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且聽龍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6153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安頓傳令兵下去休息後。

    朱棣右手端着聖旨轉身。

    兄弟們目光瞥視朱棣手中聖旨,瞬間昂首挺胸,激動看着朱棣。

    也就是陛下在世。

    這份聖旨還有效力。

    陛下百年之後,大家夥兒可不會因爲朝廷一道聖旨,就千里迢迢回京效力了。

    當然。

    這回大夥兒都是十分願意的。

    首先,此番回京,就是向大明所有人展示王爺的力量。

    告訴天下人,以後別想着,什麼委屈都要王爺忍着、受着!

    其次,當然是錦衣還鄉了。

    大夥兒都是從大明走出來的,此番回去,就是錦衣還鄉。

    朱棣目光環視一圈,笑道:“朝廷的命令已經下達了,按照之前咱們制定的方案,都去準備吧。”

    “是!”

    鏗鏘聲浪,衝破帥帳傳出。

    值守在帥帳外的將士們,情不自禁抿脣,悄悄握緊火銃揹帶。

    一羣人從帥帳內魚貫而出。

    譚淵、俞靖一左一右攬住蔣進忠肩膀。

    蔣進忠被兩殺才夾在中間,沒好氣道:“你們想幹什麼!你們是回去顯擺,我卻要在東番守家,我現在心情十分不好!”

    譚淵、俞靖相互對視。

    俞靖親切笑道:“老蔣,你即便不回去,都比我們回去好,放眼天下,誰不知道,你老蔣是王爺的大管家,咱們東番能建設的這麼好,王爺之下,就你功勞最大……”

    蔣進忠明知這是馬屁。

    還是忍不住脣角上揚,微微仰頭看天。

    某刻,眼中戒備一閃而逝,瞬間清醒,看左右,堆滿狐狸笑的譚淵、俞靖,沒好氣道:“別說好聽的,告訴你們,別想再從我兜裏拿一個銅板!”

    他這該死的優越感。

    總是經不起別人誇。

    之前,就經常在這讓人渾身輕飄飄的誇讚中。

    稀裏糊塗就把錢給了譚淵和俞靖。

    譚淵看了眼俞靖,攬着蔣進忠肩膀的手臂微微用力,“老蔣,我們都知道,你前段時間,和東番十幾個村子,給咱們定製了一批新軍服,你別裝了,你這麼做,肯定是想要海陸軍兄弟們,回京時,穿着咱們新軍嶄新軍服,彰顯咱們海陸新軍的威風,都要出發了,是不是該給兄弟們發下來了?”

    俞靖忙笑着保證:“老蔣,我保證,兄弟們航行期間不穿,等到了秦淮河入海口處,兄弟們才能換新軍服!”

    蔣進忠笑着看了眼二人,提醒道:“給你們置辦新軍服的錢,是我好不容易省下來的,你們可別讓兄弟們糟蹋了。”

    “一定一定!”

    “明白明白!”

    譚淵、俞靖小雞啄米般連連點頭。

    老蔣真的沒話說。

    作爲王爺的大管家,本來有限的錢,爲了輔佐王爺建設大海軍和新式陸軍,真是一文錢掰成兩瓣花。

    和東番的鄉土村社村,合作搞養殖。

    海陸兩軍幾乎三萬人,竟然能做到,隔三差五都能吃到豬肉、雞肉。

    兄弟們平日裏雖然不說。

    但都知道,海陸兩軍能有現在的戰鬥力,老蔣也功不可沒。

    現在又爲了兄弟們回朝時,能穿上新軍服,一年前就開始籌備,一點點省出錢,給兄弟們置辦新軍服。

    ……

    諸如此類小事,太多了。

    ……

    朱棣站在帥帳門口,看着三人勾肩搭背離開。

    笑着轉頭,看向徐輝祖:“閩縣都安頓好了嗎?”

    輝祖也要回去。

    李漁馬上也要生了。

    且此番北征,可是千載難逢,長見識、歷練的機會。

    輝祖年齡也夠了上戰場。

    自家小舅子,肯定要帶着回去長長見識,歷練一番。

    “準備好了,閩縣現在已經步入正軌,劉縣丞這幾年配合我搞鄉土村社,也盡心盡力,讓他獨掌一方一段時間,將來也好提拔……”

    徐輝祖含笑點頭。

    他倒不是培養嫡系。

    劉縣丞這幾年,盡心盡力配合他搞鄉土村社。

    他得了這麼大的政績。

    也應該回報,給人家一個機會。

    單純的感謝罷了。

    不然,這位年過四十,只考中秀才的縣丞,可能一輩子,都要在縣丞這個位置,兜兜轉轉了。

    對方這些年,搞鄉土村社也的確掌握了不少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建設經驗。

    朝廷將其提拔爲縣令。

    怎麼也比那些剛考中進士,一點實幹經驗都不懂的讀書人強。

    至於往後,對方能走到哪一步,就與他無關。

    他也不會再予以對方幫助。

    更不會與對方有任何瓜葛聯繫。

    即便對方變質腐敗,與他也沒有關係。

    朱棣點點頭。

    徐家現在的地位,不需要拉幫結派。

    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少不了實權。

    輝祖這樣安排劉縣丞很恰當。

    至於輝祖的能力。

    雖然才智只能算是中上之姿。

    可勝在肯學啊。

    這幾年,在閩縣搞鄉土村社就幹的很好。

    再加上身份緣故。

    普通人很難得到的鍛鍊機會,輝祖卻很容易得到。

    就如此番北征。

    敵我雙方集結數十萬、乃至百萬的大戰,能參與其中,雖然有些危險,但很漲見識。

    普通人能得到這種機會嗎?

    ……

    朱棣拍拍徐輝祖肩膀,“進忠給你準備了一套新軍軍服,膺緒和增壽幫你收着,你去找他們準備吧。”

    徐輝祖頓時笑了,迫不及待道:“姐夫,那我去試衣服了。”

    他早想要一套新軍軍服了。

    話音未落,就已經跑着離開。

    ……

    三日後。

    兩百艘海軍戰船,密密麻麻,停靠在風平浪靜的海灣內。

    海岸兩邊站滿了百姓。

    嗒嗒嗒……

    整齊的步點聲響起。

    百姓循聲看去……

    一個個身穿分體式軍服,肩扛明黃軍銜,頭戴飛碟帽的陸軍第一鎮將士,從陸軍大營徒步而來。

    銃劍插在火銃內,將士們走過時,明媚陽光映照在銃劍上,一片雪白森然,隨着將士們走動,起起伏伏。

    “嘶!這就是咱們東番陸軍第一鎮!”

    “快看,全部換裝來福銃了!”

    ……

    百姓瞪大眼看着,笑着議論,一副與有榮焉。

    朱棣沒給新式的長管身火銃起名字。

    可隨着陸軍第一鎮不斷出現在雞籠嶼,百姓見得多了,就給起了個來福銃的名字。

    來福銃的由來也很簡單。

    首先,這是他來福建後發明的火銃。

    其次,來福寓意好,這個名字不知被誰最先提出來後,就快速被人們接受。

    最先是百姓這樣叫。

    兄弟們聽到後,覺得這名字好聽。

    久而久之,軍中也這樣稱呼。

    將士們靠近碼頭後立正停下。

    然後以營爲單位,陸陸續續登上海軍戰船,一艘艘載滿將士的戰船,有序離開碼頭,將位置讓出來。

    百姓看着這般井然有序,鴉雀無聲。

    步軍將士登船後。

    一門門銅鑄黃橙橙火炮,在龍門架懸吊中,緩緩上船。

    “王爺來了!”

    有人忽然喊了一聲,寂靜的碼頭瞬間沸騰。

    衆人齊齊轉頭……

    朱棣走在最前面,身後跟着雄英、東旭一羣孩子。

    文武三班人呈三隊跟在後面。

    “王爺旗開得勝!”

    “恭祝王爺北征,旗開得勝!”

    ……

    百姓的歡呼聲響起。

    譚淵等人紛紛向百姓看去。

    然後又看向走在前面的朱棣。

    朱棣衝百姓招了招手,一時間,整個海灣內瞬間沸騰。

    跟隨回朝的將領們,帶着孩子們,陸陸續續登上裝配一百六十門火炮的鉅艦後。

    朱棣看向蔣進忠等要留下來的衆人。

    蔣進忠從旁邊人手中接過盛滿酒的碗,舉向朱棣,“臣等祝王爺此番北征,揚威天下,旗開得勝!”

    朱棣看看蔣進忠身後衆人。

    再看向蔣進忠。

    誰能想到,當初江寧那個愛慕虛榮,搞形式的蔣胖子。

    如今能輔佐他,幹出這麼大一番事業。

    這些年,蔣胖子操心操力,他和妙雲都看在眼裏。

    朱棣含笑接過酒碗,“兄弟們今天的榮耀,進忠你功勞很大,本該讓你跟着兄弟們一起回去的,可……”

    朱棣還在說。

    蔣進忠已經忍不住,嘴角都快笑的咧到耳根。

    相比回朝錦衣歸鄉的榮耀。

    他更喜歡被王爺稱讚。

    朱棣無奈瞪了眼,這胖子什麼都好,就是經不住誇,搖搖頭,“別的不多說了,兄弟們肯定不辜負你,這幾年,一個銅板掰成好幾瓣花的辛勞。”

    話罷,朱棣一飲而盡。

    蔣進忠笑呵呵接過朱棣手中的空碗,‘哈!我在王爺心中的位置奠定了,老夏這個小白蓮,再也別想動搖了!’

    朱棣可不知蔣進忠想什麼。

    只是看到蔣胖子笑的猥瑣,很想踢一腳。

    蔣進忠帶頭抱拳高呼:“臣恭送王爺!”

    “恭送王爺!”

    “恭送王爺!”

    “恭送王爺!”

    ……

    聲音從蔣進忠身後留下來的將領、官員傳開,百姓聽到後,陸陸續續跟隨。

    很快,所有恭送聲,匯聚成一股聲浪。

    衝破整個海灣。

    朱棣抱拳向左右示意,然後轉身登上旗艦。

    踏板緩緩收起。

    朱棣看着人頭涌動的海岸,平靜吩咐:“俞靖,下令啓程!”

    “遵命!”

    俞靖大聲領命後。

    嗚嗚嗚……

    很快,號角聲響起。

    戰船在海灣內調整,讓出一條通道,旗艦緩緩啓動,從通道中駛出,旗艦後面,一艘艘戰船編隊匯入。

    壯觀景象,看的岸上百姓心潮澎湃。

    “等俺家娃長大,俺就讓俺家娃去當海軍!”

    “陸軍更威風,俺要送俺家娃去當陸軍!”

    ……

    砰砰砰……

    就當旗艦駛出海灣時,突然,船舷兩側的一百六十門火炮開始空炮轟鳴。

    火光吞吐間,一百六十門火炮陸陸續續射擊,陣陣白煙漂浮。

    砰砰砰……

    旗艦鳴炮後,後面的兩百艘戰船編隊也紛紛開始。

    一時間,整個海灣被炮聲籠罩。

    兩百艘海軍戰船,已經全都改裝火炮。

    總計火炮將近一千五百門。

    短時間內,陸陸續續鳴炮,整個海灣內,轟鳴作響,同時,戰艦完全被白色煙霧籠罩。

    聞着火藥燃燒的味道。

    朱棣微微愣怔。

    這不是他安排的。

    但說實話。

    一千五百門大大小小的火炮,同時鳴炮,太震撼了!

    哪怕時十分落後的火炮。

    哪怕他見過真正的‘火力覆蓋’,此刻依舊被震撼到了。

    東番海軍,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強橫的一支海軍力量!

    連綿成片的艦隊從海灣內駛出,海灣內還籠罩在煙霧中。

    海風吹來,朱棣這才回神,扭頭,頓時被氣笑。

    這事肯定是俞靖搞出來的。

    可現在,這傢伙都一臉呆滯。

    至於譚淵、張武、呂珍、孩子們也是如此。

    朱棣沒好氣道:“你自己搞出來的,你自己都嚇到了?”

    衆人這才回神。

    俞靖訕笑,“殿下,海軍戰船全部改裝後,我也是第一次搞這種兩百艘戰船,同時鳴炮。”

    話音剛落,俞靖舔着臉,笑着請求:“殿下,咱們來一次實彈吧?”

    實彈射擊,肯定更加壯觀!

    朱棣沒好氣瞪了眼,“進忠恨不得一個銅板掰成兩瓣花,你做個人吧!北上途中,經過琉球,幾處海盜打一打!”

    “遵命!”俞靖大聲激動領命。

    他這樣的裝備。

    北上順便打擊海盜。

    四個字形容:直接橫推!

    朱棣丟下衆人,進了船艙後。

    衆人不再拘着了。

    譚淵、呂珍、張武等人湊到俞靖身邊,“老俞,等回到金陵,你再來這麼一下!”

    一千五百門火炮,在秦淮河上鳴炮。

    肯定特別壯觀!

    俞靖被衆人起鬨。

    眼中也露出躍躍欲試之色。

    他當然願意了。

    可就怕嚇到朝廷諸公。

    剛纔他這個經常聽火炮聲的海軍統制,都被一千五百門火炮陸續鳴炮的壯觀嚇到了,何況是朝中文武。

    ……

    海灣內。

    煙霧漸漸散去。

    衆人看着遠處的戰船,回神後,瞬間沸騰。

    “太壯觀了!”

    “這就是咱們東番海軍嗎?”

    “有這樣一支海軍,咱們東番就是這大海中的龍王爺!”

    ……

    蔣進忠聽着百姓激動歡呼,脣角露出笑容,小聲嘀咕:“王爺這條真龍,終於在一聲龍吟中,衝出這海灣了!”

    ……

    兩日後。

    朱棣抵達閩縣。

    周浪統帥的騎兵標和第一混成協騎兵營,一直在福建訓練。

    而且,大軍北上,也要在福建採買軍需物資。

    此番北上,海陸兩軍加上隨行人員,就將近兩萬餘人。

    每天人吃馬嚼,都是天文數字。

    不過等朱棣抵達閔安鎮時。

    海商的一百多艘貨船已經準備好了。

    輜重物資,沈至通過大燕商行,也早已籌措好。

    福建商賈,載着部分從外面帶回來的香料等新鮮玩意兒,帶着兩支騎兵,以及輜重,和海軍艦隊在閩江入海口處匯合。

    三百多艘貨船,在閩縣百姓、福建士紳豪強、官員的注視下。

    浩浩蕩蕩北上。

    “這也太壯觀了!”

    “這麼回去,確定不會驚嚇到朝中大人物們?”

    ……

    葉茂、沈仁、柳升等福建軍政官員站在最前面。

    聽着士紳豪強、百姓驚歎議論。

    沈仁感慨道:“王爺剛來福建時,我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短短數年時間,王爺能做成這麼大的事情!”

    葉茂餘光看了眼沈仁。

    收回視線。

    他又何嘗不是。

    “北征之後,陛下南巡福建的消息,沈兄肯定也聽聞了吧?”

    沈仁點點頭。

    這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只是沒有確定罷了。

    葉茂繼續道:“殿下此番,這般回朝,即便這個消息是假的,陛下也肯定會南巡福建……”

    王爺這般聲勢浩大,錦衣還鄉。

    陛下就不好奇,福建、東番到底發生了什麼?

    肯定好奇!

    所以,他斷定,只要王爺回到金陵,哪怕南巡消息是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王爺北上要打一場大戰,咱們在福建,也應該打一場戰爭……”

    他已經決定追隨王爺。

    陛下南巡。

    自然要把福建最美好繁榮的一面展現給陛下。

    讓陛下,看看王爺治理下的福建!

    除了士紳入股的幾個對照村不動外。

    福建鄉土村社還能繼續完善。

    他至少還有一年時間。

    至於沈仁爲首的福建都司府。

    也有很多事情可做。

    比如剿匪!

    福建也有匪患。

    而且還不小。

    只是這幾年隨着鄉土村社建成後,越來越多從匪的人,從山中跑出來。

    大多數都被王爺遷徙到東番安置了。

    可也有部分老匪,習慣了劫掠,喜歡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並不願放下武器從良。

    對於福建的匪患。

    王爺的構想是,先讓福建百姓富裕起來,至少吃飽飯。

    在百姓配合下,再剿匪。

    鄉土村社全面建成,現在也是時候了。

    肅清匪患後。

    不光陛下南巡,給王爺長臉,沒有匪患,也能加速福建的發展。

    匪患,已經成爲制約福建發展的最後一塊頑疾。

    只要肅清匪患。

    一年時間,他有信心讓福建更上一層樓!

    這需要沈仁爲首的福建都司府配合。

    沈仁笑道:“沒問題,我們制定一套詳細方案,爭取在年底之前,徹底肅清匪患,明年,你們可以放心發展福建經濟!”

    這個忙,他願意幫。

    以沈仁、葉茂爲首的福建軍政達成協議後。

    很快,福建就展開了一場,官民兵相互配合的肅清匪患運動。

    ……

    半月後。

    朱棣從福建,由海路,領兵北上的消息,被福建錦衣衛系統,送回金陵。

    “燕王北上了!”

    “聽說,光是船,就三百艘!”

    “咱們秦淮河,能停靠下三百艘戰船嗎?”

    ……

    金陵百姓頓時議論紛紛。

    於此同時。

    北平秦王朱樉、晉陽晉王朱棡、開封的周王朱橚、武昌的楚王朱楨、青州齊王朱榑、長沙潭王朱梓,在接到朱元璋命令時,紛紛馬不停蹄趕往金陵。

    生怕錯過觀摩朱棣海陸軍回朝的機會。

    一時間,整個大明,風起雲涌……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各位書友,且聽龍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