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朱元璋派出的文武、水陸觀摩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6318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朱棣看着呂珍、葉文舉不由有些詫異。

    就在剛纔,兩人找到他,表示想和他單獨談談。

    於是,只能帶二人來到大營內一座空着的營房內。

    “不知兩位前輩,有什麼事?”對方是和老頭子一個時期的人物,雖然是失敗者,他也願意給其應有尊重。

    呂珍看向葉文舉,點點頭。

    葉文舉拿出包袱,放在桌案上,緩緩展開包袱皮。

    當裏面的東西露出來時。

    朱棣頓時微微皺眉。

    錦衣衛腰牌!

    飛魚服!

    看規格,還是百戶級別。

    皺眉看向呂珍二人,“呂前輩,這是……”

    呂珍拿起腰牌,遞給朱棣,“不久前,有錦衣衛駕駛小船突然登上梅花瓶,找到我們兄弟,自稱是太子的人……”

    呂珍將整個過程,詳細轉述給朱棣。

    既然說。

    那就絕不藏着掖着。

    葉文舉好奇觀察朱棣,不放過朱棣臉上任何細微表情。

    他特想知道,這位四皇子聽到這些,會有什麼反應。

    憤怒!

    猜忌?

    可惜,朱棣除了微微皺眉,臉色十分平靜,‘好深城府,好強的定力。’

    葉文舉光顧着觀察朱棣臉上神色,沒注意到,朱棣的手指,微微蜷曲後,又緩緩舒展。

    消息太讓人震驚。

    他也無法判斷,此事到底是誰做的。

    洪武九年。

    他出宮。

    然後一直就遊離於權力中樞之外,原以爲,可以躲開這種風波詭異之事,沒想到,該來的還是來了。

    ……

    “殿下,對方到底是誰的人,我們無從驗證判斷,我們也不想與殿下爲敵,所以,這套百戶官服,就交由殿下處置……”

    他們和朱棣交過手,現在不打不相識,合作過程中,更是對朱棣有了更深瞭解。

    就算真是太子的人。

    他們也不想得罪眼前這位。

    更不想站在這位對立面。

    朱棣笑了,接過百戶腰牌打量,是貨真價實的朝廷御製百戶腰牌。

    這玩意兒,有特殊標記。

    且也沒人敢私自仿造。

    把腰牌遞向呂珍,在呂珍詫異中,笑道:“我希望呂前輩能答應做這個百戶,想必,呂前輩也明白,將來我一定要對你們有所動作,今天我給呂前輩交個底……”

    ……

    “呂前輩有兩個選擇,一,帶着兄弟們落戶東番,徹底轉變爲海商。二,將來加入我的海軍中,所有人都要與我部進行混編,然後,呂前輩輔助俞靖……”

    朱棣給出兩個選擇。

    也是呂珍等人已經考慮過的。

    呂珍反問:“如果我們加入殿下麾下海軍,我還擔任‘太子’任命的錦衣衛百戶,殿下真放心?”

    “有什麼不放心。”朱棣不由笑了,“呂前輩能把此事告訴我,就證明呂前輩更傾向與我合作……”

    相信呂珍之餘。

    他也在冒險。

    他想看看,到底是誰!

    真是大哥?

    亦或,其他人?

    ‘好氣魄!’

    呂珍看着朱棣,忍不住暗暗感慨。

    元末最優秀的諸侯,無疑是朱元璋。

    但他覺,朱元璋家老四,比元末時的朱元璋更優秀。

    當即表態道:“殿下,現在我說什麼,都無法證明什麼,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殿下且看我們兄弟的表現!”

    他坦白此事,就決定倒向眼前這位。

    元末他們兄弟,賭張士誠能成最後贏家,失敗了。

    人到中年,年過半百。

    他決定再帶兄弟們賭一把。

    這回,就賭朱元璋家老四!

    朱棣笑笑。

    三人又談了會兒,從營帳內走出。

    衆人全都好奇打量。

    在重新前往觀摩臺路上,樑道明湊到呂珍身邊,低語:“呂前輩決定投靠燕王了?”

    他猜,八九不離十,就是此事。

    呂珍含笑點頭。

    周圍好奇關注的衆人,見呂珍點頭,紛紛露出笑容。

    樑道明則默默嘆了口氣。

    呂珍做出決定了。

    他呢?

    ……

    來到觀摩臺後。

    朱棣交代道:“你們去臺上觀看,我決定,今天下午的演練科目,我親自主持。”

    衆人不由微微錯愕。

    原計劃中,可不是如此。

    徐妙雲狐疑看了眼朱棣,兩人相濡以沫這些年,四郎情緒細微變化,她都能感覺到。

    四郎和呂珍單獨談完,出來後,真實情緒,其實十分壓抑。

    只是,這種隱藏在最深處的情緒。

    其他人感知不到罷了。

    徐妙雲心中暗暗擔憂,帶着衆人走上觀摩臺。

    朱棣來到陣列前。

    目光所及,五千人方陣,一條條直線,一雙雙眼睛,目視前方看着他。

    打鐵還需自身硬。

    只要有這些兄弟,只要手中握着一支強軍,他就能粉碎一切陰謀詭計!

    深吸一口氣,平復情緒,大聲道:“未來一段時間內,我會親自主抓你們的訓練,從今天開始,凡是我做到的,所有人必須做到!”

    ……

    觀摩臺上。

    熟悉朱棣的人,不由微微皺眉。

    隱約察覺,朱棣有些不一樣。

    徐輝祖側頭靠近徐妙雲,用只兩人聽到的聲音,低語詢問:“阿姐,姐夫怎麼了?”

    他隱隱感覺,姐夫在極力壓着一股極爲冷漠的憤怒。

    徐妙雲看着朱棣背影,眼底擔憂一閃而逝,笑道:“伱姐夫一旦領兵,不就是這樣嘛。”

    是嗎?

    徐輝祖狐疑看了眼徐妙雲,撓了撓頭。

    可能吧。

    隨即打消疑慮,繼續聽朱棣講話。

    片刻後。

    朱棣頓住,轉身看向譚淵,“準備吧。”

    “殿下,要不還是我帶着……”

    譚淵剛開口,被朱棣瞪了眼,頓時不敢說話,忙去準備。

    很快,譚淵帶着數百名將士,在觀摩臺左側遠處,擺放好密集的稻草人。

    然後……

    “這是幹什麼?”

    衆人看到,譚淵把一些尖銳的碎石子,灑在地上,不由好奇起身。

    徐增壽好奇跑下觀摩臺,抓了把碎石子折返。

    衆人紛紛取了點觀察。

    “現在,我命令,所有人脫鞋赤腳!”

    朱棣的命令聲這時響起。

    衆人循聲看去……

    朱棣彎腰脫鞋,將士們微微愣怔,也跟着脫鞋。

    樑道明想到了什麼,瞬間瞪大眼,“不會要赤腳走過撒碎石的路段吧?這石頭看樣子是用錘子破碎的,棱角很鋒利……”

    疼也就罷了。

    踩着步點走過,不但更疼,而且還能劃破腳底。

    這也太狠了吧?

    ……

    在衆人議論中,朱棣已經率領將士們,赤腳往觀摩臺右側而去。

    朱棣赤腳站在陣列左前方。

    譚淵歸隊後。

    朱棣大聲喝令,“第一鎮第一協,第一標,第一營,齊步走!”

    嗒嗒嗒……

    隨着朱棣提步,身後,譚淵、張武等人率領第一火銃營,隨即踩着步點,跟隨在後。

    所有人瞪大眼,看朱棣率領陣列,緩緩走入撒了密集尖銳石子的三百米路段。

    徐妙雲看朱棣踩上尖銳石子,忍不住心疼皺眉。

    從四郎的臉色看,似乎不疼。

    可只要看後面將士,踩上石子時,瞬間皺眉,隨着前進,臉漸漸變白,甚至,路面出現血跡,就知道,肯定很疼!

    “注意陣列!舉火銃!”

    朱棣肅然聲響起。

    身後將士們,雖然疼的厲害,可聽到聲音,忙舉起火銃,同時餘光看着左邊袍澤,找準隊列。

    “現在我們腳下踩着尖銳石子,往後在戰場上,迎面而來的會是敵軍騎兵、箭雨……”

    “所有人都要記住,只要號令下達,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所有人都必須執行命令,膽怯猶豫者,斬!畏縮不前者,斬!……”

    “你們如此!”

    “我更要如此!”

    ……

    朱棣的喊聲傳入將士們耳中。

    距離稻草人陣列五十步左右,朱棣光着腳,踩着尖銳石子,原地踏步同時,靠向第一營陣列左側,讓出射擊面。

    後面將士也跟着原地踏步。

    只見,所有人腳下位置,肉眼可見變紅。

    “立正!”

    嗒!

    號令傳出,將士們重重踩在尖銳石子上。

    朱棣拔刀直指前方稻草人陣,“三段射擊!”

    第一排將士瞬間蹲下。

    第二排將士舉槍瞄準。

    第三排將士的火銃,搭在第二排將士肩膀。

    “射!”

    砰砰砰……

    “射!”

    砰砰砰……

    ……

    這個午後。

    朱棣帶領着一個個營,反覆走過那段灑滿尖銳石子的路面。

    炒豆子般爆炸聲,在海灣內,響了整整一個下午。

    到最後,甚至整個海灣內,都能聞到火藥味。

    將士們反覆走過的那段路,到最後都被染紅。

    一直到傍晚。

    大營內才平靜。

    朱棣開始巡視每個營房,交代將士們用海水洗腳,清理傷口。

    衆人全都被震驚了,默默離開大營。

    呂珍房間內。

    樑道明感慨道:“娘的!太狠了!王爺真的太狠了!”

    對別人狠,不算什麼。

    對自己狠,才可怕!

    一個營,一個營親自帶着一遍遍走。

    將士們走一遍,朱棣就走十幾遍!

    最可怕,到後來,每個人腳底流血不止,氣勢反而越來越盛,每當進入石子路段時。

    每個人步點故意踩得特別重。

    就像一羣二傻子!

    身爲領兵之人,大家都明白,這不是傻。

    是血勇!

    朱棣以身作則,比士卒走的更多,受的傷更重,流的血更多,成功激起了將士們血勇!

    古往今來,鍛鍊新兵血勇,最常見的辦法,是讓新兵參與屠城,或者殺俘。

    俗稱見血。

    當兵的見血。

    就好比刀開刃。

    “我第一次見,用這種方式,讓新兵見血開刃!”

    呂珍苦笑,“可我感覺,這種辦法形成的血勇,比殺別人產生的血勇,更強!”

    傷人和傷己。

    所需勇氣完全不同。

    他可以毫不猶豫殺別人。

    但讓他拿刀在自己身上,不傷害性命前提下,劃拉幾下,心中也會猶豫。

    樑道明苦笑提醒,“據說,這一年,譚淵等人只是訓練了列陣、射擊等科目,年後,燕王將在雞籠嶼停留數月時間,展開新的訓練。”

    他實在不敢想象。

    朱棣要把這支新軍,訓練成什麼樣子。

    反正,即便現在,這支新軍他都十分眼饞。

    他要有這樣一支萬人精銳。

    可以在三佛齊橫着走!

    ……

    這一刻,很多人都在議論今天的訓練。

    朱棣巡查營房後,返回他和徐妙雲的住所。

    吱呀。

    推門聲響起時。

    徐妙雲託腮坐在嬰兒牀邊怔怔出神,聞聲忙轉頭,見朱棣回來,鬆了口氣,起身同時,忙催促:“快來洗腳……”

    “沒事。”朱棣笑着走到牀邊,看着已經擺放在牀邊的洗腳盆,無奈搖頭。

    訓練中,這點傷算什麼。

    他以前,傷的比這更重。

    那時,可沒人知冷知熱關心。

    徐妙雲瞪了眼,蹲在牀邊,幫朱棣脫掉靴子。

    靴中白鞋墊,已經完全染紅。

    洗過後,看着朱棣腳底密集的血口子,有些裏面還扎着木屑,低着頭,眼睛瞬間蒙上水霧。

    “有些傷口有東西,我要幫你清理,忍着點……”

    悶悶聲傳出。

    朱棣不由後悔了。

    早知道,他就在營房處理後再回來。

    “我一個大老爺們兒,真不疼。”朱棣笑着安慰。

    徐妙雲擡頭瞪了眼。

    大老爺們兒受傷就不疼?

    把她當孩子了?

    徐妙雲一邊給朱棣處理傷口,一邊詢問:“呂珍和你說了什麼?你別瞞着我,我能感覺到,剛開始,你情緒很壓抑……”

    後來,隨着訓練反覆進行,四郎雖然腳上傷勢越來越重,可情緒卻漸漸變好了。

    朱棣無奈笑笑,也不瞞着,“呂珍……”

    徐妙雲不由微微皺眉。

    會是大哥嗎?

    不是大哥,又會是誰?

    “那你準備怎麼辦?”

    “涼拌。”朱棣笑容漸漸消失,“我讓呂珍擔任這個錦衣衛百戶,我想看看,到底是誰?”

    他十分想知道,背後主使之人。

    徐妙雲沉默不語。

    如果真是大哥。

    大哥想要什麼?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亦或,擔心四郎的海軍力量,未來過分壯大,希望呂珍在某些特定時刻,帶着四郎積攢起來的海軍戰船,投效朝廷?

    ……

    若不是大哥,而是其他人,那就是離間四郎和大哥。

    可又是誰。

    竟然能指使動錦衣衛?

    蔣瓛?

    他就不怕,四郎直接回朝對峙?

    ……

    父皇對四郎的考驗?

    ……

    幕後之人到底是誰,她也沒頭緒。

    但她知道,四郎絕不希望,祕密揭開時,這個人是大哥。

    所以,下午剛開始時,隱藏最深的情緒,才會十分壓抑。

    ‘希望不是吧。’

    夫妻二人,默契把此事壓下,就當什麼也沒發生,什麼也不知道。

    ……

    年後。

    徐輝祖、沈至等人啓程離開。

    朱棣、徐妙雲帶着孩子們,則留在雞籠嶼。

    孩子們除了學習知識,及跟着朱棣學習武術外。

    俞靖特雞賊,知道這些孩子將來肯定是朱棣身邊的中流砥柱,經常開着戰艦,帶孩子們出海。

    希望孩子們喜歡海軍,將來在海軍效力。

    學生在海軍效力,朱棣作爲老師,總得把資源偏向海軍吧?

    算盤打得噼裏啪啦作響。

    金陵城都能聽到。

    而朱棣,則大部分時間,泡在軍營中。

    訓練將士們。

    福建方面,葉茂帶着一羣士紳,春節期間,親自來了一趟雞籠嶼。

    最終商議確定,今年福建批准搞一千個鄉土村社。

    至於去年三百個鄉土村社村莊,周圍鄰村,自發性搞鄉土村社,布政使衙門不限制,採取默許態度。

    朱棣就是想看看,百姓自發搞,能幹成什麼樣。

    與葉茂等人的悲觀不同。

    他對此較爲樂觀。

    敢於自發主動搞的村子,一定有敢闖敢幹,並且能組織起百姓的能人。

    他曾見過一個時代。

    農村涌現出許許多多這樣的能人。

    這個時代,肯定也不會少。

    他也不怕這些能人,竊取鄉土村社的全部利益。

    朝廷從律法上,已經確定,鄉土村社股份不可轉讓,只能父子傳承。

    這些能人,帶領鄉土村社發展起來,如果不滿足鄉土村社帶來的財富,只能帶着積累起的本錢,轉變爲商籍,前往城鎮發展。

    按照他的規劃。

    商人也必須施行僱工身股制。

    總之,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就是搞活民間,就如同亂世一樣。

    民間越活躍。

    越容易在龐大的百姓羣體中,篩選出有能力的佼佼者。

    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的模式,又規定了,這羣有能力的佼佼者,可以更富,但必須分潤一部分財富,直接在民間層面進行均富。

    帶更多人富裕。

    商業模式傳統,說到底是培養出來的。

    只要他堅定不移這麼幹。

    堅持時間久了。

    每個人都認同這種方式時。

    即便一小部分人,爲了一己私利,想改變,也不敢犯衆怒。

    培養全民共識至關重要。

    他就要在福建試驗。

    他要看看,整個福建,大多數人形成這種共識後。

    等他離開福建,離開大明後。

    他留下的這套東西,能延續多久?

    如果大部分人的認同共識,最終能擋住小部分人貪得無厭的私慾。

    那就證明,這套東西,可以長久存在。

    所以,接下來,他要在整個福建,推動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同時,掀起一場,全福建,全民共識!

    這種共識,最終要像三綱五常,牢不可破,堅定不移!

    ……

    福建轟轟烈烈的變化。

    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引起金陵激烈討論。

    ……

    洪武十三年十月。

    御書房。

    朱標剛剛結束兵法考校。

    恰在此時。

    蔣瓛送來了福建最新消息,“陛下,錦衣衛已經調查清楚,整個福建,至少五成商賈,已經完成僱工身股制改造,燕王近期通過布政使衙門,在整個福建民間,推動僱工身股制輿論認同……”

    ……

    “大儒吳海帶頭反對……”

    朱元璋微微皺眉,沒想到朱棣動靜鬧得這麼大。

    大儒吳海影響力不止在福建。

    整個大明都不小。

    待蔣瓛介紹完後,朱元璋沒發表意見,看向藍玉等人,笑問:“你們準備什麼時候啓程?”

    藍玉忙答道:“陛下,臣等準備近期就啓程去福建。”

    “父皇,兒臣想讓方希直、練子寧等人去福建觀摩。”朱標恰到時機提及此事。

    朱元璋笑笑,隨即說道:“可以,另外,水師也派人去,組成一個文武、水陸觀摩團,你們準備準備,三天後就動身。”

    所有人驚愕擡頭。

    這觀摩團規模,太大了吧!?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