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節 新鮮出爐的把總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吹牛者字數:2889更新時間:24/06/27 06:17:27
    畢軒盛見馮海蛟尤在懵懂,趕緊上來湊趣:“恭喜馮英雄了,你即成了朝廷武官,在這陽山縣裏便是官兵,籌幾個糧餉又有何難?”

    這一句讓馮海蛟精神一振:且不說有了官身光宗耀祖,就單說有這個名頭,他便是名正言順的“官兵”,可以在縣裏徵糧徵餉,哪個村子敢說個“不”字,便是“通匪”!屠滅了不但無罪,還有功勞。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飄飄然起來。然而轉念再一想,這“陽山左翼把總”的名頭雖然誘人,到底也只是一張告身而已。髡賊可不是好惹的,熊都督當年十萬大軍尚且被髡賊一路攆到了廣西,何況自己只是陽山縣裏的小小的一股綠林好漢――這不是雞蛋碰石頭麼?!

    詹喆堃見他臉色變幻不定,大約猜到了他在想什麼,笑道:“馮英雄莫要擔心。世人都說髡賊部伍精良,所戰無不勝。實則不過是仗着槍炮犀利而已。若真有他們吹噓的那麼厲害,當初廣寧又是怎麼給官府所光復的?”

    他開始吹起自己是如何帶領人馬,先使人混入城內作爲內應,說服了投降的官兵殘部,然後裏應外合,破了會寧縣城。

    “……當場便擊斃髡賊數百,還擒獲了髡賊任命的僞縣令及一干僞官僞吏,當衆正法!”

    詹喆堃說得洋洋得意,的確,這是他率部從廣西潛回廣東之後的最大戰果。歸化民縣主任和幾個他認爲重要的“僞官”的腦袋,已經被裝在盛滿石灰的木盒子裏,星夜送回廣西去了。詹喆堃想着趁熱打鐵,再下一城。

    然而他在會寧煽動楊家起來作亂,企圖奪取石澗,進而攻佔會寧縣城的計劃卻因爲髡軍的及時抵達而破產了。楊舉人的人馬在石澗一戰中損失大半。收隊回去之後,楊舉人全家都是如喪考妣,連着着詹喆堃也灰頭土臉。

    好在石澗前後兩戰,楊家算是徹底和髡賊結了仇,就算想叛變都沒機會了,只能鐵了心“毀家報國”了。楊景輝回到莊子之後,立刻安排後續,一是將莊內浮財和家眷搬運到過去奪到的圍虎山山寨裏――那裏地形險要,等閒攻不上來。又在莊內加高寨牆,鑄造火炮,製造火藥兵器,又強迫莊客、佃戶丁壯二丁抽一當鄉勇。嚴陣以待,準備澳洲人幹到底。全莊上下一日三驚,個個都是夜不解衣,人人都準備着廝殺。

    然而黃超急於要感到連陽地區,沒有派兵去圍剿楊家莊。聽聞探子說髡賊大軍已經過境,原本惶惶不可終日的楊家上下終於又安心下來。

    不過楊景輝知道,危機尚未過去。現在髡賊沒有理會自己,純粹是因爲連陽地區的瑤民叛亂,使得他們顧不上自己。一旦叛亂平定,髡賊是絕不可能放過揚家莊的。隨着縣城裏的國民軍實力增強和民兵體制的不斷強化。揚家莊的活動餘地已經被大幅度壓縮,一部分過去臣服於自己的村落現在有了縣裏撐腰,自己也拉起了“民兵”。雖說要擊敗這些村子不是難事,但是他生怕引來縣裏的大舉圍剿。

    楊家莊雖有寨牆敵樓,又有火炮火銃,到底也不過是個莊子而已,無險可守。何況一旦被國民軍圍攻,莊戶佃戶便不能生產,錢糧又從哪裏來?

    所以不論詹喆堃如何催促、拍胸脯保證,楊景輝這個老狐狸始終不願意再去髡賊直接對抗。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做點什麼的話,自己不過是在坐以待斃。

    最終,楊景輝終於決定,繼續給髡賊“搞事”,可不能在會寧,而要換個地方――兔子不吃窩邊草。

    詹喆堃覺得此計可行。幾個人商議下來,選擇了陽山。

    陽山是漢瑤雜處之地,前不久又鬧過瑤亂,既然剛剛平息,說不定還有少數心懷不滿之徒可以煽動利用,關鍵是圍虎山的原來的二當家解問東在陽山有熟人。

    於是這一幹人等便來到了馮海蛟的府上,遊說他“扶明滅髡”了。

    這個戰果一說,馮海蛟也不由得暗暗吃驚――還有這樣的事!他的確隱隱約約的聽說髡賊在會寧吃過一個敗仗,連縣城都丟了。詹喆堃見他不太相信,當即叫隨從取來一個箱子,在他面前打開。

    “馮英雄請看,這是髡賊僞縣令用得七星連珠手銃,”詹喆堃不無得意的說道,“此物乃是髡賊的軍國利器,只有假髡幹部才有,大明並無一處可買。這破城殺賊的事情還用得着學生多說麼?”

    馮海蛟接過左輪手槍,這物件他雖沒見過,但是早就聽人提起過。無論形制、光澤和精巧程度都不是本地鐵匠能做得,顯然是正宗的“髡物”無疑。

    “怎麼樣?所謂的天下無敵的髡賊,也有吃敗仗的時候。”詹喆堃又開始大吹大擂,“髡賊西向兵敗於藤縣,寸步不能進;廣東全境之內,各路豪傑揭竿而起。髡賊不過數萬人馬,遍及廣東各地,早已是左支右絀,力不從心了!別看他們現在鬧得歡,其實是虎尾春冰之局――用不了半年一載,官兵必會反攻!陽山之地正是兩湖官兵入粵的要道,馮英雄若是在此接應,豈不是朝廷復粵的大大功臣!”

    這番話說得馮海蛟暈頭轉向,功名利祿之火熊熊而起。當下笑道:“好!就這麼辦!”說罷一揚手:“來人,擺酒!”

    一場酒宴下來,衆人雖是各懷鬼胎,卻又是各得其所,人人盡興。會寧來得一干人,都存着要馮海蛟火中取栗的念頭,對他竭力奉承。詹喆堃更是三句話“將軍”不離口,把個馮海蛟哄得酩酊大醉,似乎渾然忘記了自己許諾給馮海蛟的不過是個吏部、兵部都找不到缺份的“陽山左翼把總”。

    第二天,在會寧一干人的攛掇之下,馮海蛟搞了個小小的儀式,穿上詹喆堃帶來的武官袍服,沐猴而冠起來,正式就任“陽山左翼把總”。詹喆堃贈他明軍將佐所用的制式戰刀一柄,畢軒盛和解問東也會湊趣,分別進獻了禮物,還在下面隨班磕頭請安,把個馮海蛟捧得找不到北。

    馮海蛟即已封官,自然要擺出官威來。當即叫人去找來個刻字的匠人,刻了一塊木頭的關防。又叫人謄抄了五十份佈告――佈告是請畢軒盛寫得,除了“弔民伐罪”“扶明滅髡”的字句外,最要緊的便是徵餉和要大戶們“樂捐”。

    他拿着大印,在“告示”上上蓋了又蓋,奈何除了青蓮圩和周邊的一些地方外,他馮海蛟說話便不那麼管用了――就是派人去貼亦不見得有用。正興味索然,畢軒盛知道他的心思,道:“馮將軍!自古做大事,都講一個名正言順。您老現在是朝廷的武官,可大夥都還不知道。您老只要將佈告都貼了出去,這陽山縣裏的忠義百姓,自然會雲集景從,襄助糧餉――若是有那麼幾個冥頑不靈之徒,您老興兵去征伐亦是名正言順。”

    “說得有理!”馮海蛟被他一說,又來了興致,他覺得眼前這年青人說話很對他的胃口,想起自古當山大王也好,當官也罷了,都得有個軍師、師爺之類的人物。馮海蛟身邊雖有幾個粗通文墨的人幫着辦理文字,到底不如畢軒盛這個職業師爺之子來得能說會道。當下對他大有好感,道:“你小子說得是,到底是讀書人,有見識!”他腆着肚子在屋裏走了一圈,道,“我看你就在我身邊當個師爺如何?”

    別看畢軒盛年紀不大――連二十歲都不滿――卻是個頗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對自己爹都有些瞧不起,覺得爹飽讀詩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居然就安心給一個山坳裏的舉人老爺當師爺,一點都沒有自己做一番事業的雄心。

    年齡漸長,才知道做一番事業難如登天,他看多了話本,想着給帝王將相當師爺,輔佐着他們做事業亦不錯――正所謂“運籌帷幄”“談笑風生”。然而自家的爹讀老了書也只是個秀才,他自己連個秀才也沒有,空有滿腹“經綸”,卻無處可賣。

    楊老爺舉旗“勤王”,讓畢軒盛看到了出人頭地的希望。比起他爹,他更加積極。這次出使陽山的差事,就是他自告奮勇的接下來的――楊老爺本着不願意冷人熱心的意思才同意的,沒想到這裏的好漢居然一眼便相中了自己!這下畢軒盛頓時起了“知己”之感。

    於是畢軒盛便成了馮海蛟的“師爺”,詹喆堃心中暗暗好笑,心道這脣毛未生的黃口小兒居然會被這綠林好漢看上,真是天助我也!原本畢軒盛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此刻倒成了一個莫大的助力。有了他在馮海蛟身邊,許多事情便盡在掌握了。當下表示馮海蛟是“慧眼識英才”。

    倒是解問東有些着急,此來畢師爺是託付過自己的,要他護得兒子的安全。如今他當了這師爺,就得留在此地,這叫他回去如何交待?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41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