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致以輝煌的人們(上)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新手釣魚人字數:3533更新時間:24/06/27 07:16:15
在21世紀。
由於一些行業壁壘旳原因,很多人一提到發動機,經常都會往高大上的角度去想。
但實際上。
在一些航模圈中,自制航空發動機並不是什麼很稀奇的事兒,資金的位次都要排在技術前頭。
比如自制渦噴。
相關的視頻在B站上一搜都是一大把,一些極客網還遺留一些數據。
很多民科的家裏自制的發動機數量,都能塞滿小半個房間了。
當然了。
或許有人會問,爲啥DIY發動機會這麼普及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個萬惡之源了:
Kurt Schreckling。
在1998年初。
這位工程師級的發燒友經過無數次失敗, 終於讓自己設計嗎第一款渦輪噴氣發動機成功運行,並且具備了實戰效果。
於是乎。
他當年出版了一本名叫《Gas turbine engine for aircraft model》的書,中文名叫航模噴氣發動機。
其中他在書中公佈了一款名爲FD3-64的發動機參數,這臺機子便成爲了以後所有DIY發動機的鼻祖。
自那以後,自制發動機的流程就差不多定了下來。
就像魚竿一樣。
隨着釣魚行業的發展,到如今這年頭,怎麼裝漁輪、串吊線、綁魚餌這些套路都是固定的。
不同的只是水滴輪還是紡車輪、上幾號線、上五克還是十克餌、空軍後去哪個菜市場買魚這些“參數計算”而已。
誠然。
後世的工業水平比宋朝要高很多,比如五軸數控加工中心以及線切割啥的很難做到。
但另一方面。
就像先前提過的那樣,徐雲定的目標很實際,並沒想着一步登天:
首先,他設計的發動機不會一步達到量產級。
其次,這架飛機的使用方向就是衝着登基大典去的,壽命也就幾十個小時。
不需要考慮長效耐久、長效形變、普衆化的工藝以及生產線製取。
在有小趙的支持下,舉國之力搞出一臺發動機並不是異想天開。
至於徐雲這次要設計的發動機嘛......
則是一款轉缸發動機。(注:昨天算推力算糊塗了,順手把涵道比寫下來了, 導致一些朋友以爲要搞渦扇...)
轉缸發動機, 也叫作星型發動機, 其實也屬於活塞式發動機的一種。
不過與直列活塞發動機缸體不同的是。
轉缸式是發動機缸體圍繞輸出軸轉動, 直列活塞發動機缸體相對於輸出軸是固定的。
徐雲這次自己設計的發動機模板爲初教6,也就是一款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
不過在一些方面進行了優化,各方面都要比脈衝式噴氣發動機高一些,例如增加了葉輪的曲率等等。
具體參數如下:
壓縮比:6.1±0. 1。
主連桿強度比值:1.0032
工作狀態:2370rpm
活塞行程: 130mm
提前點火角:29±2°
最大燃氣壓力值: 57.2kg/平方釐米。
連桿長度:235mm
曲頸旋轉半徑:63mm
活塞直徑: 105mm。
最大壓力時刻曲軸偏角: 13°(設燃氣爆發力從開始到最大值的時間爲4/1000, 第1階段佔12%,壓力提高佔20%,另一個死點是11°,我取了大值,順便一提,這是我9年前手搓過的一臺發動機參數,實戰過的)
當然了。
參數歸參數,這只是其中整個機體設計過程中的一個小部分而已。
另外還有一些數據,就不是徐雲一個人能完成的了。
比如橫截面推力、垂直平板的反射波壓等等。
正因如此。
他才會向小趙討來了老賈等人協助。
科研,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
........
一週後。
制器局的一塊空地上。
只見此時此刻,空地的中心處正放着一座類似鍊鐵的高爐,高度大約有四米。
高爐的側面連接着一根管道,管道上則放着老蘇自己發明出來的自吸泵。
高爐邊。
徐雲先是看了眼天空,確定沒有下雨的跡象後,轉身對齊格飛問道:
“齊師傅,設備準備的怎麼樣了?”
齊格飛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珠,勻了勻氣息, 說道:
“王公子, 您放心吧, 小老昨兒帶人檢查了數遍,還試着啓動過一次,設備一切皆是正常。”
徐雲又看了眼高爐,說道:
“那就好,齊師傅,這臺設備可是這次咱們的研發核心,乃是胖子裏的耳根,重中之重。”
“因此有勞你這些天多辛苦辛苦,千萬不能出現紕漏。”
齊格飛聞言頓時一挺胸,精氣神十足的道:
“您放心吧,莪這些天就住在這兒了,哪都不去,保證完成任務!”
徐雲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
在這次的建造過程中,有兩個同名的環節必不可缺:
一是驢。
二則是鋁。
沒錯。
鋁。
鋁及鋁合金,是可目前應用最廣泛之飛機制造材料。
衆所周知。
在普通鋁中加入少量Cu和Mg後,鋁的內部會形成一種稱爲拉維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
其分散在鋁中可使得鋁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減小,形成所謂“堅鋁”,是製造飛機機體和發動機機匣的重要材料。
當然了。
從便捷角度出發,發動機其實可以用鑄鐵來勉強應付一下。
畢竟後世鑄鐵發動機相當常見,成本也會更低一點兒。
但考慮到宋朝工藝水平的問題,機體的性能本就縮減了不少,已經到了很簡陋的程度。
因此處於性能方面考慮,徐雲還是準備用鋁+陶瓷的組合進行設計,增強一些穩定性。
但這樣一來,一個問題便出現了:
鋁是一種古代極其少見的金屬,自然界中很難找到鋁單質。
按照正常歷史。
要到1827年,德國的韋勒才會把鉀和無水氯化鋁共熱,製得金屬鋁。
後世製取鋁的方式主要靠電解,也就是冰晶石-氧化鋁融鹽電解法。
其中熔融冰晶石是溶劑,氧化鋁作爲溶質。
以碳素體作爲陽極,鋁液作爲陰極。
通入強大的直流電後,在950℃-970℃下可以製取金屬鋁。
不過這種做法需要大量的直流電,並且還需要一系列的伴生環節。
以徐雲手搓出的發電機功率來說,根本無法達到這種效果。
因此考慮再三,他最終打算用另一種方式制鋁。
這種工藝是在鍊銅鐵的基礎上產生的,需要用到銅、碳和鋁礬土。
其主要化學反應式爲:
高溫下3Cu+Al2O3=3CuO+2Al 。
密閉環境下CuO+C = Cu+CO。
看到這兒,可能有些同學會奇怪。
不對啊。
這是一個有違現代化學理論的反應式吧?
因爲鋁的化學性質遠比銅活潑,鋁不可能失去氧原子而將氧原子給予銅,因此這個反應式是完全錯誤的。
實際上呢。
這個反應有個前置條件:
在一個沒有遊離態氧的密閉的耐高溫的容器中,把銅和Al2O3至於其中,加熱使其溫度上升至鋁的沸點。
此時,會有很少量的Al2O3能瞬間失去氧而變成鋁蒸氣,及時脫離處於融融狀態下的銅、氧化鋁的混合物的表面而逸出。
此時處於融融狀態下的銅,便會不得不接受氧而變成氧化銅。
因此若能及時開啓密閉容器上面的小通道,讓鋁蒸氣不失時機地流往另一個沒有氧的密閉的容器中,再降溫即可得到單質狀態的鋁。
考慮到鋁的沸點是2467℃,遠超過哪怕是鍊鐵高爐的1600度,這些天徐雲又用乙醇制取出了乙炔。
你看,最開始的酒精和鹽酸又有了用處。
視線再迴歸現實。
一切準備就緒後。
徐雲看向了齊格飛,說道:
“齊師傅,開始吧。”
齊格飛朝他一點頭,親自走到了爐頭邊,對着低拱入口點起了火。
供乙炔燃燒的氧氣依舊是與鍊鐵時一樣,來自加熱高錳酸鉀的工業化製取。
乙炔在氧氣中燃燒時可以達到3600度,因此很快,設備中便有鋁蒸汽生產了。
鋁蒸汽在老蘇發明的自吸泵的引導下升入通道,通道周圍則有着冰塊進行降溫。
別問冰塊哪裏來的,還記得當初的酸梅湯嗎?
大概半個時辰後。
隨着反應的進行,另一個容器中出現了這個時代極其少見的......
金屬鋁。
不過眼下的金屬鋁只有一小團,距離徐雲所需的要求還差遠遠一大截。
因此在將現場交給齊格飛後。
徐雲便告辭離開,來到了制器局的另一個別院。
............
注:
還記得當初我說過的話嗎,每個出現的物品在收尾階段都會用到,這就是爲什麼主角前面要那麼麻煩的答案,媽誒可憋死我了......
等下還有一章,會晚點。
昨天有人說手搓發電機很扯,但問題是我真手搓過啊......
我都把原理還有材料的製取過程寫的這麼清楚了, 說我扯淡可以,但至少把哪裏扯說出來嘛。
某些人張口就是說情節扯淡,叫他說哪裏有問題又說不出來,合着凡是超過了自己認知的概念就是扯唄?
兩個讀者羣加起來一千多的讀者,四五個博士,二三十個研究生,經常私聊我討論一些問題。
我不敢說我書寫的多好,但至少我能保證我輸出的知識都是正確的,否則這本書也不會有現在這成績了。
說道成績就順便和大家說一聲,這本書已經6500均訂了,這個月漲了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