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九州啓示錄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夢吳越字數:3698更新時間:24/06/27 06:50:34
    天啓元年十月十五日。

    九州島肥前藩千粟城。

    阿蘇山上的山火漸漸熄滅,上千名建州蒙古人沿着山脊線向上攀登,抵達山腰後。他們揮舞斧頭長刀將沒被點燃的樹幹砍斷,木材被運往山下。

    工匠和輔兵們聚集山麓,安營紮寨,日夜加班製造攻城所需的盾車雲梯等器械。

    滿腔怒火的朝鮮兵披戴好鎧甲,注視着兩裏之外這座擋住大軍去路的小城,各人臉上神情緊張而又興奮。

    平遼侯的中軍大纛在阿蘇山與千粟城之間的空地上迎風飄揚。

    這是東征以來,劉招孫第一次身臨前線指揮作戰。

    在過去的兩個時辰裏,鄧長雄指揮攻城,已經登上城頭的朝鮮兵在犀利的火銃攻擊下,兩次被肥前武士擋了回來。

    所幸傷亡不大,只有八百多人。

    平遼侯目睹戰況後,及時叫停蟻附攻城,讓輔兵打造楯車雲梯,在攻城器械完成之前,朝鮮兵不得隨意攻城。

    雖然眼前這座城池規模很小,然而進攻也必須拿出泰山壓頂之勢,而且要準備充分。

    可惜肥前藩沒有任何準備。

    藩主鍋島忠茂倉促應戰,城外遺棄大量糧草,堅壁清野計劃也執行的很不徹底。

    至少,開原軍製造攻城器械的山林還沒被燒燬乾淨。

    蓑衣衛呼嘯着掠過山谷,將潛伏在密林中縱火的倭國忍者一一殺死。

    這些參與縱火的九州忍者,在裝備齊全、戰力強橫的開原精銳面前,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整個追殺過程,用沈煉的話來說,就像灌木叢中逮兔子一樣簡單。

    雲梯和楯車很快打造完畢,隨着中軍步鼓聲響起,各營把總、旗隊在前帶隊,慘烈的攻城戰再次開始。

    劉招孫下令將圍攻東南西三門的火炮全部撤下,換成弓箭襲擾,同時集中所有火炮與神火飛鴉,對北門集中炮擊。

    三百門各類火炮集中在狹窄的護城河前,大炮嘶吼着,伴隨火箭刺耳的呼嘯聲,城頭陷入一片火海。

    長達半個時辰的炮火準備開始,隆隆的炮聲打破這座九州小城的寧靜。紅夷大炮轟鳴聲中,十二斤重的鐵球掠過天空,紛紛砸向低矮的主城城門。

    千滄粟城頭磚石木屑迸飛,武士們像沒頭蒼蠅似得丟下倭刀,到處亂竄,很多人被迸飛的木屑擊中,被同伴拖着遍身血污的屍體,匆匆向甕城撤退。

    平遼侯望着眼前雷霆萬鈞的火炮攻勢,嘴角露出滿意笑容。

    半個時辰後,平遼侯招來喬一琦、鄭一官(鄭芝龍)進帳議事。

    一起被叫來的還有近衛軍軍長鄧長雄。

    劉招孫示意大家坐下,指了指案頭擺放的兩顆人頭。

    “城內守將不願歸降,還殺了本官的使者,兩位朝鮮義士因此喪命,可恨!”

    沈煉補充道:

    “九州其他各藩,如築前、肥後正在觀望,等待此戰最後的結果,咱們這次不能輸。”

    劉招孫堅定望着沈煉:

    “當然不能輸。”

    他將目光轉向鄭一官。

    這位明末著名海盜,現在還是李旦手下一名賬房先生。

    鄭一官生得文質彬彬,眉清目秀,不知道的還以爲這是哪位大人手下的小廝。

    很難將眼前這位小廝和二十年後縱橫東南的大海盜鄭芝龍聯繫起來。

    李旦率各國海盜南下攻打琉球羣島。

    臨行之際,平遼侯向他要下鄭芝龍,說是讓幫助自己清理賬目。

    李旦對鄭芝龍頗爲鐘意,考慮到開原軍的合作,他還是將賬房先生送給平遼侯。

    劉招孫希望能借鄭芝龍,多瞭解各藩現狀。

    鄭芝龍自幼在海船上長大,跟隨親友四處貿易,十三歲時便能獨自出海,與日本長崎的外國商人貿易。

    “肥前藩是什麼來歷,爲何這般頑固?把本官派去的信使殺了不說,還說要率領城中武士爲幕府死戰到底。”

    平遼侯望着遠處被打成瓦礫的千粟城,眼中表情不停變動。

    “平遼侯有所不知,肥前藩藩主本是德川親信,是幕府安插在九州的釘子。他在九州各藩中很不受待見,幕府將其看成心腹。”

    當年關原之戰,肥前是第一支倒向德川的西軍,對德川家康吞併豐臣氏,起到了重要作用。

    “既鐵了心爲幕府賣命,那便成全他。讓朝鮮兵開始攻城!告訴領軍將領,半個時辰內攻不下此城,把總以上將官,全部斬首!”

    平遼侯一聲令下,作戰命令層層傳遞下去,片刻之後,一隊隊朝鮮兵推着盾車雲梯邁着整齊步伐往前推進。

    一道淺淺的護城河很快被開原軍填平,據馬和鐵蒺藜也被輔兵清理乾淨。

    紅夷炮和神火飛鴉繼續對城頭發動轟擊,掩護前面的朝鮮兵登城。

    ~~~~~

    “平遼侯,當年壬辰倭亂,各藩大名出兵兵力,都在這裏。”

    身形偉岸,面孔英俊的鄭芝龍走到平遼侯面前。

    在吳霄的監視下,鄭芝龍小心翼翼鋪開張倭國形勢圖。

    生怕下一秒圖窮匕首見。

    吳霄長出口氣,這些天派來刺殺平遼侯的忍者越來越多,搞得中軍衛隊不得安寧。

    鄭芝龍對着地圖密密麻麻的地名,如數家珍道。

    “當年豐成秀吉侵略朝鮮,倭國各藩幾乎都有出兵,九州六百人、紀州五百人。畿內四百人。駿河、遠江、三河、伊豆三百人,由此以東,尾張、美濃、伊勢、近江四百····”

    “好了,不要念了。”

    劉招孫揮手打斷海盜賬房:

    “就按這個名單,先從肥前藩開始,肥前藩當年出兵多少?”

    年輕英俊的鄭一官脫口而出道:

    “武士六百,足輕一千,一共一千六百人。”

    衆人目光投向平遼侯,卻見他臉色陰鬱道:

    “城破之後,先殺一千六百人,以謝當年死難軍民。除了女人孩子,男丁全部殺死!直到湊夠一千六百顆人頭。”

    喬一琦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衆人心知肚明,眼前這座小城,除了參與守城的倭國武士,城中的平民,有沒有兩千還是個問題。

    如果真的斬殺一千六百人,基本就相當於屠城了。

    鄧長雄遲疑片刻,連忙領命。

    劉招孫神色不變,叫住準備出去的鄧長雄,補充說道:

    “鄧軍長,不要讓戰兵動手,安排朝鮮兵去做。”

    “當年壬辰倭亂,倭寇所到之處,焚燒劫掠,無惡不作,僅晉州一地,軍民被屠殺者六萬人(註釋1),連嬰兒老人都不放過,義父當年在朝鮮親眼所見,參與晉州屠戮的,便是這肥前藩武士。”

    “所以,本官現在要幫助倭國,幫助他們恢復人性,只有以怨報怨,才能喚醒他們。你們要記住,多殺人,他們才有敬畏之心。”

    大帳中很多人都參與過萬曆援朝之役,倭寇之兇殘,對大家來說,並不是多麼遙遠的事情。

    不過平遼侯這番“殺人以救人”的理論,還是讓人感覺震驚。

    劉招孫正準備給部下們講一講美利堅投放蘑菇蛋殺死數十萬倭人,幾十年後還被日本感恩戴德的荒誕故事,這時,營帳外傳來山呼海嘯的萬勝聲。

    衆人走出大帳,遠遠望見朝鮮人已經跳上千粟城,正在砍殺那些落荒而逃的武士足輕。

    這次登陸日本,隨行朝鮮兵人數衆多,總兵力超過萬人。

    開原軍爲朝鮮人準備了精良的攻城器械,又在後面壓陣,這支戰五渣的軍隊突然爆發了戰鬥力。

    朝鮮人從對馬島殺到1岐島,再到肥前各城,打起順風仗來士氣如虹。

    這些來自釜山、仁川、漢城等地的朝鮮士兵,他們的父輩大都親身經歷過壬辰倭亂,很多人的父母都被倭寇殺死,眼下仇人見面,格外眼紅,不需要訓導官作任何動員,他們的軍心士氣便全部爆棚。

    千粟城很快被攻克。

    半個時辰後,肥前藩藩主鍋島忠茂的人頭被掛在城牆上示衆。

    一千六百名倭國俘虜被推搡到城牆前跪下。

    在朝鮮人的怪叫聲中,一千六百人被一齊砍頭。

    一千六百顆人頭被用弓弦和麻繩綁住,懸掛在千粟城低矮的城牆上,像城下町瘋長的水葫蘆,在風中搖曳。

    入夜後,人頭和人頭口鼻碰撞,發出咯咯笑聲。

    ~~~~~

    十月底,開原戰兵橫掃肥前、筑前藩,向東一路攻略至馬關海峽。

    開原水師聯合葡萄牙艦隊,封鎖豐後水道,擊退四國島上伊予、土佐藩艦隊增援。

    與此同時,李旦率三萬多名海盜登陸鹿兒島,與薩摩藩島津氏混戰,雙方彼此熟悉,打起仗來都是知根知底,不分勝負。

    至此,三路人馬完成對九州島的合圍。

    十月二十日,平遼侯的中軍大帳前移到了豐前藩的門司港口。

    門司港緊鄰下關海峽,下關海峽位於本州西端山口縣下關市與九州北端之間。

    下關海峽是瀨戶內海的西門戶,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兩百多年後,著名的《馬關條約》就是在對面春帆樓上簽訂。

    滿清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開放多處通商口岸。

    不過因爲劉招孫的穿越,歷史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

    很多原本應該存在發生的歷史事件,如今還要繼續發生,比如《馬關條約》。

    只是內容稍稍有些不同。

    十月二十五日,四國島上的土佐藩藩主山內政豊從九州島上逃回的俘虜身上,見到了《馬關條約》,據說這是平遼侯對議和提出的條件。

    據後世歷史學家研究分析,該文件乃是條約的原始文本。

    這與一年之後,雙方在下關正式(即1623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有着較大出入。

    平遼侯要求如下:

    “島津藩須撤回琉球羣島上所有駐軍並承認琉球爲大明藩國;

    日本須向大明賠償軍費白銀三千萬兩;

    日本須退還對馬島、1岐島、肥前諸島給大明;

    日本須向大明開放長崎、江戶、伊豆、鹿兒島、奈良、京都等七處通商口岸;

    日本須處死加賀藩、大阪藩、對馬藩大名,將人頭送往明國京師;

    除大明與荷蘭外,禁止其他國家與日本貿易;

    幕府將軍之子送至京師爲人質,將軍女嫁與明國藩王爲側妃

    ……

    注:

    1、明史列傳第二百十日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