鋼廠,使用蒸汽機的轉爐鍊鋼。

    那些操作步驟,以及維修。

    大明的匠人,工人根本就搞不定。

    而燕華的工人之所以能適應,是因爲他們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工業化生產作業。

    在工廠,還完成了掃盲。

    燕華工人的接受能力,絕不是大明匠人以及農民可以比擬的。

    而燕華的工人素質,就是用這些,已經變得落後的技術,培養起來的。

    其次,這些技術雖然落後。

    但大明擁有龐大的人口,用工成本較低,完全可以抵消,技術落後增加的成本。

    生產出的產品,不會沒有競爭力。

    就好比手搖縫紉機。

    老四燕華現在已經不做這種簡單粗糙,使用不方便,縫製針腳不夠好看的手搖縫紉機。

    轉而生產一種,用鋼、用鐵更多,技術更精密的腳踏式縫紉機。

    但手搖縫紉機就沒有了市場?

    不!

    腳踏式縫紉機,雖然縫製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針腳更好看。

    但價格貴。

    大明許許多多普通百姓根本買不起。

    所以,大明用落後技術,生產手搖縫紉機,不但能培養產業工人,還能創造財富!

    ……

    當初他讓老四等一等,看一看,他就是想看看標兒會怎麼做。

    會不會主動向老四張口求助。

    他希望標兒這樣做。

    可標兒讓他很失望。

    選擇通過陳朝,盜取盜用!

    “別以爲咱不知道,你爲什麼用這麼卑劣的手段,你不就是覺得,你是大哥,是大明的儲君,你身爲大哥,大明太子,向老四張口會很沒面子!”

    啪!

    朱元璋突然怒而拍案,“老四是你親弟弟!而且你身爲大明的未來皇帝,你爲了自己的面子,竟然可以不顧治下百姓的利益!”

    “你是不是還沾沾自喜,覺得沒有向老四張口,就得到了他的技術!你不用丟面子了!”

    “愚蠢!”

    “擁有了技術,沒有燕華工程師指導,傳授經驗,江浙、金陵這些福建以外的地方,他們辦起來的工廠,與福建,得到燕華商人派遣技術人員指導的工廠相比,怎麼樣?!”

    “金陵工業區內,你們偷偷摸摸搞得小高爐鍊鋼,現在的成品率有多高?”

    ……

    朱標頭越來越低。

    父皇說的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

    兩年時間了。

    金陵工業區按照得到的小高爐鍊鋼技術,照貓畫虎,成品率也只有五成。

    也正是因爲盜取盜用的緣故。

    蝗災發生後,讓他更加沒辦法向老四張口,請求幫助。

    他心虛。

    怕老四提及盜取盜用之事!

    “原本,大明不但能得到這些對於燕華已經落後,但對於咱們大明,還十分重要的技術,還能得到老四派技術人員回來指導,可因爲你的行爲,這些沒啦!”

    福建那是燕華商人,出於鄉情,以及反擊大明,所以才自發派技術人員回來,手把手教導扶持。

    也虧的,他當初確立了福建模式永不動搖!

    留下了這扇,和老四燕華保持密切聯系的窗口。

    ……

    許久後,朱元璋罵累了,擺了擺手,衝門外喊道:“雄英、采綠你們進來。”

    吱呀!

    雄英、采綠開門進來。

    朱元璋坐回御案後面,看向采綠,詢問:“丫頭,你那個大型鐵管鑄造工廠,現在的產能如何?能不能支持,咱們大明的沼氣照明工程。”

    採綠看了看朱標,回答道:“皇祖父,除了點火石的彈性鋼片,還需要向師傅燕京的工廠訂購,只要是金陵工業區的普通生鐵產量跟得上,我們鑄造工廠就能跟上,即便跟不上,依着我們工廠的工人實力,也可以短時間內,以老帶新,擴大產能。”

    朱元璋滿意笑笑,“那好,這回皇祖父就下令,十萬人口以下的城池,只要願意搞僱工身股制沼氣照明工廠的民間商賈豪強,都可以向朝廷申請開辦照明工廠。”

    就如老四所說。

    這件事,不但能打開僱工身股制的局面。

    還能造福百姓。

    更加可以,促進金陵工業區的冶鐵。

    朱元璋看向朱標,“除此之外,你以咱得名義,給各地下一道旨意,准許福建商人,前往各地開辦僱工身股制工廠,如果各地原有的工廠,願意接受福建模式,福建商賈也可以入股這些已經開辦起來的工廠。”

    現在,只有福建掌握了真正的工業化生產的標準和技術。

    如果想按照老四設想。

    利用這些對大明來說,並不落後的技術,培養出足夠的,高素質產業工人。

    就必須讓福建商人走出去。

    讓他們把燕華親族教授的工業化技術標準,帶到大明各個地方。

    如今這個局面。

    他都沒臉求老四派遣技術人員回來幫忙了。

    何況,除了福建,其他地方都在搞私營。

    幫這些工廠主,只會給雄英全面推動僱工身股制創造障礙。

    還不如准許福建商人,走出福建,去開辦僱工身股制工廠。

    要麼,迫使現在各地的私營工廠主,按照福建商賈的要求,完成工廠改造。

    大明地方上。

    不光有保守派。

    也有革新派在擔任地方官員。

    這些官員對福建商人是歡迎的。

    福建商人帶着僱工身股制模式去了北方,去了江浙、去了直隸,憑藉他們的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沒有了運輸成本,完全可以對那些私營工廠主產生強大壓力。

    “兒臣遵旨!”

    ……

    於此同時。

    就當方孝孺、藍玉乘坐朱棣送朱元璋的蒸汽遊輪,匆匆從秦淮河碼頭出發時。

    馬六甲,陳朝王都碼頭。

    一艘公爵級戰船也在陳朝海軍監視下,大搖大擺駛向海港碼頭。

    出訪使節,解縉帶領沈至爲首的隨訪商人、工人團,站在甲板上,看着熱鬧的碼頭。

    解縉脣角掛着一抹冷笑,意氣風發道:“沈東家,你說,咱們燕華打陳朝,需要多久,才能贏得戰爭勝利?”

    沈至脣角抽抽,看着解縉,心中哭笑不得大喊,解部長,你可是外務部的部長!

    外務部啊!

    按照過去,那就是禮部!

    好嘛,禮部官員,按道理是最講禮儀的,現在,這位外務部部長,張口就是喊打喊殺!

    眼中躍躍欲試,哪裏是來出訪。

    分明就是來下戰書,挑起戰爭!

    不過,他喜歡!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