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炮樓消失術——pak40反坦克炮(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撲街寫手路人甲字數:2441更新時間:24/06/28 17:48:16
八月二十一號。
百團大戰開始的第一天。
清晨。
北評,
華北方面軍司令部。
“還有三個月。”
看着眼前的參謀連夜趕工出來的預期分析報告,多田駿鬆了一口氣。
雖然八路軍裝備了大量防空機槍,還偷襲保定機場,摧毀了大量航空燃油和航空彈藥,導致轟炸計劃嚴重受挫。
但這點損失,蝗軍承受的起。
不就是一些飛機和物資的損失麼?
帝國的工業能力雖然不如英美,但也不是受外援支持的土八路能比擬的。
帝國損失的起。
隨着帝國工業機器的逐漸加速運轉,如今局勢依舊在漸漸好轉,逐步走入正軌,一船船新兵,一船船物資源源不斷的進入民國。
三個月之後,
也就是十一月二十號,
國內支援的兵力,物資就能全部到位。
到時候,他能派出三個滿編師團,兩個炮兵旅團,兩個裝甲聯隊,兩個航空旅團等,等合計十二萬蝗軍進攻太嶽山區,一舉摧毀八路軍太嶽根據地,並且徹底佔領。
到時候,無論支援土八路的勢力是誰,
技術有多麼先進。
面對帝國絕對優勢的兵力,都是螳臂當車。
“既然只敢躲在背後,就說明不足爲懼。”
多田駿對他的猜測充滿信心。
雖然不知道,爲何土八路獲得的武器裝備如此先進,製造工藝遠超帝國。
但既然土八路背後的支持者,只敢悄悄躲在背後,必然是應該不敢公開露面的陰謀者,而任何陰謀,都敵不過絕對的實力。
害怕帝國?
害怕世界其他強國?
多田駿不知道原因,也猜不到。
但這也是他,以及參謀部,還有鬼子大本營判斷,支援土八路勢力對帝國戰略沒有最終影響的關鍵。
“懸賞帝國軍官?”
“哼。”
多田駿冷哼了一聲。
···
“冀南地區,土八路還在向市場投入糧食!”
“每天投入市場的銀元,也絲毫沒有減少。”
與此同時。
石門。
鬼子負責對華北地區經濟戰的負責人,鈴木蕃二眉頭深深皺起。
他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勁。
八路軍還有糧食可以解釋。
雖然不知道,支援八路軍的勢力,到底是如何將如此龐大數量的糧食,多達數十萬噸糧食,運輸到距離海岸線千公裏距離的太嶽山區。
但對世界上來說,
這點糧食不算什麼!
區區幾十萬噸而已,
帝國在東南亞獲得的糧食,每年就高達百萬噸。
全面開戰後,帝國從民國獲得的糧食,每年也有數百萬噸。
帝國每年都要消耗千萬噸糧食。
世界經濟最強大,工業最強大的國家美利堅,也是世界上農業最強大的國家,其每年能生產過億噸糧食。
區區幾十萬噸,
對世界來說,是毛毛雨。
但銀元不同。
八路軍拿出來的銀元,是九成五分足銀。
一塊銀元,含銀二十二點六克。
從五月份開始,冀南地區的八路軍每天向市場投放最低十五萬枚現銀,最高的時候。甚至是三十萬每天,都是九成五分的足銀銀元。
至今天,
八月二十一號,
僅僅冀南地區,八路投放到市場的銀元,就高達兩千萬白銀。
也就是四百五十二噸白銀。
這個數字也不多。
別說美利堅,大英這老牌帝國,就連帝國,拿出這些白銀也並不難,支援土八路背後的勢力,拿出這些白銀,自然很輕鬆。
畢竟,對方工業技術能力很強很強。
但在向市場投放銀元的,不僅僅是冀南根據地。
其他根據地,太嶽,太行,五臺山,陝甘寧,呂梁山等地區的土八路,也在向外釋放白銀,以穩定其所謂邊幣的價值。
只不過,冀南地區的銀元,數量最多,最穩定而已。
他統計過,八路軍華北地區,以及陝甘地區,平均每天要投入市場白銀多達五十萬之巨。
三個多月下來,投入市場的銀元已經超過了五千萬。
五千萬銀元,
並不多。
大概相當於一億帝國幣。
兩千五百萬美元。
帝國一艘主力艦也比這個貴了。
但是!
讓鈴木蕃二感覺不對勁的是。
這五千萬銀元,都是現銀。
而且,這五千萬銀元,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被他所管轄的經濟部門,以及其部門蒐集,然後投入國際市場,賣給美利堅。
能拿出五千萬現銀的,
相當於一千噸白銀。
帝國不是拿不出來。
兩千五百萬美元而已。
對國際市場影響也很小。
但土八路如今依舊以每天超過五十萬銀元的速度,消耗銀元,這就讓鈴木蕃二感覺心裏隱隱發涼了。
不會··
土八路背後的勢力,擁有的銀元,真的可以撬動世界市場吧?
不會吧!
鈴木蕃二感覺脊背發涼。
一旦土八路背後的人,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提供充足的硬通貨支援,比如數億銀元,從而迫使美利堅拉低世界上白銀價格。
那麼蝗軍在經濟上,恐怕也會吃大虧。
···
沙凹據點。
“這就是新武器?”
新二團三營長,以及幾位連長瞪大眼睛看着那一門火炮,宛如好奇寶寶。
“口徑不大啊!”
第一眼,衆人有些失望。
團長信誓旦旦說的超級武器,被寄與厚望,甚至定位爲決定這次攻打沙凹據點決定性武器的火炮,居然是如此一門小口徑火炮。
看上去只有··
“應該是七十五毫米。”
有人推測。
在軍事學校培訓小半年,可不是吃幹飯的。
“七十五毫米,這玩意能擊穿鬼子堡壘?”
“沙凹據點,可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啊。”
“不一定。”
“你們看這門炮的炮管。”
衆人這才注意到,眼前這門火炮,雖然口徑只有七十五毫米左右,但炮管卻是很長,而且底座也很大。
“這底座。”
“和一般的105火炮一樣大了吧!”
“你們看着炮彈,彈殼比普通75毫米火炮大太多了,和105火炮差不多了。”
在軍事學校培訓小半年,接受來自系統的書籍知識,雖然時間短,但培訓出來的依舊有很不錯的軍事眼界。
“這玩意,不就是給105炮彈換了一個75毫米的彈頭麼?”
慢慢的,衆人意識到了這門火炮的核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