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朱元璋眼紅,馬秀英引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3337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咔!

    御書房門,被很用力推開。

    朱元璋眼角抖動間。

    馬秀英已經闖了進來。

    見馬秀英掃視一眼,視線落在跪在地上的毛驤身上,朱元璋忙笑着起身,詢問:“你怎麼來了?”

    “給皇后看座。”

    馬秀英走來,在朱元璋旁邊坐下。

    眼神餘光瞥了眼明顯心虛的朱元璋,詢問:“再談什麼軍國大事,連我都不能聽?”

    “這大明立國,我也出過力,難道我還會害大明?”

    毛驤把頭低的更低。

    這種問題,他是回答不了。

    誰惹出的事,誰收拾吧。

    朱元璋笑道:“誰說你不能聽了,是外面那些人不會辦事,咱讓人把那些太監、宮女都帶下去,狠狠杖責!”

    馬秀英瞪了眼,朱重八就是拿捏住,她心善。

    所以把事情都推給宮女太監!

    在眼下的大明朝內,朱重八不想讓她聽到的事情,絕不是什麼軍國大事。

    定是關於老四的消息!

    “不必遷怒別人了,他們也是遵照命令辦事,沒有命令,他們不敢攔我。”

    一顆不軟不硬的釘子懟回去,朱元璋嘿嘿訕笑幾聲,趕忙轉移話題。

    都半輩子的夫妻了。

    相處之道,早磨合出來了。

    “毛驤,繼續說說朱四郎那混賬,這段時間做了什麼。”

    放眼整個大明,也就娘娘能收拾皇爺了。

    毛驤忍笑腹誹一句,忙打開摺子,“稟皇爺、娘娘,近日,朱四郎已經忙完全部的農活。”

    ……

    聽朱棣顆粒歸倉,馬秀英脣角微揚,餘光瞥了眼朱元璋,“換你種地,伱能把日子過成老四這樣嗎?”

    被人說,老子不如兒子!

    這能忍?

    朱元璋頓時氣急道:“元朝要是有咱們大明現在的安定環境,咱過的肯定比他強!”

    嗤!

    馬秀英輕嗤一聲,懶得搭理,催促道:“毛驤,繼續。”

    毛驤這才敢繼續介紹:“前些時日,江寧縣令帶着縣衙的人,親自去土橋村收田稅……”

    “等等!”

    朱元璋立刻喊停,皺眉道:“縣令親自去土橋村收田稅?這縣令發現朱四郎身份了?”

    “皇爺,並沒有。”毛驤解釋道:“您應該對這個縣令有印象,當初你還點評過他。”

    朱元璋想起來了,笑罵:“就是那個搞形式,在役夫窩棚拔草的縣令,好像叫……叫……”

    “蔣進忠!”

    毛驤回答:“是,江寧縣令就叫蔣進忠。”

    “徭役期間,這位蔣縣令還親自去河堤見過朱四郎。”

    “向朱四郎請教過如何爲官。”

    “那混賬是如何說爲官之道的!”朱元璋起了興趣,忙追問。

    “談論這些話時,只有朱四郎和蔣進忠獨處,錦衣衛蒐集到的內容有限。”毛驤爲難道:“零碎的內容顯示,朱四郎對蔣進忠說:爲官很簡單,上有所好下必行耶。”

    “陛下喜歡實幹真幹,清廉的官,給陛下當官,就要實幹真幹,清廉。”

    ……

    “蔣進忠因這次見面和朱四郎結緣。”

    “因爲分工合作的緣故,江寧縣徭役,完成的又好又快,朝廷給評了個優,蔣進忠因此更看重朱四郎,甚至還想請朱四郎當私人幕僚師爺!”

    “或許是把朱四郎的話聽進去了,這次直收田稅,蔣進忠就是想真幹實幹,給百姓謀點好處!”

    朱元璋點點頭。

    都不用毛驤細說。

    他也清楚地方官府包稅制。

    歷朝歷代都這麼幹。

    實在是官府人手太少,田稅收繳期限有限,單純靠官府,忙不過來。

    至於給地方官府增配人員?

    那不可能!

    爲了收稅增配人員,朝廷養不起!

    唐朝時期,兩千多人養活一個吃皇糧的。

    發展到現在,已經變成幾百人養活一人了。

    對百姓來說,已經是極大的負擔。

    一些旁枝末節的事情,朝廷只能藉助鄉紳力量。

    當然,藉助鄉紳力量,無形中,就給了鄉紳臨時權力,就會造成鄉紳利用權力對百姓施行壓榨。

    任何事,有利有弊。

    作爲皇帝,他也只能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江寧縣衙的人員配置,直收能忙得過來?”馬秀英好奇詢問。

    毛驤忙搖頭,“據錦衣衛瞭解的情況,這位江寧縣令此次直收,主要爲了達到兩個目的。”

    “一,他們想摸清楚,收取田稅過程中,火耗多少,打算在今年,給包稅鄉紳,確定最高收繳額度。”

    “壓縮包稅鄉紳的利益,讓百姓能多得利一些。”

    馬秀英、朱元璋不由詫異對視。

    朱元璋點頭稱讚道:“甭管這個蔣進忠做這些事,出發點如何,這個官兒,是個肯動腦子的!”

    毛驤很機靈的隱瞞了,蔣進忠這樣做,是得到了朱棣提點。

    他已經猜到,朱棣幫蔣進忠,是想給土橋村那羣孩子,找一片遮陰的葉子。

    所以,朱棣不需要這些功勞,希望這些功勞落在蔣進忠身上。

    他便順水推舟幫一把。

    “蔣進忠第二個目的,是準備採用包稅制、直收制兩種田稅收繳方式。”

    “今年去土橋村,明年輪其他村,通過輪流直收,讓江寧百姓,儘可能多受益,存下些抵禦旱澇災害的家底。”

    “不錯!不錯!”當朱元璋聽到這些後,明顯對蔣進忠更滿意了,催促:“說說土橋村直收的情況!”

    因爲土橋村有錦衣衛力士,這次毛驤說的很詳細。

    ……

    “等等!”

    某刻,朱元璋忽然喊停,“這競拍包稅,把大片區,拆分成村爲單位,引入小地主,進行競拍,進一步給百姓謀求好處的方式,也是蔣進忠想出來的?”

    “不是。”毛驤立刻否認,“據蔣進忠去其他村兒收稅途中,和身邊人講,這個主意出自朱四郎。”

    直收的功勞,全部給了蔣進忠就足夠了。

    這份競拍功勞太大。

    他擔心蔣進忠的能力,根本接不住!

    毛驤偷偷窺探朱元璋的表情,果然,如他拿出這張摺子時,判斷的那樣。

    皇爺眉宇神色間,流露出小小自豪同時,神色很凝重。

    朱四郎有能力,身爲父親,皇爺沒理由不高興。

    可皇爺同時還是君王。

    “盯緊江寧縣的競拍,盯緊他們競拍成功後,小地主收稅的全部過程,咱要知道詳細的第一手消息!”朱元璋回神後,立刻做出安排。

    “是!”

    ‘蔣進忠若是能抓住這個機會,把競拍包稅這件事辦好,辦漂亮了,也就簡在帝心了!’

    毛驤暗暗替朱棣高興。

    他很瞭解皇爺,皇爺吩咐仔細關注事情進展,分明就是對競拍包稅這種,極有可能惠民的模式,產生了興趣。

    蔣進忠作爲競拍包稅的第一執行者、參與者。

    做成此事,必然是大功一件!

    朝廷如果要推廣,蔣進忠或許還會被叫到朝中。

    以一個七品縣令身份,給朝中大臣講解經驗!

    這是天大的榮耀,也是巨大的政績資本!

    隨後毛驤又繼續彙報蔣進忠在土橋村一些事情,彙報結束,恭恭敬敬把摺子放在御案上,很識趣的離開。

    朱元璋拿起摺子,翻開看了看,冷哼道:“咱懷疑,直收也和老四那混賬有關係!”

    “只是毛驤無能,蒐集到的信息有所殘缺,無法驗證罷了!”

    “別以爲咱看不出,他帶着蔣進忠,去學堂,又是讓其給那羣孩子講話,又是安排那羣孩子送花環的目的!”

    “他是提前給這些孩子,找一片仕途上的遮陰綠葉!”

    “看來,他還真的想把這些孩子,送入咱大明的官場!”

    ……

    啪!

    坐在旁邊的馬秀英,越聽臉越黑,某刻,猛地拍案。

    蹭一下起身,轉身,看着朱元璋,生氣道:“四郎作爲孩子們的先生,他們先生、學生間感情那麼好。”

    “作爲孩子們的人生導師、領路人,他當然要爲一些,志在仕途發展,施展人生抱負的孩子,提前準備,做些規劃。”

    “這有什麼錯!”

    “他自己都可以這樣做,可他沒有,把蔣進忠當做這棵遮陰樹,爲什麼!”

    “還不是怕你們多想!”

    “看你的反應,更能證明,他有必要這樣做!”

    看着發火的妻子,朱元璋十分無奈,伸手拉着馬秀英坐下,安撫道:“坐坐坐,咱就是說說,又沒說因此難爲他!”

    ‘就是,那些孩子過於優秀了!’

    朱元璋腹誹一句。

    這些孩子品性端正,態度認真,最難能可貴,在老四小夫妻引導下,小小年紀,就掌握了一套觀察人事物的辦法。

    就如那個楊東旭!

    只要這些孩子能堅持如此,未來肯定能出幾個出類拔萃的好苗子。

    他是有些猜忌。

    可更多是眼紅!

    大明立國後,他就着手養士。

    暗中觀察選定一些年輕士子、年輕官員,儲備起來,準備着重培養。

    可真正能入眼的,也沒有幾個。

    這件事,反倒是老四夫婦,做的比他都好。

    那個楊東旭,他就很想去摘桃子,搶過來!

    可又擔心,搶過來,培養出來,楊東旭最感恩的還是老四!而非標兒!

    馬秀英見朱元璋神色變幻着,沒好氣道:“要不要去土橋村微服私訪看看?”

    “聽毛驤彙報,哪有親自去看看,更直觀清晰。”馬秀英不動聲色,繼續引誘着……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