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彈劾、請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2657更新時間:24/06/27 06:16:13
    第197章 彈劾 請功

    北京城,文淵閣內。

    通政使張文憲躡足輕蹤走進這裏,眼神便自動聚焦到主位上伏案閱本的嚴嵩身上,用餘光掃了左右一番,並沒有看到張治的身影,心中鬆出一口氣來。

    踱步來到公案前停下,輕聲呼喚。

    “閣老。”

    嚴嵩的手頓住,緩緩擡起頭來:“哦,是文憲啊,有事嗎?”

    看到嚴嵩如此蒼老的姿態,張文憲不由得心生悲涼。

    去年陸遠那一刀,可把嚴嵩捅的太狠了些。

    一根獨苗的嚴世藩被判了充軍,雖說如今還在北京沒動身,但到底是只能苟活着,其他的門生黨羽也大多折了進去,尤其是重用的鄢懋卿。

    那是嚴嵩用來掌控都察院這一國家糾察黨爭機器的重要人物。

    鄢懋卿一倒,從此彈劾嚴黨的奏疏便可暢行無阻的進入大內,同時也讓嚴嵩失去了制約官僚的一個重要監察陣地。

    想到江南很多嚴黨同僚倒臺或者倒戈,張文憲又是一嘆。

    那自己呢?

    算了吧,自己受了嚴嵩那麼多恩德,背叛他,自己的良心也說不過去,大不了就一條道走到黑吧。

    穩定住心神,張文憲答了話。

    “閣老,通政使司剛剛收到鳳陽來的幾道劾疏。”

    “劾疏?爲什麼不送去都察院啊。”

    “是鳳陽巡撫何鰲還有幾位稷丞送上的,明陳要直入內閣,因此這劾疏下官不好再轉送都察院。”

    嚴嵩哦了一聲:“看了嗎?是彈劾誰的?”

    “太子少傅、南京吏部尚書陸遠。”

    聽到這個名字,嚴嵩的眼神恢復幾分清明,很快又重歸渾濁,便嗯了一聲。

    “彈劾哪方面的。”

    “何鰲彈劾陸遠藐視祖宗成法,在江南悖反朝廷、頒行私法。”

    說罷,張文憲將奏本雙手呈遞到嚴嵩案上,後者伸手拿起翻看。

    片刻之後,悵然一嘆。

    “革新吏治,這算是個什麼罪過,老夫當年做吏部尚書的時候,也在南京動吏治,想着做出一番成績來,不枉皇上的一番厚望期許。”

    “說是這麼個理不錯,但他的考成法,要汰撤成績最差的官員,這一條我大明律裏可沒有,官員稱職與否最多無過是權罷官職待起候復,哪有他這般直接革名的。”

    嚴嵩不做正面迴應,反問道:“那這事除了這個何鰲上疏彈劾外,南京翰林院、國子監那麼多生員,可有一個爲國發聲的?”

    “沒、沒有。”

    “他們爲什麼不彈劾啊。”

    張文憲垂下頭:“陸遠這麼做,對監院那些生員最是有利,他們都盼着這麼做可以尋得外放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這麼一來,他們都看到了升遷的機會,一個不靠關係就能升官的坦途。”

    嚴嵩不得不承認陸遠的高明:“此法固然嚴苛,但對監院生員們來說卻是最好的,若有朝一日,南直隸推行開來,十四個府只有一個被汰撤,三個被降級、四個被記過留任,卻有兩個被直接提拔,四個等待提拔,對那些年輕的生員來說,晉身的機會遠大於被革除官身的風險。

    換老夫年輕五十歲也會因此激動難耐、躍躍欲試的。”

    被提拔的機會有接近百分之五十,可被直接開除的風險只有十四分之一,這還怕個屁啊。

    話再說回來,寧願外放接受這種考成的驚險刺激,也不想一輩子留在監院孤獨終老啊。

    看看那些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生員,四五十歲了才熬到一個官缺,好一點混個一府同知或者主事,差一點的還不是知縣、文書這種七品小官。

    埋頭幹上六年熬到京察,沒有關係還是無法評優提拔,想要越過京察直接提拔,那就需要吏部有關係。

    要有那關係門路,誰還在監院熬到四五十歲啊。

    所以這就是個死衚衕。

    官場,一個蘿卜一個坑。

    太熬人了。

    這就是政治體系的差異。

    後世科員就是公務員,再早些還有股一級,公務員體系龐大,可大明朝有啥啊。

    嚴格來說,知縣在進士眼中就是最低級的公務員!

    因爲知縣再往下就是縣丞、主簿、典史這些官了,這些官哪個進士願意去幹?

    哪怕三甲同進士外放起步也是知縣啊。

    說知縣是進士眼中最低級的公務員沒錯吧。

    更別說典史、教諭再往下的吏目、書員了。

    妥妥的賤吏,在讀書人眼中都是泥腿子、走狗才幹的差事。

    所以大明朝的坑真的很少,蘿蔔卻又很多,加上沒有退休制度,很多官員六七十了還混在位置上不願意走。

    說的就是嚴嵩這個糟老頭子。

    張文憲知道嚴嵩說的有道理,可好不容易有南邊來的敢彈劾陸遠的奏疏,不借題發揮一番又覺得不舒服,因此說道。

    “既然何鰲上疏彈劾了,總該送進司禮監轉呈聖閱吧。”

    推給嘉靖皇帝嗎。

    嚴嵩陷入了沉默和猶豫中。

    這麼做除了能給陸遠添點堵以外,還有別的作用嗎?

    沉吟了能有一盞茶的時間,嚴嵩如此說道。

    “內閣不能淹本,該上呈自然要上呈,不過你通政使司要以內閣的名義向南京通政使司行文一道,就說革新吏治、銳意進取是好事,但不可操之過急,免得落人口舌。”

    這話說的簡單明瞭,怎麼看都像是關切,張文憲看不透,不過他也沒有問,點頭應下。

    “還有別的事嗎?”

    “大理寺送來今年秋決的人犯名單,需要內閣和司禮監勾決。”

    “這種老夫就不看了,你們通政使司按舊例代勾後送司禮監吧。”

    處決人犯這種小事嚴嵩哪還需要親力親爲,一句話便揭了過去。

    張文憲於是作揖。

    “那下官告退。”

    轉身離開,卻和韓士英撞了個照面。

    “韓部堂。”

    “張部堂。”

    兩人拱手見了禮,韓士英隨即興沖沖來到嚴嵩面前。

    “閣老,今年夏稅的冊子,南京方面送來了。”

    “哦?”

    嚴嵩抖擻精神:“今年如何?”

    “獲益於蕩平倭患加上增開了商稅,今年江南的夏稅比去年多了四成啊。”韓士英的臉上滿是喜悅之色:“想來今年的秋稅也不會少,今年可算能過個好年了。”

    “四成?”

    嚴嵩也是一驚:“那麼多?”

    “確鑿無疑。”

    韓士英將本遞上,言道:“稅冊先到,錢糧之物十日內可陸續解送北京。”

    嚴嵩連忙閱看,人也跟着激動起來。

    “好啊,太好了,有了這筆錢糧,則朝廷燃眉之急立解,很多事也能放開手腳去幹了,江南衆同僚有功啊。”

    “確實有功,都不容易啊。”

    韓士英感慨一聲:“下官聽說,這幾個月南京上下一片忙碌,所有同僚孜孜矻矻,爲朝廷戮力盡責,是否應予嘉獎?”

    嚴嵩點點頭。

    “說的對,應予嘉獎、確實應予嘉獎,老夫這就擬本,奏請皇上嘉獎江南。”

    “主要還是嚴閣老統籌的好。”韓士英笑眯眯說道:“嚴閣老身爲首揆,坐鎮中樞,用好了人、用對了人,這才有今日的佳績,閣老的功才是頭一份。”

    嚴嵩呵呵一笑。

    “韓部堂謬讚了,老夫哪有什麼功,都是江南同僚們做的好,都是陸遠那個吏部尚書用人用的得當,吏治整頓的幹練,老夫要爲他請首功。”

    “閣老英明。”韓士英笑而允下。

    讓嚴嵩去給陸遠請功,噁心不死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