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朱棣:我也有件好事要分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數:2379更新時間:24/06/27 08:00:08
    村兒裏的地,除了少部分旱地分部在村東。

    餘下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西。

    “四郎,這裏!”

    朱棣剛來到自家地頭,遠處就有人招手呼喊。

    是春妮、春曉的父親。

    蘇六六。

    元朝統治時期,出生的這批人,名字大多有個特點,基本都帶着數字。

    尤其是底層百姓。

    “四叔,四嬸,二叔……,你們都在啊。”朱棣笑着走過去。

    蘇四叔拉住朱棣,就往田裏走。

    邊走邊說:“你讀書多,見多識廣,看看這是什麼草,咱們伺候莊稼這麼多年,從未見過這種草。”

    “可不,俺家地裏也有好幾顆,叔打算鋤死,你六嬸兒不讓。”

    “俺家婆娘也一樣,說要等等看。”

    ……

    朱棣一腳深一腳淺,踩在泥濘的麥隴空隙間,聽着鄉親們議論,不由笑了。

    十幾步距離,很快就到了。

    四叔指着一株雨後,翠綠秧苗,“四郎,就是它,你幫着看看,到底是什麼?”

    按捺着喜悅,朱棣蹲下仔細觀察。

    是玉米秧苗!

    錯不了!

    他是觀察,秧苗的長勢情況。

    是否適應大明的環境?

    至少現在看起來,很適應。

    翠綠翠綠的。

    高到膝蓋、葉片已經有三指寬了,掛着晶瑩的雨露。

    “四郎,認識嗎?”楊八叔問道。

    朱棣微微搖頭,“八叔,我也不認識,不過這株植物,我家麥田裏也有。”

    “四郎,那你準備割掉嗎?”四嬸趕忙追問。

    鄉親們全都看着朱棣。

    幾個月相處,朱棣和徐妙雲,在土橋村已經很有影響力了。

    朱棣笑着搖頭:“我準備留着,等到秋天,看它產出什麼種子。”

    “我猜測是飛禽走獸,在深山老林中,吃了它的種子,來到土橋村,沒有完全消化,就隨着糞便,排泄到咱們的村田裏。”

    “飛禽走獸能吃,證明沒有毒性,家養的家禽也可以吃。”

    “咱們人也可以食用!”

    “飛禽走獸都沒辦法完全消化,變相證明,種子應該很大,有可能產量不小呢!”

    ……

    認真說完,他準備好的推理後。

    朱棣笑看着衆人,“各位叔伯嬸子,我建議,大家把這種植物保留下來。”

    “這麼幾株,對麥子收成影響不大。”

    “書上記載了,咱們現在種植的水稻、麥子、黍子等一切農作物,最早都是野生的,是被咱們農民馴化的。”

    “萬一,這種植物,是一種高產量的植物呢?”

    “反正,我是準備保留下來。”

    叔伯嬸子們相互對視,隨即紛紛開口。

    “四郎要保留,俺家也保留!”

    “孩子他爹,要是聽你的,前些天,咱們就把這棵草撅了,還罵俺敗家!”

    “聽四郎的,四郎說得對,攏共幾株,對麥子收成沒什麼影響。”

    “可不,萬一是一種高產的呢!”

    “老天爺啊,伱千萬別耍俺們這些農民,給俺們一個驚喜吧!”

    ……

    呼!

    暗暗鬆了口氣,聽着八嬸都開始祈求老天爺給個驚喜,朱棣不由笑了……

    看着一張張,對未來多了一絲期盼的面孔,他在心中默默暗道:一定會成爲驚喜的!

    又閒聊了幾句,衆人就各忙各的散開。

    朱棣匆匆返回自家麥田,尋找玉米秧苗。

    剛纔對鄉親們說的那番話,有部分內容,他撒謊了。

    整個五月份,他都在忙教學、去山裏選製作毛筆的木材、蒐集鬃毛、製作毛筆。

    雖然也抽時間,看過莊稼長勢。

    但只是站在田邊看看。

    還真沒關注,玉米種子有沒有發芽,長勢如何。

    朱棣沒走幾步,就眼睛一亮,找到了一株!

    不遠處,還分散着七株。

    瞧着翠綠秧苗,笑着自言自語:“鄉親們都期盼着,你們能給他們的艱辛生活,帶來一絲驚喜。”

    “你們可長點心,爭點氣!”

    “聽到了嗎?”

    其實,他有些擔心,玉米無法適應,大明時期的氣候。

    即便在此之前,沒種過地,他也知道一個道理,氣溫、降雨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對農作物的發育、成長產生很大影響。

    “不行,再看看……”

    鄉親們的生活,太需要一點驚喜來調劑,可能,一點驚喜,就能讓他們高興一整年。

    就像村裏辦學堂。

    都兩個月了,他們每每提到學堂,臉上還是會情不自禁,流露出激動的笑容。

    朱棣三下五除二脫了鞋子,就沿着麥隴,一行一行仔細搜尋玉米秧苗。

    ……

    “78”

    ……

    “86”

    ……

    “157”

    ……

    “283”

    朱棣從最後一行麥隴走出來,站在稻田和麥田分界線上,笑了,“這塊地,種了300粒種子,283株發芽成長,是個好兆頭!”

    不錯的發芽率,初步證明,玉米對大明時期的氣候,適應的不錯。

    現在,他才更有底氣,給鄉親們一個驚喜!

    ……

    心情極度愉悅中,幹活又好又快。

    臨近中午。

    日頭高懸。

    氣溫越發悶熱時。

    朱棣已經把水稻田清理了好大一塊。

    田邊,累積了一堆堆雜草。

    “四郎,收工回家吧。”

    “四郎就是能幹,一上午拔的草,比俺們兩個人都多!”

    ……

    這時,鄉親們也陸陸續續收工回家,經過朱棣的田邊,看着清理乾淨的稻田,以及整齊堆在田邊的野草,哪怕早見識了朱棣幹活麻利,還是不由紛紛驚呼誇讚。

    朱棣笑着打招呼同時,從田裏出來。

    在水渠邊,把手腳洗乾淨。

    又從野草中,挑選了一些大黃、小黑、小蠢貨喜歡吃的野菜、野草。

    收拾妥當後,和鄉親們聊着天,回家。

    剛進院子……

    香味撲鼻而來,爭先恐後,蜂擁竄入鼻孔。

    徐妙雲聽到動靜,走到門口查看,看到朱棣時,頓時笑了:“飯馬上就好。”

    朱棣把一部分草添到馬槽,笑着詢問:“做什麼好吃的了,光聞香味兒,我都要流口水了。”

    聞言,徐妙雲莞爾一笑,“孩子們太皮了。”

    “我們不是去荷塘邊練字嗎?”

    “練字休息的空閒,他們就編籠子捕魚。”

    ……

    “放學時,一個個都給我塞他們抓到的魚。”

    ……

    “我做了荷葉蒸魚。”

    朱棣笑着走過去,進屋。

    徐妙雲把毛巾、皁角準備好,含笑轉身去竈臺,同時詢問:“莊稼長勢好嗎?”

    “好!”朱棣一邊洗漱,一邊高興笑道:“不出意外,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對了,我也有件好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