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利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貪看飛花字數:2359更新時間:24/06/27 06:42:25
郭信找到韓訓,韓訓正處於砲機試射成功的喜悅之中,笑着對郭信道:“郭指揮覺得如何?”
郭信抱拳,先是誇讚道:“韓殿直所造這砲機果然不同凡響,待大軍攻城之時,有此砲在後壓陣,想必大有助力。”
武夫們心腸直,大多都吃這一套,韓訓果然也面帶得意的擺手:“過了,過了。此砲雖好,但也少不得將士實心用命,才能破城。”
郭信接着裝出猶豫地道:“不過……”
韓訓聽到不過二字,果然好奇地問道:“不過如何?”
“不過此砲需衆多軍漢拉拽,我曾見到的古書中並不需要這麼多人,卻也同樣可以拋發重石,令人馬披靡。”
韓訓皺着眉頭,對郭信的話難以理解:“若不需這許多人,自然是極好。可不靠軍漢牽繩拉拽,那重石受何力拋發?”
郭信沉吟一番,抱拳道:“此處可有紙筆?待末將一畫,韓殿直看後自然知曉。”
韓訓將信將疑,領着郭信進入一處帳內,郭信拿起筆毫,伏案在紙上畫了起來。
不多時,幾位副將聽聞郭信有不需牽拽的砲機造法,也都湊進來看熱鬧。郭信便將勉強可以稱作圖紙的手稿張示在案上,請衆人來看,韓訓幾人卻只見紙上的線條歪歪扭扭……
一個副將道:“郭指揮使莫不是拿咱打趣?”
其他人也投來不解的目光,郭信指着圖紙解釋道:“此砲與所造之砲並無本質區別……關鍵在於如何借力。梢杆兩端,長臂仍裝設石彈,短臂則不再套繩,而是改爲重物作爲配重。”
韓訓等人這才勉強看懂,但仍摸不着頭腦:“這配重與石彈有何區別?”
郭信耐心地爲幾人解釋:“此砲機發射前,先令配重升高,待裝彈後,令配重落下,石彈便可順勢拋出,而不用人力,且裝射更快。”
又有人問道:“那如何控制配重升落?”
郭信點着圖紙:“這簡單,待配重升高時以繩索或活鉤固定梢木,將射時便斬斷繩索或取下活鉤,配重自然垂落從而拋發石彈。”
郭信又對幾人的問題一一作了回答,韓訓仔細盯着圖紙,彷彿是想要找出紕漏來,許久才移開目光,認真地看着郭信道:“郭指揮說的如此簡單,當真可行?”
郭信:“可不可行,韓殿直一試便知。”
韓訓當即拿出武夫的果斷,拍案道:“既然如此,咱便按郭指揮的法子試上一試。”
於是衆人回到砲機前,取下梢頭上密密麻麻的繩索,取而代之以一個裝有重石的大木籃作爲梢頭短臂的配重,又按郭信所說裝好石彈後升起配重,並以繩索固定。
衆多軍漢們這回不用再拉索牽引,都圍在砲機周圍看着稀奇。待一切準備就緒後,韓訓一聲令下,定放的軍漢揮刀斬斷繩索,衆人便見梢頭的配重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垂落,而梢尾的石彈也伴隨着一聲巨響飛了出去!
石彈拋射的速度飛快,軌跡卻很平穩,直到出了百步勢頭才稍稍減弱,重重砸在遠處的木柵上,木柵瞬間崩開,碎裂的到處都是,石彈也終於落在地上。
圍觀的軍漢們先是一片靜默,接着便無不驚呼出聲,就連郭信也對自己的改進鬆了口氣之餘大感意外:只是稍作改進,用了配重的砲機不僅節省人力,射程也能增加?
身旁的韓訓從驚訝中回過神來,面孔卻似乎並不怎麼高興,而是沉聲對郭信道:“郭指揮的法子十分有用,依我觀之,這砲機估計五十斤也可射得。”
郭信仍保持着謙遜:“若能對攻城有益,末將便不勝榮幸。”
韓訓接着道:“明日我再令工匠多造幾臺,若皆有此威風,郭指揮便與我一同將此利器進獻官家。”
郭信婉拒道:“末將只是前來相幫,偶然改進砲機也是實屬僥倖,怎敢居功面見官家。”
韓訓笑道:“若無郭指揮,此砲如何造出?還是郭指揮以爲我韓某是那等貪功之人?”
韓訓這樣說自然叫人沒法拒絕,再者他也有些想要見上劉知遠一面……於是點頭應允:“既然如此,末將從命。”
日頭西斜,郭信辭別了韓訓準備回奉國軍營,路上卻奇怪的看見四周軍漢們一片忙碌之狀。不解地回到營中,王元茂就急着找了過來。
郭信在帳前還未下馬,王元茂便迫不及待地開口道:“四處尋郭指揮不見,中軍傳來消息,官家今午遣給事中陳觀往城下宣佈旨意,被城內拒而不受,十分震怒。慕容彥超堅請攻城,官家已經應允,決議後日親督諸軍攻城!”
郭信聞言眉頭深皺,不論是糧草的日漸緊缺還是劉知遠的耐心耗盡,攻城的日子果然再次來臨了。
郭信已經習慣了在部下面前以冷靜的姿態示人,此時也依舊鎮定地對王元茂道:“此事我已知曉,叫大夥各自安生,後日奉命行事便是。”
王元茂領命而去,郭信在帳中盤算着後日的攻城,劉知遠再度命大軍攻城是意料中事,好在自己改良砲機已經算是有了成果,就等在實戰中檢驗能否堪用了。
……
魏州城西面,漢軍的營盤彷彿一座巨大的棋盤,無數氈帳佇立在棋盤規線之中,鎧杖鮮明的騎兵亦在其間往來巡視。而被無數氈帳重重包圍的棋盤中央,則是皇帝劉知遠的中軍所在。
此時的中軍大帳內,劉知遠正在聽着三司使王章向他秉奏近日大軍用度。
“陛下容臣稟奏,七萬餘大軍兵臨城下,每日耗糧無算,此外護聖軍馬料所需更大,更是難以供應……”
王章在帳中吹着鬍子慷慨陳詞,劉知遠卻早已聽慣了王章對軍中糧草不濟的哭窮,想到明日自己將要親督大軍攻城,心思慢慢有些飄蕩。
近日從魏州城內多有將士趁夜奔來出降,爲劉知遠帶來了城內更多的消息——魏州城內糧食盡竭,守軍已開始殺馬取肉,百姓餓斃者更是不在少數。劉知遠念及此處心中更是升起慍怒,城內的杜重威顯然已快山窮水盡,卻仍拒絕出城歸降,空耗自己數萬大軍於城下,實在是個令人厭惡至極的蠢人。
下面的王章仍在說着:“如今滑、衛等州已民力枯竭,臣乞調天平、歸德等地糧草供給大軍所需,可解大軍一時之急……”
聽到歸德軍,劉知遠的目光隨之落在了下手的歸德軍節度使,亦是前番行營統帥高行周身上。
劉知遠當即打斷王章的話,向高行周垂問:“高太傅以爲,計相所說如何?”
高行周聞言連忙出列,執禮道:“宋州、亳州等地未遭契丹侵犯,境內尚有餘糧,臣以爲可調糧供大軍之用。”
“所謂公忠體國,便是如高太傅這般了。”劉知遠對高行周的態度十分滿意,胸中的怒火也平息了許多,接着便對王章吩咐:“便依從計相之言,調宋、亳等地糧秣至此以供軍用。”
王章剛領命罷,帳外的親衛突然進來,在劉知遠身邊耳語道:“內殿直韓訓,言有新造砲機進獻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