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牛關條約》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夢吳越字數:3143更新時間:24/06/27 06:50:34
    排在最前面的披甲長槍足輕,傷亡慘重。

    四千人的長槍兵被火炮打死打傷三百多個,被炮擊驚嚇,自相踐踏死去的有五百多人。

    加上被後面督陣目付射殺劈砍,短短一刻鍾功夫,一千多精銳足輕便殞命沙場。

    戰國時代的足輕與鐮倉時期大不相同。

    武田信玄實行“兵農分割”制度後,各藩大名紛紛跟進,足輕的訓練強度,裝備補給都得到較大提升,戰鬥力也不可同日而語。

    到戰國末期,足輕不再是炮灰的代名詞,而漸漸成爲一支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力量。

    朝倉教景有一句名言:

    “一把名貴的武士刀的價格可以製作一百根竹槍,但是一名全副武裝的武士絕對打不過一百名手持竹槍的士兵。”

    這裏的士兵指的便是獨立興起的足輕。

    長槍足輕多使用竹槍。

    合格的長槍,對於槍柄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最好的長槍槍柄是複合結構,以橡木一類的硬木爲芯,外面包裹竹片,槍柄塗漆防水。

    戰國時代的戰爭基本都採取的搜盡男丁的徵發方式,大部分足輕是缺乏訓練的農兵。

    實際上,即便是像武田這樣富有的大名,也不可能給所有足輕配備上戚家軍那樣的長槍,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使用造價低廉的竹槍或藤槍。

    竹槍從外表看上去雖然是個竹竿,但裏面有很堅硬的木芯,並不完全是軟竹竿,更不是二戰末期一億玉碎時發給平民百姓的那種自殺武器。

    所有槍幾乎都不能正面貫穿鎧甲,但它可以避開鎧甲刺到鎧甲的縫隙之間重創敵人。

    這才是槍“破甲”的真正含義。

    長槍可以破甲,竹槍當然也能做到。

    長槍足輕常見的戰術是拍槍。

    所謂拍槍,便是壓制和搶中線,來換取有利的攻勢。

    將對手的槍壓制在下面,對手暴露了要害,槍也因爲被壓制而幾乎無法動彈。

    在絕對實力差距面前,這些長槍足輕連和開原軍交手的機會都很渺茫。

    幕府聯軍派出的忍者和偵查足輕,戰前已被開原夜不收消滅殆盡,偶有漏網之魚也被大阪周邊的蓑衣衛一個個幹掉。

    武器裝備的代差,外加本身實力的差距,不管是什麼加賀上忍還是伊賀上忍,只要出現在開原斥候活動範圍內,便難逃脫被獵殺的命運。

    直到第七軍前鋒摸到八尾城城郊,距離敵軍不足十里時,各藩大名們,對敵軍的兵力、武器部署、兵種構成,完全還是一無所知。

    22式輕型野戰炮進一步減輕了炮身重量,給炮筒裝上兩個輪子,只要兩名輔兵就能快速推動。

    第七軍輔兵先將火炮用馬拉到八尾城外圍隱蔽,等空心方陣開始向前推進時,這些火炮也跟着往前跟進,然後突然開火,打了幕府軍一個措手不及。

    三輪炮擊後,各藩臨時組建成的鐵炮足輕、長槍足輕、馬兵足輕共計兩萬多人馬陷入混亂。

    火銃兵立即開始齊射,騎兵十騎一隊,以波浪衝鋒的戰術,侵略足輕大陣兩翼。

    人高馬大的開原騎兵給足輕造成巨大恐慌。

    在平原開闊地形上,當失去建制的鬆散步兵在遭遇身高遠高過自己的重裝騎兵密集衝鋒時,幾乎沒有任何有效反擊的手段。

    隨着幕府軍正面被火銃兵突破,兩翼被開原騎兵抄略,鐵炮足輕不在等待命令,開始自由射擊。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自己手中的輕型火繩槍射程,竟不及對面的明軍。

    這些原本應該爲長槍足輕提供火力掩護的鐵炮足輕,現在卻像靶子一樣被對面火槍手一一射殺。

    戰場很快呈現出一邊倒的屠殺態勢。

    三輪齊射後,各藩勉強湊起來的三千鐵炮足輕傷亡過半,剩下的人一鬨而散,少數悍勇的武士還在用日本弓還擊。

    迎接他們的是密集的燧發槍射擊。

    最後,戰場上只剩那些手持竹槍的披甲足輕還在堅持。

    足輕人數衆多,一時難以全部殺死,最後時刻,他們揮舞輕便竹槍,不顧傷亡,迅速接近開原軍方陣。

    在付出沉重傷亡後,雙方終於進入長槍攻擊範圍。

    前排燧發槍紛紛停止射擊,開始用刺刀和最後殘存一千多長槍足輕對刺。

    直到這時,開原軍才出現一定規模的傷亡········

    然而幕府全軍的崩潰已經無法避免。

    ·········

    ”大阪戰事如何了?本官現在是有信仰的人了,不可胡亂殺生。有必要給德川秀忠發一份條約,商討一下《牛關條約》的簽訂問題。”

    天啓元年臘月二十三日,距離新年只有七天,平遼侯還在關原岐阜城中焦急等待大阪之戰戰況。

    自從上次拒絕對方獻身後,那個刺客兄弟會的美女刺客一直不肯罷休。

    她連續幾次三更深夜敲響門窗,要和大主教討論教義:

    “尼古拉斯教父,新約經文裏,主在逃亡路上,餅爲什麼總是吃不完?”

    “因爲上帝總愛畫大餅!”

    “外面好冷,我只穿了件……能進去和您深入討論嗎?”

    “不能,修女小姐,我要睡了,明天見!阿門!”

    劉招孫懷疑這女人是傳教士的棋子,用來控制自己。

    他心神不寧,最後以大主教的身份命令這位姐妹回九州給倭人傳播福音——其實是讓金虞姬好好收拾兄弟會女刺客。

    預想中的關原之戰被無限期推遲。

    平遼侯失去了重創幕府軍的機會。

    不過,無論如何,形勢發展已經越來越有利自己。

    只要鄧長雄不出現大敗,幕府早晚會接受《牛關條約》。

    平遼侯最新敲定的《牛關條約》,屬於升級版條約。

    相比第一次送給德川秀忠的那個版本,新條約的條件更加苛刻。

    幕府歸還大明的領土不僅僅只是對馬島、1岐島,還包括整個九州島。

    換句話說,日本需要割讓四分之一領土。

    按照平遼侯的說法,九州是大明故土,因爲它離大明最近。

    除了領土要求,賠款也做出了調整。

    大阪之役爆發後,幕府須承擔更多的戰爭賠款。

    從原先的三千萬兩提升至九千萬兩,提升三倍。

    這個金額不是劉招孫拍腦瓜的決定,他是在充分聽從朝鮮商人和李三光等專業人士分析後,得到的較爲合理的數字。

    本州、四國島有衆多金銀礦。

    所以幕府應該不缺銀子。

    他們缺大米。

    考慮到徵收大米頗爲艱難,而且很容易引發大饑荒。

    劉招孫畢竟不是鐵十字,不會喪心病狂到種族滅絕那個地步。

    他沒有索賠大米,選擇要銀子。

    日本不缺銀子,但是大明缺,而且很缺。

    有了這九千萬兩白銀,大明瀕臨崩潰的財政或許會好轉一些。

    張居正改革,減少了實物賦稅,增加貨幣稅收,很多賦稅徭役重新開始和貨幣掛鉤。

    然而老張卻不懂現代金融知識,輕易把國家稅收和金屬貨幣掛鉤,等到後來南美產銀出現問題後,大明財政漸漸走上銀荒的絕路。這也是明亡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牛關條約》簽訂後,平遼侯將攜東徵之功回國。

    這次回國,不止是要皇帝禪讓退位,由自己來操持權柄。

    更要在大明上下掀起一場涉及官制財稅吏治文化領域的改革浪潮。

    以劉招孫一根筋的性子,改革最後能否成功暫且不論。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這次改革註定驚天地,而且泣鬼神。

    ~~~~~~

    徵夷大將軍收到新版《牛關條約》是在臘月二十七日。

    此時大阪戡亂已經塵埃落定,據逃回來的軍目付(類似監軍)稟告,關東各藩十二萬聯軍傷亡超過三萬,大名們紛紛潰逃回各藩。

    他們已被蠻夷嚇破了膽,無力再戰,據說鳥山藩主真的被嚇死了,當然對外宣稱是戰死的。

    原來躊躇滿志,準備擼起袖子和蠻夷一決高下的幕府將軍徹底崩潰。

    德川老烏龜征戰一生,苦心經營,留給秀忠的基業,被這不肖子短短三個月內敗掉一半。

    由於秀忠聽從妻子阿江,在“攘夷”過程中進行各種騷操作(包括但不限於“失信不發賞銀,乘機吞併大名土地等)。

    最後剩餘的大名們,離心離德,開始對幕府失去忠心。

    德川秀忠的家老,兩朝老臣土井利勝。

    這位一直侍奉在德川家康身邊的老人,年齡比繼承了德川家康將軍之位的德川秀忠大了整整七歲。

    眼見得妖后禍亂江戶,操縱幕府,致使主公漸失人心,蠻夷入侵。

    肱骨忠臣決心聯絡其他老臣,在本丸御殿發動一場拯救幕府的“天誅”行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