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父子兄弟攜手,日月山河永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12129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脫古思帖木兒臉上笑容更勝。

    姚廣孝把一切看在眼裏,知道說服脫古思帖木兒了,最後總結道:“可汗,您現在是整個草原的共主,您更應該展現出,捨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胸懷,先祖成吉思汗的事蹟,您肯定比貧僧更清楚……”

    脫古思帖木兒點點頭。

    換做先祖成吉思汗。

    一定會按照道衍的計策,重點打擊大明太子朱標。

    俘獲、哪怕擒殺大明太子,不但能重創大明最爲精銳的兵馬。

    更能動搖大明國本!

    一個女人帶來的恥辱,與此相比,就不算什麼了。

    脫古思帖木兒收斂思緒,擔憂道:“大師,若明太子朱標被我方擒殺,朱四郎會不會繼承大明?”

    話中,脫古思帖木兒眼中憂慮一閃而逝。

    接着,直言不諱道:“相較於太子朱標,我絕不希望朱四郎做大明的皇帝。”

    朱標做大明皇帝。

    即便大明體量足夠大。

    他也有信心和大明抗衡周旋。

    可若換成朱四郎……

    幾年前,二十萬大軍,合擊共剿,朱四郎轉戰千里,揚長而去,給他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了。

    恐怕整個草原,都不希望,看到此人當大明皇帝。

    朱四郎做大明皇帝,草原人會本能畏懼。

    未戰先怯!

    “且大師應當明白,朱四郎不光武略出衆,文治相較武略,也絲毫不差。”

    姚廣孝捕捉到脫古思帖木兒眼中一閃而逝的忌憚。

    暗暗感慨。

    可不嘛!

    太子朱標優不優秀?

    肯定優秀!

    這些年,協助朱皇帝處理朝政,把大明江山打理的井井有條。

    大明可不是一個小國。

    有着複雜的人事利益鬥爭。

    地域間有着不同的情況。

    想要把這樣一個龐大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絕非任何人都能勝任。

    從任何方面來看。

    朱標都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儲君繼承人。

    可爲何,這些年,朱標給人的感覺,略顯平庸?

    其實,這都是假象。

    是因朱四郎太優秀所致。

    燕王朱四郎做成的事情,太大。

    朱四郎身上光芒太盛,所以才遮擋了太子的光芒,才讓太子顯得略微平庸。

    別的不說。

    在朱四郎的光芒如此刺眼情況下。

    太子朱標還能保持戰略定力,不動如山。

    或許,私底下應該有些佈局。

    可也足以看出,太子朱標的優秀。

    至少,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太子,鮮有人做到這一點。

    “大汗放心,朱四郎不會成爲大明繼承人。”姚廣孝含笑給脫古思帖木兒喂定心丸:“首先,通過貧僧這些年觀察瞭解,朱四郎志不在大明。”

    ……

    “退一萬步,就算朱四郎志在大明,太子朱標隕落,輪也很難輪到朱四郎,我們中原王朝的傳承,講究嫡庶、長幼,大明皇帝朱元璋登基後,更是很快就立下了立嫡立長的原則,太子有子嗣、太子下面,朱四郎上面,還有秦王、晉王兩位兄長,怎麼輪也輪不到朱四郎……”

    ……

    這番話,他只是單純爲了讓脫古思帖木兒安心。

    若太子朱標出事。

    朱四郎還真的很有可能,成爲大明繼承人。

    無他。

    賢!

    朱四郎這些年所做之事,無不表明,此王的賢明!

    他就不相信,朱皇帝有朱四郎這麼一個優秀的兒子,私下裏,就沒想過,若是把大明江山傳給朱四郎會如何如何……

    是人,目睹朱四郎所做一切。

    就一定會有這種想法!

    只要有這種想法。

    太子朱標一旦出事。

    朱四郎就有六七成機會,成爲大明儲君!

    奈何,這位英雄氣短,才雄卻志短!

    本身對大明皇位沒有野心。

    這些年,撫養教導太孫朱雄英,若太子朱標出事。

    此王一定會鼎力支持朱雄英。

    不過沒關係。

    只要太子朱標出事。

    他以天下爲棋盤的棋局,就再一次出現轉機了。

    第一次轉機,在朱四郎名噪天下時。

    原以爲,他們能藉助朱四郎的威望、名聲,逼的太子自亂陣腳,失去戰略定力。

    萬萬沒想到。

    太子朱標出乎意料的優秀。

    始終沒有自亂陣腳。

    棋局因此,就陷入死寂,好些年死氣沉沉。

    中原的棋局,他沒有任何辦法。

    無奈,只能跑到草原傳揚佛法。

    同時勸說引導脫古思帖木兒,以養蠱的方式,喚醒草原人血性,提振士氣和戰鬥力。

    原本計劃着,當草原的兵鋒再次鋒利後。

    必然對大明造成巨大威脅。

    以秦王、晉王爲首的塞王們,必然成爲朱皇帝的依靠。

    他通過草原弟子這條情報線,一明一暗,分別輔佐秦王、晉王在徵塞中建立威望和功勳。

    爲將來秦王、晉王一明一暗,挑戰太子打好基礎。

    就在他剛開始付諸行動兩年後。

    朝中就傳出消息,太子將會掛帥北征。

    ……

    無論是來草原,幫助脫古思帖木兒提振士氣和戰鬥力。

    亦或是現在算計太子朱標。

    他都在求變!

    與太子不同。

    太子要保持戰略定力。

    而他則需要求變!

    在變化中,才能尋求機會。

    大明的棋局死氣沉沉,他就跳出大明這盤棋局,在草原推動變數。

    草原的變,一定會影響大明!

    如今,他想要的變數,終於來了!

    這次,他一定要,促使大明發生疾風驟雨的變化!

    “本汗想封大師爲我北元國師,助我擒殺或俘虜太子朱標!”脫古思帖木兒鄭重看着姚廣孝。

    想法是臨時產生的。

    但他格外迫切。

    若有姚廣孝助力。

    他一定能擒殺或俘獲大明太子朱標!

    在他手中,重現成吉思汗時期的輝煌,或許就不是遙不可及,一觸即碎的夢!

    “貧僧多謝可汗信任。”姚廣孝雙手合十,故作一副誠惶誠恐。

    接着,話鋒一轉,“但貧僧是出家人,不能接受可汗邀請……”

    既然大戰一觸即發。

    他也該離開草原,回秦王身邊,隱藏起來,當幕僚,參詳軍事。

    若成了脫古思帖木兒任命的北元國師,大明就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了。

    ……

    “這些年,草原上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人才,西蒙古瓦剌部的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東蒙古的鬼力赤、阿魯臺、脫歡……”

    這些年輕的草原狼王,都是這些年,養蠱過程中,血性殺戮誕生的。

    年輕、兇悍、頭腦靈活!

    他們有人架空了自己軟弱無能的父親,有人親手殺了自己貪好美色,不知進取的兄長、有人背叛了自己的部落首領,自成一系……

    在他向脫古思帖木兒提出養蠱計劃後。

    脫穎而出的年輕狼王們,都把傳統的草原規則和道德踐踏在腳下。

    是真正的梟雄!

    可以說,這羣草原狼王,都是他‘培養’出來的。

    他十分肯定。

    未來數十年內。

    草原將是這羣踐踏了規則和道德底線梟雄的!

    ……

    “貧僧一心只爲弘揚佛法,且貧僧到底是個中原人,擔任北元國師,大戰在即,不利於可汗團結整個草原人心。”

    脫古思帖木兒微微皺眉。

    道衍的拒絕,讓他有些不爽。

    同時,也讓他想到了草原現狀。

    的確,很多人對他支持道衍在草原傳播佛法,已經頗有微詞了。

    就是以馬哈木、阿魯臺這些新冒出頭的年輕部落首領爲主。

    ……

    脫古思帖木兒最終打消了任命姚廣孝爲國師的想法。

    離開寺廟後。

    就開始傳召張玉、馬哈木爲首的各部首領。

    一時間,還處於冰天雪地的草原,瞬間風雲變色。

    ……

    大明也差不多如此。

    兩個龐大的政權,都默契鉚足了勁兒,要來一次,規模宏大的戰略決戰。

    在這種情況下。

    朱棣在年初一臨近傍晚,回到金陵城。

    當天,朱元璋就派人來通傳,參加明日早朝。

    徐妙雲抱着金豆子,陪朱棣站在寢殿門口,目視傳旨太監離開,微微驚訝:“大年初二就開朝?”

    往年過年,至少休沐七天。

    真正完全恢復節奏,至少得等元宵節後。

    今年初二就開朝?

    朱棣收回視線,“大戰在即,肯定不可能嚮往年那樣了。”

    數十萬大軍北上。

    至少得徵召百萬民夫!

    父皇肯定是不想太影響春耕。

    抓住春耕前這段時間,儘可能把軍需物資向北平、大同等地轉運。

    到時出塞作戰,只要數十萬民夫隨軍行動就可以了。

    徐妙雲眼中憂慮一閃而逝。

    戰爭氣息越來越濃烈了。

    低頭,催促道:“雍鳴、祈嫿,時間不早了,快回去休息,祈嫿不準玩的太晚,雍鳴也不準看書太晚!”

    “阿爹,你哄我睡覺好……”

    小祈嫿口中的‘嗎’字尚未說出,徐妙雲‘生氣’看去,小丫頭聲音戛然而止,吐了吐舌頭,轉身小跑離開。

    “阿爹、孃親。”雍鳴給兩人請安後,轉身離開。

    徐妙雲看着兩小家夥離開的背影,不由笑了。

    朱棣笑笑。

    知道妙雲把兩個小家夥打發走,是想要他早點休息。

    今夜之後,接下來,他恐怕不會再有,痛痛快快,踏踏實實休息的機會了。

    ……

    整個金陵人心躁動中。

    朱棣倒是一夜好夢。

    五更天。

    徐妙雲一路從寢殿,跟着朱棣來到殿門。

    殿門打開。

    微寒陰冷的風,撲面而來,朱棣無奈轉身,“你要跟着我去上朝嗎?外面冷,你做完月子也沒幾天。”

    徐妙雲笑笑,“我就在這裏看着……”

    朱棣無奈搖頭,伸手捏了捏徐妙雲臉頰,轉身大踏步,快步離開。

    整個朱府,所有人還在睡夢中。

    在徐妙雲注視中。

    朱棣摸黑,披着星月騎馬出府。

    整個朱紫巷已經十分熱鬧了。

    各府府門打開。

    文武官員,或是乘坐馬車,或是騎馬,從府門內走出來。

    看到朱棣,全都暗暗觀察着。

    “四郎!”

    身後呼喊聲傳來。

    朱棣扭頭……

    徐達策馬趕上來。

    朱棣請安後,徐達低聲道:“做好心理準備,陛下恐怕要給你壓擔子了。”

    “泰山聽到什麼風聲了?”朱棣詫異詢問。

    他們剛回來。

    這段時間,金陵發生了什麼,有什麼風聲,他還真不知。

    可泰山既然這樣提醒,肯定是聽說了什麼。

    “是有些風聲……”

    “三哥。”徐達聲音剛響起,身後又有聲音傳來。

    翁婿二人扭頭,就見藍玉、沐英、耿炳文三人騎馬而來。

    “王爺。”

    “永昌侯。”

    ……

    打招呼後。

    藍玉笑道:“最近太忙了,東旭他們成婚,沒能親自去。”

    朱棣笑笑。

    東旭三人成婚。

    除了湯二叔、葉茂。

    以及江寧縣令方孝孺外。

    就沒有金陵官場上的人來了。

    不過,藍玉他們雖然沒來,卻也派人送了一份豐厚的禮物給三個小家夥。

    給足了他面子。

    洪武九年,他是怎麼也沒想過,他和藍玉的關係會如此。

    朱棣笑着抱拳拱手。

    沐英看了眼耿炳文,笑問:“聽藍春他們回來宣傳,蘇四叔要給耿瑄和春曉蓋房子?”

    他和藍玉帶着耿炳文,刻意在早朝的路上,追上老四。

    其實就是想幫耿炳文打聽打聽耿瑄成婚後消息。

    耿炳文豎起耳朵。

    朱棣眼神餘光看了眼耿炳文,笑着點頭,“是啊,連建房子的地址都選好了,蘇四叔別提多高興了,直把耿瑄當親兒子看待……”

    蘇四叔家只有兩個孩子。

    一個春妮、一個春曉。

    都是女娃。

    他和妙雲剛去土橋村時,四叔、四嬸就各種想辦法,想生個男娃。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

    哪怕日子好過了。

    許是年齡大了,四嬸兒倒是又給四叔生了一個。

    不過還是女娃。

    ……

    蘇春妮嫁到隔壁鄰村,因爲在村裏學了算數,本來就很受婆家重視。

    後來鄰村也搞鄉土村社。

    蘇春妮的知識發揮了大作用。

    聽村裏鄉親說,蘇春妮現在都是鄰村鄉土村社的幕後帶頭人。

    明面上的帶頭人,是蘇春妮丈夫。

    春曉比蘇春妮更優秀。

    這些年,整個金陵城都家喻戶曉。

    ……

    兩個閨女也孝順。

    這些年,四叔、四嬸兒都看開了。

    “突然間,多了耿瑄這麼個上門女婿,四叔、四嬸兒別提多高興了。耿瑄成婚當天,高興,喝醉了,還說了,將來有孩子後,至少要讓一個孩子,跟着四叔姓。”

    耿炳文脣角抽抽,接着又笑了。

    他這個小兒子,打小混賬是混賬了點,可有個優點,本性不壞!

    看得出來。

    臭小子在蘇家很受重視,沒有因爲他們做父母的,對他成婚不理不睬而受委屈。

    人家蘇家夫婦,這麼‘擡舉’他。

    小夫妻兩將來有孩子後,其中一個,跟着蘇家姓,給蘇家延續香火,又有什麼不可。

    他不是那種迂腐之人。

    朱棣一直在暗暗觀察耿炳文。

    見耿炳文沒有生氣,滿意點點頭。

    耿炳文的心事解決了。

    藍玉笑道:“王爺,你要做好準備,陛下有意任命你爲檢校官,我和沐英做你的副手,檢校陸陸續續趕到金陵,準備開赴北上的各軍,另外,還要督辦糧草等等……”

    怪不得泰山說,老頭子要給我壓擔子。

    若真如藍玉所說。

    這擔子可不輕。

    他們要檢校過目、監督數十萬大軍,以及糧草輜重。

    接下來,有的忙了。

    “老四,你那羣徒弟,跟着你回來了吧?”沐英笑問。

    朱棣點點頭。

    沐英道:“到時候,把這羣孩子帶上,當初督查百官時,我們雖然不在金陵了,可也聽說過他們的事蹟,有他們幫助咱們檢校、監督,咱們能輕鬆點。”

    老四這羣學生,十分善於統計覈算。

    這恰恰是此番檢校,最需要的技能。

    當初七八歲時,就能協助老四督查百官。

    這些年,恐怕更優秀了不起了。

    朱棣笑着點點頭。

    這樣的鍛鍊機會十分難得。

    別人家孩子,想參與還沒機會呢。

    就是藍春等人。

    雖然有藍玉這個父親。

    可朝廷恐怕也不敢在這樣重要的事情上,讓藍春這些二世祖參與。

    ……

    果如藍玉透露的。

    當天早朝,朱棣被朱元璋任命爲北征督辦檢校。

    藍玉、沐英、朱樉、朱棡分別爲副督辦。

    特批准朱棣在朱府,成立辦公點。

    期間,負責一應事務的各級官員,直接去朱府向朱棣彙報。

    督辦前的第一件事。

    就是召集參加北征的各級將領,前往陸軍第一鎮大營,觀摩新軍。

    朱棣知道,老頭子這是擔心從外面調回來的將領,對他這個督辦檢校官陽奉陰違。

    也讓這些人,看看陸軍第一鎮新軍,感受一下新風氣。

    ……

    早朝結束。

    百官魚貫而出。

    看着朱棣、朱樉、朱棡等皇子們,說說笑笑走在前面。

    紛紛低語議論。

    “在朱府直接辦公,這不就是開府建衙,自設班底嘛!”

    “這就是一個獨立於朝廷的小朝廷!”

    “太子這個北征統帥,陛下尚未任命,朱四郎到先得重任!”

    ……

    “老四,你信不信,後面有人罵你。”朱樉往後看了眼,笑着打趣。

    朱棣笑笑。

    兄弟們紛紛打趣。

    “人不妒忌是庸才!”

    “牢騷話越多,恰恰證明他們拿四哥無可奈何!”

    ……

    朱棣笑着瞪了眼,幾個嗓門最大的兄弟。

    ……

    當天。

    朱棣就在府內,搭建起了督辦班子。

    隨後,便正式投入忙碌中。

    別說,督辦過程中,還真發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督查匠作監準備情況,才發現,匠作監竟然還在把大量人力物力用於製作長管身火銃。

    而火藥和彈丸的準備十分不充足。

    朱棣暗暗捏了把冷汗。

    此番北征,數十萬大軍中,他陸軍第一鎮、太子衛率、京營三支新軍,總計就七萬多人全部使用火銃。

    再加上大明原本軍中配屬的火銃。

    兩種型號的彈丸,以及火藥需求量十分大!

    火藥、彈丸如果跟不上,新軍的戰鬥力至少縮減一半!

    當即親自插手,調整匠作監生產重點。

    同時,擔心匠作監爲了進度,不顧質量問題,把東旭這個東番兵備官親自派到匠作監盯着。

    ……

    這一日。

    夏原吉匆匆來到朱棣在府中,辦公的官房。

    見面後,就氣喘吁吁把一個小袋子,放到朱棣面前,“師傅,有人在糧食上做了手腳!”

    朱棣把茶杯推到夏原吉面前。

    “先喝口水。”

    話中,解開小布袋子,抓了一小把米放到手心。

    米粒上,有一些灰綠色的斑點。

    捏了幾顆,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呸!

    下一秒,朱棣就猛地吐出來,臉已經變冷,攤手指着掌心的米粒,“有沒有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陳米也就算了。

    將士們沒那麼多講究。

    可這些米,咀嚼已經發苦了!

    冒着生死,盯着塞外的寒風,進入塞外征戰,流血流淚,如果將士們只能吃到這種發苦的米。

    別說引發疾病了。

    就是士氣,都會受到影響。

    “這種米多嗎?”

    夏原吉搖頭,“不是特別多,只有一部分,和好米摻和在一起,我們抽查都差點忽略,根據我們走訪,這樣摻雜的米,大約佔所有軍糧的三成……”

    朱棣臉都黑了。

    或許壞掉的米不算太多。

    可摻雜的三成軍糧,肯定不能往北平送了。

    朝廷必須儘快籌集補全三成軍糧。

    “管庫的負責人已經被我們控制,恐懼之下,全都交代了,是戶部、兵部負責籌備軍糧的部分官員,聯合大都督下面部分官員,用朝廷籌備的軍糧,以一斤好米,換三斤陳米的方式……”

    朱棣明白了。

    他剛纔嘗過的這種陳米,別說拿來讓人吃。

    就是喂牲口,都容易喂出病。

    可以說,這部分米根本賣不出任何價格。

    一斤好米,換三斤牲口都不能吃的壞米。

    壞米讓將士們吃。

    好米拿到市面售賣。

    上上下下這羣人,都能收穫不少!

    朱棣深吸一口氣,從袖口取出御賜金牌,遞給夏原吉,“把這塊令牌交給譚淵,讓他派兵,拿着這塊令牌,按照你們審問出來的涉事名單,一個不留緝拿,其家人,陸軍第一鎮派兵嚴格看管!”

    “是!”

    ……

    一個時辰後。

    金陵城武定門。

    “把總,快看!”

    一名值守將士驚呼一聲,指着遠處。

    譚淵、張武騎馬而來,身後第一標將士荷槍實彈,發出嗒嗒嗒步點聲,小跑着抵近金陵城。

    當值把總臉色變了變,忙迎上去,“譚統制,你們這事?”

    譚淵一手高舉御賜金牌。

    把總看到後,帶着值守將士紛紛跪下。

    這可是陛下賜給燕王的御賜金牌!

    見御賜金牌,如朕親臨!

    譚淵冷冷道:“奉北征督辦入城執行任務,至於什麼任務,屬於高度機密。”

    話罷,猛地揮手。

    嗒嗒嗒……

    在武定門京軍值守將士注視下。

    陸軍第一鎮第一標將士,如同出籠猛虎,衝入金陵城內。

    “把總,咱們就這樣,放一羣揹着火銃的第一鎮兄弟入城,真的沒事?”

    把總脣角抽抽,沒好氣道:“你讓老子怎麼辦?陛下的御賜金牌!你不知道,這塊金牌的威力嘛!”

    何況,人家燕王若是真造反,也不該選在這個時間吧?

    眼下,北上大軍雲集金陵。

    燕王最強的海軍戰船,一千五百門火炮也不在金陵。

    “咦!陸軍第一鎮的將士,怎麼突然入城了?”

    “可不是嘛,自從演練結束後,俺就再也沒見過陸軍第一鎮將士出營。”

    ……

    當陸軍第一鎮突然出現在金陵城時。

    百姓紛紛驚訝議論。

    隨着第一鎮第一標將士,直接拿着朱棣的手令,衝入一個個官員府中,以及譚淵、張武,親自帶兵,手持御賜金牌,出現在大都督府,拜見大都督李文忠,說明來意。

    李文忠親自協助,直接從大都督帶走十幾個官員後。

    消息不脛而走。

    整個金陵瞬間震盪。

    ……

    鎮撫司衙門。

    “什麼!”

    蔣瓛蹭一下起身。

    紀綱重複道:“稟指揮使,就在剛剛,城內錦衣衛突然來彙報,燕王的陸軍第一鎮第一標,奉燕王之命,手持御賜金牌突然衝入金陵城,查封戒嚴了戶部、兵部、大都督府在內,數十名官員的府邸。”

    蔣瓛追問:“有沒有打聽到,朱四郎爲什麼這麼做?”

    紀綱搖頭,“事發太突然,被查封的官員府邸,都被第一標派兵戒嚴了,咱們安插在這些官員府中的錦衣衛,根本傳不出任何消息。”

    “你繼續打聽。”

    蔣瓛交代一句,就匆匆往皇宮趕去。

    朱四郎擅自派兵入城。

    這事太大了。

    無論朱四郎到底想做什麼。

    他都必須馬上向皇爺彙報這個情況。

    ……

    “皇爺,臣蔣瓛求見!”

    “進!”

    略帶怒意的聲音從門內傳出,蔣瓛微微皺眉。

    推門而入,愣怔……

    朱棣帶着夏原吉站在御案旁。

    朱標竟然也在。

    蔣瓛回神,快步走過去,行禮後,看了眼朱棣,匯稟:“皇爺,燕王陸軍第一鎮第一協第一標突然手持御賜金牌進入金陵城,臣不知發生了什麼,所以來向皇爺彙報……”

    哼!

    朱元璋微哼一聲。

    抓起袋子,啪一下,狠狠砸在蔣瓛臉上,“老四派兵入城,就是因爲這件事!你錦衣衛都是聾子瞎子嘛!”

    “讓那些蛀蟲,把一些喂牲口都不吃的壞米,摻雜到北征軍糧中!”

    蔣瓛臉微微刺痛。

    顧不得疼痛,低頭,就見腳下散落的米粒上,有些灰綠色的黴斑。

    “臣死罪!”

    蔣瓛噗通跪倒。

    滿眼委屈。

    錦衣衛是有廣泛耳目。

    可又不是萬能的。

    調查特定的目標,錦衣衛自負,不會失手。

    可北征軍糧之事。

    由於是太子掛帥北征。

    首先,他覺不會有人在太子掛帥的事情上搞這種事情。

    其次,他擔心安插錦衣衛眼線,盯着北征之事,萬一被太子發現,惹太子不痛快。

    所以就沒有安插眼線,盯着軍糧、軍械籌備的事宜。

    誰能想到,這羣王八蛋,嘴上喊着支持太子,竟然在暗中做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

    朱棣瞥了眼蔣瓛。

    知道蔣瓛在這件事上,應該沒有責任,父皇只是憤怒遷怒罷了。

    別說錦衣衛了。

    擱在後世。

    遍佈的監控攝像、網絡監察。

    一些齷齪事情,不一樣查不到嘛。

    朱元璋視線轉移,看向朱標,“標兒,你說,此事怎麼處置?”

    “抓住的人,公開明正典刑。”朱標冷硬道:“不過,不應深究深查,北征在即,需要警示,但也不能造成朝廷動盪。”

    朱棣微不可察點頭。

    他也同意不深究。

    時機不合適。

    朱元璋注意到朱棣點頭,笑問:“老四,你有什麼補充。”

    朱棣略微沉吟,“參與度深的,或者,所有犯事者,滅家吧!不牽連本族,但其家,抄幾個、滅幾個。”

    蔣瓛匍匐着,聽到這話,脣角狠狠抽搐。

    論狠,還得是朱四郎!

    朱標微微皺眉:“老四,滅家是不是太狠了,那些五六歲,乃至襁褓中的嬰兒,至少他們沒錯。”

    朱棣不爲所動。

    “大哥,此番北征,贏則罷了,若是出現任何意外,都會動搖國本,最善戰的將領,最精銳的將士,十數個皇子……”

    ……

    “這幾天,我到處督查,沒有感受到太濃烈的嚴肅認真氛圍,很多人,懷着一種傲慢自大,認爲此番北征,憑着大明的精兵強將,以及這些年,風調雨順,準備充足的糧草,一定勢如破竹……”

    ……

    這些年,許多人,反對鄉土村社。

    恨他入骨。

    可這些年,隨着鄉土村社不斷推進深入,以及大明總體風調雨順。

    國庫充盈。

    整個金陵上層,瀰漫着一種奢靡懶散。

    朱紫巷,藍玉是不掛八個燈籠了。

    可這回回來,他發現,掛八個燈籠的更多了。

    家家戶戶側門的泔水桶,也比以前更‘豐富’了。

    上層權貴如此。

    他這些天和藍玉、沐英等人視察雲集金陵的各軍。

    將領們的傲慢鬆懈氛圍也十分濃烈。

    不知,藍玉、沐英有沒有發現。

    可至少,這種散漫懈怠氛圍,跟隨他去各軍交流的譚淵、張武、周浪等人私下裏,也和他說了好多次。

    “過於嚴肅緊張了,精神崩的太緊不好,可現在這種,精神散漫懈怠,也會讓將士們遲鈍,讓配合北征的上上下下鬆懈,我們要是敗了,那就不是幾百顆腦袋,十幾個家庭,而是幾十萬人,涉及幾十萬家庭,更關乎整個大明國本。”

    “現在,朝廷需要用血淋淋的人頭,給所有人鬆懈的神經,壓點東西,讓他們的神經繃緊點。”

    他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他的心也是肉做的。

    可做到他們這個位置。

    做事情,就要權衡利弊。

    幾百無辜者。

    和幾十萬將士,幾十萬個家庭,整個大明國本。

    孰輕孰重?

    作爲決策者,到底該憐憫哪一方?

    那些出身寒微,軍中效力,爲國家,爲百姓流血護一方平安的將士,應該更值得憐憫吧?

    他們憑什麼,要吃發黴變壞的米?

    他們憑什麼,要爲上層的懈怠散漫遲鈍,用生命買單?

    “殺吧!”

    朱元璋平靜的聲音響起,可殿內卻瞬間寒冷了幾分,“蔣瓛,你來負責,按照朱棣說的去辦!”

    “臣遵旨!”

    ……

    此案,以極快速度查清。

    五天後。

    三百五十顆血淋淋的人頭落地後。

    朝堂百官、雲集的各軍,散漫傲慢風氣,瞬間一掃而空。

    訓練的喊殺聲,開始在城外各處大營內,不絕於耳響起。

    朝堂效率也驟然提高。

    本來,準備二月中旬,準備妥當一切,正式出發。

    正月末。

    各項準備事宜,經過數遍覈對,全部通過驗收。

    二月二。

    龍擡頭。

    朱元璋在紫金山祭天,誓師。

    二十萬從南邊各地抽調而來的精銳,雲集紫金山山腳。

    無數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祭壇上。

    朱元璋焚表祭告蒼天後。

    起身,驟然轉身。

    居高臨下,俯視祭壇下方。

    他年長的兒子們,在標兒率領下,站在最前方。

    洪武十七年。

    十七個年頭。

    他的兒子們,終於長成。

    此戰,雖然還是老將輔佐,參戰。

    可他的兒子們,也要走向疆場,嶄露頭角了。

    其他兒子他還擔心,能不能勝任。

    不過……

    朱元璋視線落在朱棣身上。

    不過,對老四,他很放心。

    “朱標!朱棣!上來!”

    羣臣聞聲,看向朱標、朱棣。

    朱棣略微慢半步,跟在朱標身後,走上祭壇。

    朱元璋衝劉伯溫點點頭。

    劉伯溫手持聖旨走出,展開,威嚴洪亮聲響起:“太子朱標、燕王朱棣接旨!”

    朱棣隨朱標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冊封太子朱標爲北征主帥,燕王朱棣爲北征副帥……”

    朱標默默聽着,心潮澎湃,激動微微握拳。

    這麼多年。

    他終於也能圓,馳騁疆場的夢了。

    待劉伯溫宣讀聲落下時,朱標手因激動,微微顫抖,高舉,大聲道:“兒臣領旨謝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跟着謝恩。

    朱標接過聖旨後。

    朱元璋命令道:“賜劍!”

    另一側,小太監端着兩把寶劍,聞聲,忙走到朱元璋身邊。

    朱元璋先把一柄精美寶劍交到朱標手中,鼓勵道:“去和文武百官,以及將士們打個招呼。”

    朱標笑着走到祭壇邊緣,猛地高舉手中寶劍。

    “太子萬勝!”

    “太子萬勝萬勝!”

    ……

    山呼聲,率先從祭壇下的文武百官羣中想去。

    緊接着,山腳下,雲集的二十萬大軍在聲音傳來時,跟着齊聲高呼。

    譚淵、張武、周浪等人騎馬佇立在山腳,陸軍第一鎮陣列前。

    遙遙昂視着祭壇邊緣,舉着寶劍的朱標。

    張武一邊跟着舉臂高呼,一邊無奈小聲道:“此番北征,所有的榮耀,都要加諸於太子爺身上,咱們王爺,就是陪太子‘讀書’。”

    可能,他們是王爺的人吧。

    反正,就是覺得王爺最好。

    陛下封王爺爲北征副帥。

    說白了,就是看重王爺的軍事才能。

    讓王爺幫着太子爺,把這一次浩浩蕩蕩的北征,打的漂漂亮亮!

    讓太子光芒萬丈!

    譚淵笑笑,“此番回來,本就是陪太子讀書,等咱們回到四海之上,王爺再也不需要爲任何人,收斂自己的光芒,不需要發光發熱,卻給別人做陪襯。”

    ……

    “太子萬勝!萬勝!”

    ……

    山呼聲,經久不息,一浪高過一浪。

    朱元璋把另一把寶劍交給朱棣,拍着朱棣肩膀,低聲道:“你們兄弟,第一次,如此規模浩大走向疆場,你大哥更是以太子身份,掛帥北征,你們中間,爹最放心的就是你,若說託付,也只能把你大哥他們,託付給你,幫爹帶着他們,漂漂亮亮打個勝仗,你們都安安全全回來……”

    劉伯溫站在朱元璋附近,隱約聽到了朱元璋的話。

    不由微微驚訝。

    看向朱棣。

    朱棣含笑點頭,“父皇,放心吧,只要兒臣沒死,一定讓大家全須全尾……”

    朱棣尚未說完,朱元璋就氣的瞪眼。

    他不是讓老四不顧自己性命。

    他只是想讓老四好好帶帶其他兄弟。

    ……

    山呼聲漸漸落下。

    朱元璋、朱棣結束談話。

    朱標轉身,臉微微潮紅,走到朱元璋、朱棣面前,“父皇、老四你們剛纔說什麼?”

    朱棣攤手,“父慈子孝唄。”

    劉伯溫虛握拳,捂着嘴低頭。

    朱標含笑瞪了眼。

    朱元璋脣角狠狠抽抽,瞪了眼朱棣,看向朱標,“標兒,進入草原後,多聽聽老四、你二叔、三叔他們的意見。”

    “父皇,兒臣明白。”朱標笑着答應。

    朱元璋含笑點點頭,抓起朱標、朱棣的手,放在一起,拍了拍,“你們長大了,這一戰,父皇在金陵,等你們的捷報!”

    話音落下瞬間。

    朱元璋突然握着兄弟二人的手,高高舉起。

    父子三人的手,握在一起,高舉着。

    百官愣怔。

    衝擊很大。

    一時間,又不明白,朱元璋此舉的用意。

    劉伯溫率先跪倒:“日月山河永在!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回神,跟着跪倒。

    “日月山河永在!萬歲萬歲萬萬歲!”

    “日月山河永在!萬歲萬歲萬萬歲!”

    ……

    聲音傳到山腳。

    譚淵等人微微愣怔。

    譚淵回神,翻身下馬同時,催促,“快行禮!”

    “日月山河永在!萬歲萬歲萬萬歲!”

    “日月山河永在!萬歲萬歲萬萬歲!”

    ……

    隨着各級將領帶動。

    二十萬將士,單膝跪地,山呼聲沖霄而起。

    朱棣率先笑着看向朱標。

    老頭子的意思,他明白。

    朱標笑着點頭。

    朱元璋把兄弟二人的反應看在眼裏,笑着轉身,快步走到發兵的令鼓前。

    接過鼓槌,親自擊鼓。

    咚咚咚……

    不知,標兒做了什麼。

    亦或是太子系做了什麼。

    老四這次回來,不斷向標兒釋放善意的行爲,讓他察覺出了端倪。

    老四很顯然,是想維護和他大哥的兄弟情誼。

    他不擔心老四。

    可……

    今天,他就是要告訴標兒。

    他和老四攜手,這大明日月山河,才能高枕無憂。

    希望標兒真的明白他的用意。

    他想磨刀。

    但不希望,標兒這把刀鋒利了,對準老四!

    “出發!”

    “出發!”

    ……

    鼓聲中,山腳下的將領,起身,翻身上馬,豪邁揮手,發出號令。

    二十萬大軍,隨即徐徐啓動。

    宛若一條巨龍,衝向北方!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