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統一思想,衝刺!(上)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新手釣魚人字數:4792更新時間:24/06/27 07:16:15
“.”
看着有些震驚的王有功,徐雲想了想,繼續說道:
“有功同志,我記得你是魔都人吧?”
王有功點了點頭:
“對。”
接着他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
“浦西那邊的魔都,不是浦東也不是蘇北哈。”
徐雲:
“.”
好吧,光聽這句話就知道王有功的魔都血統很純正了.
接着徐雲深吸一口氣,在空氣中朝王有功比劃了一個方方正正的空間,說道:
“有功同志,我印象裏浦西那邊還有很多弄堂吧?”
“據我所知,如今有不少弄堂都會把電視擺在總弄或者大院裏,每次看電視的人最少都有好幾十號。”
“有些場地開闊的地方,人數突破一百多都是常態。”
“另外類似這種情況的地方不在少數,所以這五十多萬臺電視可以覆蓋的實際觀衆人數,最少都可以乘個10倍。”
魔都的弄堂算是一類很有時代性的建築,一處弄堂裏通常居住着幾百甚至上千號人。
在眼下這個大多數家庭都還用着痰盂的年代,各大弄堂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幾百人同時倒刷痰盂的震撼場景.
當然了。
徐雲此時提及弄堂並不是爲了和王有功交流刷痰盂的經驗,而是想藉此告訴王有功另一件事:
這年頭一臺電視可以覆蓋的觀衆數量,最少都是十數爲計。
而在他對面,王有功的瞳孔頓時微微一縮。
他.或者說現場大多數學者雖然閱歷豐富,但在電視這塊確實陷入了一個認知有些錯誤的誤區。
這個誤區出現的原因很複雜,首先與他們的閱歷有關:
王有功以及現場很多學者在國外都接觸過電視,對於這種機器的功能並不算陌生。
但他們在國外見到的電視基本上都是供個人或者家庭使用的,很少有人會跑到別人家裏去蹭電視。
接着他們帶着這種潛意識回到了國內,三四年前被選入了221基地,由此又錯過了接觸華夏第一批電視的機會。
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導致了他們現在需要徐雲提點才能意識到一些事情。
比如說這種大家一起看或者說蹭電視的模式。
隨後王有功仔細想了想,感覺徐雲說的大概率是真的。
雖然他沒親眼看過一羣人圍着電視機的場景,但他卻親眼見識過基地的電影放映。
在如今這個時代,影像這玩意兒對華夏人的吸引力確實很高,基地每次露天放映電影都會吸引上百號人,甚至有些人還會爬到樹上邊嗑瓜子邊看熱鬧.
王有功家裏的弄堂便有一處可以容納一百多號人的大院子,如果有人把電視搬到院子裏頭,那畫面似乎也是可以想象的.
就在王有功陷入沉思的同時,徐雲又開口了:
“有功同志,我再和你同步一個信息吧。”
“根據我們收到的數據,截止到去年十二月份,我國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是1.2臺和0.003臺。”(注:這裏的城鎮概念比後世嚴格很多)
“有功同志,你知道這代表着什麼嗎?”
“額”
王有功聞言連忙將心緒拉回了現實,皺着眉頭思索了一會兒,但很快便搖了搖頭。
他沒有理解徐雲的意思。
徐雲見狀又提醒了一句:
“有功同志,你別忘了,咱們現在距離原子彈爆炸還有八個月時間呢”
“八個月”
這一次,王有功先是重複了一遍徐雲所說的時間,旋即瞳孔驟縮!
過了片刻。
王有功帶着有些急促的呼吸頻率,激動的看向了徐雲:
“徐雲同志,你是說組織上準備用這八個月的時間,加速生產和普及電視機?”
“沒錯。”
徐雲點了點頭,補充了一句:
“準確來說,是針對有條件的公社和鄉鎮進行定點的電視推送,費用由國家承擔。”
說罷。
徐雲的臉上亦是閃過了一絲激動。
實話實說。
在眼下這個時代,想要商業化在鄉鎮的普及電視機是不可能的,因爲國內欠缺足夠的商業以及工業條件。
要知道。
這年頭很多地方連電都沒通呢
但另一方面。
商業化的角度雖然行不通,但配給化的方案還是具備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是電視機的產量。
早先提及過。
如今國內電視機的年產量是13萬臺左右,保有量在五十萬上下。
說來也巧。
上輩子徐雲在寫的時候也寫過類似的數據,然後有個人便拿着一張華南理工官網的截圖來擡槓了,說當時的年產量只有2000臺.
這裏要搞清楚一件事兒,那就是集成電路電視和晶體管電視、電子管電視是不同的概念。
華南理工那張數據上記錄的是晶體管電視和集成電路電視的產量,而且是寸單片的集成電路電視。
這些集成電路的來源是毛熊,和真正的國內電視產量是兩碼事兒。
包括後來哈市、魔都成立地方性電視臺的時候從毛熊那邊進口了200多臺電視,這些實際上也是寸單片的集成電路電視。
津門無線電廠在很長時間內都只能生產電子管電視,當時的年產量還上過了工人日報進行表彰。
後來徐雲還主動給了正確數據的參考來源,結果沒想到那人就莫名其妙就破防了,徐雲黑粉喜+1
還是那句話。
現在有很多資料是開放式的,可能你百度一下順手一截就能搞定,但去‘糾正’別人的時候好歹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吧?
概念都分不清就吃了槍藥似的胡亂槓一通,解釋了以後自己感覺沒面子就破防了,這特喵的讓被槓的人找誰說理去.
更別說這年頭的產量有13萬臺,其實並不能代表每年都會增加13萬的用戶。
這裏的產量有相當部分會用於用戶的迭代和維修更換——尤其是後者,這年頭電視的故障率其實是很高的。
另外扣除掉體制內領導配給、部隊配給後,流通到社會上的就更少了。
在徐雲穿越來的2023年,電視機的年產量甚至達到了1.96億臺,差四百萬就破2億了——這可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但你能說全國每年增加兩億個電視用戶?
還是那句話。
華夏的人口基數在全球都數一數二,很多你覺得誇張甚至反認知的數據,在這種人口的加持下其實是完全合理的。
視線再迴歸現實。
年產量13萬,這個產量其實並非津門無線電廠可以達到的最大值。
在全力生產的情況下,哪怕是光靠他們現有的生產線,也都可以做到接近25萬的年產值。
如果再加上一些外力.這個數字翻個幾倍都很簡單。
什麼?
你問外力哪裏來?
別忘了,霓虹人剛給了兔子們一筆無息貸款呢。
這筆貸款約定的使用條件,便是要用於購買霓虹的產品
以松下爲代表的霓虹電視行業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更新了彩色電視的生產工藝,如今霓虹國內擠壓了一大批退下來的黑白電視生產線正愁着怎麼處理呢,只要花點時間就能調試開工。
這些生產線可不在巴統禁運名單裏頭,算上生產線的運輸和調試時間,一個月左右就能投入生產了。
根據徐雲從津門無線電廠那邊瞭解到的信息。
在引入霓虹的黑白生產線後,那邊有信心在八個月內生產出70萬臺的黑白電視,短期合格率最少能有95%以上。
“在解決了電視機產量後,便是普及化的問題了。”
徐雲朝面前的衆人揚了揚手中的小本子,說道:
“截止到去年七月份,咱們國內一共有1123個城市公社,佔了城鎮人口的約77%。”
“鄉村公社的數量要比城市公社多一些,一共有2004個縣,農村公社43624個,大隊數量732632個,生產隊在五百萬左右。”
“也就是如果全部分配到位,每個農村公社最少可以分配到十五臺左右的電視機——當然了,實際上肯定沒這麼多,畢竟城鎮方面也要考慮在內。”
“不過再怎麼樣,每個公社分到手五六臺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公社。
這是華夏近代一個比較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它具備很濃厚的時代性,解決和應對了很多早期性的難題。
不過後世很多人老喜歡用意識形態來解釋人民公社這一時代產物,至少徐雲認爲這沒啥必要——你用意識形態去解釋,總有人會以意識形態來挑戰你。
總而言之。
如今的一個縣一般有5-20個公社,每個公社之下通常有10-20個大隊,大隊內部又有十個左右的生產隊。
舉個不太準確但便於理解的公式,一個縣下轄20個公社,一個公社下轄10個村。
如果通過配給制去針對鄉村公社發放電視,做到徐雲所說的數字確實不是什麼難事兒——不過城鎮方面的數量肯定要少一點就是了,天平一邊升另一邊肯定就得降。
“.”
王有功按照徐雲所說的情況算了算,很快又問道:
“徐雲同志,普及化的環節我保留意見,畢竟咱們國家的組織能力是很強的。”
“但是.電視這東西不僅僅是有了實體就萬事大吉的,它需要電、需要信號,這些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據我所知很多村莊.得,也別說村莊了,很多鄉鎮甚至小縣城現在都沒完全通電呢。”
正如王有功所說。
電視不同於自行車,自行車這玩意兒你只要用物資票買到手後就可以立馬用起來了,使用條件極其便利。
但電視機卻不同。
電視機字如其意,首先你得要有電啊,沒電它就是個大鐵盒子。
其次有了電還不夠,還得給它配上合適的信號,否則即便通了電也還是個大鐵盒子.
想要完成直播,這屬於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好在徐雲對於王有功的問題早就胸有腹稿,聞言很快點了點頭:
“沒錯,除了電視實體機之外,電源和信號也是同樣需要考慮的環境。”
“咱們還是一個個來解答吧,先說說比較簡單的信號問題。”
“有功同志,你用過收音機嗎?”
“收音機?”
王有功下意識點了點頭:
“當然用過.”
接着話剛說完,他便立馬意識到了什麼:
“徐雲同志,你的意思莫非是使用和收音機一樣的電線來接收信號?”
徐雲立馬朝他豎起了一根大拇指:
“沒錯!”
提起電視這玩意兒,想必所有人都不陌生。
但如果再一問你電視的全稱叫什麼,許多人恐怕就一頭霧水了。
它的全稱是電視信號接收機。
既然是信號接收機,那麼兩個先覺條件你得滿足,第一就是得有電視信號,第二得能接收到電視信號。
在徐雲穿越來的後世。
電視信號通常分成無線電視信號(地上波)、衛星電視信號(空中波)、有線電視信號和閉路電視信號等等。
如今這個時期使用的都是無線電視信號,就像收音機一樣,把電視自帶的天線拉長,大概對一下方向,就可以接收了。
“我們之前在研製氣象多普勒雷達的時候,曾經突破過簡諧波的傳輸技術。”
隨後徐雲看了眼不遠處負責氣象多普勒雷達研製、如今即將離開基地的孫俊人:
“這項技術在實際天線信號中可以起到不錯的增強作用,並且可以低成本的用於接受天線的生產。”
聽聞此言。
孫俊人亦是笑着朝徐雲點了點頭。
這件事也算是他給徐雲的一個小小的臨別贈禮吧。
在之前氣象多普勒雷達的研製過程中,他的學生林鈺曾經鼓搗出過一個包絡式匹配濾波器。
而包絡式匹配濾波器實質上的原理,就是信號的復包絡。
也就是由傅里葉變換使信號擬真出相同的幅頻特性,從而發出一定載頻的信號傳遞到雷達內。
當時林鈺搞出這玩意兒的目的主要是爲了校驗信號,但不久前在徐雲找上門提及直播天線信號問題的時候,這項技術的價值忽然就拔高了很多——它可以用於增強天線信號的接收。
根據孫俊人拿出的設計方案。
他們優化後的天線,大概可以比原先的接收效率提高70%左右——這可是搞出華夏第一座雷達的國家隊,優化一個天線可太容易了
這種情況下。
除了一些極其偏僻的山村,基本上可以保證大部分場景接收到天線了。
畢竟到時候如果真要直播,肯定要選擇開闊的公社場地——這年頭的公社很多時候都要負責民兵演練,所以場地的開闊程度要遠超很多人的想象。
有些公社的民兵訓練場面積,甚至有好幾十畝那麼誇張。
接着徐雲頓了頓,又擡頭看向了王有功:
“而除了信號接收之外,電視機的電力嘛.”
“有功同志,你還記得我們當初搞的光伏發電嗎?”
注:
見到了花花,感慨良多
今天異地碼字,設備和軟件都不習慣,錯別字可能比較多,麻煩各位讀者老爺發現以後及時提醒一下哈,我會第一時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