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東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10510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可以啊!”

    朱允炆聽着朱標回答,抿脣忍着心中激動竊喜,小手攥着馬繮,更緊了幾分。

    “呂大人……”

    後面馬車內,胡惟庸看着朱標、朱允炆父子,放下車窗簾,笑道:“呂大人瞭解太子爺的性格,今後培養允炆皇太孫,就照着太子爺的方向培養……”

    他倒不奢求,朱允炆像極了太子。

    太子將來就會廢了太孫,立朱允炆爲儲君。

    這種可能性很小。

    太子的光芒,這些年雖然被朱四郎遮掩了很多。

    但誰要是把太子當做一個昏聵之人,誰就要倒大黴。

    “允炆殿下越像太子爺,太子爺在太孫身上,看不到的東西,就會在允炆殿下身上看到,必然會更加喜歡允炆殿下……”

    反觀太孫朱雄英。

    太像朱四郎了。

    若是將來朝廷和朱四郎的燕藩交惡,太子爺看到太孫,就好像看到了朱四郎。

    必然心生牴觸。

    此消彼長。

    未來可就有意思了!

    “這種局面,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很高,太子爺即便不廢太孫,也會把更多的父愛給允炆殿下,更會給允炆殿下更大的權力……”

    呂本聽到這裏時,眼睛頓時一亮。

    更大的權力,若是再有他們倒燕聯盟的支持。

    太子爺百年之後。

    他家麒麟兒,就能挑戰朱雄英了!

    呂本強忍激動,抱拳,手微微顫抖,“胡相金玉良言,我記住了!”

    ……

    “舅舅……”

    不遠處,常升騎馬追上藍玉,隱晦看了眼朱標的方向。

    和藍玉一起的沐英、瞿能、朱能、丘福等人察覺常升有話要和藍玉說,相繼告辭離開。

    瞿能、朱能、丘福等朝廷軍中,年輕一代佼佼者,是朱元璋點名伴駕南巡。

    朱元璋的目的也很簡單。

    這些年輕一代,在他心中,未來會承擔,大明軍改的中堅力量。

    此番軍改。

    朱元璋吸取之前編練四鎮新軍的教訓,痛定思痛,決定進行深入改革。

    不說要一掃所有舊軍風氣。

    但大明百萬精銳,一旦重新整頓改編。

    至少要達到朱棣燕藩陸軍八成的水準。

    同時,還要依託藍玉、沐英、丘福、瞿能、朱能這些表現優秀的將領,打造幾支絕對的精銳王牌。

    作爲大明朝,最利的拳頭!

    這幾支王牌精銳。

    努力目標就是朱棣的陸軍第一鎮!

    至少要和陸軍第一鎮齊平!

    所以,才帶着丘福等人南巡,讓他們再去整體觀摩朱棣的新軍。

    ……

    藍玉收回視線,嚴厲看着常升,不等常升開口,就率先警告:“我提醒你,燕王是咱們常藍兩家的恩人,見了燕王,你給我夾着尾巴!常茂死了,我一點不可憐,你若是像常茂,就算伱娘,我姐姐再疼你,我也會親自動手!”

    他太怕,死了一個常茂。

    這個親外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再跳出來針對朱老四。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有限度的。

    肆無忌憚消耗這種情誼。

    一定會喪失殆盡。

    一場北征,太子一些做法,已經讓朱老四心涼一大截。

    若非有雄英這個朱老四當兒子撫養教導數年的紐帶。

    恐怕朱老四……

    至少,當初北征之後。

    朱老四就不是只搞一個關中血案了!

    提及朱棣。

    常升臉微微變白,忙搖頭,“舅舅,我就是有一百個膽子,我也不敢和燕王交惡,而且他對雄英這麼好……”

    大哥常茂‘自盡’的消息傳回後。

    他雖然有點竊喜。

    可更多是對朱老四的恐懼。

    暗殺啊!

    政治鬥爭中,直接搞暗殺!

    這等沒有底線的手段,太可怕了!

    藍玉見常升是真的害怕了,這才轉移話題,“你想說什麼?”

    常升眼神再次隱晦看向朱標的方向,低語:“舅舅,太子爺對朱允炆是不是太好了,會不會威脅到雄英?”

    藍玉看了眼朱標方向,擰眉低語提醒:“我不做什麼,你也不要做任何小動作……”

    這樣叮囑,還不放心,補充道:“南巡迴朝後,你們兄弟就跟着舅舅去示範區吧。”

    他們常家這些男丁,比起徐家真的差太遠了。

    當然,徐家徐輝祖、徐增壽、徐膺緒能有現在這般優秀。

    朱老四功勞很大。

    他肯定比不上朱老四。

    但這些年,他和過去的自己,也完全不同了。

    他相信,把這些外甥帶在身邊,讓他們去軍中,去示範區的鄉土村社摸爬滾打,一定能有所長進。

    他和張玉相處的很不錯。

    張玉也是個有能力的人。

    相信張玉也願意教常升兄弟幾人。

    ……

    至於朱允炆……

    他不準備對此事,發表任何態度。

    他相信太子即便再喜歡朱允炆,也不可能廢了雄英。

    只要這條底線不動搖。

    太子的父愛給哪個孩子多點,關系不大。

    “太子喜歡哪個皇孫,這是太子的家事,我們不要插嘴,我們插嘴,只會引起太子對我們的反感,甚至對雄英的反感,明白了嗎?”

    常升低下頭,心中很不舒服,可還是點了點頭。

    ……

    心思各異的龐大南巡隊伍,緩緩前進。

    ……

    朱棣在嘉興府海寧衛登陸。

    沈旺、沈至父子親自前來迎接。

    前往湖州府路上。

    沈至在沈旺有事離開朱棣身邊時,滿臉歉疚道:“王爺,本來我大伯、二伯他們也應該來迎接王爺和王妃的……”

    最初,資產稅的消息傳到江浙。

    江浙地方士紳豪強,紛紛怨氣沖天,對王爺充滿敵意時。

    大房、二房壓力雖然很大。

    但也決定,頂住壓力來嘉興府迎接王爺。

    “可我小姑父顧學文從金陵回來,帶回了金陵的消息後,大房、二房就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

    朱棣笑笑,“無妨……”

    他倒是能理解沈家大房、二房。

    畢竟他們還要留在中原。

    事情雖然做的有些不地道,可他也懶得計較。

    相較於沈家大房、二房沒來迎接他,他對資產稅在金陵的消息,更加感興趣,“你詳細與我說說,你小姑父帶回來的消息。”

    “王爺的資產稅論述傳回金陵後,士紳官員對此再度喊打喊殺,這些人趁着百姓搞不懂資產稅到底好不好,就展開一場資產稅污名化行動,聽說,現在金陵百姓,都不敢提資產稅了。”

    朱棣含笑搖頭,“這種情況,將來在燕藩推行資產稅時,倒是要提前預防。”

    既得利益的精英層面對有損他們利益的改革。

    最喜歡利用百姓搞污名化。

    別說這個時代。

    就是放在後代,教育普及的時代。

    也照樣能發揮奇效。

    有些短時間內鎮痛,但對長遠十分有利的革新,百姓即便受教育,也看不明白。

    “你呢,你對以田畝、房舍、店鋪爲依託的資產稅,有什麼看法?”

    沈至笑笑,直言不諱道:“王爺,這樣肯定損害了我的利益,不過,我都這麼富有了,這點蠅頭小利,我不在乎,而資產稅的推行,其實也十分有利,像臣這種富有的人,一旦成爲稅收主體,一個政權運轉,對普通百姓就更加溫和,百姓手中有錢,生意好做,其實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件好事。”

    在聽聞王爺的資產稅設想後。

    他就對燕藩未來更加看好了。

    “王爺其實在設立兩個稅收主體,取消田畝稅、人丁稅,重視商稅,其實就是把過去的農業稅爲主體,轉移到商稅爲主體。”

    “而資產稅論述,則是把稅賦徵收的主體對象,從普通百姓轉移到掌握更多財富的人羣中。”

    “無論任何一個朝代,人一旦富有了,就一定要搞排場,建大宅子、養活一羣家丁僕從、購置田產,我們這部分人,得到更多的財富,理應通過稅賦方式調節,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是在民間層面,不經官府權力,避開雁過拔毛,層層貪墨,進行直接的財富平衡,以商稅爲主體、結合資產稅,則是通過權力進行再均衡,以維持政權的正常運轉。”

    “同時,無論是鄉土村社,還是僱工身股制,並沒有限制有能力的人,得到更多,依舊充分予以了,民間有能力者,成爲一個時代的佼佼者。”

    ……

    王爺這套制度設計,絕不是古代那種不切實際的大同天下。

    充分考慮到了人性自私一面。

    也容許人性自私。

    就比如鄉土村社。

    如果特別有能力的,賺取第一桶金,不想在留在鄉土村社,完全可以離開。

    准許離開。

    但從制度上確立了,不準任何人將鄉土村社據爲己有。

    朱棣微微詫異,笑道:“沒想到你理解的這麼深刻,過去咱們中原歷朝歷代,是一種精英經濟、精英政治,有能力的,無論財富還是權力,都會得到最多,最終一定會造成財富和權力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引發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只能改朝換代……”

    “而咱們燕藩,權力要適當分配給底層百姓,同時,要把財富的四五成流向底層百姓,我把這種經濟,稱之爲人民經濟,你們這些有能力者,經過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第一次財富分配,再經過商稅、資產稅第二次財富分配後,你們的財富是得到了燕藩律法確認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得到的財富,從燕藩制度角度,完全具備正義性。”

    “從百姓層面,你們的道德品質,經過第一次財富分配,經得起檢驗。”

    “制度認可你們,百姓從道德方面,認可你們,其實你們更安全。”

    ……

    “未來,未來十年之內,甚至五六年之後,大明境內,隨着鄉土村社全面推行完成後,財富必然會發生井噴式爆發,如果朝廷沒有大無畏之勇氣,搞僱工身股制,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農村是人民經濟,而數以千計的省府州縣城內,會形成精英經濟,到時候,咱們在海外,一起看一看,到底是全面的人民經濟好,還是精英經濟更好。”

    等他在福建逐步提出、完善僱工身股制後。

    他的確想推動大明全面推動僱工身股制。

    可這個時候,他的處境已經越來越艱難了,後來,大哥更是直接對外放話,朝廷不會全面推動僱工身股制時。

    他就放棄了。

    恰逢張三丰張真人雲遊福建。

    彼此一次夜談中,勸他不要急於推動大明僱工身股制。

    留下大明,做一個對照。

    只有對照,才能訓導百姓。

    才能教會百姓選擇一條怎樣的道路。

    “王爺,到時候,大明境內數以千計的城池內,百姓和精英之間的對立矛盾會十分尖銳!”

    “現在不好說,我們且拭目以待吧。”朱棣笑笑,策馬離開。

    只要廣大的農村不亂。

    大明就亂不了。

    大哥不做,雄英也會全面推動僱工身股制。

    等雄英做時,他予以幫助就是了。

    無非就是死點人罷了。

    可對於百姓的教導作用會十分顯著!

    沈至看着朱棣背影,怔怔出神。

    “一羣蠢貨!”

    某刻,沈至苦笑搖頭。

    這可不光是對百姓的訓導。

    也是對精英層的一次訓導。

    不過,大明境內的精英層彼時恐怕要倒黴。

    掌握龐大財富。

    致使百姓怨聲載道。

    朝廷恐怕會時不時揪出一兩只肥豬,殺一殺,緩減民怨。

    反而還不如燕王燕藩治下的精英層。

    財富得到了道德和律法肯定、確認。

    雖然聚斂的財富少了,可勝在這部分財富光明正大,乾乾淨淨。

    是去勾欄聽曲揮霍,還是養妻妾無數、亦或是豪宅千畝,都可以光明正大去做。

    “未來很精彩!”

    沈至描繪着未來的景象,脣角便不由露出笑容。

    駕!

    爽朗笑着,催馬追趕朱棣。

    ……

    朱棣搶在聖駕之前,抵達沈府。

    當天,沈家大房沈榮、二房沈茂就親自負荊請罪,向朱棣解釋。

    朱棣也沒有計較。

    只是詳細詢問了迎接聖駕的一些具體事宜。

    ……

    兩日後。

    朱元璋聖駕抵達沈家所在周莊。

    朱棣率領沈家一羣人,在周莊外迎接聖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中。

    無數雙目光,都看着,跪在最前面,朱棣一家五口。

    朱元璋、馬秀英迫不及待從御輦中下來。

    “起來,起來……”朱元璋快步來到朱棣面前,彎腰,一把抓住朱棣胳膊,聲音激動,略帶帶着些顫音。

    朱棣起身,含笑低語打趣:“兒臣還以爲,這次父皇要教訓兒臣呢。”

    哼!

    朱元璋滿臉思念,聞聲,瞬間漆黑,氣的哼了聲。

    馬秀英扶起徐妙雲母子三人,瞧着父子二人,沒好氣瞪了眼。

    這對活寶父子。

    重八不見老四思念。

    見了,父子倆又是這幅德性!

    朱棣見朱元璋很‘受傷’,笑道:“父皇,距離沈家莊園還有十里左右,是先去沈家莊園休整,還是順路看看。整個周莊的村莊,在沈家幫助扶持下,都全面建成了鄉土村社,精細化程度非常高,某些細節方面,土橋村都比不了……”

    朱元璋瞥了眼朱棣身後,沈家衆人,“爹不累,順路先瞧瞧這裏的鄉土村社建設成果。”

    南巡這一路,他也參觀了一些,沿途建成的鄉土村社。

    說實話,差強人意吧。

    只是一個粗淺的框架,還主要集中在耕作。

    並未發展形成,金陵鄉土村社繁榮的農村百業。

    朱棣把沈家三個房頭主事之人介紹給朱元璋。

    朱元璋詢問:“沈至是哪個?”

    沈至微微愣怔,站出來,“草民沈至拜見陛下。”

    “你給咱講解吧。”朱元璋直接點名沈至。

    這一幕,讓沈家大房、二房頗爲失望。

    令朝中文武百官,許多人心中不是滋味。

    所有人都清楚。

    皇帝青睞沈至,是因燕王!

    沈至爲首沈家人,陪朱元璋走在前面。

    朱棣放慢腳步,和朱標、朱樉等人走在一起。

    看着被朱標牽手帶着的朱允炆。

    朱棣眼中詫異之色一閃而逝,隨即笑問:“大哥,雄英這次沒來?”

    朱標笑道:“我來了,朝中總得留人,雄英留下來監國。”

    朱棣點點頭,隨即便和朱樉等人說話。

    最後,又去和藍玉等人打招呼。

    藍玉見了朱棣,便率先笑道:“燕王,現在恨你的人,可是越來越多了!”

    朱棣不由笑了,“永昌侯,不遭人妒是庸才嘛。”

    哈哈……

    周圍藍玉、瞿能等將領,方孝孺、練子寧、鐵鉉等文官,頓時爽朗大笑。

    笑聲引得衆人齊齊轉頭看來。

    就連朱元璋都被笑聲驚動,往後面看了眼。

    衆人笑過後。

    朱棣詢問:“永昌侯,示範區如何?這些牧民百姓於我有恩,希望永昌侯可以善待他們。”

    藍玉收斂笑容,鄭重點頭:“王爺放心吧,現在的藍玉和曾經的藍玉不同,我也會約束好軍紀,絕不會讓老鼠屎,壞了示範區。”

    示範區就是朱老四留給雄英的一筆財富!

    將來雄英推行朱老四的理念。

    大明境內的精英層,乃至軍中或許有反對意見。

    但大明境內,無數鄉土村社以及示範區絕對不會!

    會因朱老四,堅定不移支持雄英!

    因這些人,都受了朱老四恩惠。

    無法報答朱老四。

    必然會把這份感激之情,轉移到,朱老四親自栽培撫養數年的雄英身上。

    這是朱老四給雄英,留在中原的一筆,極其寶貴,分量極重的政治財富!

    當然,他的境界還想不到這些。

    是他和張玉搭班子,去示範區時,陛下、劉伯溫、李善長相繼找到他,對他說的。

    當今天下。

    恐怕也只有這三位,看透朱老四給雄英留下一份何等厚重的政治財富。

    所以他是打心底裏感激朱老四。

    ……

    藍玉收斂思緒,指了指身後的瞿能等人,“陛下欽點帶上瞿能他們這批優秀青年將領,就是去你燕藩觀摩你的五萬精銳陸軍,怎麼樣,打呂宋,不會沒信心吧?”

    朱棣笑笑。

    “此番,我們燕藩,爲你們實戰演示一次,什麼是真正的步炮協同!”

    朱棣自信的話,落在衆人耳中。

    瞿能等人紛紛對視,眼中迫不及待之色躍躍欲試。

    很快,朱棣身邊就聚集了一羣人。

    有朱樉爲首的皇子們。

    有藍玉、方孝孺這些與朱棣交好的文武。

    一羣人,很快來到周莊內第一個村子。

    沈至帶着朱元璋來到村辦刺繡坊。

    衆人站在外面窗口、門口觀看。

    一羣妙齡少女正坐在裏面紡織絲綢、刺繡。

    有點文學底蘊的朝臣,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想到一句詩:秀女拈針錦線長,纖纖玉指領馨香。

    沈至介紹道:“陛下,當初幫扶周圍村莊建設鄉土村社,我們根據王爺的指導,在這些村子建立了學堂,這些女子都粗淺學了三字經、論語,然後我們沈家就派出繡娘教這些女孩子刺繡,學過知識的女子,對於刺繡的領悟能力很不錯,僅僅兩三年功夫,刺繡的整體能力,就已經超過我們沈家秀坊的熟練繡娘。”

    “現在,每個村,這些女孩子都寶貴的很,別村要想娶走一個這樣的女孩子,就必須答應,將來嫁一個這樣的女孩子到村子裏來,不然,就得出更高聘禮,可是,伴隨而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馬秀英回頭,饒有興趣詢問:“什麼問題?”

    這些女孩子不被父母嫌棄。

    相反,還被這麼重視,她很高興。

    農村太多溺死女嬰的事情了。

    很多家庭,即便養閨女,大多都是爲了百姓之間換親。

    身爲女人。

    大明母儀天下的一國之母。

    她當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悲慘不斷上演。

    可以前,她也無能爲力。

    自從鄉土村社建成後。

    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金陵附近的鄉土村社村,女孩子在養雞、養豬方面,比男人更有耐心、更有優勢。

    女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也漸漸變重要了。

    土橋村那個春妮,嫁到鄰村,因爲學了點老四教授的數術知識。

    更是成了鄉土村社的帶頭人。

    ……

    沈至笑道:“娘娘,現在周莊有閨女的村莊內,都在討論,鄉土村社的股份,家庭女性能不能分一份,將來出嫁怎麼辦?帶走?還是如何?”

    “很多有女孩子的家庭,隨着家庭富裕,嫁女也不在乎聘禮,反而要求婆家許諾,自己女兒嫁去對方家中,必須分一份股份,作爲依仗,即便將來被休妻,婆家也不能索要這份股份,爲此,鬧出好多笑話和矛盾。”

    朱元璋微微皺眉,扭頭,衝朱棣招了招手。

    朱棣快步走來。

    朱元璋詢問:“老四,你對這個情況,有什麼建議?”

    朱棣環顧衆人。

    瞧着一些文臣,已經面露憤怒,躍躍欲試想要發表意見,笑道:“兒臣以爲,朝廷不必對此牴觸懼怕,事物發展,必然伴隨着各種各樣新問題的出現,這是必然規律,而且,未來隨着女性在創造財富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予以她們利益也是必然的。”

    “諸位大人家中有正室,還有妾室,爲何正室擁有極大的權力?”

    “說到底,就是因爲正室在家庭角色中,發揮的作用很大,負責管理後宅、教育孩子等責任,所以需要予以相應的權力罷了,妾室,在諸位大人眼中,就是討你們歡心,爲你們生兒育女的工具,她們的價值卑微,所以不需要予以什麼權力。”

    ……

    朱元璋見羣臣紛紛尷尬低頭,不由笑了。

    有人還想反駁老四。

    可老四把他們拉出來打比方。

    這些人還有臉反駁?

    收回視線,看着朱棣。

    此番,老四和以前不同了!

    以前只有敵視者出手,才有限度反擊。

    可此番,不等對方發難。

    老四就擺出一副咄咄逼人姿態。

    “父皇……”朱棣轉身看向朱元璋,“我看,朝廷可以以律法的形式直接確認,鄉土村社中,女子婚配,正室應當分得一份股份,至於分多少,這個權力留給百姓自己去商討。”

    可不能因爲此事,擾亂鄉村婚配。

    他可等着中原人口大爆發呢!

    女性利益得到保障,農村整體生活環境改善,才敢生。

    他認爲,這條律法百姓能接受。

    只要不休妻。

    這肉反正都會爛在鍋裏,最後傳給兒孫。

    保障女性權益,也能提振,女性在生產分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最終,創造更大的財富價值。

    當然,那些妾室,就不在他的考量範圍之內了。

    即便擱在後世。

    這種女子,也沒有尊嚴、權力可言。

    未來農民會不會納妾。

    他感覺,只要不搞什麼一夫一妻。

    隨着富裕,肯定會出現!

    ……

    周莊的精細化產業,除了農耕、養殖,主要依託沈家發展絲綢。

    在絲綢方面,做的極爲細緻。

    另外的特色,便是沈家扶持資助的學堂,幫忙修繕的農田水利。

    當天參觀結束。

    朱元璋當衆予以沈家極高評價。

    親口承認沈家義商地位。

    如履薄冰十幾年的沈家,終於鬆了口氣,喜極而泣。

    當夜。

    沈家爲朱元璋準備的書房內。

    朱棣笑着把一份名單遞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狐疑拿起,掃了眼,“這是福建軍方一些將領,你這是幹什麼?”

    排在最前面的柳升,當初是天德麾下的猛將。

    天德自解兵權,把麾下將領相繼分散安置在各個行省。

    柳升去了福建。

    還是他首肯的。

    朱棣搓了搓手,“兒臣新擴編了四個混成協,麾下將領不夠,有些將領,強行提拔,指揮能力、經驗也不夠,兒臣希望父皇能支援兒臣幾個將領。”

    四個混成協。

    陸軍第一鎮的營級管帶,的確能提拔。

    他也這樣做了。

    周先覺、孫元楚、周浪幾人相繼被提拔爲正副協統。

    可還有一個混成協,實在沒有人選。

    強行提拔。

    對軍隊建設不好。

    而且,對兄弟們也不負責任。

    能力沒有磨練好,強行提拔到高位,那是害他們。

    擴編時,讓兄弟們競爭,他就把這些話說透了。

    兄弟們對此也沒有異議。

    據沈仁介紹,柳升這幾年一直在偷偷學習新軍操典,並且在麾下,組建了一個營的新軍。

    他去福建時,也考校過柳升。

    柳升能勝任第五混成協協統。

    朱元璋瞧着朱棣搓手訕笑,不由笑了,提起硃筆,在名單上批了一個‘準’字,把名單遞給朱棣,“準了!”

    老四在外面闖蕩。

    除了去年福建財稅,他幾乎就沒給過任何支持。

    不就是幾個人嘛。

    柳升、沈仁這些和老四走的近的。

    將來也未必能得到重用。

    索性,就讓他們去跟着老四吧。

    “兒臣謝父皇!”

    ……

    朱元璋在沈家休整三日後,繼續啓程南下。

    半月後。

    抵達建安。

    葉茂、沈仁帶着文武兩班人馬,在建安聲勢浩大迎接後。

    聖駕緩緩往城內駛入。

    “這……”

    “這是建安?!”

    ……

    當進入城內,所有人都震驚了。

    城內主幹道已經被肅清,百姓全都站在街面兩旁山呼萬歲,跪拜迎接。

    讓衆人震驚的是,城內主幹道的規模!

    足足可以並排行使八駕馬車!

    這等規模,都比得上金陵城的洪武大道了!

    街面兩側,聳立着一排排紅磚,木質瓦頂房屋。

    這種房屋大家都見過。

    土橋村及周圍村莊,都是這種建築。

    但建安更多!

    目視所及,幾乎全都是這種屋子。

    朱元璋撩起簾子,看着一排排嶄新房舍,看着沿街跪拜的百姓,面色紅潤,穿的衣服倒不是綾羅綢緞,一眼就能看出,都是農村土布,可竟然沒有補丁!

    大人小孩,女人老人,都是如此!

    朱元璋扭頭看向坐在身邊的朱棣,指着外面:“建安以前可是福建最窮的少數縣府,現在都這麼富裕了,百姓連補丁衣服都不穿了?”

    朱棣不由笑了,搖頭:“父皇,怎麼可能,這就好比家裏來親戚,或者出門,總要穿的像模像樣,百姓這是爲了迎接父皇換的新衣服,平日裏,他們在城內商號做事,要麼穿統一的服飾,回家後,也是穿舊衣服。”

    “我不清楚,統一穿新衣服,是不是建安縣令要求的,但我可以肯定,至少建安百姓,人人都有一套新衣服。”

    建安城內,集中了大小商號數百家。

    其中建設的中轉倉儲貨棧就有一百三十多個。

    都搞僱工身股制。

    百姓都有能力給自己做一件新衣服。

    何況,產自建安本地鄉土村社的土布,本地銷售,價格很便宜。

    “至於這些建築,是商人建的,商人從百姓手中購買原來的宅地,建設臨街店鋪,而百姓得到前,去城中其他地方,繼續建設這種磚瓦房舍……”

    建安這幾年,其實完成了一輪房地產開發。

    只不過,這一輪地產,是由經濟發展催生的。

    並非建安官府推動。

    建安官府,只是在他的授意中,安排規劃,同時確保百姓利益罷了。

    “建安城附近好幾個村莊,盛產黏土,發展制磚產業,據葉茂彙報,如今,建安百姓改善居住環境,往往都會優先考慮這種紅磚木頂瓦房,比購買木材更實惠,磚石比土坯更耐用,也稍微更好看些。”

    ……

    朱元璋在福建,一呆就是兩個月。

    看了隨着福建富裕,到處擴建的縣學,以及鄉土村社中,越來越多的學堂。

    在朱棣帶領下,參觀了福建雲霧籠罩中的茶山。

    親眼目睹了,一羣妙齡少女,在一排排茶樹隴中,揹着揹簍,唱着歡快民謠,採摘早春嫩茶。

    還嘗了一些鄉土村社村莊晾曬的柿餅。

    玉米麪和紅棗粉,製作的紅棗糕。

    和百姓一起栽種甘蔗。

    見證了,一些鄉土村社是如何利用橡子爲精飼料,結合釀酒產生的玉米秸稈,餵養牛羊豬馬。

    ……

    隨行的百官,越看越沉默……

    看過後,所有人都明白,福建一個墊底行省,爲何會在短短幾年時間,衝到第三稅賦大省。

    所有人也都明白。

    這麼發展下去。

    如果直隸,無法在一兩年之內,迅速完成鄉土村社,一定會被福建超越。

    要知道,直隸的人口更多,地域更廣,可耕種面積,良田更多!

    即便如此,看了福建,所有人都不自信!

    直隸能在一兩年之內,全面完成鄉土村社嗎?

    即便完成,不搞僱工身股制。

    直隸的領先,還能維持幾年?

    兩個月後。

    聖駕抵達閩縣。

    也不知是疲倦,還是打擊太大,壓力太沉重。

    百官精神都有些不好。

    抵達後,就紛紛三三五五湊在一起,去‘休息了’!

    朱標書房。

    朱允炆一手捏着一塊柿餅,一手研墨。

    朱標伏案寫着一路觀摩的感悟。

    朱允炆抿脣,終於忍不住了,“父親,四叔的東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先進?更加令人震驚!”

    沒來之前,他一直覺朱祈嫿說的那些,都是臆想出來,吹牛的。

    可一路觀摩,給他的震撼太大了!

    福建這份震撼,畢竟是留在了大明。

    可如果東番比福建更震撼……

    他不願看到這一幕!

    朱標頓筆,擡頭,含笑看着朱允炆,“很震撼?”

    朱允炆抿了抿脣,不想承認,但不得不承認,“孩兒感覺,福建之外和咱們大明其他地方,宛若兩個世界!”

    就是金陵,都沒有福建這種欣欣向榮的活躍。

    沿途這一路。

    路上到處都是拉着貨物的馬車。

    無論是趕車的車伕,還是採茶的女子,又或是在田間幹活的百姓。

    總能聽到這些人的嬉笑聲。

    這樣一幕,即便在金陵都並不常見!

    外公這兩個月,每當休息,臉色總十分難看。

    朱標微微愣怔,隨即笑道:“父親也不知東番什麼樣子,只有咱們到了,才能知道,去了以後,好好看,將來和你大哥,一起把咱們大明建設好!”

    “咱們大明未必一定要走東番或者福建的路子。”

    “我們也可以找一條,適合我們的路,但我們一定要觀摩學習。”

    朱允炆重重點頭。

    他一定不會讓燕藩超過大明的!

    外公說過。

    若是有這種苗頭,朝廷以雷霆之力,拍死燕藩即可!

    “父親,皇祖父是不是要肯定福建模式,把福建設立爲朝廷直轄區?”這是外公讓他問的。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