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驚動朱元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7776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毛驤嘴角動動,看着朱棣擰眉注視遠處的神色,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山海皆可平,人心不可平。

    少爺就算有填平山海之力。

    可也到底無法左右太子之心。

    自從陛下回朝後,把國事交給太子,大明和燕華的關係,就越來越遠了。

    這種疏遠。

    不光反應在,大明商人藉助陳朝,光明正大盜取、盜用燕華的專利技術。

    當初和太子簽訂的‘兄弟協約’幾乎已經名存實亡了。

    按照協約規定,大明一方,不得在燕華未授權的情況下,使用燕華專利技術。

    即便少爺因爲不想讓陛下和皇后娘娘活着時,心裏不痛快,沒有派人質問大明朝廷。

    太子身爲大明監國儲君。

    少爺的嫡親胞兄,難道不應該派人,就大明商人盜取、盜用燕華專利進行解釋。

    別說制止了。

    太子派人來表示一下歉意,他相信,少爺心中也會十分高興。

    可從始至終,兩年了。

    大量屬於燕華的專利技術,被大明商人盜取。

    若是隸屬燕華政權的專利技術,被盜取也就罷了。

    可還有很多,是燕華商人控制的專利技術。

    大明對此沒有任何態度,商賈們,哪怕出身中原,也怨聲很大。

    出於對少爺的尊重,燕華的商賈,沒有把矛頭對準大明,但對陳朝,喊打喊殺已經塵囂喧上了。

    其實,這種喊打喊殺聲,就是針對大明朝廷的。

    若是大明一方,長此以往下去。

    少爺爲了燕華的利益,也不可能如現在這般,保持沉默了。

    “王爺,這一年中,民間上到商人,下到工人、農民,對陳朝的觀感越來越不好了。”

    方瑞突然開口,“這不光因爲陳朝偷盜咱們燕華的技術,陳朝這些年,搞精英壟斷經濟,其統治下的百姓,過的苦不堪言,偷渡咱們這裏的百姓越來越多,咱們燕華治下的百姓,對陳朝這種殘酷十分厭惡。”

    ……

    “海陸軍新招募的將士已經訓練兩年有餘,陸軍把淘汰的火繩槍高價以租借法案之名,出售給倭國諸侯聯軍,裝備了新式燧發槍,以及新式鋼車鐵炮,海軍更是裝備了十幾艘包鐵鐵甲戰艦。”

    “無論是民情輿論,亦或是我方武備,完全有能力,用最短時間,打垮陳朝了!屬下建議,就用陳朝練兵。”

    “王爺想要將士們在軍營中,接受教育和熔鍊,將來奔赴改造民間的戰場,屬下認爲,只教育,沒有接受戰爭洗禮的將士,他們的素質,完全無法和第一批退役的將士相比,所以,也有必要,發起一場正義的戰爭,讓將士們在正義的戰爭中,接受洗禮!”

    朱棣回神,看了眼方瑞。

    作爲軍情司成員,方瑞提出軍事方面的諫言,也在職權之內,合情合理。

    不過,方瑞的態度,卻讓他敏銳意識到某些變化。

    相較於毛驤,對中原,對大明還有很深的牽掛和感情。

    方瑞雖然也來自中原。

    可那種厚重感情,到底無法和毛驤相比。

    所以,才會提出這番戰爭言論。

    表面看,是對陳朝開戰。

    其實,誰都明白,滅陳朝,就是對大哥爲首的大明,做出最凌厲的迴應。

    新生代的燕華人,將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難以接受,來自中原的不公平針對。

    方瑞發出戰爭言論,是爲了發泄,大哥爲首,大明對燕華的不公平針對。

    其他理由,他不看重。

    但方瑞最後提及的理由,卻很有意義。

    新徵召的戰士,沒有經過正義戰爭的洗禮,根本無法承擔起,退役後與他一同改造民間的重擔。

    這番分析,的確很有道理。

    陳祖義,用城池內壟斷性精英經濟換取了家臣元老,支持他搞鄉土村社。

    初期,的確讓陳祖義藉此,順利穩固陳朝統治。

    贏得了陳朝統治下,馬六甲廣大農村百姓的支持。

    但,也就是這幾年之內,家臣元老控制的生意,藉助壟斷的便利,已經發展成一頭洪水猛獸了。

    “說說,陳朝現在的具體情況。”

    方瑞聞言,臉激動的微紅,看向毛驤。

    毛驤瞪了眼,笑罵:“沒讓你說的時候,那麼積極,讓你說了,又裝什麼裝!”

    對待大明不公針對。

    海陸軍、燕華文官上層還十分穩定。

    那是因爲,文官上層,以葉茂、夏時敏、蔣進忠爲首這羣人,都對大明有很深感情。

    雖然激憤於太子爲首,大明精英層的不講武德。

    但現在這種利益損害,大家都還勉強能接受。

    利益損害帶來的憤怒,還沒壓過,對大明的情感。

    軍方也是如此。

    兩年前大規模退役,正副棚正以上的將領,都被保留下來,成爲職業的軍事指揮人員。

    以及少部分老兵,也轉入職業軍人序列。

    這部分將領,以及職業老兵,都是軍中影響力最大的一羣人。

    他們對大明,如同文官上層,一樣有着深厚感情。

    能忍現在這點利益損害。

    軍方由於封閉式管理,對外界消息接觸不多,所以整體還十分穩定。

    可文官下層的中青代。

    以及他們軍情司,如方瑞這樣的中青代,卻已經十分激憤了。

    當然,他們並不是想推動少爺,帶着他們,回中原爭奪正統。

    在燕華的政務培訓教育中。

    一直有一條中心思想理念。

    那就是,燕華要向深藍探索,要帶領散落在四海之上,發展開化程度,已經遠遠落後的炎黃子孫發展起來,爲華夏後代子孫,拓寬生存空間。

    所以,每一個燕華人心中。

    都沒有回中原爭奪正統之心。

    但恰因爲此。

    當太子爲首,大明精英層,不幫助燕華也就罷了,還扯後腿,針對燕華時。

    方瑞這羣中青代,才十分激憤。

    迫切,希望予以大明精英層當頭棒喝。

    但從方瑞刻意避開大明,打陳朝這一點,就能看出,方瑞是理智的。

    這些年,軍情司內部培訓教育是有效用的。

    即便再激憤。

    也沒想過手足相殘。

    也沒想過,要去打大明。

    這羣激憤的中青代,只是希望,大明能真正認識到燕華的地位,雙方以平等的態度,和睦交流,互補有無。

    也恰是如此。

    他才能笑得出來。

    方瑞對毛驤投以感激目光。

    司長是他的上級,更是他的恩師。

    深吸一口氣,彙報道:“這些年,錦衣衛燕華分系統,不斷把他們搞到的大量技術資料,送到陳朝,陳朝已經掌握了小高爐冶鐵技術,水錘鍛鐵技術,人力腳踏機牀鑽銃管技術,以及我們燕華第一代火炮技術,混合動力技術……”

    方瑞脣角浮現冷笑。

    這些技術,不過是他們燕華淘汰的落後產能技術罷了。

    據他所知,王爺本來就想把這部分技術專利,完全敞開送給朝廷。

    可,太子實在是太心急了。

    迫不及待,就通過陳朝這塊遮羞布,默許大明商人玩起了巧取豪奪的把戲。

    甚至,自己暗中參與。

    若非如此。

    錦衣衛在燕華分系統的探子,爲什麼會把這些技術,轉交給陳朝。

    太子以爲自己做的很漂亮。

    殊不知,錦衣衛燕華分系統,早被軍情司滲透成篩子了!

    ……

    “陳祖義,如今已經有些控制不住陳朝局勢了。”

    “當初陳祖義,用壟斷工商業爲籌碼,換取家臣元老支持他推行鄉土村社,可他忽略了,壟斷性經濟這頭怪獸,一旦釋放出來,就很難關回籠子裏。”

    “這些年,陳家家臣元老,在陳朝按照各自的商業勢力,瓜分地盤,發展形成,類似大明早期的地方保護主義,其保護色彩,更加濃重。”

    “近些年,不光城池內百姓,被剝削活不下去,就連農村的鄉土村社都岌岌可危,面臨全面垮塌崩盤之勢。”

    朱棣微微皺眉,“說具體點。”

    這兩年,他幾乎沒怎麼關心過政務。

    主要做兩件事情。

    要麼專注於改造民間。

    要麼泡在研究司的實驗車間。

    壟斷經濟,發展出地方保護主義,這是必然的。

    洪武二十六年開始,大哥監國後,就開始大力打擊大明的地方保護主義。

    到如今,大明的地方保護,已經十分微弱了。

    這也是,大明學運沒有迅速發生的主要原因。

    打掉縣域、州府地域保護之後,中原百姓的生活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經濟稍微好一點。

    很多內在矛盾,都被掩蓋在水面之下了。

    方瑞忙說道:“陳祖義陳朝的集權,無法和大明朝廷相比,這些年,陳祖義編練新軍,但其麾下家臣元老,也不傻,從早期開始,就利用手中財富,不斷收買拉攏陳朝新軍將領,確保自身財富、地位。”

    “當這些家臣元老,劃分商業地盤之後,其家族財富不斷膨脹積累後,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工商業,把觸手伸到了他們用經濟控制地盤內的農村……”

    朱棣聽明白了。

    農村產出的售賣渠道,因爲壟斷緣故,完全被這羣家臣元老控制。

    這羣家臣元老首先開始拼命壓低,農民產出貨品的價格。

    陳朝的鄉土村社,產出農作物之外的其他附加產品,都是最爲傳統的手工業。

    不但質量差,而且品質也不高。

    別說和燕藩商品競爭。

    就是與大明農村手工業產品競爭,都缺乏競爭力。

    但這羣家臣元老,利用壟斷,將收購價格,壓到極爲低廉,無限接近成本的位置。

    利用低廉的價格,才能與大明商品、燕藩商品競爭。

    他們用極大損害百姓利益的辦法,確保自身利潤。

    “而陳祖義政權營運,養兵的錢糧,幾乎都出自其治下的農民身上,工商業由於被家臣元老掌握,很難成爲稅賦主體。”

    “所以,如今陳朝百姓,面臨這兩座大山壓迫,一,家臣壟斷經濟的殘酷剝削,二、陳朝政權高額稅賦的搜刮,推行鄉土村社初期那種欣欣向榮早已不見,只剩下絕望和麻木。”

    “王爺,根據軍情司彙報,陳祖義也迫切希望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把其麾下的家臣元老,按照當初承諾的分封,送出陳朝疆域。”

    “可王爺率先支持倭國諸侯,佔據了次大陸濱海地區,婆羅洲這幾年,又被咱們遷民搶先佔據,而三佛齊,又有樑首領的勢利,聯合三佛齊王朝,阻擋他進入,陳祖義倒是想送這些家臣元老去更西邊,但這些家臣元老在這件事,卻格外團結,絕不去西方蠻荒之地,要分封,必須距離咱們燕華近一些。”

    這羣老東西倒是看的明白。

    以燕京爲中心,未來的南洋,才是世界上,最爲富饒,科技最爲進步、文化文明最爲繁榮先進的中心。

    這羣情況,誰願意去更西邊,與那些滿身腥臭的胡人打交道!

    “還有些不知死活的家臣,提議攻打咱們燕華,咱們燕華這塊肥肉,早讓很多人饞的流口水了,再加上,兩年前,大規模退役,給很多人造成,現在咱們燕華很虛弱的觀感。”

    這羣人,真是瞎了狗眼。

    且不說,雞籠嶼造船廠,造出的十幾艘尚未亮相的鐵甲蒸汽戰艦,在南邊太平洋某個海島附近祕密訓練。

    就是燕華陸軍。

    一樣是一頂一的精銳!

    武器裝備就不說了。

    將士們的戰鬥素養,也不差。

    要知道,當初退役的都是普通戰士。

    王爺把整套指揮系統的將領,都保留下來了。

    這才是燕華陸軍,真正的精銳。

    戰術指揮能力,全靠底層棚正、隊官、管帶來發揮。

    “不要驕傲了。”朱棣看了眼滿臉驕傲自豪的方瑞,提醒一句,吩咐:“你去給內閣傳話,讓他們選派人去陳朝,質問陳朝,盜用咱們燕華專利之事,嚴告陳朝君臣,馬上終止這種傷害兩邦商人、百姓情感的侵權行爲,如果不馬上終止,燕華朝廷,保留任何形式,維護我朝商人、工人、農民利益的權力!”

    “另外,讓內閣把事情辦的隆重一點,讓工人、商人都知道,甚至,可以選一些商人、工人代表一起出訪陳朝。”

    方瑞眼睛睜大,狐疑看着朱棣。

    就這?

    就這!

    不打了!?

    “王爺……”方瑞急切開口。

    砰!

    毛驤沒好氣踢了方瑞一腳,笑罵:“滿腦子就是打仗打仗,出訪陳朝,這是先禮後兵,伱口口聲聲說,咱們這是一場正義之戰,既然是正義之戰,就要做的別人心服口服,挑不出半點毛病!”

    “發動商人、工人選出代表,隨行出訪,這是發動輿情,這些年,咱們得商人、工人對於專利沒有得到任何專利費,被侵權,也十分憤怒,現在要動手了,也給商人、工人一個發泄的渠道!”

    如此,燕華的商人、工人,就會感受到,燕華朝廷對他們的重視。

    隨行出訪。

    這不是重視是什麼?

    哪個朝廷,肯給他們這樣的榮耀!

    此舉,可以更進一步凝聚燕華人心!

    形成,燕華人獨有的自豪感!

    方瑞訕笑撓頭,隨即對朱棣立正敬禮,崇拜看着朱棣,“是!”

    領命後,大踏步匆匆離開。

    朱棣含笑看着,評價道:“這小子不錯,比錦衣衛的蔣瓛、紀綱之流強多了,繼續好好培養,你也別一天到晚想着交擔子退休,你還沒到老的幹不動的時候。”

    蔣瓛、紀綱之流,私慾太重。

    而且,胸懷眼界也差方瑞這種出海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人。

    毛驤苦笑。

    他的確想退下來了。

    倒不是軍情司幹的不舒服。

    相較錦衣衛,軍情司很舒服。

    也不怕不能安穩落地。

    他只是想退下來後,更好的服侍少爺,軍情司太耽誤他的精力了。

    “那我在幫少爺盯一兩年。”

    這一兩年之內,就是拿棍子抽,他也得讓方瑞成長起來,達到少爺的要求。

    朱棣笑着瞪了眼毛驤。

    毛驤心中想什麼,他知道。

    “走吧,和我一起去周潮的生物實驗室看看。”

    ……

    周潮的生物實驗室,在燕京灣北邊,郊區。

    馬場附近,緊挨着紅樹林。

    說是實驗室,更像是一個農場。

    朱棣乘坐馬車,剛進入‘農場’。

    一隻雞‘咕咕’叫着,就飛到他的車頂上,順勢,還將一坨白黑色粘稠的雞糞,留在馬車右側,明亮的玻璃上。

    朱棣看着水樣狀的白黑色雞糞,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玻璃下滑,脣角狠狠抽搐一下。

    毛驤坐在前面趕車。

    扭頭,透過玻璃窗,看到朱棣的表情,極力忍笑。

    目視所及。

    兔子、雞、鴨……

    遍地跑。

    遠處,頭頂着亂糟糟‘雞窩’髮型的周潮小子,正帶着一羣人,手忙攪亂追趕亂糟糟的家禽。

    朱棣下車後。

    周潮小跑着過來,臉微紅,氣喘吁吁撓頭,“師傅,你怎麼來了,我這裏一點兒準備也沒有……”

    哼!

    朱棣笑着輕哼一聲,擡手指着到處狂奔亂竄的動物,“怎麼沒準備,這不是在歡迎師傅嗎?歡迎儀式挺盛大,挺熱鬧……”

    周潮咧嘴訕笑,撓頭道:“師傅,別說了,我家那小子來了,一不小心,把雞舍、兔舍、鴨舍……的門給打開了……”

    朱棣伸手揉了揉周潮,宛若雞窩的髮型,提醒道:“頭髮該剪一剪了,邋里邋遢都成什麼樣了,你家媳婦兒,前些天,和你嫂子、師姐們入宮,還和你師孃說,你已經兩個多月沒有回家了。”

    周潮娶了葉茂的小閨女。

    說實話,他這些學生,不務正業,不當官。

    其實,不知內幕的很多人,並不願意把閨女嫁給他們。

    倒是葉茂這些官員,很清楚這些孩子們從事的事情,對未來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很願意把自己閨女、侄女託付給他們。

    對此,他也沒有阻攔。

    只要對方給他學生牽線的女孩子,賢良淑德,是個好女子,他就支持。

    也就是葉家小女賢良。

    換個出身富貴的女子,這小子把自己搞得這般邋里邋遢,或許早開始鬧騰了。

    這不,周潮忙的不回家,就帶着兒子親自來看周潮。

    周潮訕笑點頭,“師傅,我本來決定,今天就回去的。”

    哼!

    朱棣瞪了眼,要不是媳婦帶着孩子找來,這臭小子,能今天回去?

    “你研究的那個食物鏈怎麼樣?”

    周潮一邊陪朱棣往裏走,一邊好奇詢問:“師傅,是不是朝廷那邊的蝗災越來越嚴重了?”

    “你怎麼知道?”

    周潮悄悄撇了撇嘴,小聲嘀咕:“猜得唄,根據兩年前,樑國公介紹蒙漢示範區的蝗蟲變多,今天師傅來了就問我食物鏈研究情況,再結合師傅對咱們中原的感情,猜也能猜到了。”

    毛驤跟在後面偷笑。

    如今,也就周潮這些小家夥,才敢和少爺如此說話。

    “猜對了!”朱棣點點頭,跨步走入研究室門內。

    入眼,一個個玻璃‘相框’掛滿了四面牆壁。

    裏面都是各種昆蟲、植物、動物標本。

    緊挨牆邊,還放着一排顯微鏡。

    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涉及到光的折射和聚焦。

    雖然原理稍微有所區別。

    可當望遠鏡被製作出來,七八年後。

    洪武二十六年,父皇、母后離開幾個月後,一家專門從事玻璃製作和研究的工廠,終於按照周潮的要求,搞出了這臺,能夠查看細微事物的顯微鏡。

    很大,很原始的古董貨。

    光源都是通過玻璃鏡子在光線傳遞筒中,幾次折射形成的。

    白天,可以折射太陽光。

    晚上只能折射燈燭光線。

    所以,這臺顯微鏡,晚上的觀察效果很差勁。

    朱棣站在桌前,俯身,一隻眼睛緊挨着目鏡,調整光源鏡筒。

    發現,載物臺內觀察物,應該是某種植物的細胞。

    ……

    朱棣觀察時,周潮回答道:“師傅,食物鏈我們已經研究完了,雖然尚未真正實踐過,不過,只要師公讓咱們燕華幫忙,我有信心,幫助大明迅速解決蝗災,目前,雞培養了四千只,椋鳥更是培養繁育了十萬只,即便還不夠,依着中原這些年,鄉土村社建設,每個村子裏,都有養雞,籌集足夠的雞不成問題。”

    ……

    就當朱棣聽取周潮介紹時。

    金陵。

    皇宮。

    奉天殿,也正在進行一場十分激烈的午朝。

    “太子,臣和張玉曾代表蒙漢示範區給周潮的生物研究投資過錢,現在請周潮回朝幫忙消滅蝗災,完全合情合理,不能再拖了,否則,蒙漢示範區今年,不光糧食絕收,甚至,就連牧草都可能被蝗蟲啃光!”

    ……

    藍玉情緒激動,看着坐在龍庭,龍椅旁側的朱標。

    藍玉話音剛落,方孝孺懇切道:“太子,蒙漢示範區一地涉及數百萬百姓,而且,北方的山西、北平、陝西等地,紛紛遞上摺子,彙報,這些地方也出現了零星蝗災現象,臣擔心,蒙漢示範區的蝗蟲,一旦啃光蒙漢示範區內的莊稼牧草,會越過長城南下。”

    劉伯溫於洪武二十六年,跟隨朱元璋回朝後,就退下來了。

    臨走前,向朝廷推薦了方孝孺。

    如今,方孝孺位居大明朝左相,內閣第一人。

    “危言聳聽!”戶部尚書,同樣位列閣臣的黃子澄冷哼反駁,“從古至今,就沒有發生過,蝗災越過長城之事,何況,雞能吃蝗蟲,我們也知道,朝廷只要收集足夠多的雞,送到蒙漢示範區就是了,還用得着請一個外人回來,爲咱們大明治理蝗災?”

    “無恥!”

    鐵鉉氣急,指着黃子澄,大罵:“黃大人,你可知,雞是雜食禽類,放多少雞,才能在消滅蝗蟲的同時,不傷害牧草和農作物!雞糞多了,會灼燒草根,導致牧草死亡,本朝有人知道這些合理的數據嗎?”

    “求人幫忙不丟人!”

    “不懂裝懂,對百姓不負責任,才丟人!不光丟人,還無恥!”

    “你!”

    ……

    頓時,朝堂內,兩派開始吵得不可開交。

    朱標微微皺眉。

    衣袖中的手,默默捏緊。

    難道,不求助老四燕華,大明就連蝗蟲都治理不了?

    黃子澄這派不贊同求助的,除了反對,爲什麼就沒有人去研究,放多少雞合適!

    只是一味反對,可就沒有一個人願意去研究!

    ……

    武定門。

    一輛馬車,在數百精騎護送下,緩緩入城。

    “陛下!是陛下的馬車!”

    “陛下回來了!”

    “肯定是爲了爭吵不休的蝗災之事!”

    “陛下回來就好了!”

    ……

    百姓看到馬車時,紛紛激動議論。

    朱元璋雙手握着一根柺棍,看着車窗外,立於街面兩側的沼氣燈杆,笑問:“聽說,這些年,你們兩的工廠,已經掌握了大型鐵管鑄造工藝、玻璃燈罩吹制工藝?”

    已經略顯成熟的雄英和采綠坐在對面。

    聞言,採綠笑着回答:“皇祖父,在師傅派回的工程師教導下,工廠的工人,已經把這些技術吃透了。”

    朱元璋看着采綠,欣慰點點頭,“你們比某些人強,這些技術,想要學習,爲什麼不能主動張口求教,爲什麼,偏偏選擇,盜取的方式!”

    砰砰砰!

    朱元璋手中柺杖,用力戳着車底板。

    “咱看他是太子當久了,把自己的面子看的太重,把那些沒用的羽毛,當做了寶貝!舍本求末!糊塗!愚蠢!”

    雄英、采綠沉默。

    皇祖父說誰,他們都清楚。

    這回,父親恐怕,至少都要挨訓了!

    朱元璋發火後,情緒平靜許多,說道:“把這些糟心事處理了,今晚,你們兩乖孩子,陪皇祖父看看咱們金陵城夜晚被點亮的景象。”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