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搞風搞雨姚廣孝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執筆見春秋字數:4513更新時間:24/06/27 06:13:20
倭國,燕王殿。
朱高熾躺在牀榻上,面色顯得有幾分虛弱。
太醫正在爲其把脈,片刻後收手道:「世子殿下,目前餘毒基本上已經全部清理乾淨了。」
「只是這毒畢竟較爲猛烈,多是傷了些元氣,待會臣安排一些補充元氣的藥膳,歇息幾天就可以恢復了。」
朱高熾點點頭,道:「如今城內人手不夠,就麻煩李太醫多跑幾趟了。」
李太醫連忙起身作揖道:「爲世子殿下做事,是臣的本分。」、
朱高熾再度點點頭,隨後李太醫便也準備去了。
他想來性格醇厚,在待人接物上,完全沒有跟兩個弟弟那般高傲不可一世,即便是目前的燕城來說,朱高熾已經是掌握了最高權力,但也沒有絲毫盛氣凌人的感覺。
這一點也是讓許多跟隨的大臣覺得有遇到明君之感。
整個燕城的發展亦是愈發繁榮。
有道是上樑不正下樑歪,反之過來也是這般道理。
於朱高熾以身作則的情況下,多數的大臣包括武將在內,都我相對來說要溫和許多,對待燕國境內的倭國百姓,也算是比較平和。
在這裏,倭國百姓對於朱高熾這位世子的擁護程度很高。
這裏的百姓,是幾乎沒有什麼漢人的,跟隨來的家眷,也就是那麼多個,除了軍隊之外,成員全都是由倭人組成。
朱高熾來的時候,就帶有了高產作物。
到了燕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的減除倭國百姓的田賦,並且取消了很多雜稅,讓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
然後對高產作物進行安排種植。
口糧上現在是有些緊促,但是朱高熾即便是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要保障境內的倭人百姓一口飯吃。
當然,打地主分田地這樣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做的。
這就很大程度的上原先的倭國百姓,竟然過上了比之前還要更好的生活。
人啊,不管是哪裏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如今的年代。
說什麼愛國思想,這就比較扯淡了,這不是每日辛苦勞作的泥腿子該去想的事情。
而當能夠吃上一口飽飯的時候,這些原先的倭國百姓,當即就對朱高熾歌頌功德。
哪怕一些心中有着對大明仇恨的倭人,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被改變。
當朱高熾被倭人刺客傷害的時候,大量的倭人百姓義憤填膺。
他們沒讀過書,甚至連漢語都不會說,但是卻依然自發聚集,堅持守護在燕王宮外。
一是祈福。
二是守護。
做到這等程度,可見燕城境內的民心,已然是達到了怎樣的程度。
黑澤大名也不是傻子,能夠成爲一族之長,當然有着自己的智慧。
可不是別人說什麼,便就是什麼。
先前黑澤大名動手之前,其實就曾經假扮過倭國商人來到燕城這裏打探情況。
私下裏自然是四處考察走訪。
而就是這樣恐怖的民心,讓黑澤大名感到恐懼。
其實黑澤大名本身,並非是足利義滿的人,而是很早就在暗中效忠了天皇。
那些黑衣人,實際上也是天皇那邊提供的錢財,然後偷偷訓練的。
就是爲在關鍵的時候,爲倭國天皇效力。
但是在姚廣孝的說動之下,黑澤大名決定將這大明世子剷除。
因爲他的存在,是對倭國未來最大的威脅。
可惜是,功虧一簣。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天晚上的行動,其實這位大明世子早
就知曉了。
「殿下,這實在是太危險了,當初我就不同意這般做,如果不是這倭國的毒藥太過於低端,那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這燕城之安全,全都繫於殿下一人之身上,這宮外的倭人百姓,可是已經足足聚集守護了三天,任憑是將士驅趕都不走。」
「可見現在世子殿下不管是對於我等跟隨而來的漢臣,但是對倭人百姓,那都是重中之重。」
夏原吉苦口婆心的勸說着道。
這個計劃的實施,他也是知曉一點的。
只是對於來人是誰並不清楚而已。
畢竟現在整個燕城,夏原吉都相當於宰相一般的地位。
當然,因爲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所以倭國這邊的藩國,自然也不可能再重新設置宰相職位。
是以當時朱高熾也將這件事跟夏原吉商討過。
而夏原吉,當然是強力反對。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更何況是世子殿下這等千金之軀。
在夏原吉看來,就算是沒有這個計劃,按部就班的對燕城進行發展,未來亦是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
所以哪能讓世子去以身犯險呢。
只是當時的朱高熾,還是堅持實行了這個計劃。
其實就朱高熾的內心來說,現在的父王正在邊疆征戰,而他作爲世子,自然想要有更多的表現。
從前被父王所嫌棄,其實朱高熾於心中,一直都非常想得到父王的認可。
這也是他爲什麼力排衆議,一定要實施這個計劃的關鍵。
顯然在這一點心思上的把握,長期混跡於曾經北平王府的姚廣孝,心裏頭非常清楚。
「讓宮外的那些百姓散去吧,告訴他們,我已經沒事了。」
「這件事,其實跟別人也沒有什麼關係,是我自己不夠謹慎小心,給了那些刺客可趁之機,往後自當不會如此了。」
「對了,爲我抵擋毒針的那位宦官,現於何處。」
「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避開,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候,他第一反應不是躲避,而是爲我抵擋毒針。」
「可見他是個真正忠心的人,等他傷勢痊癒了,就調到我的身邊聽令吧。」
即便是現在想起來,朱高熾多少還是有些後怕的。
這毒針毒性雖說不強,但那是因爲刺在了手臂之上。
若是射入臟器之內,即便是僥倖活下來,那也自當是壽數大減。
當時那等情況,可以說完全是因爲那宦官飛身一撲,給擋下了致命一擊,這才能是在短短數日內的功夫裏,徹底的解決了毒針的事情。
夏原吉聽到朱高熾的話,點頭說道:「那位公公當真是極爲忠心,隨後我便去跟宦官那邊說上一聲,讓其爲世子殿下身邊行走。」
「他那邊的傷勢不算嚴重,只是射入在後背,並未影響到臟器,料如今也該是恢復得差不多了。」
到了這份上,夏原吉自然不能總是來說這個事情了。
只是對於這件事,夏原吉可算是沒睡過什麼好覺,一直擔心受怕的。
這麼好的君主,可沒有什麼地方去找。
在大明那邊,有才能的太多了,尤其是太孫殿下。
夏原吉雖然後邊因爲關在牢中,而後朱英給忘記掉,多關了不少時間。
彌補的時候,便就直接把他從四川戶部調到了京師戶部這邊。
只是越是接近太孫殿下,他就越發覺得自己不堪大用,太孫殿下那邊的思想策略,超過他太多太多。
包括現在能夠把整個燕城
境內治理得井井有條,夏原吉都不得不承認,他從太孫殿下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
而太孫殿下那邊學到的東西,都是極爲實用之道,沒有半分虛的。
只是可惜的是,自從太孫殿下執政之後,基本上就掌控一個大方向了,壓力給到了下邊。
寧***頭,不爲鳳尾。
在燕城這段時間裏,夏原吉可算是有了真正施展心中抱負的機會,並且世子對他極爲器重,完全沒有要攬權的意思。
這樣讓他自然極爲在乎朱高熾的安危。
臨了。
朱高熾聲音有些低沉的說道:「那些因此殉職的將士們,好生安葬,他們的撫恤金多給一些。」
「按照太孫殿下對京師衛所的標準,有子弟的,後邊減免費用,飯食也包了,直到及冠。」
慈不掌兵。
宮中的護衛們,是這次事件的受害者,但是作爲世子,在完成某些大事之上,自然是會有所犧牲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事情。
朱高熾也只能是做到這部分了。
「遵殿下令。」
聽到這番話,夏原吉重重點頭。
同時心中對於朱高熾也越發親近了。
這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
高麗。
姚廣孝一身黑衣,立於朝堂之上。
作爲國師,他有着自己的單獨座位,這是高麗王的恩賜,也是身份的象徵。
而先前已經暗中掌控的李成桂,原本也是有座位的。
可姚廣孝這個國師不坐,自然李成桂也不好意思跟着坐下,只有把座位給撤銷掉。
恭讓王王瑤,這是在洪武二十二年,李成桂和鄭夢周一起擁立的高麗國王。
原本先前李成桂已然準備暗殺鄭夢周,而後自立爲王。
然而朱英的安排,打斷了劉成桂的計劃。
讓現在的高麗朝廷,已然是分化爲了***。
最弱的自然是以高麗王王瑤爲主,鄭夢周爲輔的高麗王廷一系。
他們掌控的兵權最少,看似地位高,實則處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第二股勢力,自然就是李成桂了。
整個高麗,幾乎有一半的兵力,是效忠他的,他亦是掌控着高麗的錢政戶部。
但從勢力範圍來說,李成桂最是強大。
而第三股,便就是姚廣孝了。
姚廣孝的勢力主要組成部分是曾經朱英留下的潛伏人員。
不過因爲跟着去征討倭國,這一部分的潛伏人員,大部分都已經流露於水面,標記上了姚廣孝的記號。
只有極其稀少的部分還在潛伏之中。
比如李成桂的禁衛統領。
不過他的存在,是姚廣孝也不知道的,唯有朱英等極少數曾經的核心羣英商會之人才曉得。
先前姚廣孝到的時候,其實跟朱英的猜測差不多,實則已經有很多效忠於羣英商會的人,尤其是高麗人,他們對於羣英商會的忠誠,已經到了非常薄弱的邊緣。
是姚廣孝強行啓動他們,逼迫性站隊,才將他們重新給聚合起來。
其實包括是朱英也知道,如果對於高麗這邊一直放任不管的話,這些已經通過羣英商會渠道上了高位的人,最後反而會對羣英商會進行排斥。
所以到了那個時候,才把姚廣孝這麼一個人派過去。
即便是沒有姚廣孝,朱英也會安排值得信任的別人。
其實以現在的情況,朱英已經完全有能力把李成桂幹倒,甚至是輕
鬆的罷黜高麗王,把高麗劃分到大明的疆域之中去。
但就是這樣做的話,反而會給大明這邊增加更多的負擔,於教化之上也是個問題。
即便朱英在位的這些年月裏可以輕鬆鎮壓住,後邊等到了朱英去世,高麗還是極有可能脫離大明。
這可不是朱英想要的。
他要的,是真正的把高麗完全的納入到大明疆域中來。
不僅僅是大明,包括安南等南洋地區的國家,也是這麼一個策略。
像曾經的蒙古帝國般,短暫的統治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有真正的納入進來,讓他們成爲大明之人,這才是長久的影響。
高麗朝廷上的文臣武將們,也大致是分爲三股。
涉及到一些高麗政務,向來都是爭論不休。
但凡是李成桂這邊要贊成的事情,姚廣孝那邊不管是怎樣都要反對。
反之亦然。
而屬於高麗王的勢力,則就是看着那邊要贏了,便就幫着弱勢的一方。
一個朝堂,可謂是三方混戰。
倒是高麗王覺得這樣挺不錯的。
至少他從兩人的爭奪之中,還獲取了不少權力。
地位上目前也得到了比較穩固的保障。
在兩方勢力沒有爭鬥出個所以然來前,他高麗王的位置就沒有太大的風險。
便是在這個時候,一名門外的將士,無視整個朝廷上的紛爭辯駁,徑直的來到了姚廣孝的旁邊。
姚廣孝輕輕點頭,那將士便於姚廣孝旁耳語幾句。
聽完之後,姚廣孝雙手合十對高麗王行禮道:「貧僧這邊尚且還有些事情,告罪先行離去了。」
說完之後,姚廣孝也不顧及高麗王的反應,平靜的看了一眼李成桂後,轉身離開朝堂。
這邊姚廣孝一走,整個朝廷從先前的雞犬不寧,馬上就轉變爲寂靜無聲。
諸多大臣們面面相覷,左右對視之下不知怎麼說些什麼。
高麗王見此情況,只得是頗有些無力的說道:「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