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戚繼光投入江南懷抱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煌煌華夏字數:2929更新時間:24/06/27 06:16:13
第229章 戚繼光投入江南懷抱
海瑞北上進京參加科舉、沈文紀將刺韓案草草了結,意味着三方共識已經達成,這一次刺殺帶來的政治風波也宣告結束。
時局再次恢復平靜。
而後不久,沈煉獲罪斬首,嚴嵩的嫌疑得以洗清,嘉靖便迫不及待下了聖旨,起復嚴嵩,仍爲文淵閣首揆,華蓋殿大學士。
同日,嘉靖徵辟禮部尚書徐階入閣。
這是必然的事情,因爲嚴嵩賦閒的那段時間中,嘉靖爲了內閣的平穩將嚴嵩的小舅子歐陽必進徵入閣,如今嚴嵩起復,他要麼將歐陽必進趕出去,要麼就徵一名江南黨入閣來平衡。
不然讓嚴嵩一人內閣獨大,已經完全佔據政治優勢的江南黨派不會同意。
因此徐階的入閣順理成章。
不過在徵辟誰入閣這件事情上還出了點小插曲,嘉靖的意思是徵陸遠,但是這個提議張治沒有同意,嚴嵩同樣沒有同意。
兩人的託詞默契的一致,就是陸遠的歲數還太年輕,應該再鍛鍊幾年爲好。
而後嚴嵩推薦了徐階,但張治推薦了韓士英。
這就很有意思了。
兩人都不希望陸遠入閣,張治的原因很好理解,現在江南正處於高速發展的節點,陸遠需要留在南京主持江南大局,不能動。
只要江南發展的速度夠快,陸遠根本不需要再入閣過渡,可以直接一步到位進首揆,趕走嚴嵩重新組閣。
而嚴嵩現在是剛剛起復,賦閒幾個月的時間,嚴黨的勢力已經被削弱了很多,這個時候的嚴嵩也不希望陸遠入閣來掣肘他,他需要抓緊時間來恢復元氣。
所以在這一點上兩人達成共識不奇怪,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推薦新閣臣上。
嚴嵩推薦徐階,可是把張治等人噁心了一下。
怎麼個意思,什麼時候嚴嵩開始和徐階眉來眼去了。
兩人中間到底有沒有貓膩,還是說這只是嚴嵩的離間之計。
精明的嘉靖哪裏會放過這個機會,順水推舟就同意了嚴嵩的人事建議,將徐階帶入了內閣。
木已成舟,張治只好給陸遠專門書信一封,安撫陸遠不要多想。
不僅張治寫了信,韓士英以及剛剛入閣的徐階都給陸遠寫了信。
“多想,本官至於多想嗎。”
陸遠將這幾封信全扔進了火爐裏,臉上看不出什麼端倪,只是語氣中還是有些不爽。
不是彆扭自己沒有入閣,陸遠現在也不想入閣,因爲自己也沒有準備好。
讓陸遠感到彆扭和噁心的就是徐階的入閣。
論資排輩,這一次入閣的最合適人選當然是韓士英,可嚴嵩力推徐階,又有嘉靖推波助瀾,才讓徐華亭這個大地主位列文淵。
前面說我陸伯興資歷淺、年歲小,後面又拿出一個除了歲數大點,狗屁資歷都沒有的徐階來當閣臣,這不是純純噁心人嗎。
從北京而來傳信的韓士英隨官嚴用良也聽出了陸遠話語中的不爽,當即作揖言道。
“陸少傅勿復多慮,張閣老和韓部堂都說了,只有您來主持江南大局,才能讓天下人信服,徐閣老、徐階這一次位進一步也是沾了您統籌江南的光,江南士林上下,還是惟您馬首是瞻的。”
“嚴都事先回吧,和閣老以及韓部堂說一聲,陸某不會有什麼思慮的地方,也請兩位放心,江南的事陸某會辦好,不使兩位有後顧之憂。”
“是,下官告退。”
暫時將這個不愉快的小插曲拋諸腦後,陸遠又帶上兵部左侍郎譚綸跑了一趟浙江去見戚繼光。
後者如今已經因功擢爲杭州總兵,原杭州總兵嶽長林擢浙江備倭都司指揮使。
見戚繼光當然是因爲軍務方面的事。
自從去年張經收復雙嶼之後,浙直總督衙門的行轅就搬到了杭州,爲的就是在雙嶼進行練兵整備,以此出兵北上,追剿汪逆餘孽。
眼下經過了一年多的整軍修武,張經已經手握六萬水師,大小福船將近三百艘,配備佛朗機火炮一千門。
出兵平戶島,徹底殲滅汪直的軍事力量已經足夠了。
看到張經如此的兵強馬壯,陸遠也很高興。
這可都是從他手裏買的軍備啊。
只可惜過了今年就沒有了,嘉靖已經在北直隸和山西動工建了不少的火器廠,又在天津和登萊建了造船廠,以後夠嗆能從嘉靖身上再繼續賺銀子了。
“陸少傅、譚侍郎。”
對陸遠二人的到來戚繼光也顯得很高興,他興致勃勃的向兩人介紹着此刻浙江的軍備情況。
“按照張部堂的意思,下個月即從雙嶼出兵平戶追剿汪逆,末將則從杭州出發,會同福建的俞大猷將軍一道將閩浙沿海所有島礁再全部梳理一遍,清剿盤桓在這些島礁上的海盜、流寇,徹底蕩平沿海。”
譚綸看向陸遠:“陸少傅有沒有什麼訓示。”
“軍務之事,本官不懂。”陸遠連連擺手:“本官對這種事向來是只帶耳朵不帶嘴,子理兄和戚將軍聊吧。”
說罷陸遠就起身走向房間內懸掛的閩浙沿海圖前端詳。
身背後,譚綸和戚繼光聊的暢快。
“只待張部堂那裏剪除汪逆,咱們這邊再蕩海平波,縈繞我大明幾十年之久的海患就算徹底根除了,如此,沿海百姓再不用受海盜倭寇侵擾之苦。”
戚繼光摩拳擦掌:“末將早先在登萊,只有守備招架之力,苦無主動出擊之能,今日可以在浙江大展拳腳了。”
譚綸含笑點頭:“元敬所言甚是,爲兄爲你道喜,也預祝你出師告捷。”
“多謝子理兄。”戚繼光抱拳道:“也要多謝陸少傅這兩年來的鼎力相助,不然焉能如此快的整軍成軍,末將微末之才,不敢居功。”
這個時候一直看地圖的陸遠突然開了口。
“蕩平沿海之後,戚將軍作何打算。”
戚繼光錯了一下神:“陸少傅是何意?”
“是回登萊還是留在浙江。”
陸遠沒有轉身,只是看着地圖說話:“海患平復之後,朝廷就會開海禁,居安思危,江南仍需練兵,尤需精銳水師來爲海貿保駕護航,戚將軍練兵之才能冠絕我大明,只是回登萊守備疆域難免有些屈才了。”
“陸少傅說的極是。”譚綸附和了一聲:“元敬,以你的才華,留在江南方能大展拳腳,而且就算剿滅了汪逆,也並非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還多的是伱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
江南富庶、丁口鉅萬,完全可以練一支縱橫汪洋,睥睨萬國的強大水師,回登萊困守一城,閒度此生實在是浪費。”
戚繼光這便反應過來了。
怪不得今天陸遠和譚綸一起來,這是盛情相邀,要把自己留在江南的意思。
“戚將軍將來定可成爲我大明朝的名將,乃至是我民族之名將,保家衛國、開疆拓土才是爲將者之榮譽。”
陸遠轉過半個身子看向戚繼光:“本官很看好戚將軍。”
戚繼光雖是軍戶出身,不諳政治,但也不傻,能聽明白陸遠話中的意思。
軍人就幹軍人的事,追求一個軍人該追求的事業,其他的不要多想。
留在江南發展前景最好,回登萊,只能一輩子當個世襲的守禦千戶,爲大明朝守海防。
縱橫汪洋、睥睨萬國,這般足以名垂青史千年的榮譽,哪一個好男兒不動心。
戚繼光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抱拳施禮。
“若陸少傅不嫌末將才疏學淺,末將願留江南以供少傅驅使。”
聽到這話,陸遠的臉上笑容更甚。
這個結果一點不意外。
戚繼光不是海瑞,他是一個識時務的人。
既有練兵打仗的名將之才,又有洞悉時局的政治敏銳,要不然也不會以一個世襲千戶的身份一直到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薊州總兵。
雖然他屢立戰功,但沒有張居正的提拔,也輪不到他。
收下戚繼光,江南又多一大將,多一柱石。
至於俞大猷則和戚繼光不同,俞大猷是根正苗紅的江南地方勢力一員,俞家世世代代的根都在福建,宗族親重,無須拉攏天然就是自己人。
如此,江南軍方雙柱石就位,加上一個譚綸,足以爲江南保駕護航了。
萬事俱備,只待東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