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左良玉之死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夢吳越字數:3242更新時間:24/06/27 06:50:34
廣德五年七月十五日,農曆中元鬼節這天,倭國本州發生了一場強烈大地震,震中位於德川家光所在的江戶城中心,具***置在幕府將軍所在的御本丸。
據說德川家光來不及寫下遺詔——這是戰敗幕府通常要做的事情——便無聲無息墜入了那條無底裂縫,最後只發出了一聲充滿青色的雅蠛蝶。
一切歸於死寂。
倭國地震頻發,居住在各島上的倭民們,隔三差五就被地震引發的滑坡活埋,被滾落的石頭砸死,被大火燒死,被乘火打劫的浪人們殺死······
總之,地震對於大家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可謂是家常便飯,就像康應乾好色,劉招孫求仙,原本不值一提。
只是,這次江戶大地震,烈度之強,破壞之重,死人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城中十多萬間房屋,在一夜之間倒塌大半,幾處神社更是直接變成了廢墟,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的靈位被大火焚燬。
地震引發的大火,將城中那些沒被震塌的房屋,全部點燃,造成的損壞比齊軍持續半個月的燃燒彈空襲還要嚴重。
江戶居民傷亡慘重,遭受地震大火連番打擊,五十萬人口至少去了十萬,由於擔心齊軍圍攻,很多人至死不敢逃出江戶城。
當然,說到這裏就不能不誇獎一下倭國的工匠精神,因爲按照幕府戰前規劃佈置,按照德川家光和各大名制定的「千萬玉碎」的作戰計劃,江戶及周圍武士農民,各人必須堅守崗位,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輕易逃走。
不得不說,倭民在執行幕府命令這方面,表現出了令人敬仰的嚴謹的紀律性。
同樣的紀律性還表現在他們刷馬桶上,據說不管馬桶是否乾淨都要刷七遍,以及看完蹴鞠比賽,球迷們會留下來將場地垃圾清理乾淨。
當然,上面說得這些都是另一個時空發生的故事,這裏就不展開敘述了。
總之,廣德五年鬼節這天,任憑地震頻發,任憑大火肆虐,堅強的江戶百姓還是堅守在各自崗位,直到烈火將他們吞噬·····
江戶城人口規模超過五十萬,放眼全球,也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大都市。
然而在一夜之間,所有繁華都成過眼雲煙,覆滅來臨。
地震不僅引發了大火,還引起海嘯,在地震發生後的半個時辰,十米多高的巨浪如牆壁席捲江戶全城,如末日審判,將所有倭民帶走。
到七月十六日正午,江戶城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還在燃燒。
成羣結隊的章魚、金槍、馬哈魚、秋刀魚在城中遊弋,
儘管倭人已經死傷殆盡,對江戶城的懲罰,卻並沒有就此停止。
地震大火洪水之後,富士山猛烈噴發。
滾燙的岩漿像洪水一樣沿着山坡傾瀉而下,沸騰的岩漿所過之處,山川草木全部化作焦炭。
江戶城北靠富士山火山,向西是一連串距離火山同樣接近的小村鎮,陸上只有向東走才能最快離開江戶。但是向東有條河,只有兩座橋可以通過。
火山爆發後,傾盆而下的火山灰、碎石,熊熊烈火升騰下的濃煙,以及熔岩噴發時散發出來的有毒氣體,數日未能消退。
齊軍早早撤離至九州島以西,隔岸觀火。
煙霧和拋射物量極大,高空中的煙塵遮住陽光,漂浮在空氣中降低能見度,落在地面又覆蓋住了本州島的道路,讓人失去方向。
火山噴發出來有毒氣體更爲致命。
德川幕府連同各藩在江戶參勤交代的人質,最終被地震、大火、洪水和火山噴發全部帶走,五十萬人只有區區數千人逃出城池。
加上其他各藩在災難中
的損失,這次災難造成百萬人口傷亡,本州已經化作地獄。
大地震爆發前,齊軍已經有序撤出江戶,只留少部分朝鮮兵佯裝繼續進攻,主力西撤至九州福岡藩。
撤兵之前,趙率教下令第六兵團在城門四周到處縱火,確保絕大部分倭民沒有生還可能。
七月二十日,富士山爆發三天後,更令人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二十日正午,一聲來自地底的怒吼響徹全島,接着,整座本州島,以江戶爲中心,東西方向裂開一條長數百裏,寬半里的巨大縫隙。
無數海水順着這條巨大縫隙,源源不斷翻涌上地面,起初還只是泉涌,後來稅糧越來越大,變成了噴泉,最後巨大的洪水像是掙脫鎖鏈的猛獸,從地底深處咆哮而出,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整座本州島淹沒。
經歷過火災、地震、岩漿的本州島,早已變成千瘡百孔,最後一刻被徹底撕成了兩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沉入大海。
同日,四國島北部部分土地也被海水淹沒。
截止到七月二十二日,本州島全部、四國島一部,九州島一部,全部沉入海底,居住在列島上面上萬年的倭民——邪神的後裔們——基本傷亡殆盡,有超過三百萬人在最近十日內全部死去,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他們的魂靈終於可以返回故鄉,重新回到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海。它們也可以繼續服侍那些全身長滿觸手,頭上身上都是黏液的邪神。
從這個角度上說,倭人應該對太上皇表示感謝······
~~~~
二十二日,海嘯漸漸平息,火山灰繼續向東部飄散,齊軍繼續向對馬島撤離,倭國真正成爲拋棄之地。
如果說倭國還有一定的戰略價值,可以成爲帝國繼續征伐的港口,現在,經過這場超級地震洪水的襲擊,各地優良港口損失殆盡,各處低地平原被海水淹沒,不要說建設海港,連駐軍糧食補給都不能做到。
這樣的倭國自然再沒有任何價值,讓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族羣自生自滅才最符合大齊利益。
七月下旬,幕府軍不戰而亡,各藩大名死於江戶城中,各地倖存的大名紛紛向齊軍投降。
德川幕府在倭國的統治徹底崩潰。
七月二十五日,困於四國島、糧草斷絕、遭受火山灰襲擾、絕望無助的鄭森,在悔恨交加、擔驚受怕中,舊疾爆發,突然去世。
鄭森死後,餘部海賊頓時土崩瓦解,爭先恐後跑到九州島投降齊軍,大家都很清楚,有了這幾場災害,倭國今年冬天必然饑饉,到時候缺衣少食,幾萬人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待着,最後只有活活餓死凍死。
當然,還有部分頑固者誓死不降,表示要與劉招孫血戰到底——雖然劉招孫現在下落不明——海賊們沒有仁義禮智信這些虛文,也不管效忠誰,只要有錢賺就可以。.
於是零星幾個主戰派被其他人殺死。
鄭森屍骨未寒,海盜們便走向內訌,接着馬不停蹄的投降大齊,投降派佔有絕對優勢,所以投降進行的很順利。
鄭氏海盜投降後,同樣坐鎮四國島的左良玉,這時候終於慌了神了。
早在齊軍東征之前,老左就一直想看看風頭。
他想等幕府軍和齊軍打得兩敗俱傷時,再出來收拾殘局,這樣以來,即便最後勝不了,好歹能在戰後混個大名來做一做。
左良玉有幻想的資本,他麾下還有一萬多明軍,各人都配備有火器,他從山東逃來時,身上還帶着幾千兩金子和三十多萬兩銀子,這玩意兒在倭國都是硬通貨,所以可說是糧草不缺。
不過仗剛打起來,左良玉就意識到情況不對,首先是各藩軍隊和齊軍交手,幾乎都是一觸即潰,連精
銳兇悍的薩摩軍也被劉招孫屠滅,齊軍所向披靡,從九州一路打到江戶,沒有一支軍隊能攔住他們。
左良玉想起自己原先幹過的事情,很多次都在劉招孫後面捅刀子。想來齊軍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他越想越覺可怕,於是主動找來謀士商議對策,謀士深思熟慮一番後,向他建議,讓左良玉將早先擒拿的前明僞三太子當成真的,獻給齊國,投降大齊,換取活命。
這樣的計劃聽起來未免一廂情願,至少太上皇是不可能答應的。
可惜太上皇現在不知蹤跡,議事權便交給了各兵團主官和幾位內閣大臣。
到底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呢?
關於對俘虜的處置,大齊文武百官們議論紛紛,各人都有各人的說法。
鄧長雄與趙率教王從之等人商議後,一致決定,將鄭氏、左氏餘孽立即處死。
而張溥和盧象升則認爲應當充分利用這些俘虜,將他們運回國內參與工作。
趙率教則堅持要求就地處死,謝陽出來說,沿海各處礦場已經招滿了人,而且戰艦運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運送這麼多俘虜。
鄧長雄說,撤兵行動帶上太多俘虜,只會拖慢行軍速度,保不齊後面還有其他事情發生。
於是衆人終於達成一致,對投降俘虜及時偵查,有過任意惡行的,就地斬殺。
這也就註定了左良玉等俘虜們的最終命運。
趁着撤退的間隙,齊軍又將九州各藩殘餘勢力清理一遍。
儘管天災人禍,還是有很多百姓逃出城鎮,躲進深山之中。
事實上,由於各藩田地被摧毀大半,加之火山地震的波及,各地糧食產量很不容樂觀,有限的糧食也被齊軍無償徵收。
所以,那些大難不死躲入深山的倭民,最後註定會被活活餓死,無法熬過這個寒冷漫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