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文字遊戲(這章有一半科普NIF可控核聚變,大家酌情訂閱)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新手釣魚人字數:4192更新時間:24/06/27 07:16:15
.”
會議室裏。
看着一臉表情微妙的侯星遠。
徐雲幾人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來如此
難怪整個項目從頭到尾,都帶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急迫感呢。
合着是外界又有幾波攻勢要來了。
過了一會兒。
徐雲忽然想到了什麼,臉上不由浮現出一絲好奇,對侯星遠問道:
“侯院長,CERN和神岡實驗室尚且好說,爲啥這裏頭還會和NIF有關?”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它們可不是搞基本粒子的吧?”
聽聞此言。
陸朝陽等人也微微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們的疑慮。
侯星遠所說的CERN是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
W及Z玻色子的發現,便是CERN的經典戰績。
另外它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網站,第一個網絡服務器,第一個瀏覽器、第一家澀情直播平臺的誕生地。
至於右手中微子嘛則涉及到了中微子的手性特徵。
如今的中微子雖然已經被排除出了標準的冷暗物質,被分到了熱暗物質裏頭。
不過就像此前舉的那個例子一樣。
猩猩雖然不是人猿,但它確實也是目前最接近人猿概念的一種生物。
因此如今很多人持有這麼一種猜測:
普通中微子或許是熱暗物質,那麼作爲它的手性粒子,右手中微子會不會就是冷暗物質呢?
只是一直以來有關右手.或者說惰性中微子的研究都沒啥成果,所以這玩意兒說到底也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以CERN的相關積累,有所突破不足爲奇。
至於神岡實驗室就更不用說了。
霓虹人這些年瘋狂的和暗物質較上了勁,還硬生生在冷暗物質和熱暗物質之間,搞出了溫暗物質這個定義。
也就是運動速度足以產生相對論效應,但距離真空光速尚遠,在標準模型裏它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的粒子。
這玩意兒縮寫叫WDM,冷暗物質叫CDM,熱暗物質叫HDM。
雖然神岡實驗室不像CERN屬於一個大洲的科研幾何體,但它的先期成果在那邊,冒出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也合情合理。
只是
CERN也好,神岡實驗室也罷。
它們研究的都是微觀粒子。
而NIF搞的卻是個核聚變裝置,這時候摻和進來是幹啥呢?
看着一臉好奇的徐雲,侯星遠稍稍猶豫片刻,還是開口道:
“小徐,其實我們也不想的,關鍵是羣裏問的讀者太多.咳咳,總而言之,你的思維還是太侷限了。”
徐雲微微一怔:
“侷限?”
侯星遠點點頭,沒有急着解釋,而是反問道:
“小徐,我先問問你,你對NIF這事兒怎麼看?”
徐雲摸了摸下巴,嘴裏冒出了四個字:
“文字遊戲。”
“文字遊戲?”
侯星遠眼中閃過了一絲笑意,忍不住伸出手指朝他點了點:
“這詞兒你還真敢說啊,就不怕傳出去被人噴是輸不起?”
徐雲聞言認真的搖了搖頭,坦然的道:
“如果NIF這事兒真能成真,代表着那個方向是可行的。”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磁約束和慣性約束是兩回事,但這依舊也只會堅定咱們摸着石頭過河的決心,這有什麼好輸不起的?”
“可問題是.這消息它真是文字遊戲偏多啊.”
說這話的時候。
徐雲的語氣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因爲他心裏確實是這樣想的。
不可否認。
咱們和海對面有很多領域上是處於落後乃至套圈的劣勢狀態,但這不代表所有海對面的新聞都能被吹上天。
在昨天剛到蓉城的時候,他就從網上看到了和NIF有關的一些報道。
只是沒有侯星遠瞭解的那麼深入而已。
實際上。
從2010年開始。
NIF幾乎每隔幾年都會傳出一些消息,搞文字遊戲也遠遠不是第一次。
注意。
說的是文字遊戲,而非指NIF弄虛作假。
比如其實早在2013年的時候,NIF就傳出過一次Q大於1,當時使用的是“被燃料球吸收的光能”。
這事兒《science》當初就特意搞過一次闢謠,網址/content/article/fusion-breakthrough-nif-uh-not-really,前面加個3W可以直接看、
今年這次與2013年確實有些不同,但還是玩了個文字遊戲。
這個文字點在哪兒呢?
先看看它的內容:
【NIF的激光聚變設備在當地時間2022年12月5日用2.1兆焦耳的激光能量引發了釋放2.5兆焦耳能量的聚變反應,Q指達到了1.2】
然後就有一堆人在撕了。
支持者說這是人類的第一步,是劃時代的突破。
反對者說Q1.2沒有用,要達到20才能商用,離商用還有五十年呢云云
但遺憾的是,以上的正反方其實都錯了。
因爲NIF在能量增益的定義上玩了個文字遊戲。
實際上。
這個1.2倍指的是聚變產生的中子的能量除以輸入的激光的能量之比,而並非輸出電能到輸入電能之比。
這不是在故意咬文嚼字或強詞奪理哈,而是因爲這裏面其實有一個聚變行業一直以來的誇大成果的潛規則在裏面:
這樣定義能量增益可以顯得能量增益更大,而且是大很多——包括國內也是在這樣做的。
中子到電能的轉換效率可以很高,是輸入端從電能到激光的轉換效率可是實打實的很低。
而且根據其物理原理,這個能量轉化效率永遠都會很低。
正常來說。
10%效率的激光器都可以算是天頂星科技了.
這個再舉個數值的例子:
這兩個定義之間的差別,會讓能量增益差125倍之多。
如果從電能開始算起,而不是從激光能量開始算起,那麼NIF實現的能量增益也就0.008而已。
不可否認。
進步肯定是有,但是哀嚎人家開掛,或者diss國內只會意淫就大可不必了——去年咱們還搞出了二氧化碳合成澱粉呢。
更何況慣性約束更多是面向武器和核試驗的,根本就不大可能用於核聚變發電。
也就是幾乎不存在所謂的什麼Q大於20能商用的說法——直接面向核聚變發電的那是託卡馬克和仿星器。
如果有一天能夠在磁約束裝置上實現長時間能量輸出大於輸入,並且還能把能量收集起來,那才是大新聞。
比起NIF,咱們更該關注的其實是霓虹的JT-60SA。
好了。
視線迴歸現實。
看着一臉坦然的徐雲,侯星遠忍不住也笑了。
隨後他想了想,還是解釋道:
“小徐,你說的很正確,不過你知道我爲什麼說你的思想還是太侷限了嗎?”
徐雲搖了搖頭。
侯星遠見狀又轉頭看向了潘院士,潘院士意會的眨了眨眼,對徐雲提點道:
“小徐,這件事你不能單純的從科研角度上來看,也可以從其他角度想想。”
“比如你記不記得13年NIF發那篇文章的前後,海對面發生了什麼事兒?——你是搞生物的,那件事應該會有印象吧?”
“13年?”
徐雲再次一怔,不過這次他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您是說經費的問題.”
潘院士笑着點了點頭。
徐雲又仔細想了幾秒鐘,這才明白了潘院士的意思。
原來如此
2013年的時候。
NIF之所以敢冒着被《science》官方打臉的風險發出那篇文章,主要原因便是因爲2013年10月初,海對面聯邦和議會因爲債務問題和年度預算吵了架。
最終導致美國聯邦政府大部分機構關門,美國各個科研機構的經費被大砍特砍。
比如NIH也就是海對面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經費大幅削減。
當時這件事引發了很多生物科學家到國會山遊行抗議,所以潘院士才說徐雲應該有印象。
而如果把今年的時間往前推一點,你就會發現.
12月8號,海對面又開始討論起了2023年科研經費的年度預算。
還有此前的2015年、2017年,幾乎都是在類似的節點取得了“巨大突破”。
這也是爲啥明明是1.008的Q,硬要說成是1.2的原因了——如果真是科研概念上的突破,1.008才更有話題性。
另外就在一週前。
兔子們剛和駱駝簽訂了一份34項的合作協議,出面的還是一位大到了不能再大的大人物。
雖然結果上沒有網傳的用華夏幣結算石油那麼誇張,但也是三百多億美刀的大生意。
這可是涉及到能源的問題。
想到這裏。
徐雲也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難怪侯星遠說自己思想太侷限了。
只能說新世紀最搞笑的一句話,就是科研無關政治.
過了一會兒。
待徐雲等人將情況消化的差不多了,侯星遠便重新拿起茶杯抿了口水,繼續說道:
“好了,NIF的話題就先到這兒,大家大致知道個情況也就差不多了。”
“現在咱們先把注意力收回來,好好聊聊孤點粒子報告發佈的事情。”
聽聞此言。
潘院士等人頓時表情一正。
隨後潘院士和趙政國對視一眼,由潘院士問道:
“院長,科院接下來準備怎麼安排?”
侯星遠的食指在桌上篤篤的敲了幾下,又沉默了幾秒鐘,斟酌着道:
“不瞞你們說,在來錦屏之前,科院方面其實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孤點粒子是熱暗物質或者重子暗物質,那咱們就相對穩一點,以守爲主。”
“也就是和神岡還有CERN那邊來個熱度對衝,保住我們輿情戰的戰果就行。”
“但眼下孤點粒子既然是標準的冷暗物質咱們的方案就完全不一樣了。”
徐雲等人聞言臉上沒什麼表示,不過心中都點了點頭。
此前提及過。
冷、溫、熱暗物質的定義,是在非重子暗物質的框架下界定出來的模型。
既然有非重子暗物質,那麼自然也就有重子暗物質了。
重子暗物質是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的,所以一般被認爲是宏觀上的真正“物質”。
例如非常稀薄的星際分子雲、附近缺乏光源的星際行星和褐矮星、遙遠的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等等。
也就是從價值上來分類。
重子暗物質是最低的,甚至要低過了熱暗物質,屬於距離太遠而沒被發現的東西。
因此如果孤點粒子屬於這麼個性質,那麼顯然應該以穩爲主。
畢竟之前的輿情事件已經算是一次大勝戰了,很多戰果至今還沒完全被消化,犯不着再搞一次事兒。
不過如今孤點粒子確定是標準的冷暗物質,那麼一切就都另當別論了。
說道這裏。
潘院士也有些坐不住了,咽了口唾沫,忍不住對侯星遠問道:
“侯院長,既然如此,咱們什麼時候開發佈會?這幾天還是.?”
孰料侯星遠朝他擺了擺手,輕輕搖了搖頭:
“小潘,你先別急嘛,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一句話。”
“什麼話?”
“讓你先跑三十九米,跑得掉算我輸。”
其實我一開始是只安排了神岡和CERN有技術突破,NIF和這段情節幾乎無關,但很多讀者在問,同時很多羣在討論甚至吵架(而且一個個重點都說錯了),所以我就臨時插了這麼一段科普進來。
除了NIF,其他不用和現實對標哈.
另外核酸結果出來了,沒中標,但感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