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朱棣、朱標時代序幕開啓!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8753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全民歡呼。

    盛大的開國儀式,以燕京灣傍晚來臨。

    華燈明亮。

    漫天絢爛煙火中,落下帷幕。

    持續一個小時,籠罩整個燕京灣的盛大煙花盛宴結束後。

    百姓依舊不肯回家。

    兒子扶着年邁的父母,妻子帶着牙牙學語,亦或是調皮搗蛋的孩子,在公園的燈光下,在街邊綠蔭下,在小吃攤邊……

    一邊愜意享受着夜晚來臨,變得極爲清爽的氣溫。

    一邊笑着,熱鬧議論朱棣加冕儀式。

    一艘艘商船,爲參加這次盛典,已經耽擱很久。

    在夜間來臨時。

    加冕儀式結束後。

    紛紛從海灣碼頭啓程。

    一艘裝滿了自行車、橡膠輪胎、手搖縫紉機……

    等各式燕藩工業品的商船,躋身在密密麻麻,出港的船隊中。

    馬哈木站在船首,看着巍峨的世紀大鐵橋,看着炎黃鐘樓,看着點點沼氣燈亮光中,朦朧亮光的燕京。

    點點亮光,倒映在海灣的海面上。

    整個燕京,宛若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夢幻之城。

    而他,也曾是這座夢幻之城的建設者之一。

    他鑄造的某顆鉚釘,就在世紀大橋的某一處。

    以前天天生活在燕京,還不覺什麼。

    可現在,突然要離開,看着這片,夜晚都一片通明的夢幻之城,突然感覺,有些不捨,更感到不真實。

    “這世界,真有這樣一座城池?真該有這樣一座城池?”馬哈木喃喃自語。

    儘管參與了建設。

    可此刻,他總覺,這樣一座城池,以及燕京所有的一切,都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

    “是不該出現,可這一切,都因爲朱棣,便有了存在的理由!”

    啪!

    馬哈木話中,擡手,輕輕拍打護欄,“朱棣……朱棣……只要你一天不回中原,我根本不懼你大哥爲首的大明王朝!”

    朱棣,有機會再回中原嗎?

    沒有!

    明太子朱標,以及大明的保守派,當朱皇帝駕崩後,無論大明發生什麼,都不會准許朱棣回去幫忙。

    ……

    全盤思考着未來,馬哈木脣角浮現笑容。

    於此同時。

    一隊隊馬車,在王宮晚宴結束後,從王宮出來。

    胡惟庸、呂本爲首的大明保守派,看着馬路兩側,坐在樹蔭下、小攤邊的百姓,時不時高興仰頭大笑。

    耳聞,傳入車內,有關朱棣登基的熱鬧議論內容。

    臉均都十分難堪。

    呂本咬牙陰森低語:“胡相,要是朱皇帝馬上駕崩就好了,明天朱四郎要舉辦大規模的海陸軍退役儀式,若無朱皇帝礙事,咱們就能策動朝廷進攻燕藩,沒有強大武力依仗的燕藩,就是任我們拿捏的粘板魚肉!”

    胡惟庸嚇得臉都白了。

    不錯,未來一兩年之內,的確是絞殺燕藩最好的機會。

    不光海陸軍老兵要大規模退役。

    據悉,就連現在的海軍戰船,都要改裝成武裝商船,出售給以幕府爲首的倭國諸侯。

    燕藩海陸軍,在未來一兩年之內,將進入一個十分虛弱的時期。

    這個時候,的確是絞殺燕藩的機遇期。

    但……

    “呂大人,加害朱元璋這種事,我們絕不能做!”胡惟庸聲音有些顫抖。

    他必須提醒呂本。

    呂本似乎爲了報仇雪恨,爲了把朱允炆扶上皇位,有些走火入魔了。

    呂本眼底閃過一抹鄙夷。

    自從被朱四郎趕出朝堂,歷經這些年,胡惟庸一改以往的驕縱跋扈。

    膽子也越變越小了。

    “胡相,我就是做個假設,可恨可憾這樣的機遇期只能幹看着,不能有所作爲。”呂本笑道。

    其實,他也就是說說。

    讓朱元璋提早殯天駕崩?

    這種事情一旦做了。

    哪怕只是傳出流言蜚語。

    太子或許還會進行調查。

    但朱四郎爲首的朱家二代皇子們,一定會喊打喊殺,朱四郎甚至可能會直接炮艦入秦淮河,要求太子交出兇手。

    朱元璋就算是現在禪位給太子。

    有這麼一羣擁兵在外的藩王兒子,還有一個,已成一國之主,擁有強大工業能力的兒子。

    依舊是大明的絕對主宰者!

    ……

    這一夜。

    許多人無眠。

    翌日。

    天色剛亮。

    一天休息的工人,懷揣着對美好未來的期許,騎着自行車通過世紀大橋,前往工業區上工時。

    一隊隊馬車,從禮賓館離開,同樣通過世紀大橋,前往南岸的陸軍大營。

    從王宮,直通海陸軍大營的紅樹林永備大道上。

    同樣一輛輛馬車,在林間大道上,靜悄悄的行駛。

    馬車內。

    朱棣身穿冕服。

    徐妙雲坐在朱棣身邊。

    看着朱棣,還在翻閱厚厚一疊,退役士兵文卷,擡手,輕輕握住朱棣的手。

    朱棣轉頭時。

    溫柔笑道:“別看了,我知道,退役將士們的個人信息,每一個你都能倒背如流了。”

    四郎的記憶能力很強。

    說是過目不忘,一點都不誇大。

    這段時間,已經翻閱了數十遍退役士兵文卷。

    四郎不是擔心記錯了將士們的個人信息。

    而是不捨!

    這批兄弟,除了戰死的。

    很多很多人,無論來自大明,還是來自蓬萊省、呂宋省,都爲燕華的和平繁榮,貢獻了很大力量。

    四郎對軍人的情感,她很清楚。

    朱棣拍了拍徐妙雲小手,合上文卷,目光看着車窗外,快速後掠的紅樹林,“有些不捨,更擔心將士們,在我面前流淚,可我同樣很清楚,他們的家庭需要他們,燕華的未來發展,需要他們離開軍隊。”

    很多兄弟,因爲當兵,還沒有成家。

    眼看着都要超過三十五歲了。

    也就是,這些年,春曉、民豐聯合軍中郎中,在醫藥方面取得進步很大。

    不光在中成藥。

    就連外科手術,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洪武二十三年。

    春曉還完成了首例難產孕婦,剖腹產手術。

    雖然,難產的孕婦,最後差點沒能挺過感染期,差點死亡。

    但嬰兒存活,並且,剖腹產後,婦女依舊擁有生育能力,已經證明了燕華外科術的長足進步。

    當然。

    在消炎完全依靠術後創口護理。

    以及湯藥輔助。

    沒有效力更好,吸收性更好的消炎藥品出現前,這種重大手術的死亡率一定很高。

    春曉他們總結過。

    這類型重大手術的存活率,即便他們的手術完成度完美。

    因爲感染問題無法解決。

    病患術後存活率也只有五成。

    即便如此。

    燕華的醫藥學進步也很大。

    再加上,物質條件的豐富。

    其實,燕華治下的人口壽命已經得到了長足進步。

    軍中兄弟們,更是擁有強壯的體魄。

    即便現在很多人,都已經年滿三十五歲,可結婚生子依舊不晚。

    但不能再推遲了。

    朱棣收回思緒,繼續說道:“接下來幾年,我準備把募兵徵兵年齡放低到二十歲,兩到三年的兵役期,即便二十歲入伍時,還沒有成家生子,接受軍營大熔爐的教育,最遲二十三歲退役,還有充足的時間,結婚生子。”

    ……

    徐妙雲默默傾聽。

    她知道,四郎要從軍隊切入,把軍隊變成,徹底改造民間思想的大熔爐。

    夫妻二人,一個說,一個傾聽。

    馬車很快來到陸軍大營的紅磚牆大門外。

    值守的將士,看到朱棣的馬車,遠遠搬開鹿角,立正,舉手敬禮,行注目禮,目視朱棣一行人的馬車,進入陸軍大營。

    海陸軍,黑白兩色,兩個方陣,數萬人早已經在搭建好的點將臺前,整齊如一列陣而立。

    胡惟庸、呂本、藍玉、陳壽、日野業子等人,提前抵達,站在旁邊默默看着海陸兩軍將士。

    有人欣賞,有人忌憚,有人默默咬牙……

    朱棣、徐妙雲爲首,從王宮趕來的衆人,下馬車時,藍玉等人圍上去。

    簡單寒暄幾句。

    在數萬雙眼睛注視下。

    朱棣一步步走上點將臺。

    譚淵、俞靖爲首將領跟隨在身後,登上點將臺後,列陣站在朱棣身後。

    朱棣目光環視,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其實,別看數萬人。

    絕大多數人,他都能叫出名字!

    軍中的每一個兄弟,他幾乎都曾與他們一起,摸爬滾打,一起參與訓練。

    燕華第一代海陸軍,可以說是他親手締造的。

    現在,爲了燕華的未來,也爲了他們的家庭,他要親手把他們送出,熟悉的軍營。

    送上另一個戰場。

    啪!

    朱棣目光環視一圈後,雙腿猛地並立,舉手,鄭重向臺下將士敬禮。

    緩緩轉身,向每一個方向的將士敬禮。

    啪!

    譚淵、俞靖等軍中將領,紛紛跟隨朱棣,向將士們敬禮。

    許久後。

    朱棣才放下手,來到架設在點將臺邊緣,用來擴音的鐵皮喇叭前,深吸一口氣,“將士們、兄弟們!”

    帶着一絲絲不捨,雄壯的聲音,通過鐵皮喇叭,瞬間在整個陸軍大營校場內迴響。

    ……

    “我帶着兄弟們,開創了燕華現在的繁榮富強,可今天,我卻要親自將三分之二的兄弟,送出軍營,我知道兄弟們捨不得軍營,我也捨不得伱們離開,但你們已經爲燕華征戰了將近十年!”

    “你們中,有人還沒有成婚!”

    “你們中,很多人的父母、妻兒已經在家中,等待了你們很多年。”

    ……

    “你們在咱們軍中大熔爐,有人學到了更先進的農業技術,有人掌握了鍛造等一系列工業技術。”

    “我們燕華的農村,需要你們把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回去,造福父老鄉親,讓我們遍地開花的鄉土村社,向更高級發展。”

    “我們的工業區、村辦工廠,需要你們掌握的技術……”

    ……

    “而你們在軍中,更學會了,習慣了,沒有尊貴卑賤,人人人格平等的新思想。”

    “別看我們燕華治下,一切都欣欣向榮,但尊貴卑賤的陳腐之氣,並沒有遠離我們,我們的百姓,並沒有把這些陳腐之氣拋棄掉,你們雖然離開了軍隊,但你們將要趕赴,另一個戰場!”

    “你們離開軍營,將去當蒙學先生、鄉土村社領頭人、工廠工人,你們將奔赴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希望兄弟們,把軍中學到的新思想,傳遞給你們的學生、鄉親父老、工友……”

    “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光榮性,遠超我們過去開疆闢土!”

    “因爲,只有我們在這場戰役中,徹底剷除尊貴卑賤的愚昧風氣,我們燕藩現有的一切美好,才能持久的傳承保持下去,陳腐之氣只是暫時蟄伏,如果我們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莫爲沽名學霸王的勇氣,再接再厲,剷除蟄伏的愚昧之風。”

    “未來,當我們這代人相繼離開,尊貴卑賤之風將會在民間社會,再次慢慢復甦、氾濫,我們的百姓在有權的官員、有錢的富人面前,會再次變的自卑、唯唯諾諾,諂媚逢迎,久而久之,我們被制約不敢高高在上,吆五喝六的官員。”

    “以及,自我覺醒,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商賈,就會在百姓自卑的逢迎中,再次漸漸養成高人一等的自我尊貴感。”

    ……

    “彼時,我們的兩個理念、兩個主張爲主的,全民信仰的主體思想,將會被動搖,變得岌岌可危。”

    “你們願意看到這一切嗎!”

    “不願!不願!”

    朱棣的話音剛落,數萬人整齊劃一的呼喊聲瞬間響起。

    在場所有人臉色都變了。

    這股氣勢,太令人震撼了。

    胡惟庸、呂本悄悄對視,臉更是難堪。

    沒想到,朱四郎大規模退役精銳的目的,竟然是要改造民間。

    若是真讓其完成這場改造運動……

    他們已經無法想象,將來會發生什麼。

    總之,完成改造的燕藩,作爲中原的鄰居,一定會對中原產生巨大影響。

    ……

    朱棣擡手。

    數萬將士,鉚足氣勁的呼喊聲瞬間停息。

    “兄弟們都是好樣的!”朱棣笑着,大喊道:“接下來,我將帶着你們,在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並肩作戰!我們的目的是,改造民間,讓我們燕華百姓,徹底摒棄尊貴卑賤的腐朽之風,讓每一個百姓、商人、官員都成爲,燕華理念的未來守護者,代代傳承下去!”

    正如他所說。

    這同樣是一場戰鬥。

    他所能依靠的,還是這些,昔日並肩作戰的老兄弟!

    他們是第一波,奔赴這個特殊戰場的將士。

    在未來,還會有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

    只要他活着,他就會把一批批經過軍隊大熔爐鍛造,鐵骨錚錚的將士,投送到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朱棣衝站在點將臺邊緣的雍鳴招了招手。

    雍鳴握拳,小跑來到朱棣身邊,立正、向左轉,面向將士們,再次立正。

    朱棣指着雍鳴,大聲喊道:“只要我活着,只要雍鳴活着,我們父子,將和兄弟們,一起並肩戰鬥在這個戰場之上,矢志不渝!”

    話音落下,朱棣再次舉手敬禮。

    雍鳴緊緊抿脣,跟着舉手敬禮。

    所有人都明白,這一次舉手敬禮,代表着,朱棣父子二人,對外莊嚴的宣誓和承諾!

    也就意味着。

    剷除愚昧之風這場戰鬥,至少會延續兩代人。

    兩代人……

    至少五十年啊!

    太可怕了!

    片刻後,朱棣放下手,帶着雍鳴後退一步。

    譚淵、俞靖走上前,兩人手中,各拿着一份,分屬海陸兩軍的退役名單摺子。

    二人相視一眼。

    均都有些不捨。

    作爲一名將領,怎麼捨得,麾下如此精銳的苗子,就這麼離開軍隊。

    可他們這些將領,更清楚,王爺如此安排的深遠目的。

    兄弟們即將奔赴的下一個戰場,下一場戰役,比戰場捉對廝殺更加艱難。

    王爺需要兄弟們,燕華的未來,需要兄弟們。

    兄弟們的家人也需要他們!

    二人深吸一口氣,大聲朗讀:“朱大牛!”

    “譚五!”

    ……

    在朱元璋等旁觀者,肅穆注視中。

    被點到名的將士,一一從隊列中走出來,列隊登上點將臺。

    周浪、孫元楚、葉茂、蔣進忠等燕華文武,一個個和將士們抱拳說幾句話。

    武將們,含淚,狠心將將士肩頭的肩章撕下。

    文官將一條條寫着‘英雄不朽’的紅綢帶,斜掛在將士們胸前。

    將士們眼中噙着淚水,對周浪、葉茂等人一一敬禮。

    最後來到朱棣面前。

    朱棣身後。

    雍鳴、祈嫿、金豆子、東旭、春曉等孩子,已經端着一個個木製托盤等着了。

    “王爺,俺不想離開軍隊。”一個噙着淚花的漢子,剛來到朱棣面前,敬禮瞬間,就忍不住哽咽哭了。

    淚珠啪嗒啪嗒滾落。

    朱棣心裏難受,努力擠出笑容,“朱大牛,呂宋本地人,原名加蓬蘇曼,洪武二十年入伍,參加過收復棉蘭島戰役……在軍中學的一手水錘鍛造手藝,能控制巨大動能驅動下,落下的水錘砸紙,而單薄的紙張不碎!”

    之所以不碎,是朱大牛控制的好,在水錘接觸紙張的瞬間,控制機括,停止水錘的動能。

    “現在,各大水錘工廠,都在改造蒸汽機生產線,不過原理都是相通的,你填報的退伍去向是去工廠,依着你的能力,很快就會成爲工廠的技術大牛人,你這份技術,可以爲燕華的工業發展,鍛造出更多精密機牀,而你在軍中接受的新思想,也會影響周圍工友,爲咱們燕華未來數百年的繁榮昌盛,奠定基礎。”

    “在未來,另一個戰場上,我依舊與你們同在,依舊與你們並肩戰鬥!”

    “是!”

    朱大牛紅着眼,敬禮大喊。

    朱棣轉身,從祈嫿捧着的托盤中,取出一枚銅製勳章。

    別在朱大牛左胸胸前,“這是一枚建國勳章,不值錢,但象徵着,咱們燕華軍人的最高榮譽。”

    朱大牛低頭,看着精美的勳章,擡手,小心翼翼撫摸。

    朱棣笑着,拿起國徽,親自爲朱大牛別在帽檐上方,“這是咱們燕華的國徽,朝廷制定規矩,將士們在軍營從軍時,不會佩戴國徽,因爲,當你們在軍中時,你們是代表燕華千千萬萬百姓,保衛燕華,監督守護燕華的建設成果和主體思想。”

    “你們是朝廷的將士,更是千千萬萬百姓的將士!”

    “當你們離開軍隊時,每一個退役的將士,都會得到這枚國徽。”

    “帶着這枚國徽,回到民間時,你們成爲了百姓,但卻是爲國家改造民間風氣的戰士!”

    “這個時候,你們即是百姓,也是一羣,真正學習、習慣、適應、支持、擁護新思想的民間戰士!”

    “這枚國徽,賦予你們,繼續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繼續戰鬥的崇高理想和責任!”

    啪!

    朱大牛並腿,舉手敬禮,鏗鏘大喊:“戰士朱大牛,將矢志不渝!”

    朱棣點點頭,“去吧,我在下一個戰場等着你們,帶着你們,與你們一起繼續並肩作戰,矢志不渝!”

    朱大牛虎目噙着淚水,重重點頭,最後敬禮,驟然轉身,踢着正步離開。

    轉身瞬間,還是沒忍住,落淚了。

    另一個將士來到朱棣面前。

    同樣哭的稀里嘩啦。

    朱棣笑道:“譚五,公爵級戰船上的司務長,你身邊的袍澤兄弟,給你起了個外號‘貪污’,可你這個‘貪污’,卻是海軍中,第一個提出後勤公開化的,並且,得到海陸兩軍全面效仿,爲咱們燕華軍隊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

    “聽說,你退伍後,要去探險,我支持你,我還要給你投資,我們燕華的新思想,不光要在燕華治下傳播,更要傳播到更遠的,我們所未知的地方。”

    “你跟隨俞靖完成了第一次探險,在這次探險中,你們幫助了很多族羣,展現了咱們燕華之風,我希望,將來的探險中,你還能一如既往!”

    他不想搞殖民那套。

    那套東西,歷史證明了,不會持久。

    他更喜歡,遷民,與當地人共同發展,然後文化同化。

    過程雖然慢了點。

    經濟效益見效也緩慢。

    但勝在基礎紮實,根基牢固。

    就像澳洲。

    一場瘟疫,整個大陸,只剩下二三十萬人口。

    如果能往那邊遷民五十萬,不,遷民二三十萬即可。

    經過二三十年發展。

    就會成爲一片可以供養中原百姓,永久繁衍生息的‘祖宗之地’!

    殺戮掠奪的不義。

    會造成內部思想動搖。

    也會爲燕華整個開疆拓土事業,蒙上一層不義,缺乏正義性的外衣。

    留下巨大的隱患。

    當然,該殺也必須殺。

    就好像呂宋的精英層。

    就是被他刻意七擒七放,逐步,在戰爭中徹底滅絕了。

    就連將士們,都認爲,他七擒七放是仁義之舉。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並不高尚。

    並不仁義。

    是他最爲陰暗的手段罷了。

    可那又如何。

    他現在是一名政治人物。

    理想可以崇高,但做事的過程,一定是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

    數萬人的退役,朱棣都要親自說話,親自頒發建國勳章、以及國徽。

    足足持續了十天。

    才結束。

    期間,除了第一天,朱元璋爲首的大明君臣,各國使節。

    第二天開始,邀請商人、百姓代表前來參觀。

    朱棣要改造民間的莊重宣言,也隨着參觀者,傳遍燕京。

    對於朱棣的講話。

    百姓聽的有些懵懂。

    可沈至爲首的燕華商人都聽明白了。

    絕大多數,對這番講話,報以歡迎和激動態度。

    沈至爲首很多,家在燕京的商賈,更是從第三天開始,天天帶着自家孩子進入軍營觀看退役儀式。

    退役儀式結束後。

    熱鬧的運動會終於開始。

    農村農民組成的球隊、工人隊、學生隊、文官隊、海軍隊、陸軍隊,以及蓬萊隊等其他各地百姓,自發性組建的球隊。

    在同一片綠蔭場地上展開同臺競技。

    在這裏,更加展現了,人格的平等!平等!平等!還是平等!

    文官隊最先與幾支農民球隊、工人球隊中競技中,就被淘汰出局,無緣半決賽。

    雖然失敗。

    但以葉茂爲首的各部部長,每次在比賽結束。

    哪怕失敗,都要親自代表文官隊,予以對手真誠祝賀。

    半決賽結束。

    名爲全燕學生隊、沈家工人隊、飛馬工人隊、海軍隊、陸軍隊,蓬萊農民隊,六支球隊打入總決賽。

    最終,陸軍隊、海軍隊分別取得總決賽冠軍、亞軍。

    全燕學生隊取得季軍。

    ……

    隨後,射擊、騎射、投擲、跳高、以及工業技術大比拼中。

    無論是軍方派出的參賽選手,還是文官方面派出的參賽選手。

    亦或是學生、農民、工人,都相繼取得了成績。

    所有觀看的百姓,都直呼過癮。

    他們在運動會中,競技場上,真正看到了平等!

    朱元璋爲首大明君臣,這個時候,才真正明白,朱棣‘不務正業’搞運動會的目的。

    不光爲了形成一種共有的文化符號。

    朱棣更是在藉助運動會的平等競技,宣揚人格平等!

    ……

    運動會結束後。

    倭國諸侯們率先離開,開始在燕華海軍以及海商商船幫助下,登陸次大陸。

    大明朝臣也相繼陸陸續續離開。

    朱元璋、馬秀英、徐達、湯和、朱樉等人,留在燕京,在燕京和朱棣一家,過完洪武二十五年年節。

    元宵節後,才啓程離開燕京。

    ……

    時光冉冉。

    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六年抵達大明後,就對外宣佈,朱標監國。

    然後帶着馬秀英以及後宮嬪妃,回鳳陽陪都。

    幾乎將整個大明交給朱標。

    ……

    洪武二十七年。

    科技研究司。

    轟隆隆!

    蒸汽機轟鳴聲中。

    被架設在凌空臺子上的蒸汽機車頭,氣缸往復,驅動一對車輪迅速轉動。

    嘀——

    汽笛聲在寬大的實驗廠房內,時不時響起。

    朱棣穿着工裝,滿臉烏黑站在旁邊,看着快速轉動的輪子,不由高興笑了。

    雖然,火車還有很多技術沒有攻克。

    但隨着這個實驗機正常運轉開始。

    也就意味着,他距離實驗成功,已經更進一步了。

    ‘一定能讓父皇在有生之年,坐一回火車!’

    這是他這個做兒子的,唯一能爲父皇做的事情了。

    數年間,原來的五萬遷民名額不變。

    父皇回到鳳陽老家後,還在整個安徽境內,發動百姓遷徙燕華。

    他很清楚。

    父皇是想在走之前,爲他這個當兒子的,做最後一件事。

    此般父愛,沉重如山。

    他又不能在膝前盡孝,只能想盡辦法,完成父皇最後的心願。

    轟鳴聲中。

    毛驤帶着副手方瑞悄悄來到朱棣身邊,“少爺。”

    朱棣思緒被打斷,扭頭看了眼毛驤和方瑞。

    毛老六也老了。

    已經開始爲他培養軍情司繼承人。

    方瑞,就是毛老六多方考察,與他商議後,選定的第一人選。

    當然,還有好幾個備選人選。

    朱棣點點頭,帶着毛驤二人走出實驗廠房。

    邊走邊問:“有什麼事情,讓你們來研究司打擾我。”

    這兩年,只要他在研究司,不是大事,麾下衆臣都不會來打擾他。

    毛驤凝重道:“王爺,自從太子監國開始後,咱們燕華的專利,先是被陳朝盜取,然後大明商人就開始從陳朝引進技術!”

    誰都知道,其實這是大明避免燕華找麻煩的一種無恥手段!

    “不久前,我們的蒸汽機技術,也發生了類似的盜取,另外,據悉,蒙漢示範區的蝗災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

    “藍玉、方孝孺請求,邀請周潮這個小家夥回去幫忙,可黃子澄、呂本一羣人十分牴觸,反對的十分激烈。”

    朱棣微微皺眉,“我大哥呢?什麼態度?”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