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7249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登陸後,我要在地上好好跳幾下!”

    “我要躺在土地上,踏踏實實,好好睡一覺!”

    “未知的陸地,燕藩海軍探索隊來嘍!”

    ……

    每一艘船內的將士,全都跑出來,穿着裁掉袖子和褲腿的軍服,雙腳好像釘在艦首甲板上,穩穩站着,隨着海面水流起起伏伏,起伏。

    伸出風吹日曬,黝黑的雙臂,向着陸地方向呼喊招手。

    雖然船上的每個人,早已適應了大海無常風浪的兇險。

    也喜歡大海。

    可長時間航行,太懷念踏踏實實的踩在陸地上的感覺。

    王靳宓爲首幾個孩子,和俞靖站在一起,眼中閃爍着亮晶晶的東西,緊盯着望不到盡頭的綿延海岸線。

    船隊漸漸靠近。

    三裏。

    兩裏。

    一里。

    ……

    “停!”某刻,俞靖突然大喊一聲。

    嗚嗚嗚……

    吹令的號角聲迅速響起。

    甲板上歡呼的將士,聽到號角聲後,負責動力艙的將士、負責火炮的將士……紛紛在號角聲響起時,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各自的崗位。

    一路上,遇到無數的兇險。

    除了少數十幾人,在風浪中被捲入海中。

    出發前的數艘戰船,到現在還好好的。

    全憑將士們經過嚴苛訓練,展現出的高戰鬥素質。

    ……

    王靳宓微微擡頭,看到俞靖眯着眼,似乎努力想看清楚什麼,好奇詢問:“俞叔,怎麼了?”

    俞靖指着前方,“你們仔細觀察,海灘上是不是有很多屍體。”

    聞言,幾個孩子紛紛眯眼,順着俞靖手指方向看去。

    微微皺眉,面露狐疑。

    “沒啊……”

    一個大小夥子剛開口,聲音戛然而止,臉瞬間蒼白。

    此時。

    戰船的畜力動力雖然停止了,可依舊緩慢順着洋流,向海岸靠近。

    隨着距離接近,所有人都看到了。

    靠近海岸的一片沙灘上。

    密密麻麻到處都是屍體。

    屍體大部分被海水衝來的海沙掩埋,只露出身體的少數部位,如胳膊、腿、腳……

    皮膚顏色和沙灘顏色相近。

    距離又遠。

    所以,剛纔他們才沒注意到。

    至少上萬!

    甚至更多!

    或許,沙灘的泥土下,掩埋着更多屍體!

    幾個半大小子,只覺渾身發寒。

    王靳宓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低聲詢問:“俞叔,是打仗造成的嗎?死傷規模這麼大,是不是意味着,這塊面積或許比大明都大的陸地上,有強大的國度?”

    “對方會不會有強大的海軍?”

    在這種情況,他們貿貿然闖入的確十分危險。

    這一路,沿途途徑的小島,經過探查,大多沒有人煙。

    少數幾個有人跡的島嶼,上面原住民的開化程度也十分低。

    別說和大明比了。

    與南海周邊那些小國都沒法比。

    島上原住民,甚至都連最低級的蓑衣編制技術都不懂。

    渾身上下光溜溜的。

    啊,不對,在重要部位,用草繩串着,掛着幾片當地一些樹木,寬大的葉子。

    勉強算是產生了羞恥心。

    並且,還沒有掌握如何生火。

    別說製造火。

    這些人連鑽木取火都不會。

    還處於保留火種的階段。

    根據他們與對方,手舞足蹈比劃,勉強瞭解到。

    對方的火種,似乎是十幾年前,雷劈樹木得到的,全族幾百人,三個人,每天輪流守着火種,確保火種能一直延續下去。

    開化度、文明度可想而知。

    當然,大家夥兒並沒有因此歧視對方。

    只是瞧着對方挺可憐的。

    送給對方一些隨船攜帶的棉布、綢緞、幾隻鐵鍋、火石。

    與對方交好,除了看着對方可憐。

    俞叔還想把這個島建設成往後南下探索的休息補給點。

    將來可以爲他們提供物資。

    一年多海上探索航行。

    他們已經深刻意識到,補給點的重要性。

    ……

    俞靖看了眼王靳宓,笑着搖頭:“這片遼闊大陸上即便有一個強大的國度,對方肯定也沒有我們這麼強大的艦船,好好想想,咱們最近一次登島休整,距離這裏多遠。”

    五天的路程!

    王靳宓眼睛頓時一亮。

    五天的路程,也就相當於福建到雞籠嶼兩倍的路程。

    可島嶼上,根本沒有人煙活動的跡象。

    對方如果有他們這麼強大的海軍艦船,不可能連那麼近的大島都沒抵達。

    他們登島搜尋,就一直沒有在島上找到有人煙活動的蹤跡。

    那個島特別大。

    大概是東番的幾倍,面積似乎和呂宋差不多。

    有廣邈的草場,肥沃的土地。

    可除了動物,竟然沒有任何人活動的蹤跡。

    當時,大家還感慨議論,多麼肥沃的一片土地,如果他們擁有的戰船再先進一點。

    能運輸更多人。

    但凡中原有個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時,就能把百姓帶到那個土壤肥沃的大島上,繁衍生息了。

    “俞叔,快看,有人!”

    一個孩子突然大喊一聲。

    衆人紛紛向前看去。

    只見,海岸後面的林中,走出一個光着身體,重要部位掛着樹葉的人,來到密集的死人堆中躺下。

    似乎看到他們了。

    可似乎根本不在意。

    倒是林中,似乎有人在觀望他們。

    衆人看着躺在沙灘上,任由海水沖刷,一動不動的人,不由面面相覷。

    “俞叔,從對方的穿着可以確定,他們的開化度很低,不可能危險到我們,似乎沙灘上那些屍體,也不是戰爭死亡造成的,好像是,故意跑來等死,那個人,躺在一堆死人中,如果不是等死,實在無法解釋,爲何要躺在一堆死人中!”

    俞靖看着說話的小夥子。

    周潮

    王爺的學生之一。

    好動貪玩調皮。

    之前一直沒找到自己的喜好。

    出海後,迷戀上研究各種昆蟲了。

    多少……有點不務正業。

    總之,他和船上的兄弟們都這樣覺得。

    這小子善於觀察,心思縝密,推理能力極強,其實,就是妥妥幹參謀的料。

    他很想把這小子拉到他們海軍,稍加培養一下,絕對是一個極好的參謀。

    也暗戳戳試探了。

    可這小子,就是不務正業,他一路上幾次拋媚眼,全都變成對着瞎子拋媚眼。

    似乎當海軍參謀,還沒他一路製作昆蟲、植物標本更有意思。

    他雖然急的咬牙切齒,卻也不敢強拉硬拽。

    王爺的學生,王爺對他們的培養格外寬鬆。

    完全憑個人喜好。

    還有跑去研究戲曲的,王爺竟然也支持。

    跟着王爺蒐羅來,爲傳播文化做準備的唱戲的,天天研究元雜曲。

    有時候,他也不知道,王爺到底是怎麼想的。

    辛辛苦苦,培養出來,這麼一羣優秀的學生。

    跑去唱戲?

    實在搞不懂。

    ……

    俞靖收斂思緒,琢磨着周潮的分析,“一個人好端端的爲什麼等死?海灘上密密麻麻的屍體,是不是全都是自己死在這裏的……”

    “瘟疫!俞叔,是不是瘟疫!”周潮頓時眼睛一亮,“樹林裏有人在關注咱們,沙灘上又有這麼多死屍,這裏的人,開化度這麼低,如果爆發大面積瘟疫,他們無法治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生病的人驅趕出部落,讓他們自生自滅!”

    俞靖神色漸漸凝重,伸手揉了揉周潮腦袋,“很有可能,這麼多死屍堆積,即便沒有瘟疫,咱們也不能靠近,走沿着海岸線往西走,另尋安全的登陸點,登陸後,慢慢查看。”

    ……

    洪武二十一年。

    正月十五,元宵節。

    臨近傍晚。

    朱標正在書房忙碌,給一天事務收尾,然後就帶着全家人,入宮一起過元宵節。

    朱允炆站在一旁,給朱標研墨。

    “太子爺,臣紀綱有事求見!”

    門外,突然傳來聲音。

    朱標手微微停頓,批示完摺子後,才擡頭,“進來。”

    吱呀!

    紀綱推門而入,看到朱允炆在場,一點也不奇怪,只是微微看了眼,快步走來,行禮後,雙手捧着一份奏報,遞到朱標面前,“太子爺,東番錦衣衛傳回消息,臘月二十八,燕王在東番發起了一場剪髮運動……”

    朱允炆滿臉驚訝。

    爲了搞工業,竟然連頭髮都剪了!

    剪髮!

    大不孝!

    皇祖父若是知曉,一定會很生氣吧。

    ……

    “燕王在《告燕藩百姓書》中提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蓄髮只是傳統孝道折射衍生的一種表現形式,真正的傳統核心是孝,燕王提出,當表象形式制約了時代發展時,應當尋找到表象之內的核心,緊抓核心,而捨棄表象包袱,實現符合時代的破繭改變,爲此,燕王給孝這個核心傳統,找了另一個表現形式,定下了孝節……”

    ……

    朱標邊聽邊看。

    片刻後,放下密奏,詢問:“燕藩治下的百姓,對此有什麼激烈反應?”

    紀綱猶豫一下,委婉道:“太子爺,燕王在東番有着很高的威望……”

    紀綱沒有繼續說下去。

    朱標也明白了。

    老四有着很高威望,憑藉威望把這件事推行下去了。

    說實話,他挺羨慕老四在百姓心中,擁有這麼高的威望,想做什麼,反對聲量都很小。

    朱標轉頭看向朱允炆:“允炆,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朱允炆沒想到朱標會詢問他的意見,微微愣怔,忙低頭,“頭髮對中原百姓的重要性,父親也知道,孩兒挺佩服四叔大刀闊斧革新的勇氣,只是……”

    略微猶豫,“只是雖然對工業有輔助作用,孩兒認爲,大可不必如此激進,頭髮的問題,完全可以用其他變通的方式解決,比如咱們金陵工業區施行的發包方式,孩兒現在無法判斷,如此破壞傳統,對未來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

    朱標微不可察點頭。

    拿起密奏又細細看了起來。

    自言自語嘀咕道:“是啊,明明有變通的方式,你四叔爲什麼不用?非要標新立異剪髮,他說的那一套表象、核心論,倒是振聾發聵,歷朝歷代,這麼多讀書人,從未有人這般對傳統進行分析解釋,可他今天能破壞表象,明天是不是也能破壞核心?”

    話中,朱標搖了搖頭,視線看向紀綱,“紀綱,此事到此爲止,不要傳揚出去。”

    他不想因此,搞得中原又一次沸沸揚揚。

    說到底,這是東番的事情。

    同時,父皇雖然知道他往老四治下祕密派遣了錦衣衛。

    但讓父皇知曉,他時時刻刻都在通過錦衣衛,關注老四,這不好。

    “臣明白!”

    朱標看向朱允炆:“允炆,伱先回宮,和你母親準備入宮吧。”

    朱允炆看了看朱標,作揖:“是。”

    他知道,父親肯定要和紀綱說些,不方便讓他聽的話。

    極有可能,還是關於四叔的。

    等朱允炆離開後。

    朱標起身,來回徘徊,略作猶豫,轉身看着紀綱,“我們在雞籠嶼工業區,有發展錦衣衛線人嗎?”

    太子爺問這做什麼?

    難道是想偷學燕藩的技術?

    紀綱瞬間急思轉念,苦笑道:“太子爺,之前有發展,可自從近一年開始,就發生了點問題,每隔三四個月,毛驤就會派人去問詢一堆問題,慢慢的,咱們發展的線人,有些就莫名其妙被調離,派送去呂宋了,臣懷疑,燕王通過這種問詢,在找出細作,這些問題,都是些日常的細節,類似籍貫、家裏幾口人、父母是否健在、幾個閨女幾個兒子之類,如果反覆幾次問詢,得到的答案,前後不一致,臣懷疑,就會被列爲可疑對象……”

    朱標微微愣怔。

    驚訝於這種不動聲色,找出不穩定因素的辦法。

    這種細節問題,隔一段時間,打着關心工人的藉口,問詢後,備案登記。

    然後縱向對比。

    一個人只要撒謊了,就一定會在反覆的詢問中露出破綻!

    ……

    到最後,紀綱也沒有弄清楚,朱標詢問錦衣衛線人,到底想幹什麼。

    ……

    時間對於忙碌的燕藩而言,太短了。

    眨眼間。

    便來到洪武二十三年。

    馬尼拉大平原上。

    一望無際,綠油油的成片成片的農田。

    一條水泥鋪砌,寬闊可並排行使八駕馬車的永備道路,在綠油油的農田包圍中,一支向北方延伸。

    “阿哥、師兄、師姐,你們快點!”

    幾駕馬車後面,少女高興騎着一輛兩輪車,衝後面同樣騎着兩輪車的少年少女們大喊。

    少女似乎十分高興。

    招呼後面衆人後,還放開兩輪車的把手,張開雙臂,迎着夾雜麥香的清爽涼風。

    “這個小瘋子!”

    馬車內。

    徐妙雲透過後面的玻璃,看着祈嫿這般騎兩輪車,不由有些緊張,扭頭含笑瞪了眼朱棣,“你就慣着她吧,看往後,誰敢娶她!”

    這個被四郎稱爲自行車的兩輪車,是四郎親自設計出來的。

    送給祈嫿的生日禮物。

    本來去年四郎就設計出來了,但製作不容易,工坊的匠人們,集中研究了很長時間,反覆試驗後,才做出來。

    朱棣穿着一身分體式圓領裝,坐在徐妙雲對面,格外威嚴。

    聞聲,微微側頭,透過馬車後窗玻璃,風吹動的簾子,看到祈嫿,不由笑了,“孩子嗎,這個年紀,就應該這般肩扛日月,草長鶯飛。”

    自行車月前才做出來。

    祈嫿學東西快,但騎自行車的各種花樣技巧會的還不多。

    看着小丫頭,放開車把,張開雙手,就忍不住想到曾今。

    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可是會很多拉風技巧。

    能搞出自行車,也得益於,鋼產量增加。

    打下棉蘭島後,那羣搞農作物、植物研究的老學究,就去考察探索,無意間發現棉蘭島上的原住民,割膠,塗抹在臉上。

    這羣老學究,起初當做漆來研究,還以爲找到了一種漆樹。

    也不知道,這羣老學究怎麼搗鼓,和一羣匠人,竟然搗鼓到塑煉這一步。

    搗鼓出,可塑性很強的半橡膠成品。

    起先,他根本不知道。

    直到小祈嫿拿着這一樣一塊可塑性很強的半成品,捏成各種人偶玩耍時,他無意間看到,才發現這是橡膠半成品。

    到了這一步,就只剩下硫化了。

    於是,他就插手推動了一下。

    硫化很簡單。

    話中,笑着指了指,徐妙雲束着褲腿的筒靴,“你穿的靴子,底子不也是用橡膠製成的嗎?咱們乘坐馬車的車胎、自行車車胎,往高爐裏投放礦石的傳送帶,你看看,一種新發明,能運用到多少地方,咱們現在乘坐的這種舒適馬車,因爲鋼鐵產量增加,應運而生,現在製作這種馬車,都成立了三座私人僱工身股制工坊,自行車將來也差不多,咱們把這些銷售到中原,也可以平衡貿易……”

    “不然,老頭子和大哥不懂貨幣,搞得這些年,順差很大,金銀大量流向中原,聽說,這幾年,因爲錢多了,銅錢貶值很厲害。”

    這幾年,隨着大哥准許大明商人和陳祖義貿易。

    太多錢流向大明。

    搞得大明已經開始發生通貨膨脹了。

    徐妙雲不由笑笑,看向朱棣,“這次雄英成婚你回去嗎?現在,除了福建還硬頂着來自太子系的壓力,和咱們貿易,其他地方的商貿,至少五成被陳祖義的商隊搶走了。”

    陳祖義的商隊,倒是沒有直接去大明。

    但是隨着海貿發展。

    大明境內,出現了一批可以遠航的海商。

    其中很多大船,還是宜蘭造船廠造的。

    這羣人迅速和陳祖義聯合,把貨物運送到陳朝,陳朝轉手運往更西邊。

    同時,這羣人還受太子系的指使,和他們在南海燕藩傳統貿易圈內競爭。

    導致,燕藩佔據海貿的份額不斷下降。

    從一家獨大。

    到今年,只剩五成。

    葉茂、蔣進忠等人預測,未來很有可能,份額會被繼續壓縮。

    因爲他們現在不止受到競爭擠壓。

    從大明購置貨品,也受到有形無形的排斥。

    只有福建,這是四郎建設起來的。

    福建上上下下都感念四郎。

    哪怕福建布政使予以本地商人壓力,商人們也不爲所動。

    福建所有的貨品,還是由燕藩海商來承接。

    明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十三,雄英和采綠就要成婚了。

    她肯定要回去。

    也不知,四郎會不會回去。

    又會不會和大哥談一談這件事?

    要知道,其實,大明現在已經有些破壞當初簽訂的條約。

    “算了。”朱棣笑着搖頭,“我們的海商,吞不下整個大明的份額,他們現在搞不正當的低價競爭,堅持不了太久,咱們有福建一地,足夠滿足海貿份額了,這些年,咱們生產的生鐵爐子、手搖縫紉機、玻璃制品,大批量向中原銷售,每年賺取的順差也不小,相信,馬上還有自行車,這種不需要草料,不需要飼養的出行工具,我相信在大明也會有不小的市場,海商貿的生意足夠了,順差也足夠了……”

    “賺的太多,只會讓人更眼紅咱們。”

    徐妙雲點點頭。

    朱棣撩起側面簾子,透過側窗玻璃,向外面看去……

    稻子已經成熟。

    農民用騾子,牽引着一架小巧畜力割稻機,走過後,一排排割倒的稻子整齊排列,後面,一羣女人一邊嬉笑聊天,一邊麻利的捆稻子。

    這種畜力割稻機,是百姓自行發明的。

    一個鄉土村社,秋收時節,只要有這樣幾臺畜力割稻機,少數幾個人,就能管理數百畝農田。

    其他人,就能做其他事情。

    糧食產量年年豐收。

    現在都吃不完。

    每年,都要往中原販運不少稻米。

    “停車!”

    籲!

    親自駕車的毛老六聽到喊聲,勒馬停下來。

    朱棣推開側門,走了下去。

    “王爺!”

    “真是王爺!”

    ……

    正在捆稻子的女人們看到朱棣時,激動議論着,紛紛走了過來。

    一番激動拘謹行禮後。

    朱棣走到田裏,笑着詢問:“今年的收成好嘛?咱們村裏其他人都在做什麼?”

    “好!好的不得了,村裏其他人都在村辦工坊做事,還有部分人在村子裏伺候雞鴨牛羊……”

    朱棣含笑認真聽着。

    “和呂宋本地人相處的怎麼樣?現在溝通沒問題了吧?”

    “沒問題了,自從教書先生入村突擊教授半年後,彼此說話就沒問題了,以前呂宋這裏的本地人可懶了,不過,慢慢看着咱們富裕了,也紛紛勤快起來,後來,俺們鄉土村社就准許他們入股了,俺身邊這個大妹子,就是呂宋本地人,現在可勤快了,他家今年也蓋新房子了。”

    朱棣看向說話女人身邊的女子。

    穿着白襯衫,寬鬆的土布褲子,手上一道道稻葉劃出的傷痕。

    他就種過地。

    不勤快,一雙手不會如此。

    這名女子明顯有些敬畏朱棣。

    又有些好奇指着祈嫿他們放在路上的自行車,小聲道:“王爺,這是咱們燕國的新發明嗎?多少錢,會不會售賣,俺想給孩子買一輛,騎着去縣學上學方便。”

    朱棣笑了,“不是太貴,一兩銀子就能買一輛,你想給孩子買一輛對嗎,我送你一輛。”

    “雍鳴。”

    雍鳴聽到喊聲,推着車子走來,朱棣指着笑道:“這輛我送給你家孩子,讓他好好讀書。”

    “快謝謝王爺啊!”在女子不知所措時,中原來的大嫂笑着催促。

    一番感謝後。

    大嫂詢問:“王爺,你啥時候登基,咱們啥時候建立燕國啊,俺們都盼着這一天呢。”

    朱棣看着大嫂眼中的歸屬感,笑道:“快了,明年,明年朝廷那邊會來觀摩,到時候我就會建國!”

    “那可太好了,俺們就怕還是大明子民,就怕這樣的好日子,出現變動,俺們只想做王爺的子民!踏實!”

    求月票

    今天這章,把昨天寫好的細綱推翻了,加快了情節進度,寫着寫着,感覺昨天細綱寫的太囉嗦了,沒有細綱,寫的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