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觀摩團開始沉默,壓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7035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目視所及。

    前方視線中,出現一片紅磚瓦頂房舍。

    還有很多人正在營建新的房舍。

    藍玉對這種紅磚瓦頂並不驚訝,土橋村家家戶戶都是如此,他和沐英在土橋村停留一日,還住過這種房舍。

    可建安這是做什麼?

    他是武將,來福主要目的是觀摩朱老四的私兵建設情況。

    但臨行前,也對建安做過瞭解。

    福建有名的貧窮縣。

    一個貧窮縣,大興土木?

    何況他注意到,百姓雖然衣服打着補丁,破破爛爛,可臉上並沒有飢色。

    “王爺,這是……”

    朱棣順藍玉手指方向看去,隨即笑道:“這是商賈們在建安建設的貨棧……”

    這些貨棧有點像後世的物流貨倉。

    福建有兩個這樣的地方。

    一個是建安,一個是閩縣。

    建安鄉土村社建成後。

    今年開始,建安鄰縣一些村莊開始自發效仿。

    並且,葉茂今年批准的一千個鄉土村社,有一半集中在建安附近。

    葉茂此舉,有做給他看,積極向他表明態度的一面。

    對此,他也沒有阻止。

    先集中在建安附近搞,也有好處。

    更接近建安,可以更好參考建安鄉土村社。

    如此一來,以建安爲中心,鄉土村社的發展速度很快。

    士紳幫忙搞,百姓自發搞。

    商人的嗅覺都是很靈敏的。

    敏銳察覺到,接下來福建北部,將會以建安爲中心,百姓最先富裕起來,同時,鄉土村社建成,人力、物力的動員也更加便捷。

    建安先建成鄉土村社,已經奠定了區位優勢。

    “商賈們想把生意做強做大,有能力的就紛紛來建安建立貨棧,一邊滿足現在做生意,一邊也爲將來搶佔先機。”

    藍玉點頭。

    他雖然不懂做生意,可朱老四這麼解釋,他很容易就能聽懂。

    和打仗其實一樣。

    領兵將領誰能預判戰局發展走勢。

    搶先在一些關鍵位置佈置兵力,就能佔據先機。

    “王爺,這麼說來,建安的發展情況,是不是比閩縣都好?”

    朱棣聞聲轉頭。

    一個年輕官員。

    他並不認識對方。

    方孝孺忙介紹:“殿下,這是鐵鉉,來福考察前,在鳳陽擔任縣令,搞鄉土村社。”

    朱棣眼底詫異一閃而逝。

    原來是鐵鉉。

    沒想到老頭子和大哥,竟然把鳳陽老家的鄉土村社建設,交給鐵鉉。

    這是個有本事的人。

    ‘他’靖難路上,差點死在此人手中。

    一個允文允武的官員。

    朱棣收斂思緒,笑着搖頭:“閩縣的貨棧建設要比建安規模更加宏大,閩縣不但有先建成鄉土村社的區位優勢,更有對外海貿的區位優勢,等咱們去雞籠嶼時,要從閔安鎮出發,你們就能看看閔安鎮的繁華了……”

    鐵鉉深深看了眼朱棣,點點頭。

    “王爺,下官盛庸。”又有一名年輕官員自薦後,好奇詢問:“這麼大規模大興土木,會不會加重百姓負擔?”

    觀摩團衆人全都看向朱棣。

    即便是藍玉,這些年讀史也知道,歷朝歷代最忌諱大興土木。

    隋煬帝不就因此而亡國嗎?

    朱老四太能折騰了。

    現在,金陵城有些人已經冷嘲熱諷,說朱老四類如隋煬帝。

    “不會。”朱棣指了指百姓,“我們建安百姓巴不得大興土木呢……”

    他沒搞地產。

    這也不是官府行爲。

    是豪強商賈,爲商業自發進行的行爲。

    建安官府只是在其中扮演溝通監督角色。

    負責劃定一塊,集中建設貨棧的區域。

    然後組織被劃定區域百姓選出代表,和商賈進行談判,確定遷徙補償事宜。

    爲了這件事,開春後,他還專門派蔣進忠回建安。

    主要是幫百姓爭取更大利益。

    ……

    他雖然沒打算搞地產。

    但商業催生下,發生的規模較大的地產交易,他還是樂意見得的。

    “在這次大興土木中,豪強商賈需要僱傭很多百姓,大量財富從豪強商賈手中流向城內百姓手中,流向鄉土村社中,燒製磚石的百姓手中,未來貨棧建成,更多海貿貨單,會分配到鄉土村社手中,商賈也會僱傭更多城內百姓,城內百姓因僱工身股制,將會得到更豐厚回報……”

    未來,給有錢人家當家丁,絕不是城內百姓最好的出路。

    ……

    “等接下來幾天,我們去農村觀摩,你們就能看到,商業對鄉土村社的刺激、引導效果,多麼強大。”

    衆人聽的津津有味。

    恨不得現在就去建安的農村看看。

    方孝孺擰眉擔憂道:“殿下,建安的商業如此活躍,百姓會不會全都去種植桑樹、棉花這樣的經濟作物,而造成莊稼作物種植面積減少……”

    他不是杞人憂天。

    建安一地如此沒什麼。

    可如果整個福建,整個大明,全都去追求種植經濟作物,一定會造成糧荒!

    當初他提議太子爺,應該試着搞僱工身股制,是不是有些盲目衝動了?

    建安活躍的商業行爲。

    讓他有些害怕。

    朱棣笑着打量方孝孺。

    方希直現在年輕。

    這些年,在江寧縣俯身參與到鄉土村社建設中實幹。

    並未像歷史那般頑固保守。

    他提出的問題,也十分中肯,直擊要害。

    這麼保持發展下去,肯定能成爲大哥、雄英治理大明的得力干將。

    “你的這種擔憂很有道理,不過並不是沒有辦法規避,建安在建設鄉土村社期間,已經對土地進行了評級,分爲上中下三等,上等、中等土地只能種植糧食,這是建安縣府定下的鐵律,最差的下等坡地,也只能種植棉花之類經濟作物,不準栽種桑樹……”

    改稻爲桑這種蠢事。

    他真不知,歷史上,嘉靖年間的官員怎麼會犯如此致命且蠢的錯誤。

    朝廷手中握有的山林有多少?

    把那些山林比較平緩的坡腳區域,伐木種植桑樹,難道不行嗎?

    “我們建安已經批准百姓,在歸屬朝廷的山林內,劃出部分區域,改種桑樹。”

    練子寧立刻追問:“建安百姓使用朝廷山林,建安縣府,要向百姓收繳稅賦嗎?”

    “沒有。”

    “難道就白用?”朱棣話音剛起,就被齊泰打斷。

    朱棣也不生氣,笑道:“你們都是官員,應該很清楚,新稅種一開,將來地方官員爲了斂財,恐怕會層層盤剝加賦。”

    “朝廷的山林還種着樹,只不過把一部分其他樹種變爲桑樹罷了,朝廷並未損失什麼。

    但卻可以繁榮民間,百姓富裕了,必然要在吃穿住行上花更多錢,朝廷已經開設的稅種,就能收取更多稅賦。

    國庫充盈,朝廷所付出的,不過是讓百姓使用部分山林罷了。”

    他不但允許建安百姓,使用部分山林種植桑樹。

    還給每個村,分配了一定數量的山林,種植橡子樹、柿子樹、栗子樹……

    等各類經濟類樹木。

    這些樹木結出的果實,可以豐富百姓日常食物。

    同時,也可以作爲精飼料,飼養豬羊雞鴨等家禽牲畜。

    單打獨鬥的農村。

    即便朝廷准許這樣做。

    百姓其實也沒有餘力。

    可鄉土村社模式下,人力得到高效發揮,是有餘力做這些事情的。

    ……

    ‘原來,還可以這樣治理地方,治理國家。’

    觀摩團衆人無人再詢問,全都陷入沉思。

    朱棣的介紹,對衆人觸動十分大。

    且已知曉內容,十分龐大了。

    需要好好消化。

    朱棣這番話,對於方孝孺等人。

    就好像課堂上,老師講的理論。

    很多細節,需要去實地觀摩,才能真正明白。

    這還是,方孝孺這些人身處縣令這個位置,這些年,其他人雖然未必像方孝孺,直接跑去土橋村蹲點,參與鄉土村社建設。

    至少全都經常往農村跑。

    對農村情況是瞭解的。

    若是換成朝中很多,只會之乎者也,聖人芸芸,根本沒接觸農村的老派官員,恐怕根本聽不懂。

    藍玉看了眼陷入沉思的年輕人,‘這種機會可不多,希望這些傢伙,儘可能多學點朱老四的文治。’

    事實證明。

    朱老四文治武功,都比太子爺優秀。

    太子爺底氣足不足,軍事方面能依靠的是他、沐英這些武將。

    文治方面,就是太子爺早早安排到地方縣府,擔任縣令栽培的年輕官員。

    未來,這些人必將取代朝中那些老腐儒,成爲中樞中流砥柱。

    朱老四胸襟大的不得了。

    願意毫無保留的展示給他們看。

    講給他們聽。

    實話實說。

    歷朝歷代,那麼多皇子,這個恐怕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他們學會了。

    將來大明朝,對朱老四這一脈,才有底氣和自信,保持戰略定力。

    學不會,或者瞎搞,最終扭曲了朱老四文治天下的設想。

    想通過戰爭方式,或大明曾支持過朱老四在海外發展,要求朱老四讓利給朝廷。

    他想想都臉紅!

    道義上也輸的一乾二淨了!

    ……

    比較盛大的歡迎宴後。

    觀摩團一行人,被安排在蔣家在城內的一處宅子內。

    縣府住了朱棣一大家子人,實在沒地方了。

    ……

    不過徐達留在了縣府。

    書房。

    小雍鳴、小祈嫿嘴特甜,姥爺姥爺叫個不停。

    尤其是小祈嫿。

    把徐達逗得合不攏嘴。

    直到把兩個小家夥安撫好後,才含笑看向朱棣、徐妙雲,兩孩子幹正事,雖然牽掛了點。

    可沒有比這,更讓長輩高興欣慰了。

    “四郎,你直接一刀把吳海給殺了,觀摩團衆人對此有些微詞。”要不是後來又聽說,就連張三丰都受四郎‘驅使’,恐怕此事還真不能這麼風輕雲淡,被所有人刻意忽略。

    “阿爹,四郎殺吳海,是因吳海有動搖四郎在福建施政的可能。”不等朱棣開口,徐妙雲就替朱棣說話,“而且,殺吳海,會引發很多讀書人非議四郎,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太子系的人,其實願意看到四郎被讀書人牴觸排斥。

    她教雄英時,隱瞞了此事。

    這件事,已經涉及了四郎和太子系的關係。

    雄英是個孩子,不應該摻和進來。

    更不能因此而替四郎出頭。

    不然,對雄英將來繼承皇權不利。

    “孃親,阿爹的狗腿子!”小祈嫿突然開口。

    徐妙雲瞬間‘惱羞成怒’瞪視。

    朱棣低下頭忍笑。

    哈哈……

    徐達微微愣怔,隨即仰頭爽朗大笑。

    ……

    觀摩團下榻處。

    朱雄英被藍玉、沐英帶來這邊。

    ……

    “舅姥爺,這些都是四叔、四嬸兒教我的,還有很多,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完。”

    再過幾個月,就快七歲的朱雄英,此刻已經像個小大人。

    比朱棣、徐妙雲剛去土橋村時,孩子王楊東旭更加成熟且有主見。

    看着藍玉、沐英,鄭重說道:“舅姥爺,我知道你是想知道,四叔、四嬸兒有沒有好好教導我,雄英希望,舅姥爺下不爲例,不然雄英會不高興。”

    藍玉、沐英錯愕看着,嚴肅而鄭重,小臉滿是不容置疑的朱雄英。

    回神後,藍玉笑道:“太孫,臣知道了,臣絕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隨後,藍玉叫人把朱雄英帶走,送回縣衙上課。

    兩人站在門口,目視朱雄英離開。

    藍玉脣角掛着笑容,感慨道:“在雄英身上,我看到了一絲朱老四的影子!”

    既令人驚訝,又讓人欣慰。

    他沒想到,雄英會這麼武斷提醒告誡他。

    這很朱老四。

    也很讓人欣慰。

    朱老四小夫妻兩的確沒藏私,且雄英也很聰明,學到了真本事。

    事實證明,陛下讓雄英跟在朱老四身邊學習的決定,十分英明。

    沐英笑笑,眼底憂慮一閃而逝。

    他不像藍玉這般樂觀。

    藍玉只考慮了雄英學到了老四爲人處事的本事。

    卻忽略了,這樣的雄英和太子的性格是否能融洽相處,是不是爲太子喜歡。

    ‘希望這種事不要發生吧。’

    ……

    於此同時。

    同一個院子內。

    旁側屋內。

    方孝孺等人站在窗前看着朱雄英被送走。

    方孝孺轉身,笑道:“永昌侯、西平侯都親自考校了,燕王肯定沒有對太孫藏私,這回大家可以放心了。”

    其實,他瞭解朱四郎夫婦。

    除了喜歡給人計小賬外。

    其他方面真的沒話說。

    同僚的擔心根本是多餘的。

    太子系很多人,一直對太孫跟着朱四郎學習,頗有微詞。

    只是礙於陛下和太子,不敢明着反對罷了。

    衆人關上窗戶,來到桌邊落座品茶。

    黃子澄忍不住詢問:“朱四郎今天入城那番話,你們都聽懂了嗎?誰聽懂了,給我講講,我聽的有些稀裏糊塗。”

    “我也有些不明白之處。”

    “我也是。”

    ……

    鐵鉉、盛庸看開口幾人,就知道,這幾人肯定沒有沉下心觀察農村。

    否則,不可能聽不懂。

    燕王講述的,其實已經很通俗易懂了。

    不過,他們懂,卻講不明白。

    於是,看向方孝孺,“希直兄,論咱們中間,誰對鄉土村社最瞭解,肯定是你,你給大家講講。”

    方孝孺也不推辭,隨即把他對朱棣那番話的理解,講述給衆人。

    最後總結道:“這也只是我的理解,等明天燕王帶咱們去農村觀摩時,大家一定要認真聽,認真看。”

    衆人紛紛點頭。

    沒來之前,大夥兒心中多少還有點不服氣,存着比較一番的心思。

    畢竟,他們也搞鄉土村社,效果、進展都很不錯。

    可來了建安後才知道,原來鄉土村社還可以這樣搞。

    鄉土村社並不只是農民合作種地這麼簡單。

    入城時,朱四郎多次提及的鄉土村社向更高級發展,更是想都沒想過。

    此刻,他們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朱四郎在建安搞得鄉土村社!

    ……

    翌日。

    朱棣帶着觀摩團衆人動身啓程。

    出城後。

    沐英指着隨行新軍將士的火銃,“老四,昨天就看到你麾下新軍這種新式火銃了,方便給我們看看嗎?”

    紀綱去迎接他們時,已經講述了此事。

    還隱晦講述了老四送回朝中的火銃,因爲種種原因,被匠作監束之高閣。

    朱棣笑着點頭,“孫元楚,把你們的火銃給西平侯等人看看。”

    沐英、藍玉拿到手後,就開始仔細端詳。

    木質的槍托沒什麼可看的。

    大明無數木匠可以做到。

    他們仔細端詳錐柱形銃劍。

    銃劍插入火銃管身部位是圓柱形,露在外面是錐柱形,中間還有一段比較粗。

    朱棣在旁邊講解示範下,沐英、藍玉明白,這段較粗位置,是方便手握,這銃劍還有着夯實火藥,裝填彈丸的作用。

    管身是兩人觀摩研究的重點。

    很精緻!

    至少在他們眼中,已經十分精緻了。

    這把火銃和大明現在裝備的火銃相比,簡直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

    砰砰砰……

    隨後,衆人按照朱棣教的,坐在馬背上射擊了幾次。

    徐達好奇詢問:“四郎,你們製造這樣一把火銃,成本多少?”

    “一兩銀子,如果製造的多,成本應該還可以壓縮三四成。”

    聽聞朱棣回答後。

    藍玉、沐英、徐達、俞同淵都在暗暗琢磨。

    一兩銀子有點小貴,但也不算太貴。

    比製作一把制式弓箭還要省錢!

    朱老四的東番陸軍第一鎮,全部裝備這種火器,也不過一萬兩銀子。

    對於普通人,這個數字很大,可對於朝廷來說,還能承擔。

    不過,還得等登上雞籠嶼,親自觀摩新軍演練,才能評估,這種武器,大規模裝備後的威力。

    藍玉回神,把火銃交給孫元楚,笑着徵詢:“王爺,我們有些迫不及待,想觀摩你的新軍了,咱們加快點速度,儘快觀摩完福建鄉土村社建設,然後儘快去雞籠嶼如何?”

    ……

    臨近中午。

    朱棣帶着衆人,來到距離建安縣城最近的一個村子。

    剛入村。

    就見徐增壽和小早川仲業,各挑着兩隻木桶。

    “父親!”

    徐增壽看到徐達時,高興大叫一聲,快速跑來。

    隨着徐增壽靠近,衆人聞到了一股刺鼻臭味,不由捂嘴。

    徐增壽注意到了,卻沒放下扁擔,眼底壞笑一閃而逝,故意挑着木桶靠近。

    衆人翻身下馬。

    藍玉沒好氣道:“增壽,你這桶挑過什麼東西,這麼臭!”

    “豬糞,我和小早川仲業剛剛往地裏跳豬糞,藍叔臭嗎?你小時候也在農村,不會連豬糞都沒聞過吧?”

    黃子澄、齊泰等人錯愕看着徐增壽。

    然後又悄悄窺探朱棣。

    朱四郎讓自己小舅子,在農村做這種事?

    徐增壽竟然能受得了?

    這麼刺鼻的臭味,怎麼還能笑得出來!

    徐達則滿眼欣慰看着徐增壽。

    當初把這兩個混賬,塞給四郎和大丫,是個正確不能再正確的決定。

    藍玉沒好氣瞪了眼,豈能聽不出,這小子是在笑話他忘本,沒好氣道:“你還別說,藍叔當時窮的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養豬了!”

    以前,這小子天天和他家兩個小子、耿瑄等人混在一起。

    現在跟在朱老四身邊,被朱老四帶着、管着,把他家兩小子,遠遠甩在身後了。

    就連耿瑄,現在爲了能配得上蘇春曉都特別努力。

    人比人氣死人啊!

    沐英看着遠遠放下擔子,來到朱棣身後的小早川仲業,好奇詢問:“老四,你這裏還有倭國人?”

    “小早川仲業是俘虜。”朱棣把事情經過告訴沐英,“他們這幾人,和增壽兄弟二人,都被我安排在農村,搞鄉土村社。”

    沐英深深看了眼朱棣。

    他十分肯定,老四對這幾個倭寇另有所圖。

    隨後,衆人入村。

    ……

    朱棣帶着衆人觀摩了村裏利用甘蔗養豬、商賈如何動員鄉土村社百姓,完成海貿貨單、種植桑樹、柿子樹、栗子樹的山林。

    甚至,還帶着衆人,觀摩了士紳入股搞鄉土村社的幾個村子。

    並且解釋了,保留這幾個村子的緣由。

    這一路走來,整個觀摩團越來越沉默。

    尤其是黃子澄、齊泰幾人。

    都是搞鄉土村社,他們搞的,和福建差距太大了!

    福建這邊的鄉土村社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活躍感。

    對比之下,他們搞的就有些死氣沉沉。

    而且,福建百姓對朱四郎的稱讚,更是讓人壓力沉重和絕望!

    觀摩團情緒變化,朱棣看在眼裏,卻假裝沒看到,衝擊大是必然的。

    ……

    來到閩縣時,已經是臘月中旬。

    與觀摩團的沉默壓抑相比,閩縣格外熱鬧。

    張三丰,福建地方豪強、軍政兩班人馬,全都在閩縣等着。

    都想試一試,能不能跟着去雞籠嶼觀摩新軍。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