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御賜劍式肩標!山海關!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3477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御書房內很安靜。

    李文忠感到一股莫名壓力。

    不是來自皇帝舅舅。

    而是來自風波詭異的大勢。

    同爲武勳,他很清楚,奏章中那句,‘只認標識不認人’,看似平平淡淡,所產生的影響多麼大!

    一旦整個大明軍中,上下一致形成這個共識。

    就是給條狗,戴上相應的標識。

    將士們見了,也得回以軍禮。

    將領對軍隊的控制力度,將會被極大削弱!

    雖然將領的威望、能力還會對掌控軍隊,發揮着很大作用。

    但標識的作用更大!

    標識的分發權,將被牢牢控制在皇帝、朝廷手中。

    軍隊標識化。

    就是一種,皇權、朝廷對軍隊更有力的控制。

    ……

    朱元璋越看越震驚,越看越激動,手都不由微微顫抖。

    反覆好幾遍後,擡頭,“文忠,你認爲,老四那個混賬,能帶着一羣農民扛住馬匪衝擊,他搞得這個標識化,產生了很大作用?”

    思緒被打斷,李文忠忙收斂思緒,十分肯定點頭,“陛下,我們都是追隨你一步步走到現在的。”

    “當初咱們招收百姓從軍,新成立的新軍,在戰場上什麼樣子,我們都知道。”

    百姓組織起來,送到戰場上。

    就是經過一次次淘汰,最終能活下來的,就成了老兵。

    可土橋村這些人明顯不一樣。

    第一次表現的就很好。

    “臣認爲,對於土橋村的村民來說,標識的最大作用,就是讓他們在短時間內,變得有組織、有秩序,在惶恐混亂的情況,即便找不到能信服的人,但可以跟隨標識!沒有變成一羣無頭蒼蠅。”

    “一支軍隊,在戰場上,保持秩序不亂、不崩潰,比個人勇武更重要!”

    朱元璋點點頭,鼓勵道:“繼續說說,你對軍中推廣標識的看法。”

    李文忠其實不想說的。

    內心深處,也一直有些牴觸。

    他貴爲曹國公。

    也是大明軍中巨頭。

    搞標識後,狗戴上相應的標識,軍中將士都得回以軍禮。

    這種事情,想一想,就讓人有些難受。

    可他深知,皇帝動心了。

    也深知,真這樣做,的確利國利民,對於沒有野心,沒把朝廷軍隊,當做自己私人武裝的將軍們來說。

    軍中搞標識。

    可以讓領兵的將軍們更安全。

    甚至,皇帝對將軍們放心,文官就沒有辦法插手軍隊了!

    自從地位越來越高,他也開始勤於讀書了。

    宋朝文官、太監騎在武將脖子上,拉屎撒尿,實在太噁心了!

    或許本朝可以杜絕這種情況。

    呼!

    深吸一口氣,李文忠首先擺明態度,“舅舅,說實話,臣心裏多少有些不舒服,搞這種標識後,狗戴上相應的標識,都能在軍中擁有相應的地位了。”

    李文忠笑着,改變了對朱元璋的稱呼。

    接下來這番話,以親人的方式說,比臣子的方式更合適。

    朱元璋很喜歡這種親近,很喜歡這種掏心窩的話。

    笑着瞪了眼。

    笑罵:“繼續說!”

    “但臣支持。”李文忠十分認真道:“類似標識會分散權力這些,摺子內已經提到的,臣就不說了,臣說點丘福沒有想到的。”

    “賦予將領標識的權力,未來只能掌握在舅舅手中。”

    “將領佩戴標識,在軍中就擁有指揮權力、地位。”

    “扒掉他的標識,他就失去軍中權力、地位。”

    “一旦能實現這一目的,等於皇權、朝廷,對軍隊的控制力度,得到了一次有力加強!”

    “歷朝歷代,一直在探索加強中樞權威。”

    “秦朝的郡縣制、漢朝消滅封藩制、宋朝以文官統御武將。”

    “前兩者,是中樞對地方的收權,宋朝是對武將的收權,但宋朝的經驗,很明顯就不成功,以文御武,造成宋朝軍事實力長期疲軟。”

    “如果本朝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皇權、中樞有效有利的控制軍隊,就不需要搞以文御武這一套了。”

    ……

    朱元璋認真聽着。

    他聽出來了,外甥支持軍中標識化。

    也以他武將的身份,反對宋朝那套以文御武。

    ……

    “臣以爲,丘福奏章一定會對本朝,會對整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其影響力或許可以媲美郡縣制、廢除封藩制。”

    李文忠做了總結,結束了他對標識化的評價。

    朱元璋欣慰點頭,十分滿意。

    這番話,有好聽話,也有比較刺耳的話。

    但都是難得的大真話、大實話。

    “這個丘福,能力還有待考察,但對朝廷是忠心的,接下來,伱好好關注一下這個小將。”

    “是!”李文忠忙應道,暗暗感慨,‘之前算是入了陛下法眼,這道奏章遞上來,看來初步簡在帝心了。’

    殿內突然又陷入安靜。

    朱元璋皺眉思索着,某刻,指示道:“這道奏章先不公佈,丘福不是請求在軍中實驗嗎?”

    “准許他實驗。”

    “並且,咱還要親自給他設計標識。”

    話中,拿起筆,找來一張空白摺子,略作沉吟,回想摺子中描述的標識模樣。

    隨即提筆在摺子上畫了起來。

    片刻後,招呼李文忠,“你來看看,哪個好。”

    李文忠忙湊到御案旁。

    摺子上有兩種圖案。

    一種是盾牌形狀,分別有一道槓的盾牌、兩道槓的盾牌、三道槓的盾牌。

    另一種,像一把劍,不過沒有劍柄,劍體上面分別有一道槓、兩道槓、三道槓。

    “這種盾牌的標識,可以縫製盔甲胸口位置,至於這種劍樣式的,咱想着,縫製在袖口好呢,還是縫製在肩頭好?”

    “咱想着,縫製在袖口,象徵着,將軍們持劍,替朝廷開疆守土,劍無柄,警示將士們,兵權這柄劍不好拿捏,一定要兢兢業業,不可有私心。”

    李文忠一聽,就知道,朱元璋更喜歡這種無柄劍樣式的。

    略做沉思,提議:“陛下,袖口不好,丘福奏章裏面提到了,標識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要讓士兵第一時間找到上一級將領。”

    “袖口不顯眼。”

    “臣以爲,不如放在肩頭更明顯。”

    “一把無鞘無柄的劍,置於將領肩頭,一樣能起到警示將領的作用。”

    聞言,朱元璋笑了,“那好,就置於肩頭,看來你也更傾向於劍樣式的。”

    “咱們大明的軍服是紅色的,這劍式肩標也用紅色的,至於槓……”

    “陛下,不如就用綠線繡織吧。”李文忠提議,“丘福在奏章中也說了,四郎他們就是用綠色的布條。”

    朱元璋笑着搖頭,“他們那是沒條件,所以只能如此。”

    用一塊白棉布,找些鮮嫩的草,攥在手中搓揉染色。

    太兒戲了。

    他的大明軍,不能這麼兒戲。

    略作沉吟,朱元璋笑了,“這肩標代表着皇權賦予,那就用明黃線繡織三道槓!”

    “明黃乃帝王專屬色!”

    “上面的槓,代表着他們權力的大小,用明黃繡織,代表着他們的權力是咱賦予的!”

    “有明黃繡織的槓,代表着咱給他們權力,沒有,就代表着咱收回權力!”

    用明黃線繡織?

    李文忠十分驚詫。

    天下誰不知,明黃乃帝王專屬色!

    標識上帶有這個顏色,就相當於如朕親臨!

    標識的光彩,可以很容易,遮蓋將軍本人的威望!

    狗戴上明黃三道槓,劍式肩標,在軍中大搖大擺閒逛,恐怕都比不戴這種肩標的他高貴!

    李文忠一時間,已經難以分辨,這到底算是軍人的悲哀,還是軍人的榮耀。

    但有一點他已經看明白了。

    未來,一旦真的全面推行肩標,施行這種改革。

    他們這羣公侯伯,大明最高貴的武勳,未必人人都能得到這種肩標!

    他們……

    誰能得到?

    誰又將被淘汰出局?

    這必然會是一場,影響更爲深遠的鉅變!

    “文忠。”

    思緒被打斷,李文忠忙道:“臣在!”

    朱元璋深深看了眼李文忠。

    剛纔,文忠內心情緒波動一定很大,臉上表情很豐富,激動、沮喪、悲哀……

    應該是猜到了一些。

    “你統計一下丘福這一衛將領的人數,一人一副,左右兩個劍式肩標。”

    “把總以下的官職,紅槓鑲金邊,把總一道金槓……”

    “統計好後,去尚衣局製作,製作好後,快馬加鞭給丘福送去,讓他們在軍中低調實驗總結經驗,這種肩標,還要根據他們的總結,進行修改,告訴他們,有什麼想法都要知無不言提出來!”

    “你提醒馮勝,咱不希望此事過早被朝中知曉,咱也會命令毛驤,管控好關外關內消息往來。”

    “去吧。”

    “臣遵旨!”

    李文忠領命後,匆匆離開。

    一天後,就把製作出來的劍式肩標,呈送到朱元璋面前。

    紅色劍式肩標,縱向排列着三道槓。

    朱元璋用手摸了摸,愛不釋手,滿意點頭:“不錯不錯,做的很精良。”

    李文忠鬆了口氣,笑了。

    瞧着朱元璋愛不釋手,也有些眼饞。

    眼巴巴盯着。

    朱元璋注意到後,不由笑罵,“將來少不了你的,這是給千戶級別佩戴的,你眼饞什麼!”

    李文忠訕笑,暗暗腹誹,‘這不是怕將來,連個千戶級別肩標都撈不着嘛!’

    “這個咱留下,其他的,快馬加鞭,馬上送往丘福處!”

    “是!”李文忠領命後,忙去安排。

    當天,數十騎帶着皇宮尚衣局製作的劍式肩標,快馬加鞭北上追趕。

    ……

    數日後。

    朱棣等人行至灤州,距離榆關已經很近了。

    於此同時,北方,落雪了……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