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楊東旭的抉擇!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9180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十數日後。

    朱棣還在巴拉望島,聯合樑道明、呂珍組成一支將近兩百艘戰船艦隊,迫近呂宋朝都城馬尼拉。

    協助民都洛島漢人遺民與馬尼拉拉幹王,展開積極談判時。

    紀綱從福建送出的消息,抵達金陵。

    “聽說了嗎?燕王在海外打了一場大勝仗,燕王的海軍,全殲了一夥擁有戰船數十艘的海盜!”

    “聽說,燕王除了東番之外,又有了一塊新領土,叫什麼巴拉望島。”

    “俺感覺,燕王離開大明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可不!俺也有相同的感覺,也不知,海外到底啥情況,燕王海外治下百姓,過的有沒有咱們好?”

    “聽說,觀摩團要乘坐燕王那種裝配火炮的戰船回京,也不知什麼時候抵達,俺迫不及待想看看這種戰船。”

    ……

    消息傳開,又一次引起金陵百姓極大議論。

    傍晚。

    皇宮。

    坤寧宮。

    馬秀英坐在梳妝檯前卸妝,從鏡中,看着朱元璋捧着信報,反覆閱覽,嘴角不由往耳根咧,笑道:“行了,看着一天把你高興的……”

    今天一整天,自從消息傳回後,重八就樂的合不攏嘴。

    有點太過了。

    朱元璋擡頭,視線從信報轉移到馬秀英身上,“咱有理由高興啊,你看看才幾年功夫,咱們家老四就在外面闖出這麼大一番事業……”

    自從那個噩夢後。

    他幾經反思後。

    老四和標兒,兄弟攜手,治理大明的念頭,已經越來越淡了。

    ……

    他果然也沒看錯老四。

    家裏這麼多孩子。

    老四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憑自身能力,像他一樣,闖出一番事業的。

    說白了。

    這個混球老四,才是他們家的一條真龍。

    像他一樣。

    不需要繼承,能靠自己打拼,立足於天地間的真龍。

    兒子這麼優秀,他沒理由不高興。

    若是有什麼擔心。

    也不是擔心老四對中原有什麼念想。

    他現在反倒擔心,隨着老四發展越來越好,中原這邊嫉妒、羨慕,對老四做出不理智行爲。

    這很有可能。

    “海戰打贏了這些遊蕩在四海之上的積年匪寇,證明老四這支新式海軍的確有出衆之處,藍玉他們乘坐海軍戰船回來……”

    雖然,這次的規模有點小。

    畢竟,就送觀摩團回來,用不了幾艘。

    肯定無法和未來,老四陸軍第一鎮回來時壯觀。

    陸軍第一鎮接近一萬三千人。

    再加上馬匹輜重等等。

    單單老四的海軍艦隊恐怕不夠吧?

    當初倭寇攻打閩縣,就派遣了兩百艘戰船突入閩江。

    陸軍第一鎮如果全部通過海路回朝,其船隊規模恐怕將十分驚人。

    那時,才能看到老四海軍的全貌。

    “不過,這次也可以看看老四他們的海軍戰船,和朝廷水師戰船到底有什麼不同。”

    ……

    “陸軍第一鎮新軍一個營,據悉不足七百人,對上化外之民陳家新軍一個一千人營,竟然都能打贏,據紀綱信報所言,藍玉、沐英對陳家這支新軍的評價不低,足可見,老四的陸軍第一鎮新軍何等精銳。”

    信報內容有限。

    他現在迫不及待,想觀摩團快點回來。

    窺豹一斑,看看老四的海軍戰船。

    詳細詢問,藍玉等人對陸軍第一鎮的評價。

    ……

    呂府。

    會客廳。

    呂本匆匆趕來,剛接近門口,看到胡惟庸獨坐會客廳飲茶,便忙抱拳致歉:“胡相來訪,怠慢了,怠慢了。”

    他到現在,也不清楚,胡惟庸爲何突然向他靠攏。

    不過沒關係。

    可以慢慢搞清楚。

    但胡惟庸這個人有大能耐。

    絕不是他可以比擬。

    他只會迎合人心。

    當初能坐到一部尚書職位,完全靠閨女是太子妃側妃,朱皇帝需要朝中有更多人,毫無保留支持太子爺。

    同時,他的表現,迎合了朱皇帝期許。

    論處事手段,不得不承認,他不及胡惟庸。

    別看胡惟庸現在不是宰相,閒賦在家。

    可只要此人肯點撥呂家、點撥允炆,他們絕對能從中獲益匪淺。

    李善長其實更厲害。

    可李善長就是個老滑頭。

    願意出謀劃策。

    可總給人一種若即若離感。

    更多是想從他這裏,得到別人不知的內幕消息。

    比如朱雄英跟隨朱棣學習。

    比如,太子爺北征滅元。

    ……

    “呂大人,我現在可不是什麼宰相,只是一個閒賦在家的普通人罷了。”胡惟庸起身笑着拱手。

    陰陽臉一笑,比不笑都嚇人。

    呂本心中就有些發毛。

    雙方寒暄落座後。

    呂本也沒問胡惟庸來意,一副請教姿態,擰眉問:“胡相已經知道朱四郎海戰大捷的消息了吧?”

    胡惟庸點點頭。

    他就是因這件事,藉機來找呂本,拉近彼此間關係。

    這些年閒賦在家。

    一邊仇恨朱皇帝、朱四郎這對父子同時。

    他也回顧了自己的前半生。

    並且,分析了自身未來。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此番請辭後,他恐怕再也無法重回朝堂擔任左相了。

    甚至,朱皇帝都不會再啓用他了!

    大丈夫豈能一日無權!

    他必須得自救!

    朱皇帝一朝,他無法得到重用。

    太子朱標呢?

    可等太子朱標登基,還得等多少年?

    彼時,他曾今的下屬,還會爲他說話,上折請求朝廷啓用他嗎?

    朝中無人幫忙說話。

    想再次被啓用,登居高位,機會十分渺茫。

    如今他胡府家門前,已經門可羅雀了!

    ……

    呂家。

    皇孫朱允炆,就是他選定的對象。

    太子登基。

    朱允炆就是皇子。

    只要太子爺喜愛朱允炆。

    他就能通過朱允炆的舉薦,重新上位。

    ……

    短暫急思轉念後。

    胡惟庸收斂思緒,等着呂本下文。

    “胡相,什麼時候,太子爺才會和朱四郎反目成仇?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捧殺掉朱四郎?”

    呂本眼神灼灼看着胡惟庸。

    他等不及了。

    “別沒等到咱們捧殺朱四郎時,朱四郎已經發展成一個朝廷都忌憚,尾大不掉的龐然大物!”

    他不是危言聳聽。

    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朱四郎的陸軍第一鎮到底何等精銳?”

    “朱四郎所謂的大海軍,又何等精銳?”

    信報傳出來的內容,有關這方面十分籠統。

    或許只有等藍玉、沐英回朝,才能更清晰一些。

    可惜,他當時在北平。

    如果在金陵,說什麼都要想辦法,進入觀摩團!

    一起去福建。

    胡惟庸沉默。

    哎!

    突然嘆了口氣,“呂大人,這個問題,我也無法回答,不過我相信,太子一定會有所佈局……”

    只是或許,沒有讓他們看到罷了。

    這不是他說的。

    是恩師李善長,信誓旦旦所判斷的。

    呂本微微捏緊拳頭。

    難道,他就沒有報仇雪恨的機會了嗎?

    ……

    金陵城。

    無論對朱棣懷何種態度的人。

    一時間,都眼巴巴盼着藍玉爲首的觀摩團回朝。

    ……

    於此同時。

    巴拉望島。

    孫元楚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總算挺過來了。

    奪取堡壘後。

    俞靖臨時給朱棣佈置的書房內。

    朱棣看着面前,臉色蒼白的孫元楚,滿意點點頭,“經此一戰後,你徹底在咱們陸軍第一鎮站穩腳跟,贏得兄弟們信任了……”

    孫元楚微微抿脣,脣角卻情不自禁上揚。

    他也知道。

    甦醒這段時間。

    張副管帶天天來看望他。

    約好了,等他好了後,兩人要痛痛快快喝一頓。

    他是從層層考覈、選拔、淘汰中,一路過關‘斬將’,坐上管帶這個位置。

    軍中兄弟們的確沒說什麼。

    統制、兩位協統、四位標統就不說了,不但有實戰經驗,更是在考覈中,次次名列前茅。

    可所有管帶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實戰經驗,還是個讀書人出身的。

    訓練中,兄弟們會一絲不苟執行他的命令。

    可對於作戰中。

    他能否勝任管帶重任。

    別說軍中兄弟們持懷疑態度。

    他自己都很忐忑。

    “此番帶你出來,有兩個原因,一,你們第一營是咱們陸軍第一鎮新軍中,各方面最均衡的,綜合情況是咱們第一鎮,中上水準的一個營,檢驗你們的實戰戰鬥力,基本就能檢驗陸軍第一鎮,整體戰鬥力……”

    ……

    “二,就是你這個管帶需要一次實戰,你沒讓我失望……”

    啪!

    朱棣話音剛落,孫元楚立正大聲道:“末將謝王爺栽培!”

    孫元楚聲音中帶着一絲哽咽。

    他的人生命運,在殿下守閩縣時,脫離原本軌跡。

    原本。

    他應該是個混日子的廢物。

    爹孃百年之後,仰仗大哥鼻息過日子。

    討好大房,才能過的稍微舒服點。

    可僥倖活下來後,又在閩縣縣衙,跪着求王爺開恩給個機會。

    然後在雞籠嶼,在王爺的帶領下,實現了脫胎換骨。

    或許,最開始王爺把他們丟上城頭時,根本沒把他們當人看。

    但他很清楚。

    從他去閩縣求王爺給個機會,第一批前往雞籠嶼時。

    王爺就開始關注他。

    給他脫胎換骨創造機會。

    無疑,他是幸運的。

    抓住了王爺給的機會。

    這次,王爺帶他來巴拉望島,又是給他另一個機會。

    讓他真正完全被第一鎮兄弟們認可!

    可以說,若是沒有王爺。

    他還是那個混吃等死的廢物。

    那個,要仰仗大哥鼻息過日子的廢物!

    現在,他還需要仰仗大哥嗎?

    恐怕大哥得羨慕、眼紅、嫉妒他!

    也不知,太子爺將來會不會羨慕、嫉妒殿下。

    可能會吧。

    殿下能讓他這種廢物脫胎換骨。

    四海雖大。

    但他感覺,只能容得下殿下一人!

    若太子爺將來因羨慕、嫉妒想對殿下做什麼。

    他不答應!

    第一鎮兄弟們也絕不答應!

    若真有那麼一天。

    只要殿下同意。

    兄弟們就敢跟隨殿下,打回中原。

    中原、四海全都屬於殿下,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我準備把你留在巴拉望島,你這一營全都留在這裏,再給你留十艘裝配火炮的戰船,島上有部分隸屬陳祖義的百姓,此戰咱們也俘虜了三百多陳軍,另外,根據審問俘虜,島上還有幾個數百人不等的小部落……”

    ……

    “利用這部分人,你和張忠亮再給我編練一個營出來,然後送回雞籠嶼整訓……”

    孫元楚聽聞,讓他編練的這一個營,是搭建未來混成協。

    頓時急了。

    混成協的編制,王爺早和他們說過了。

    總兵力五千多人。

    差不多九個營。

    八個步軍營。

    一個騎兵營。

    並且王爺還說,將來要從第一鎮中,調任部分將領,去第一混成協擔任各級將領。

    王爺讓他訓練第一混成協一個營。

    是不是想把他調去第一混成協?

    去了後。

    他的軍銜大概率還會升一升。

    可他不想啊!

    “殿下,卑職讓老張負責訓練這個營,將來讓老張帶着這個營去第一混成協。”

    老張,對不起了。

    等我身體好了,酒還是要喝。

    可這個時候,兄弟只能‘賣’了你。

    即便去第一混成協,軍銜可能會升一升,這有利於他從管帶升任標統。

    但他不想去。

    更不願離開第一鎮!

    首先,第一鎮是改變他命運,讓他脫胎換骨的地方。

    其次,第一鎮未來打仗的機會多。

    至少,在沒有新的軍隊成立前,第一混成協看王爺的打算,準備當做一支守備軍來使用。

    駐守雞籠嶼、巴拉望島這些王爺打下來的地盤。

    他可不想幹這種事。

    何況,第一鎮不久後要回朝助戰,他說什麼都要去。

    哼!

    朱棣笑哼一聲,“我沒打算調你去第一混成協,我也告訴你,將來第一鎮和第一混成協營之間,要不斷對調……”

    他兵力本來就少。

    第一混成協雖然暫時是支守備軍。

    但戰鬥力也必須保證。

    通過不斷和第一鎮,營與營對調,讓第一混成協逐步經過實戰洗禮。

    最終,無論是第一鎮,還是第一混成協。

    都要拿出去,就能一戰!

    當然,輪訓對調,得等北征之後。

    呼!

    孫元楚暗暗鬆了口氣,往後的事情往後再說。

    總之,北征之前別調入第一混成協就成。

    當即立正,鏗鏘道:“卑職一定不讓王爺失望,守好巴拉望島,給王爺編練出一個營!”

    ……

    安排好孫元楚後。

    朱棣率軍啓程。

    回程中,除了沒走的商賈豪強外。

    還多了幾個人。

    民都洛島以劉江河爲首的族長們。

    這部分人,想去雞籠嶼和福建參觀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

    最終,民都洛島的萬餘漢民,捨不得離開民都洛島。

    對此,朱棣也能理解。

    畢竟,多少年拼搏建立的房舍,開墾出來的良田,全都在民都洛島。

    遷徙巴拉望島,就意味着一切從頭再來。

    非逼入絕境,很難捨棄。

    最終,他請樑道明呂珍幫忙,三方組成兩百艘戰船艦隊,迫近呂宋國都馬尼拉。

    打着爲中原被壓迫漢人遺民主持公道的旗號。

    迫使拉幹王做出讓步。

    對民都洛島漢人遺民徵收賦稅,由以前三倍於當地原住民,降低爲一點五倍。

    對這個結果,劉江河爲首的民都洛島漢民十分高興興奮。

    朱棣也很高興。

    呂宋朝這種區別對待。

    註定了,民都洛島漢民不可能真正認可拉幹王。

    而現在的好處,也是他爲民都洛島漢民爭取的。

    民都洛島勢必和他爲首的勢力走的更近。

    這有利於將來征討吞併呂宋。

    同時,經過他的說服,劉江河爲首的當地大族族長,願意去考察觀摩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

    朱棣對這些大族族長提出的條件很簡單。

    只要他們答應幫助族中百姓搞鄉土村社。

    作爲他們不入股參與的交換,他會扶持這些當地大族,經營海貿。

    他們的錢財,沒資格直接進行福建到南海的海貿。

    但福建海商們,把貨物運送到呂宋,可以售賣給他們。

    他們作爲呂宋本地人,雖然是漢民,可在呂宋到底也有不少人脈,可以拿着貨物,在呂宋販賣。

    利潤也十分可觀。

    不過,必須推行僱工身股制。

    在這一點上,朱棣展示了十分強硬的態度。

    海外無論原住民還是漢民。

    不以族羣劃分。

    以對他理想支持來劃分。

    無論是什麼人,誰反對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就是他的敵人!

    誰如果不改變思想,站在對立面,他都會毫不留情剷除。

    在四海之上做事,他不會如在大明那般,處處謹慎。

    在這裏。

    他定下規矩,必須執行!

    強硬的態度一定要表達。

    做事的手段又要另當別論了。

    劉江河等人上了戰船後,朱棣就把福建已經開始搞僱工身股制的商賈豪強,與這羣人安排在了一起。

    讓這部分人現身說法。

    這些人,與劉江河等人身份差不多,很多人都是一族之長。

    他們對鄉土村社、對僱工身股制的反思,現身說法講給劉江河等人,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觸動對方。

    畢竟,雙方的階級立場是一樣的。

    與生俱來,有同一階級的情感。

    ……

    除了劉江河等人外。

    還有一個人,陳忠。

    陳忠命挺硬。

    竟然奇蹟般活下來。

    朱棣曾提出,可以送陳忠回馬六甲。

    對此,陳忠直接婉拒,言稱:“我已經報了陳家之恩,如今只想隱姓埋名去燕王的雞籠嶼,去燕王主導施政的福建看看……”

    對此,朱棣當然欣然同意了。

    陳忠的想法,他也猜到了。

    無外乎,希望給其家族留一條後路。

    朱棣並不介意。

    創業,就要有足夠的胸懷,容納形形色色的人。

    只要有利於創業就行。

    待創業成功,如果大家還能走在一起,能奔着下一個目標努力,那就一起努力。

    如果大家走不到一起,好聚好散便是。

    根據其出力多寡,給其一份富貴榮華。

    如果有人不滿足,想對他做點什麼,想對他推行的理念做點什麼。

    直接清洗掉便是。

    古往今來。

    小到個人發展。

    大到帝王創業,都是如此。

    歷史評價老頭子心狠手辣。

    可笑!

    俗人眼光罷了。

    當一羣勳貴,無法和老頭子同心同德,懷有相同的理念,一路往前走。

    又不願接受一份榮華富貴回家享福。

    那就只有被清洗的命運。

    無非是最終誰輸誰贏罷了。

    人生這條路,總有很多人,拉也拉不動,想繼續往前走,要麼分道揚鑣。

    如果被人死死拽着腿,拖累前進步伐。

    只能一腳踢開。

    這種事,無法以感情、正義、道理、公理來衡量。

    ……

    十數日後。

    朱棣抵達雞籠嶼。

    當天,整個雞籠嶼十分熱鬧,慶祝凱旋。

    隨後幾天,朱棣親自帶劉江河、陳忠等人,參觀了雞籠嶼,又送對方前往福建。

    去了福建,葉茂、輝祖、蔣有孝會安排這些人觀摩事宜。

    重新恢復平靜後。

    朱棣開始着手組建第一混成協。

    當夜。

    一大家子人,吃過晚飯後。

    東旭抱着雍鳴,跟着朱棣、徐妙雲來到房間。

    朱棣落座後,示意東旭坐下,笑着詢問:“聽說要組建第一混成協,你坐不住了?”

    東旭想當兵,想給他幫忙,他和妙雲都很清楚。

    楊東旭訕笑,點點頭。

    徐妙雲倒好茶後,朱棣把一杯推到楊東旭面前,審視着這個大小夥子。

    他和妙雲剛去土橋村時。

    東旭才十歲。

    村裏的孩子王。

    眨眼時間,就已經成了大小夥子。

    時間過得可真快。

    朱棣收起感慨思緒,詢問:“你的學識,現在參加科舉,考個秀才都沒問題,真不準備考科舉了?”

    小雍鳴坐在楊東旭懷中,好奇擡頭看着楊東旭。

    楊東旭搖頭,“師傅、師孃,曾說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師傅也不惟功名是舉……”

    自從師傅把大部分精力轉移到雞籠嶼後。

    就越來越忙了。

    他受師傅、師孃教導庇護這麼些年。

    學了一身本事。

    現在只想替師傅分憂。

    反正,他也沒想過回大明,爲朝廷效力。

    作爲師傅的學生,還需要那一紙功名嗎?

    朱棣懂這孩子心思。

    點點頭,略作沉吟,說道:“師傅編練混成協,你跟着師傅一起幫忙,但你不在混成協任職……”

    楊東旭抿了抿脣,認真聽着。

    “你在我身邊,正式的職務是兵備官,從明天起,咱們雞籠嶼的造船、冶鐵、火器工坊等一系列軍事相關的事物,我會慢慢讓你蔣叔教導你接手……”

    進忠這幾年,管着雞籠嶼的一攤子,幾乎都快累垮了。

    東旭在他心中。

    就是未來的軍備大臣。

    到底是自己撫養、教導長大的孩子。

    他捨不得扔到軍中,推上戰場。

    東旭這樣的孩子,扔到軍中也是一種浪費。

    這天下最不缺能帶兵打仗的。

    但缺能提升技術的。

    東旭學了這麼多年,他的知識才華,更應該發揮在軍事技術方面的探索。

    “你不要失望,軍備方面有很多你發揮的地方,比如,如何使咱們的戰船速度更快,扛風浪更強,比如火銃彈丸發射後的彈道,研究彈道,提升火銃射擊精度以及距離……”

    伽利略爲什麼研究兩個鐵球自由落體運動。

    因爲對方是軍備官。

    本身就是研究彈道的。

    伽利略可以,他的學生,楊東旭就不可以?

    一直以來,他都沒有過分憑藉穿越者,推動什麼科技樹發展。

    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對人力方面的營運組合。

    鄉土村社如此。

    僱工身股制也是如此。

    他就是想創造一片適合科學技術、各種聰明才智生根發芽的土壤。

    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只有土壤合適了。

    種子才能萌芽,才能茁壯成長。

    如果土壤氣候不合適。

    種子即便能萌芽。

    生長過程也會極爲艱難。

    甚至,很大概率會枯萎。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已經開始發生資本萌芽。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各種探索已經十分活躍。

    可就是土壤不對,氣候不合適,這顆種子最終枯萎。

    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一旦完善,將會極大促進所有人的積極創新。

    任何科技,都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相信,無數百姓,會一步步探索實踐,推動技術發展。

    不改造氣候和土壤,他以穿越者的身份,建立再高的華麗閣樓,終究都是空中樓閣。

    被暴虐推到的可能性太大。

    東旭在大明,搞明白加速度、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

    或許不能名留青史。

    但他這個老師,可以給這個學生著書立說,給他高官厚祿,讓他名留青史。

    “你先跟着師傅,接觸軍事,將來,等你年紀再大點,如果還想從軍,師傅給你機會,師傅和你立個十年之約如何,你現在十五,如果你二十五歲,在軍備方面的探索,還沒出成績,還想從軍,師傅就親自送你從軍,怎麼樣?”

    十年。

    如果這孩子,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探索,真的沒有進展。

    無論是從文從武。

    他都可以安排。

    才二十五歲。

    彼時,家也有了,孩子也有了。

    性格也更加穩重成熟。

    能力也更強。

    到時候,即便從軍,他也放心。

    “嗯。”

    楊東旭笑着點頭,鼻音卻有些哽咽。

    他又不是傻子,也不是白眼狼,豈能不知,師傅這麼安排的良苦用心。

    師傅自己早早就衝殺在第一線。

    如今,卻處處爲他們考慮,給他們選擇機會的同時,儘可能的在他們撲棱翅膀,振翅翱翔前。

    給他們最大庇護。

    朱棣笑着瞪了眼,“沒出息!”

    然後轉移話題,詢問:“觀摩團捎信來時,八叔就在信裏提及,給你說的親事……”

    八嬸兒直接把人家姑娘當童養媳,接到了土橋村。

    倒不是讓小姑娘幫着做事。

    而是想讓小姑娘去村中學堂學東西。

    村中另一批年齡更小的孩子已經到了讀書年紀。

    村裏學堂請了先生。

    八叔、八嬸兒自己掏錢,送未來兒媳去學堂學習。

    不得不說,八叔八嬸兒很有眼界。

    “你現在十五了,準備什麼時候回去成親?”

    東旭臉瞬間紅成猴屁股,低頭,看着懷中小雍鳴,有些害羞道:“師公啓程時,我寫了封信給家裏,我準備等師傅帶領第一鎮回金陵時,跟着回去……”

    師傅現在走不開。

    可他人生頭等大事,成婚。

    他想師傅、師孃能在場。

    他想在這個場合,像對待父母,給師傅、師孃磕個頭。

    朱棣笑着揉了揉小夥子腦袋,“行,到時候咱們一起回去。”

    “明天起,就跟着師傅,協助師傅一起編練第一混成協,在這個過程中,師傅教你練兵、統兵……”

    ……

    翌日。

    江寧。

    大清早。

    嗒嗒嗒……

    一人一馬衝入城內,直奔王記藥鋪。

    藥鋪尚未開門。

    耿瑄抵近藥鋪,一躍從戰馬跳下來,跑到門口,就拍門大喊:“民豐,民豐,快點!”

    他想喊媳婦春曉。

    可怕春曉生氣。

    劉民豐這傻小子,就是最好的工具人。

    吱呀!

    藥鋪門打開。

    耿瑄看到亭亭玉立的少女時,臉上笑容頓時更甚,“春曉,快點準備一下,咱們回金陵,今天,咱們師傅的海軍戰船就要抵達金陵!”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