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殺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燕山遊俠字數:6400更新時間:24/06/27 07:08:58
    “臣天柱上將、秦王長陵頓首:

    伏自渝虜寇亂以來,起於邊陲,常懷捐軀赴國,雪復仇讎之心,披肝瀝膽,篳路藍縷;至太宗嗣位,奮三世之餘烈,振長策而都上京,定天下,五夷賓服,蹶角受化;御宇內,四海承平,諸侯凝一。及至陛下,執大周神器,攜先帝威靈,六合寧定,八表無塵,國家大治。

    臣本愚陋之人,年少從戎,蒙先皇愛重,陛下信賴,使臣長陵待命行伍,弱冠就藩。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貶膳廢樂。

    陛下錄臣微勞,擢自軍旅,曾未十年,領天柱上將,位在王公上,品秩逾勳略,恩數視閣輔,又增重使名,令臣忝蒙聖德,開府建節,宣撫諸路。

    今者馮弘獻表,欲以三郡歸附,共沐王化,而陛下又益臣軍馬,使濟恢圖,萬一乘隙可入,則提兵直趨遼畿,據扶余、安市、玄菟,以號召五路叛將,順奴聞之,必舍錦州而遁,則松山、興城、遼陽可以盡復,至於遼西諸郡,臣弟付之蘇明朔、胡佐玉,亦可立下。望陛下承天應民,臣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渤海,唾捭燕山,終於掃滅渝孽,誓心天地,當令稽顙以稱藩,復中原往昔之疆,臣不勝欣喜,無所遺恨,因上表具奏,臣蕭長陵伏首再拜。”

    御書房內,燃着淡雅的龍涎香,窗外飄着飛雪,顯得格外寂靜。

    此刻,正值申時,大周天子蕭長耀,身穿一件淡藍色帝王便服,正襟危坐在那張冰冷的皇座之上,一言不發;下站的文武公卿,諸如宰輔高鼎丞、宣國公凌韜、散騎常侍謝陽等朝中重臣,盡皆屏息凝神,異常緊張地注視着坐於龍座上的皇帝陛下,眼神錯亂。

    偌大的御書房,一片死寂,天子冷然不語,臣公噤若寒蟬,唯有呼吸之聲可聞,壓抑到了極致。

    只見,那方明黃色的寬大龍案上,奏疏堆積如山,蕭長耀一臉平靜,冷冷地瀏覽着那道呈在自己面前的奏疏,目光愈發幽寒,深邃不可見底;標準的金錯刀,筆力遒勁,猶如大周帝國的一山一水,映入了這位帝王凌厲的龍眸之中。

    這道奏疏,便是蕭長陵請纓收復遼東的上表,而在這份平遼奏疏之下,附着馮弘所獻降表,以及營州治下的戶口籍冊與賬賦賬簿,擺在了天子的案前。

    忽然,蕭長耀移開目光,執起一柄翡翠書撥,輕輕翻開那一沓厚厚的戶籍賬冊,時不時發出“嘩嘩”之聲;然而,越往下看,蕭長耀的眉頭,反而越皺越緊,彷彿兩條鐵鏈死死地纏繞在了一起。

    砰!

    蕭長耀將書撥擲於案前,面露一絲不屑,森寒地冷笑一聲。

    “哼,這馮弘……,不過是一介北渝叛逆,做大周的奴隸都不配,怎麼敢隨便地給朕上書!”

    天子冷冰冰的話語,透着一抹殺機,下站的三位公卿,不禁渾身一抖,紛紛垂首不語,無人敢去直視陛下那雙殺氣凌人的眼睛,更沒人敢第一個應答;最後,還是凌韜率先出列,緩緩開口。

    “陛下息怒。馮弘乃公孫舊部,素以勇略名冠遼東,此番歸誠,蓋因不滿其主猜忌,故來請降。昔日,孟玄成棄南楚降我大周,爲先帝所重用,授潁川郡守,今日焉知馮弘不會是第二個孟玄成呢?!臣以爲,若馮弘來投,陛下當嚴辭斥其附逆之舉,再以國朝之禮儀教化之,感染之,如此恩威並施,方可令其永爲大周順臣。”

    當聽完宣國公的一席話,蕭長耀原本寒冽的神色,才微微平和。

    “宣國公所言極是。馮弘既來請降,我朝當以禮相待,朕若拒之,必讓天下欲降者心寒,不如允其所請。”

    話音剛落,蕭長耀便傲然仰起臉龐,雙目如電,直直地射向立於御書房中的這三位臣子,其中,高鼎丞身居宰輔,領袖文官,凌韜爲一品國公,掛兵部尚書銜,乃軍方之代表,至於謝陽,則是太保謝顥之子,更是貴妃兄長,與皇帝陛下亦是郎舅姻親;半晌,蕭長耀面無表情,整個人無喜無怒地沉沉開口。

    “對了,秦王在奏表中說,此次營州歸降,於我朝而言乃天賜良機,他欲提兵東向,會獵遼東,卿等意下如何?!”

    一時間,御書房寂靜無聲。

    相比於御書房的沉悶,此時此刻,這三位王公貴戚的心底,早已是翻江倒海,奔騰不絕;其實,當皇帝陛下親口證實了那個足以震徹天下的消息之際,他們便清楚地意識到: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儘管,割據遼東的北渝餘孽,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縈繞在大周三代帝王心頭的心結,朝廷也曾籌劃發兵攻遼,徹底剿滅這支北渝政權的殘餘勢力,終因各種緣由,未能實施,加之後來大周帝國滅楚亡燕,北擊柔然,無暇顧及遼東,此事便被永久耽擱了下去。

    可如今,秦王舊事重提,準備趁着營州歸降,出動靖北精銳,收復遼東,討滅公孫氏,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掃除這個困擾大周數十年的隱患;要知道,那位秦王殿下是何許人也?天下人盡皆知,那可是手握四十萬虎狼大軍,雄跨北境三州,劍鋒輕輕一指,便可教無數英豪俯首稱臣的靖北之王,他決定了的事情,就從來沒有動搖過,因爲,他,那個名喚蕭長陵,字漢卿,小字阿瞞的男人,是這世上最強悍的梟雄,亦是這世上最恐怖的梟雄。

    頃刻間,殿宇俱寂,三位臣公靜默不語,斂容拱手而立。

    暴烈的西北風,在窗外肆意咆哮,敲擊得窗櫺激響,發出“撲棱棱”的聲音,彷彿欲要鑿穿這死水一般的安靜;室外,席捲而起的大風,此起彼伏,愈發襯托出了這座皇家御書房的莊嚴肅穆。

    見三人沉吟不語,一抹冷峻的暗影,籠罩在了蕭長耀的眉宇之間,大周天子神色遽變,輕輕拍了拍龍案,像是在宣泄作爲帝王的情感,淡然說道。

    “怎麼都不說話?!平日裏在朝堂上一個個不是都挺能說的麼?!這會兒倒作壁上觀起來了!莫非要朕挨個點名不成!”

    蕭長耀坐在高冷的龍椅上,沉默片刻,眼角餘光便掃向了宣國公凌韜。

    “宣國公,你是兵部尚書,又久在軍中,你先說說吧。”

    “是,陛下。”武勳出身的凌韜,仍是紋絲未動。

    凌韜微整衣冠。

    “陛下明鑑。臣一介武夫,若言語之間不慎冒犯了陛下,還請陛下寬宥。”

    “愛卿但說無妨。”蕭長耀眉頭舒展,擡手示意。

    “陛下,這遼東之地,多年以前便是中原故土,只因當初諸國亂戰,藩鎮林立,才被國賊田承嗣割讓給了北渝,大周開國,公孫康遠遁遼東,得柔然庇護,與我朝爲敵,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現如今,大周入主中原,平定四方,唯遼東一隅尚未歸復,仍在逆賊之手,倘若繼續放任下去,早晚必生肘腋之患,爲天下恥笑耳。故臣以爲,陛下可趁公孫氏文恬武嬉,內外虛困之際,揮師征討,定可一舉滅之。”

    聽完凌韜一席侃侃而談,蕭長耀默然,目中卻早已寒氣迭加。

    “依卿之見,朕若出兵遼東,該派何人爲帥?!”

    看似一句詢問,實則是來自一代帝王的皇威與試探。

    凌韜風度依舊。

    “啓稟陛下,縱觀滿朝文武,獨秦王與長公主,軍功最盛,陛下若委以統兵重任,可在他們二人之中抉擇;然,長公主常年據守西北,統領鎮西軍,經略北地,非其所職。故而,依老臣之見,攻取遼東,陛下可以秦王爲帥。秦王長陵,坐鎮北境多年,累載從軍,率靖北將士南征北討,披堅執銳,功勳卓著,且在軍中威名赫赫,令六師敬服,實爲我朝第一戰神,臣相信,以秦王之帥才,必能掃平遼東,誅滅叛黨!”

    倏然間,蕭長耀微微勾脣,臉上浮起了一抹陰晴難測的笑容。

    “哦!秦王!”

    少頃,蕭長耀雙脣緊抿,蹙眉環視御書房中;很快,帝王皓如明月的目光,隨即落在了謝陽那張文質彬彬的面上。

    他伸手指了指謝陽。

    “子野,你有何見解?”

    衆所周知,這位散騎常侍、鄄城侯謝陽,出身陳郡謝氏,乃是謝太保之子,貴妃娘娘的哥哥,是謝氏一族中年青一輩的無雙才俊,又與陛下是年少摯友,正如當年的太宗皇帝與謝太保一樣;因而,蕭長耀與謝陽,一爲至交,一爲郎舅,非尋常君臣可比,皇帝問他,似乎也順理成章。

    “陛下。”謝陽長身玉立,五官愈發明晰,眼神緩緩從天子身上挪開。

    “啓奏陛下,臣是文官,不懂軍事,然臣自幼秉承庭訓,潛心經典,對征伐之事雖不敢說爛熟於心,但也略知一二;陛下,《武典》有云,‘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用兵八荒之外,已違聖人之訓,況且,先帝國孝未除,陛下初登大寶,如果在此時驟興干戈,大舉討伐,不僅於禮制不合,更會將陛下置於風口浪尖之上,還有……”

    謝陽欲言又止。

    蕭長耀見狀,眸中寒光大作,滿臉不悅地一揮龍袍。

    “一股腦兒地說完,不要總是吐半截咽半截的!”

    皇帝的臉色越來越冷,謝陽倒是面若朗月。

    “陛下,微臣以爲,遼東叛賊嘯聚,行不義,抗天威,此非陛下之過,蓋因當年天下紛亂,田承嗣爲取悅渝廷,割中原往昔封疆以益蠻夷,公孫一族便逐漸染指遼東。本朝自太祖皇帝起,便欲設法收復遼東,然而,無論是懷柔,還是羈縻,均未能成功;在對待遼東的政策上,先帝沿襲高祖,並未對其兵戎相見。臣曾經聽家父說過,皇始十七年,太祖南征之前,中山王曾諫議大軍東征,一舉平定遼東,太祖不納,後又因太祖崩殂,此事便再未被人提及。更何況,天下人盡皆知,《孝經》有云,‘三年不改父之道,是爲孝’,如今,先帝國喪方畢,陛下若亟於興兵,外勤征討,豈不是讓陛下擔上不孝之名嗎!所以,出兵一事,還請陛下三思。”

    凝望着眼前面如冠玉的謝陽,蕭長耀眉峯微斂,臉上的神情平靜若水,不禁多看了謝陽幾眼,之前,他就聽朝臣們議論過自己的這位妻舅:“喜詩書,好辭賦,宛然南朝一翩翩文士,非將帥之才。”這個評價,放在崇尚軍功的大周廟堂,顯然不是一個友善的評價;因此,蕭長耀聞言之後,只能勉強地露出一絲微笑。

    “高相。”蕭長耀高踞龍位,森冷如劍的目光,直直地刺向了站在三人中央的宰輔高鼎丞身上。

    “臣在。”

    從廷議開始,這位紫髯碧眼的宰輔大人,便如老僧入定似的,始終紋絲未動,一聲不吭,彷彿這事兒與他無關;幾十年的宦海沉浮,從未在他的臉上留下任何喜怒哀樂的痕跡,永遠都是面如止水的寧靜。

    “你就沒什麼想說的?!”

    一代帝王湛若冰湖的言辭,明顯凝聚着一股懾人的寒冽,讓人瑟瑟發抖。

    然而,高鼎丞依舊不動如山,僅是微微向前挪了半步。

    “陛下恕罪。臣……,身爲國家宰相,兼領尚書僕射,在百官與諸將之中,舉賢薦能,本該是臣的職責,臣自當直言不諱;然百官之上,天家血親之間,就不是臣所能妄言的了。所以,在臣進言之前,伏望陛下可以恕臣狂悖之罪,臣,才敢斗膽直陳。”

    蕭長耀笑了。

    “哈哈,想不到高相國也有怕的時候。你放心,大周祖宗家法,向來以寬仁爲本,本朝以武立國,以文治國,從不刑戮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亦不因言治罪,並鼓勵進諫,愛卿儘可直言,無論你今日說了什麼,朕都恕你無罪。”

    “謝陛下!”高鼎丞長長施了一禮,眼神變得復雜起來。

    在天子龍目的注視下,高鼎丞緩緩開口。

    “陛下,臣,不贊成出兵,即使出兵,臣也不贊成由秦王領兵。”

    驟聞宰輔之言,蕭長耀的眼中,掠過一抹異樣的光彩。

    “這個說法……,倒是新鮮。”

    蕭長耀擡手,示意宰輔講下去,高鼎丞一臉鎮靜地說道。

    “陛下,臣反對的原因有二,其一,遼東自古艱險,北渝餘孽大多潛藏遼東,各舉刀兵,雖說麻煩,卻終歸是纖芥之疾,不足爲慮,我大周若想克復遼東,其實倒不必急於一時,不妨靜觀其變,待公孫氏兵衰力竭,派一將前往征討,我朝再坐收漁翁之利,豈不事半功倍;其二,若陛下決意出兵,那臣冒死進言,東徵之帥,決不可令秦王掌兵。”

    “爲什麼!”蕭長耀冷冷發問。

    “啓稟陛下,秦王天縱奇才,虎視四海,素有撻伐九州之志,且在軍中聲威愈隆,戰功顯赫,久必爲國家大患。如今,秦王擁兵四十萬,雄踞三州,裂土分封,養寇自肥,城郭王宮亞於天子之都,甲兵衛率優之皇家羽林,其麾下靖北大軍,更是虎狼之師,天下望風披靡;陛下,若是再讓秦王佔了遼東之地,屆時,靖北、遼東,呈犄角之勢,天下莫能擋之,臣恐數世之後,靖北尾大不掉,禍起蕭牆。所以,陛下,爲了大周的長治久安,我們絕不能讓遼東也飄起靖北王旗……”

    說到這裏,高鼎丞徐徐跪下,滿面慨然之色。

    “這些話,臣本不該說,如果陛下認爲是臣故意挑撥天家骨肉,那就請陛下治臣妄言之罪。”

    “宰輔的意思是……,朕的弟弟,朕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要奪朕的皇位,還要毀掉他親手打下的大周江山,是嗎!”

    帝王龍威大作。

    御書房的氣氛,剎那冷凝勝冰,三位重臣齊齊伏地而跪,蕭長耀目光森冷,仿若匯聚了綿綿不盡的寒霜。

    天子畢竟是天子,帝王終究是帝王。蕭長耀很快平伏了一下心緒,掃去眼中的冰冷與怒意,孤獨地坐在那張高貴威嚴的龍椅之上,他的坐姿很隨便,只是安靜地坐着,木然地坐着,落寞地坐着。

    他不是父皇,也不是阿瞞那樣的絕世統帥。

    “你們說的這些,朕又何嘗不知!難道朕不想乾綱獨斷,威加海內?!可朕又有什麼辦法,不用他……,朕還能用誰呢?總不能讓朕御駕親征吧。”

    蕭長耀疲倦地揉了揉眉心。

    “擬旨吧。”

    宮闕外,寒意凝聚成霜,成雪,緩緩自天空飄落,徹底覆蓋了這座灰沉沉的上京,渲染成一片雪景。

    ……

    晉陽,滹沱河。

    寒風驟起,大地一片蒼黃,了無生機;這一路所見,除了晉陽城外蒼茫的原野,偶爾傳來幾聲馬嘶,略有一絲動靜外,所過之處,皆是萬分冷清。

    北方掠過曠野,樹葉紛紛凋零,觸目盡是荒蕪。

    碩大的雪花,順着雲層的縫隙,密匝匝地涌下來,瀰漫了山水,湮滅了原野;無邊的嘭嘭嚓嚓之聲,彷彿爆發自天穹深處,如連綿戰鼓,敲打得人心微顫,那是一串滾滾的冬雷。

    瞬息間,紛飛的大雪,像是無邊無際的白色紗幔,覆壓着九里多寬的滹沱河面,封塞成了一馬平川,一時鳥獸歸巢,行人絕跡,似乎整個晉陽王城與北部邊疆,都被風雪所吞噬。

    驚雷閃電,暴風雪壓頂撲面,直直襲來。

    此刻,滹沱河畔,一座高聳的轅門大帳,臨時搭築而成,看上去森嚴肅穆,恍若一幢天然的壁壘,矗立在王城腳下,承受着來自暴風雪的侵襲。

    所謂的轅門大帳,本是軍中大將在戰場上統御麾下部曲所用,主要用於辦理緊急軍務,發號施令;如今,王城駐軍,於滹沱河兩岸之上,再搭轅門營帳,就顯得頗爲蹊蹺了。

    只見,營帳內外,旗幟如林,上千餘人的靖北精兵,如同叢叢標槍,戴鐵兜鍪披鎖子甲,執烏纓矛配靖北刀,身形筆挺如勁鬆,一排排地立在轅門前。

    滿營銳士,兩百大戟侍居中,拒馬層層佈陣,盾牌如牆,槍尖泛着寒光,長弓手持弓肅立,目光炯炯。

    殺氣裏,有數十騎,數百騎的白馬義從,源源不斷地出陣遊曳,穿梭在轅門之間,然後在靠近滹沱河沿岸的時候,擡頭觀望,以馬鞭作戰刀,向着大河對岸,揚鞭指指點點……

    黑漆漆的鐵甲,明晃晃的長矛,環簇着一座中軍幕府。

    這座幕府的主人,正是靖北軍中的一代名將,執掌北大營十萬將士,素以“殺胡”之名橫絕三軍,威懾敵膽,與驃騎將軍蘇翊並稱“靖北雙翼”的不世將才,——冠軍將軍、柱國、鎮北候,大將胡錕。

    轅門以內是軍營,轅門以外是刑場。

    說是刑場,其實就是搭着一個極爲簡易的木臺。

    時下,刑場之上,盡是肅殺一片,滿目凌厲。十數名身着囚服的逆犯,在靖北兵甲的押解下,被五花大綁地送上斷頭臺,強行跪下;他們,就是朝廷安插在靖北軍中的全部眼線,多半出身皇城司,縱使機關算盡,苦心孤詣,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註定要葬身于靖北之王的刀下。

    冰冷的斷頭臺上,立着無數軍中的劊子手,他們一個個面無表情,目露兇光,鬼頭大刀磨得鋥亮,閃閃發光,只待一聲令下,即可揮起屠刀,收割掉那些螻蟻鼠輩的性命。

    “武人禍國!亂我大周!”

    “國賊!”

    “人屠!”

    “獨夫!”

    一時間,轅門以外,咒罵之聲不絕於耳。

    這是那些朝廷眼線最後的吶喊,也是他們最後的掙扎。

    嗒!

    火籤令擲出。

    “唰”的數聲,十餘把鬼頭大刀,齊齊舉起,於茫茫雪霧之中,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行刑——”

    伴隨着這聲號令,劊子手手起刀落,無數柄厚背砍刀,斬出閃亮的弧度,刀芒四射,噗噗破空之聲響起,頓時鮮血飛濺,血腥味漸濃。

    三通鼓響。

    大刀揮過。

    一片冰雪世界,霎時便染就成了滿地血色。

    作爲靖北王城,晉陽比之燕京,高峻雄奇益甚,上可騎馬,下可屯墾,就連胡錕將軍的營帳,也設在了滹沱河畔,幽冥之中,透着一份厲殺。只有些許跳躍的燭火,照耀着營中所有人的臉龐。

    帳內沉寂,案上擺着羊肉燒酒;火焰在胡錕眼裏變成一抹熾烈的顏色,他幽幽看着杯中清波,寒聲開口。

    “飛鴿傳書,密奏大王:軍中細作已悉數殺盡。”

    “是,將軍。”靖北武士單膝跪地,朗聲應道。

    胡錕不語,默默將杯中酒飲盡。

    黃昏,暮色悽愴。

    灰濛濛的天空下,殷紅的鮮血,染紅了河水;寬廣的河面,漂浮起了一層金紅交加的泡沫,隨着滔滔濁浪,緩緩向東流去,河上浮着黑壓壓的無頭屍身,引來鷹鷲啄食,腐臭瀰漫鄉野。

    ……

    上京,秦王府,書齋。

    這似乎,該是極平靜的一夜,無風,無霜,有雪;清潤的月色,蒙着一層薄如蟬翼的浮雲,溫柔地灑入窗戶,晃得人們眼目迷離。

    月色如水。

    蕭長陵靜靜地凝然站在窗前,雙手負後,衣衫勝雪,指間拈着一封密函,面容平靜宛似瀛湖,一言不發;忽然,他隨手一擲,便將那一卷薄薄的密函,丟入了腳下的火盆之中,燒得個乾乾淨淨,直至化爲灰燼。

    皎潔的月光,傾瀉在蕭長陵身上,一襲白衣傲雪絕塵,恍若當年白衣策馬遊帝京,意氣風發,落拓不羈;靖北之王那雙冷冽的眼瞳,始終古井無波,彷彿匯聚了一汪浩瀚的海洋,透過狹小的空間,漫天飛雪盡收眼底。

    蕭長陵呢喃自語。

    “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