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地宮探測結果....出爐!(還是九千大章!!!)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新手釣魚人字數:8444更新時間:24/06/27 07:16:15
    2小時18分。拪

    姜成谷所給出的這個時限在徐雲的告知下,很快傳遍了整個現場。

    見此情形。

    衆人手裏的速度不由又加快了不少——眼下這個情況可謂是真正的分秒必爭。

    “電源線呢?小李,再扯一根電源線給我!”

    “天線抓緊立起來!風力多少測了嗎?”

    “風力2級,還算正常!”

    “無人機組準備一下,五分鐘內遙感標的先上天!”拪

    “車裏的東西大家再檢查一遍,千萬別落下啥...咦,後備箱裏怎麼還有根魚竿?”

    “哦,那是我從總部臨走前塞進去的,黃哥,我不是尋思着永陵地宮裏積水很多嘛,說不定就自成生態圈有魚了呢?遇到水坑不甩兩杆那還叫釣魚老嗎.....”

    “.......”

    一陣忙活後。

    上午8點15分。

    兩輛遙感車上的遙感組成員得到通知,先行將遙感無人機放了出去。

    這批遙感無人機數量一共有十二架,都配備有標準的遙感探測設備——會往返傳輸信號的那種。拪

    它們的主要目的很簡單,就是此前所說的混淆視聽。

    算是用來迷惑那些吃瓜黨的一種手段,也可以滿足吃瓜黨們看熱鬧的心理需求。

    就像現實裏的修路。

    只要你一搭棚子,挖掘機往外一擺,機器哐哐哐的響起來。

    基本上就沒多少人會再去探究裏頭是在真修路,還是在悄咪咪的鼓搗其他東西了。

    在飛上天後。

    這十二架無人機迅速開始向重門一帶飛去。拪

    從地理角度上來劃分,永陵的地理位置位於德陵正西,景陵正北的方位上。

    換而言之。

    景陵、永陵與德陵三座陵墓組成了一個標準的l型。

    因此在十三陵景區完全封閉的情況下,景陵和德陵內肯定是不存在遊客的。

    只有永陵重門的西、北兩個位置才能待人。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此時此刻。拪

    永陵重門兩側的遊客休息點內,正坐着大幾百位準備吃瓜看熱鬧的遊客。

    畢竟明十三陵作爲一個燕京周圍的知名景點,平日裏接待的遊客數量就很高,日均人次都是以幾千上萬爲計的。

    比如2021年的五一假期。

    明十三陵的總遊客接待人次足足高達9.6萬,只比圓明園的10.8萬少上一點兒,在全燕京都能排進前十。

    加之新華社剛剛又爆出了永陵挖掘的相關新聞,硬生生將十三陵的熱度再次拔高了一個層次。

    連王通那種理工男都聞風而動,更別說其他的遊客了。

    很多人今天乾脆就是奔着永陵來的,雖然眼下得知十三陵今日因爲探測永陵的緣故不對外開放,但這些人反倒是愈發來了興趣。拪

    有些人三三兩兩的聊起了天,有些人則獨自開啓了直播,嘰嘰喳喳的看起來好不熱鬧。

    “哎,我上次來十三陵還是剛上大學那會兒,一轉眼二十年沒見,十三陵變化還是蠻大的,我印象中那兒原本是有一堵牆來着......”

    “遙感探測應該快開始了吧,也不知道這次要多久才會開始挖掘地宮.....”

    “我猜最少還要兩章。”

    “感謝最愛我家張瑩送的一個愛心,什麼?代打啾啾啾多少錢?”

    “永陵裏埋着的萬曆皇帝在歷史上的爭議很大,爲人荒淫無度,豹房知道嗎,就是他建的......”

    “那啥....大哥,豹房是朱厚照搞出來的,另外永陵裏埋着的是嘉靖皇帝.....”拪

    就在衆人聊的正嗨之際。

    忽然有人朝遠方一指,高聲道:

    “快看,無人機!是不是開始遙感測繪了?”

    聽聞此言。

    唰——

    現場瞬間一靜。

    所有人都扭過頭,看向了此人所指的東面。拪

    果不其然。

    此時東面的重門區域裏,正悠哉哉的飛出了四架黑色的無人機,體積比普通無人機要大上不少。

    如果視力足夠優秀,還能看到每架無人機上都有一臺設備正在閃爍着紅光。

    見此情形。

    原本坐在座位上的吃瓜黨們紛紛站了起來,涌出了休息點的長廊。

    不少小孩子興奮的朝無人機揮着手,又蹦又跳,看起來像是把無人機當成了攝像機。

    更多人則掏出了手機拍起了視頻。拪

    “家銀們,你們瞅着了不?那玩意兒就是無人機!”

    “老媽,看到天上的小黑點了嗎?測繪開始了!”

    “宿舍的兒子們,爸爸在明朝皇帝的墳前祝你們清明節快樂~”

    說句實話。

    無人機這種設備在生活裏其實不算少見,現在很多地方或者活動上都能見到無人機的身影。

    但它在和永陵這個詞關聯到一起後,性質也頓時變得與衆不同了起來。

    而就在吃瓜黨們拍着視頻的同時。拪

    人羣中。

    幾位容貌普普通通,像很多遊客那樣揹着個小登山包的男子彼此對視一眼,很有默契的走到了一處無人的角落。

    領頭的是個個子很高的中年人,他假裝像是煙友聚會似的朝一位帶着眼鏡的藍衣青年遞了根菸,同時低聲問道:

    “怎麼樣,探測器有結果了嗎?”

    藍衣青年拉了兩下登山包的肩帶,點點頭:

    “嗯,截留到了陸表遙感的部分反饋電磁波,換算後的輻射定標符合rsp遙感模型,這是中科大電磁信息空間實驗室在研究的課題。”

    “也就是說這次探測確實沒什麼異常了?”拪

    “我認爲是的,如果是對rsp遙感模型進行實戰效果測驗,時間上也解釋的通了——準備用成果發刊嘛,就像d/10.1038/s41586-021-04315-3那篇一樣。”

    聽到同伴的這番話。

    中年男子方纔輕輕點了點頭:

    “很好,那我們可以回去打報告了,報酬按老規矩分。”

    隨後他擡頭又看了眼不遠處的無人機,忽然想到了什麼,對說話之人補充道:

    “對了小周,我們捕捉到了無人機的電磁波信號,不會被裏頭那些人發現什麼吧?”

    名叫小周的藍衣青年聞言,很是自信的笑了笑:拪

    “放心吧,不可能會被發現的,除非他們配備了工作痕跡對錄器,否則接收器必然只能是單向運作——而工作痕跡對錄器這是軍用設備,你覺得可能出現在這兒嗎?”

    “要我說,這事兒純粹就是你和上頭瞎謹慎,從頭到尾就是個普通測繪罷了。”

    高個兒中年瞥了小周一眼,在他後腦勺上一拍:

    “就你話多,好了,收隊吧,盤古七星自助,我請客!”

    而就在這羣神祕‘遊客’離去後幾分鐘。

    測繪現場。

    姜成谷便帶着當初會議上見到的那位負責網安的馬工程師,快步來到了潘院士和徐雲身邊:拪

    “潘院士,徐博士,你們猜中了。”

    “根據工作痕跡對錄器檢測,重門外確實有人截留了遙感探測設備的回饋信號,還好我們多防了一手。”

    潘院士看了他一眼,面色顯得很平靜:

    “不出所料,這是海對面幹得出來的事情。”

    一旁的徐雲也輕輕點了點頭。

    雖然這年頭由於宣傳需要,海對面在國內經常展現的是一個又醜又蠢的形象。

    但說句實話。拪

    海對面醜是真的醜,各種下三濫的事兒沒少做,又是偷油又是拱火啥的。

    可蠢嘛.....

    很多時候就真不一定了。

    如果海對面真的蠢,現在兔子們的壓力遠遠不可能這麼大。

    在很多事情上,海對面的智囊團也不是吃幹飯的,

    比如這次永陵挖掘。

    雖然項目從明面上看起來從頭到尾沒有半毛線的敏感色彩,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挖掘項目。拪

    但立項書終究是個紅文文件,海對面完全有可能動用一些除了衛星之外的探測手段。

    反正高低就花一些錢嘛,經費就是爲這個目的用的。

    類似的例子可不是沒有過,兵馬俑二號坑當初在挖掘的時候就抓到過不懷好意的人。

    因此經過事先商討,最終潘院士和姜成谷等人做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

    在無人機的遙感模組上配備一套中科大電磁信息空間實驗室的遙感模型,把戲份做足。

    這個遙感模型理論上比較先進,同時信號又很好識別,很容易被捕捉截流。

    這樣一來。拪

    潘院士和徐雲的入場既變得合理,重力梯度儀的保密性也同步得到了增強。

    當然了。

    需要說明的是。

    潘院士和姜成谷他們不是擔心重力梯度儀泄露後被彷制——此前曾經提及過,重力梯度儀真正核心的在於測繪模組和結構,這都是徐雲通過獎勵圖紙才得到的突破。

    也就是海對面即便知道了盤古粒子可以用於儀器測繪,也依舊很難彷制出來。

    潘院士...或者說上頭真正擔心的,是重力梯度儀本身的存在被外部知曉。

    如果海對面或者其他大國知道兔子們搞出了重力梯度儀,那麼他們必然會大幅度的增加軍費用以核潛艇的升級。拪

    這樣一來。

    除非立刻爆發三戰,否則時間一長,重力梯度儀的威懾性恐怕就會隨着對方技術的提升而削弱了。

    因此對於兔子們來說。

    重力梯度儀是一道至關重要的殺手鐗。

    它就像大毛當初核潛艇破冰上浮一樣,不是不能公開,但必須要用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否則就是在浪費。

    舉個例子。

    如果有人以“訪問”某敏感地帶爲由示威,通過外交方式來進行某些博弈。拪

    倘若兔子們擁有重力梯度儀的話......

    那麼不需要武力威懾,兔子們只需要輕飄飄的公佈出海對面核潛艇在北極的位置,那麼這事兒的結果多半就不一樣了。

    當初大毛核潛艇破冰上浮後,海對面萎了整整七個月呢。

    誠然。

    4v那事兒已經過去了有些日子了,沒必要也沒意義再去討論。

    但眼下兔子們掌握着重力梯度儀,如果今後再有類似的事兒,那麼就有樂子看了.....

    反正徐雲還是挺期待那一天的。拪

    總而言之。

    重力梯度儀的保密原因和技術復刻無關,而是在於公開後威懾性會下降。

    因此在那之前,必須要嚴密防止消息走漏。

    隨後潘院士想了想,又對姜成谷問道:

    “對了,姜處長,那幾個截留信號的人鎖定了嗎?”

    姜成谷點點頭,拍了拍身邊馬工程師的肩膀:

    “您放心吧,一分鐘都不到,網安的同志就把他們的族譜都給翻出來了。”拪

    “這些人都是和旅遊有關的視頻博主或者從業者,還有就是電子設備的愛好者。”

    “其中領頭的叫做陳偉志,他的職業比較特殊,在北師大邊上開着一家麪館。”

    “只是上頭想着放長線釣大魚,就暫時沒對他們有什麼動作,放任他們回去了。”

    說着說着。

    姜成谷嘴角忽然扯起了一絲笑意,似乎想到了什麼很有意思的事兒:

    “不過雖然說沒有立刻控制住他們,但該有的監視肯定還是有的。”

    “比如陳偉志的麪館,不出意外的話,今後他的麪店就要成保密部門的食堂了——據說保密部門的同志已經在打報告了,爭取劃下來一筆經費,畢竟吃麪總得加個滷蛋小腸的不是?”拪

    潘院士:

    “.......”

    隨後潘院士頓了頓,看了眼時間,對姜成谷問道:

    “姜處長,現在時間差不多了,咱們的設備是不是該......”

    “哦,我正準備和您說呢。”

    說道正事,姜成谷的表情便是一肅:

    “重力梯度儀的預調試結束好了嗎?”拪

    設備的調試是徐雲負責的環節,因此他很快給出了答覆:

    “姜處長,重力梯度儀五分鐘前就準備完畢了,隨時可以起飛。”

    姜成谷點點頭,看了眼正在對永陵外部建築進行數據測繪的張子昂,說道:

    “既然如此.....徐博士,那就開始吧。”

    “收到!”

    徐雲朝姜成穀道了聲是,隨後轉頭看向了身邊的張晗:

    “張姐,可以讓設備上天了。”拪

    張晗在幾人說話的時候便做好了準備,眼下得到了徐雲的指示,立刻便按下了一個鍵位。

    片刻過後。

    兩架f-500中軸無人機同時飛上了天空。

    與之前的小型無人機一樣。

    這兩架f-500中軸無人機中,同樣有一架無人機裝着正常的遙感設備,用於混淆視線。

    同時它的高度也要比載着重力梯度儀的那架高上三百多米。

    除此以外。拪

    此次的重力梯度儀在外表上也進行了簡易包裝,看起來像是面陣式的推掃式掃描儀——面陣式推掃式掃描儀是光學遙感儀器中體積比較大的一種,普及度也很高。

    比如央視紀錄片頻道拍攝的《百山百川行》記錄片中,有相當部分畫面就是使用面陣式推掃式掃描儀拍攝的。

    這玩意兒你既可以對外說是用於數據探測,也可以說是爲紀錄片收集素材。

    畢竟永陵挖掘這麼特殊的項目,從頭到尾拍個紀錄片再正常不過了,不拍才不正常呢。

    除此以外。

    最後一輛遙感車輛內,還有一個五人的信息小組在時刻觀測着周圍一帶的各波段信號的變化。

    協助他們的是位於燕京上空的衛星,叫做蒼穹3號。拪

    這是一顆靜止軌道電子偵察衛星,性能上對標的是海對面的mentor....也就是顧問衛星。

    它擁有着一套天基廣域監視系統,可同時監聽上千個地面信號源。

    必要時還可以搜索低北緯地區的雷達、導彈遙測、手機信號、通信廣播等電子信號。

    什麼,你問爲什麼是低北緯?

    想看越南足球聯賽不行嗎?

    沒辦法。

    雖然兔子們都是穩逼呢.....拪

    隨後在衆人的注視下。

    這兩架f-500中軸無人機越飛越高。

    在達到一百米的高度後。

    其中載着真·面陣式推掃式掃描儀的無人機開始調轉方向,逐漸往外部移動,同時高度繼續拔高。

    片刻過後。

    重門附近便隱隱傳來了一陣大呼小叫聲。

    很明顯,吃瓜黨們又興奮了。拪

    而裝載着重力梯度儀的無人機則停留在了一百米處,並且開始沿着寶城繞行。

    】

    當然了。

    整個測繪過程所需要的數據和具體流程,徐雲等人事先已經進行了嚴密的計算。

    無人機的高度、飛行速度、在哪個區域停留時間比較長或者比較短,這些都有嚴格且清晰的方案。

    比如說無人機的準確高度是114.514米,繞圈時的速度只有15千米每小時等等.....

    兩分鍾後。

    無人機搭載着重力梯度儀,停留到了事先標註的第一個區域,開始進行起了測繪。拪

    趁着測繪的間隙。

    徐雲也給姜成谷以及剛結束地面數據手機的張子昂做起了介紹:

    “姜處長,張院士,兩位應該都知道,其實在很早以前,國家方面就對永陵進行過了多次微重力遙感測繪。”

    “雖然相關測繪精度很低,沒有收集到墓室內的任何信息,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一就是永陵地宮內積水,積水高度約莫在6.5米左右,已經接近了墓室頂部。”

    “二則是....永陵的地宮雖然在建制上是十三陵中第二大的,但佈局卻和定陵相差無二。”

    姜成谷與張子昂同時點了點頭。拪

    徐雲所說的第一點算是老生常談,不需過多贅述。

    至於第二點嘛......

    這算是在進入項目組後瞭解到的情報。

    嘉靖是所有大明皇帝中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擁有足夠的時間去修葺自己的陵墓。

    因此永陵在建制規模上來說,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二大陵。

    不過根據遙感測繪顯示。

    永陵地宮大歸大,但在佈局上和定陵卻是差不多的:拪

    它是一個【甲】字去掉最下面一橫的格局。

    其中【甲】字去掉一橫後的左、上、右都是宮殿,上邊的叫做後殿,左右兩邊的叫左右配殿。

    同時左右配殿的後方,還各自有一個小殿。

    中間的一橫是過道,那一豎則被分成了三個墓室。

    “根據最早的微重力探測結果顯示,左配殿距離我們最近。”

    地面上。

    徐雲指着面前的寶城實景說道:拪

    “後殿位於我們的東邊....也就是左手邊,前殿位於大家的右手處。”

    “其中嘉靖皇帝和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棺槨,就位於後殿的位置——這屬於‘禮制’上的規矩,甚至不需要探測結果支撐。”

    隨後他頓了頓,從張晗手中接過了一張平面圖,繼續比劃着說道:

    “所以我們根據這九間墓室的分佈,制定了九個測繪停留點,以此保證先把永陵地宮第一層給探測清楚。”

    聽到‘第一層’這三個字。

    姜成谷擡頭看了眼徐雲,沒有說話。

    很早以前提及過。拪

    目前世人對於《永樂大典》是否存在於永陵內部,有着兩種不同的看法。

    而在支持《永樂大典》存在於永陵的看法中,又分成了三個小派:

    第一種認爲嘉靖沒有單獨分隔墓室,《永樂大典》就在這九個....或者說除了後殿的八個墓室裏頭,姑且叫它降臨派吧。

    第二種認爲嘉靖在地宮同層開了個密室,單獨存放《永樂大典》,就叫它拯救派吧。

    第三種則是......

    嘉靖不敢破壞固有建制,所以在地宮下方又挖了個第二層,用以安置《永樂大典》——這部分算是倖存派。

    實話實說。拪

    這三個小派都有道理。

    《永樂大典》的總數有一萬冊,根據明史記載得知每冊長50釐米,寬30釐米,但厚度未知。

    假設每冊厚兩釐米。

    那麼每立方米可放置333冊《永樂大典》,存放下一萬冊只需要30立方米左右。

    而一個現代的兩室一廳,面積差不多就有100平米。

    換而言之。

    理論上只要堆到四分之一的潘多拉那麼高,這個房間就可以放下全部一萬多冊永樂大典。拪

    雖然如果按照標準的理制下葬,永陵地宮不存在這麼大的空房。

    但在定陵的發掘過程中,卻曾經有過一個異常發現:

    定陵整個地宮左配殿內部是完全空置的。

    這個問題到目前爲止爭議依舊很大,其中降臨派對它的解釋是這樣的:

    左配殿原本是作爲殉葬妃嬪的墓穴,明英宗朱祁鎮廢除殉葬後,雖然已經沒有了殉葬的嬪妃,但爲了保證禮制的連貫,後邊的皇帝還是保留了這間空的墓室。

    倘若真是如此.....

    那麼永陵的這間墓室內必然也是空的,確實有可能存放有《永樂大典》。拪

    不過贊同這種觀念的人不太多,畢竟沒有具體證據左證。

    同時如果左配殿裏存在《永樂大典》,那麼它必然已經失去了搶救的意義,所以才被稱之爲降臨派。

    第二種觀念認同的人就更少了。

    因爲地宮的佈局屬於絕對的禁區。

    上下層的限制還好點,可同層你要是敢自己開個小門,修建的時候朱元章都能氣活過來打死你.....

    因此在所有觀點中,倖存派才是大多數。

    現在看來.....拪

    徐雲似乎也是個倖存派?

    又過了幾分鐘。

    張晗從操作臺上擡起了頭,對徐雲說道:

    “徐博士,後殿數據已經採集完畢了,是否進入下一個點位?”

    徐雲果斷點了點頭:

    “換位置吧。”

    “明白!”拪

    得到新的指示後。

    張晗很快拿着通訊設備,確定起了新點位信息:

    “座標132,544,傾角14.5°,水平從左自右移動8.85米,拓展視差29.954,行動!”

    呼呼呼——

    天上的無人機很快調了個方位,繞到了寶城右側測量起了數據。

    幾分鐘後。

    “座標137,602,傾角8.5°,水平從左自右移動59.5米,拓展視差5.677,行動!”拪

    就這樣。

    每隔七分鐘左右,重力梯度儀便會完成測量,更換一次位置。

    一個多小時後。

    時間來到了上午9點27分。

    張晗再次從操作檯擡起了頭,不過這一次她不再彙報起了方位的問題,而是問道:

    “徐博士,地宮下方數據已經全部採集完畢,結果正在分析生成中,是否讓無人機先行落地待命?”

    與此同時。拪

    卡卡卡——

    操作檯的打印機開始自動生成了檢測報告。

    徐雲見狀與潘院士對視一眼,沉吟片刻,說道:

    “好,讓無人機先下來吧。”

    “收到!”

    一分多鍾後。

    無人機順利落地。拪

    差不多就在飛機落地的同一時間,打印機也輸出了最後一張報告結果。

    早先曾經介紹過。

    重力梯度儀測繪的是非常精細的數據,單獨某段拿出來是看不出對應的實際信息的。

    它的所有探測數據都只能在測繪完畢後由計算機分析彙總,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具體的結果如何。

    因此即便是一直關注着屏幕的張晗,也不清楚這份報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結果。

    報告出爐後。

    張晗再次將厚厚的一疊文件交到了徐雲的手裏,然後站在一旁露出了好奇的神采。拪

    她不是一個明粉——準確點說不是任何朝代的粉絲,不過事關《永樂大典》,這事兒就不是單純的粉絲向的問題了。

    嘩啦——

    徐雲先是翻開了文件的第一頁,上頭赫然顯示着......

    後殿的情況。

    畢竟是第一個探測的墓室嘛。

    隨後徐雲一邊看着報告,一邊覈驗起了梯度數據庫:

    “墓室內存放有四具棺槨,紋飾未知,材質未知,結構前高後低、前寬後窄。”拪

    “四具棺槨呈現一具在上首,三具在下首的佈局分佈,上首棺材的棺蓋長3.34米,頭端寬1.48米、厚0.22米,足端寬1.35米、厚0.19米,底板長3.33米、頭端寬1.7米、厚0.22米、足端寬1.5米、厚0.21米.....”

    一旁的姜成谷靜靜聽完,摸着下巴說道:

    “這四具棺材應該就是嘉靖皇帝和三位皇后的棺木了,佈局朝向以及尺寸和我們掌握的都差不多,徐博士,還有嗎?”

    徐雲又對着數據看了幾眼,正準備翻頁,目光卻注意到了某個很奇怪的測量結果:

    “咦....這是.....”

    隨後他停下動作,認真的查閱了一番數據。

    接着又在電腦上的數據庫覈對了一番,眼中驟然閃過一絲錯愕:拪

    “姜處長,根據掃描結果顯示,後殿上首....也就是嘉靖的棺槨內部,出現了一個0.003e級別的梯度陰影。”

    “我簡單模擬了一下這個數據,復原出來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十釐米左右的封閉小罐子,內部存在着......”

    “三顆直徑三釐米,外加強烈水銀反應的圓形丸狀物質......”

    ..........

    注:

    連着三天9000字,求月票!

    !

    明天請一天假,一位關係很好的高中老師在寧波去世了,12月那麼難都熬過去了,哎,真是世事無常....拪

    後天繼續爆,這段寫完就開新副本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