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大明未來,夏季攻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4337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村西田邊。

    朱雄英追着一隻螞蚱在前面跑着。

    “雄英注意腳下。”朱元璋笑喊一聲提醒,餘光瞥視跟在身邊的朱棣,“你們要養殖、要種地,還要開設什麼家庭紡織,土橋村就這麼多人,能忙得過來?”

    混賬老四已經帶他參觀了土橋村的豬舍、以及東邊,靠荷塘修建的小型雞鴨圍欄。

    按混賬老四的說法,他們養的雞鴨,將來主要靠鮮草,以及荷塘、水田裏的小魚、泥鰍、黃鱔。

    以及秋天收穫後,不飽滿的糧食,加以合理利用。

    ……

    樁樁件件,土橋村要做的可不少。

    他也做過農民。

    很清楚,如果一戶人家,一家五口,有牲口可以伺候好五十畝地,可沒牲口,能伺候好二十畝地就十分不容易了。

    土橋村的攤子,鋪的太大了。

    ……

    “父皇,鄉土村社中的農民,和你以前當的農民不一樣。”朱棣笑着解釋:“鄉土村社把百姓組織起來,就是要解決,農民以家庭式爲單位,單打獨鬥,力量小的問題……”

    ……

    朱元璋在田邊,脫掉靴子,光着腳,拎着靴子,走入田中。

    在麥隴間隙走着,仔細打量……

    這塊地,剛鋤,雜草被鋤的十分乾淨。

    土質鬆軟,光着腳踩在上面,十分舒服。

    ‘看來,老四他們制定的一套考核辦法很有效,沒有偷奸耍滑的,至少沒有明目張膽,耍無賴的。’

    他當過農民,知道農村,就有那麼一些,扶不起的爛泥。

    ……

    朱棣耐心跟在後面,脣角掛着淺淺笑意。

    他知道老頭子在幹什麼。

    人性使然,一些村風不好的村子,偷奸耍滑肯定免不了。

    但只要制定合理,且較爲完善的獎勵懲罰機制,就可以確保所有人,至少做的像模像樣。

    就像土橋村,鄉土村社成立之初。

    就對偷奸耍滑做出了規定。

    優秀完成任務的家庭,分紅拿的多。

    而某家如果偷奸耍滑,引起很多村民不滿,就可以召開村民大會,超過五成贊同。

    就退還原始股本,將其踢出鄉土村社。

    這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是權衡利弊罷了。

    ……

    朱元璋看了眼,還在不遠處追螞蚱的朱雄英,“你繼續說,咱聽着。”

    “父皇認爲,農村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朱棣反問。

    ‘還考起咱了!’

    朱元璋沒好氣瞥了眼,“土地和人口,伱爹早些年當過泥腿子,現在又站在皇帝這個高度,這個問題還難不倒咱!”

    朱棣點頭笑笑,“可歷朝歷代都沒有把土地、人口兩種要素,完全利用起來。”

    “鄉土村社就是要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讓農民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產出的資源,創造價值。”

    “單獨的一個農戶買不起耕牛……”

    即便買得起,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一頭耕牛,一個春天,至少可以耕作一百畝地。

    一戶家庭,最多也就四五十畝。

    可只要餵養耕牛,無論幹不幹活,每天都要吃。

    單獨的農戶,無力置辦全鐵的農具……

    類似的問題,太多太多了……

    “父皇不是提倡天子與百姓共治天下嗎?這些話其實不用說,只要引導農民,以村爲單位,組織起一個個鄉土村社,在適當的時候,放開農民的生產經營邊際……”

    當農民的經濟地位提升了,並且還是以一個個團體的方式提升,社會地位,必將得到極大提升。

    根本不需要朝廷提什麼與百姓共治天下。

    也不需要強調士農工商。

    就好比,商雖然被規定爲賤業。

    可歷朝歷代的商人,那個卑賤了?比農民好一萬倍!

    朱元璋認真聽着。

    他想到了,鄉土村社如果真能推及天下,農民將會和地方官府、士紳三足鼎立。

    卻沒想到,這也暗合,他提倡的與百姓共治天下。

    “你所說的生產經營邊際指什麼?”朱元璋詢問。

    朱棣有些緊張,看了眼朱元璋。

    老頭子最喜歡制定條條框框,希望一勞永逸。

    要不然,也不會瘋狂的制定那麼多細分戶籍。

    鄉土村社發展到最後,一定是一個,以農民爲組織,以農村土地爲生產要素的,商業性小型經濟體。

    這樣的小型經濟體,將會星羅棋佈,點綴在大明的每一個角落。

    創造出巨大經濟產值同時。

    也會推動大明,由小農經濟向工商資本,不流血、不殘酷、溫和的萌芽過渡。

    這種萌芽需要時間。

    但八叔他們這些百姓,就會是這場萌芽運動中,最大的受益者。

    而且,不會革了老朱家的命。

    除非,老朱家的皇帝,自己找死,去取締、破壞鄉土村社組織,不許農民擴大生產經營邊際。

    ‘哎!’

    朱元璋把朱棣的猶豫思量看在眼裏,默默嘆了口氣。

    ‘現在混賬老四對咱說句掏心掏肺的話,也要斟酌了。’

    一時間更加後悔了,瞪眼怒叱:“有什麼就說什麼!敢做,還不敢說了!”

    心情煩躁,聲音很高。

    正在捉螞蚱的朱雄英被嚇了一跳,擡頭看來。

    朱棣暗暗深吸一口氣,“父皇,生產經營邊際就是紡織、養殖……我們今年種植棉花,計劃要紡織三百匹布……”

    嚐到買布利潤的鄉親們。

    其實想種更多棉花。

    直接紡織一千匹布。

    不過被他給攔下了。

    一千匹太多了。

    農民小打小鬧,擦邊搞點商業性經營,老頭子、朝廷睜只眼閉只眼。

    如果讓金陵城知道,他們一年幹出一千匹布。

    誰都不知,會引起什麼反應。

    ……

    “紡織、養殖小打小鬧,朝廷可以睜只眼閉只眼,一旦規模大了,朝廷是不是可以放開對農民的限制?允許鄉土村社,自由擴大生產經營邊際?”

    朱棣偷偷觀察朱元璋臉色。

    瞧着還行。

    繼續道:“未來,鄉土村社推及天下,鄉土村社必然還要參與其他生產經營,比如,村子爲單位,把農村種出的糧食,在農村碾米、磨面,直接在附近城池開設米鋪,以地方士紳爲糧商的中間環節取消,百姓會賺更多。碾米、磨面產生的糠麩,又可以被鄉土村社合理利用……”

    朱元璋聽懂了。

    鄉土村社推及天下後,農民爲了賺錢,一定會主動摸索尋找各種賺錢途徑。

    就好比直接碾米、磨面、直接開設米鋪。

    這還是能想到的。

    他可以肯定,將來,無數農民,爲了過上好日子,還能想出各種各樣賺錢的法子。

    這樣一來,農民就不能單純用種地來定義了。

    這就是混賬老四,猶豫思量的原因。

    對大明現有的規則肯定會形成衝擊。

    但他也能夠想象到。

    真按老四設想的發展下去,農村將會極度繁榮。

    大明也會極度繁榮。

    財富會比現在更多。

    也不會大量流向地方鄉紳豪強。

    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朱元璋收斂思緒,瞥了眼朱棣,語氣平緩道:“你先做着,咱不是老頑固,權衡利弊,利大於弊,咱就支持。”

    朱棣擡頭,見鬼似看着朱元璋。

    ‘老頭子吃錯藥了?’

    他都做好,老頭子激烈牴觸鄉土村社的準備了。

    哼!

    ‘這是什麼眼神!見鬼了!’

    朱元璋氣的微哼一聲,想罵人,最後還是壓住了。

    再罵,混賬老四,恐怕一點掏心掏肺的話,都不會和他說了。

    該看的看了,該問的也都問了,至少現在想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

    擡頭看了看日頭,“雄英,回家!”

    話罷,黑着臉,丟下發呆的朱棣,生着悶氣,快步走到田邊,也不管腳上的泥,穿上鞋,抱着朱雄英就走。

    朱雄英爬在朱元璋肩頭,偷偷看看朱元璋臉色,大喊,“四叔,回家了!”

    朱棣回神,笑着招了招手。

    快步跟上同時,搖頭嘀咕,“絕對是吃錯藥了!”

    無論是從歷史,還是過去一年多自身經歷,老頭子剛纔那番話,都挺嚇人的。

    根本不像他認識的老頭子。

    最終,他還是沒敢把鄉土村社發展到極致,工商資本萌芽的設想描繪出來。

    ……

    等返回時。

    午飯已經做好,衆人都在等着他們。

    馬秀英、徐妙雲見父子二人回來,紛紛起身,同時觀察這對活寶父子的臉色。

    朱元璋沒好氣瞪了眼馬秀英,笑着招呼,“吃飯。”

    朱棣衝徐妙雲笑着點點頭。

    一家人這才鬆了口氣,紛紛落座。

    ……

    飯後,朱元璋、馬秀英準備動身時。

    叔伯嬸子們提着大袋小袋,大筐小筐出現。

    ……

    馬車啓動,走出村口,朱元璋才停下招手的動作,收回視線,看着幾乎堆滿馬車的大筐小筐。

    嘴角無聲咧到耳邊……

    “這些鄉親,就聽說大丫爹喜歡吃農村野菜,大中午就摘了這麼多。”

    朱元璋咧嘴笑着,翻看筐子裏的野菜。

    春天,百姓家也沒什麼好東西。

    這些野菜,就是心意。

    就算把他皇帝的身份說出去,最多也就是讓土橋村百姓敬畏。

    絕對不可能如‘大丫爹’這個身份,受土橋村百姓歡迎。

    “天德跟着咱們家混賬老四沾光了。”

    馬秀英懷抱着朱雄英,聽到這酸溜溜的話,好氣又好笑瞪了眼,“人家天德還替咱們背黑鍋了!以前背黑鍋你怎麼不說,現在酸什麼!”

    嘿嘿……

    朱元璋笑笑。

    哎!

    突然,又嘆了口氣。

    馬秀英看了眼,沒好氣笑問:“又怎麼了?”

    “混賬老四不是洪武九年那個和咱掏心掏肺的了,現在也開始有所保留了。”

    朱元璋拍着膝蓋,嘆了口氣。

    哼!

    馬秀英氣的哼了一聲,瞪視:“現在後悔了?晚了!”

    話罷,就不願理會朱元璋,轉頭看向一邊。

    ……

    於此同時。

    大都督府。

    譚淵板板直直站在李文忠面前。

    李文忠笑着擺了擺手,“不要緊張,今天傳喚你來大都督府,是通知你,不要等肩標了,可以回提前遼東了。”

    “不久後,朝廷會派專人,去爲你們大遼河衛授予肩標。”

    “不出意外,會是皇太孫親自去……”

    “皇太孫!”譚淵下意識驚呼。

    李文忠笑笑,“對,皇太孫,至於陪同皇太孫的人,你也認識,上次和你們一起出關的朱四郎,本屆院試考,甲等第一名秀才,陛下家鄉鄉黨,朱四郎、周王朱橚,會陪同皇太孫,親自去大遼河衛,授予你們肩標。”

    ……

    ‘朱四郎?哈哈……朱四郎啊朱四郎,之前你還拒絕,現在陛下讓你去,你能拒絕嗎?’

    李文忠後面說了什麼,譚淵也沒聽清楚。

    懷着激動,稀裏糊塗結束談話,走出大都督府。

    張武、周浪在外等着,見譚淵呆呆走出來,還傻笑,忙圍上去,“百戶,怎麼了?大都督府突然召見,有什麼事?”

    他們是被大都督府的人,從江寧召喚來的。

    譚淵回神。

    拉着張武、周浪快步離開大都督府。

    找了個僻靜地方,左右看看,確定沒人,隨即笑道:“剛剛得到一個好消息,朱四郎要去遼東……”

    周浪、張武驚呆了。

    等譚淵話落,周浪回神,激動追問:“朱先生能趕上夏季攻勢嗎?”

    “應該能。”譚淵笑着點頭。

    朱四郎可是指揮使三人的結義兄弟,養寇計也是朱四郎提出來的。

    他這個鬼老四既然必須去遼東,不趕在夏季攻勢前抵達遼東。

    指揮使、張大寇、同知三人,肯定饒不了他。

    譚淵收斂思緒,這些事不能告訴張武、周浪,笑着催促周浪:“走,馬上返回江寧,你和家人道別,咱們明天就出發,儘快趕回遼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指揮使!”

    周浪、張武笑着點頭,他們比百戶,更高興,朱先生能參加大遼河衛的夏季攻勢。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