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工部新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字數:2221更新時間:24/06/27 06:33:45
    正月十七日清晨,距朝議彈劾錢明逸僅過一日,官復原職的趙暘終於得以再度離開皇宮。

    和值守於宮門的幾名禁軍都頭寒暄了幾句後,趙暘囑咐魏燾、鮑榮二人前往南城去請範純仁,而他則帶着王中正幾人直奔尚書省工部本署。

    相較第一次來,這回趙暘也算是輕車熟路,與前來開門的署內小吏打了聲招呼,便直奔工部檢法案使楊義辦公的班房。

    只見趙暘站在班房門外瞄了一眼,見楊義正坐在書桌後埋頭翻閱案卷,他擡手敲了敲門,打了個招呼:“楊案使,得空否?”

    楊案使擡起頭來,瞧見趙暘,忙起身迎上前來:“趙員外郎,請進、請進。……快來人奉茶。”

    片刻後,署內小吏奉上茶水,趙暘出於禮數抿了一口,正要詢問,便見楊案使找出一本名冊,主動提道:“那日之後,卑職便聯繫了身在汴京的、隸於我工部的匠人,一聽是小郎君需要人手,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效勞。”

    “哦?”趙暘笑了笑,對於楊案使的客套姑且聽之、姑且信之,畢竟他自認爲還沒有這個名氣與威望。

    不過當他打開名冊時,他卻有些意外,因爲名冊上記錄的人名着實不少,且按照石匠、木匠、鐵匠等加以區分,可以說是羅列地非常仔細。

    見趙暘驚訝地看來,楊案使忙解釋道:“因員外郎那日並未具體言及需要那些具體匠種,卑職便自作主張,從隸錄我工部的名冊中各挑二十人,逐一走訪詢問……”

    “都答應了?”趙暘驚訝道。

    “幸不辱命。”楊案使謙遜地拱了拱手。

    趙暘驚訝地打量了幾眼楊案使,心下嘖嘖稱讚,不愧是十幾年的衙署老吏,這辦事能力,誰說大宋衙署辦事效率低下來着,關鍵還是得看這些府吏想不想用心去辦。而眼前這位楊案使一心希望工部能夠振興,那自然是盡心盡力。

    至於畢昇、沈括,楊案使暫時還未找到,趙暘也不見怪,畢竟人海茫茫,想要找到確實不那麼容易。

    思忖一番後,趙暘委婉暗示道:“楊案使辛苦了。……我技術部草創,正是用人之際,若能有楊案使這般經驗豐富的老吏居中統籌調度……”

    楊案使聽了大喜,忙行禮道:“多謝上官提攜。”

    鑑於之前已得到趙禎的許可,趙暘的“技術部”掛在尚書省工部名下,屬於“司”一級,趙暘自領“司使”,手下一概人員任用都由趙暘任免,因此他能夠許諾楊案使的最大職務便是“司副使”。

    當然這並非官名,而是差遣,但俸祿、津貼一概不缺。

    至於爲何將副使的職務交給初見不久的楊案使,趙暘也是經過一番考慮:既然畢昇、沈括等歷史留名的名人暫時還沒找到,燕龍圖燕肅的兒子燕度還在河北治理河道,且未必情願調來相助,爲何不選一個久在工部的老吏先將框架搭建起來呢?

    至於以後,那就以後再說唄。

    在得到新的差遣後,楊案使,或者說楊司副使,心情愈發激動,主動提及道:“司使今日可有空暇見見那些匠人?”

    “方便嗎?”

    “方便、方便,司使稍歇,卑職這就召人去請。”楊司副使連連點頭,忙召集匠人去了。

    他一個人自然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就召來幾十名工匠,所幸工部本署內上上下下都願意幫忙,包括其他幾個案的案使,畢竟這些人也都知道,只有那位專寵於官家的小郎君才能改變他工部目前邊緣化的尷尬局面,不說賣一個人情,就算是本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考量,他們也願意提供幫助。

    大概半個時辰後,魏燾、鮑榮二人領着範純仁來到工部本署,與趙暘相見。

    趙暘起身相迎,笑着道:“又要耽誤純仁學業了……”

    範純仁失笑道:“若只憑試前愈加苦讀,那我何來顏面入京會試?”

    看得出來,他對自身的學識很有信心,不愧是范仲淹之子。

    “不愧是純仁兄。”趙暘笑着邀請範純仁入座。

    “多謝。”範純仁謝過,隨即忍不住問起自己那份札子,趙暘也不隱瞞,將十五日朝議那日的經歷一五一十地告訴範純仁,只聽得後者激動不已。

    畢竟那可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札子,而且還是劾奏權知開封府事錢明逸這等大官的札子,以他現在還是一名學子的身份來說,若非趙暘,哪有代民意彈劾高官的機會?

    激動之餘,他不免也有些擔憂:“官家……可知是我寫的札子?”

    “知道了,還問我是不是純仁兄寫的呢。”

    “啊?這……”

    “安心,官家沒說什麼,還稱讚純仁兄寫得好,要我和純仁兄多學學。”趙暘說的也是實話。

    範純仁這才鬆了口氣。

    畢竟官員的札子默認必須由該名官員親自書寫,讓他人代筆屬於罪過,罪名可輕可重,全看有沒有人舉報以及官家降不降罪,正常情況下,不止該名官員要丟官,代筆之人也會受到處罰,待考學子則會失去會試資格。

    範純仁也深知其中利害,當日他答應代筆,主要也是年輕氣盛,又喝了些酒,這才被趙暘誘動。

    所幸他倆都屬於是“簡在帝心”,官家不怪罪,那就什麼事都沒有。

    隨即,二人又聊起趙暘準備創建的技術部,趙暘將楊副使這幾日的工作成果一說,笑着道:“因那日我沒有說清,沒想到楊案使聯絡了一大批人,除必要的吏人外,石匠、木匠、鐵匠等也一應俱全,倒是讓我省了不少力……”

    範仁純不由驚訝:“需要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匠人嗎?”

    趙暘點點頭,起身走到楊副使的桌上取來紙筆,一邊記錄一邊向範純仁做出解釋:“木匠,我有意讓他們去改進弩具。據我所知,雖然我大宋已有火器,但我估測威力不大,並不能取代強弩,更何況兩者的適用也完全不同……”

    範純仁不禁驚訝,雖說他早就猜到這位小郎君創立技術部肯定是想做出什麼功績,但也沒想到趙暘一開口就是改良軍器,這可是國家層面的大事啊。

    “那石匠、鐵匠呢?”

    “石匠,我準備讓他們負責燒磚,唔,水泥那塊也交給他們。……鐵匠的話,就負責鑄鐵練鋼這塊吧,這塊達標,才能鑄造真正的火炮,介時任何城牆都擋不住火炮的轟擊……另外,還有火藥的改良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看着侃侃而談的趙暘,範純仁臉上的驚訝之色越來越濃。

    作爲范仲淹之子,寒窗苦讀十餘年,自詡才智過人的他此刻竟感覺自己幾乎跟不上眼前這位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