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執筆見春秋字數:4449更新時間:24/06/27 06:13:20
    大理寺內,一衆官員聽着太孫殿下關於未來大理寺結構的調整。

    朱英最擅長幹的事情是什麼,就是給人畫大餅。

    那充滿誘惑性的語氣,讓所有大理寺的官員都開始變得激動起來,彷彿在這以後,大理寺的權力,將會直逼刑部,甚至在很大層面上,要遠遠的超過刑部。

    所有的府城,縣城,都要開設大理寺下屬機構法院,而且是形成完整的獨立系統,只對皇帝負責。

    “在這其中,最爲關鍵是律法條款,一定要精細,具體,只有這樣,在出現案件,或者相關人員違反大明律法的時候,才能夠依法辦事。”

    “現在的大明律法,個中主要的處理手段,是以嚴懲爲主,現在,需要改變一個方向,有道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在往後的處罰手段上,尤其是刑法這塊,主要便是以勞役爲主。”

    “對於流放,死刑的處置,當減少。按照犯罪程度不同,判處三年到三十年的勞役刑罰,這個中的多少,就需要大家一同來研究了。”

    朱英緩緩說道。

    他之所以選擇大理寺,而不是刑部入手,也是有所考量的。

    現在的大理寺毫無疑問是沒落的,已經沒了隋唐時期的輝煌。

    最早各種刑事犯罪的案件,是交由大理寺審判,然後才是刑部複覈,所以刑部尚書高上一品。

    到了朱元璋這裏,因爲六部制的關係,所以審判變成了先是刑部,然後才是大理寺複覈。

    從流程上看,倒也沒什麼區別,可這中間關乎人治。

    刑部尚書是正二品,大理寺卿是正三品,這一品之差,猶如天壤之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同樣的職權下,大理寺已經淪爲了類似刑部的下屬機構。

    當刑部的案件結果出來後,你大理寺敢反對?這豈不是對上官不敬,要不要刑部尚書教你做人。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至此大理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現在的清閒衙門。

    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倒也是正二品。

    這般來算,三法司已經無法形成三權並立,只留下刑部和都察院兩虎相爭。

    在清楚這些後,朱英的目光就放到了大理寺這裏。

    因爲像是這種清閒衙門,一般是鬱郁不得志的人,才會到這裏任職,身世相對來說,要清白許多,身後的宗族背景也不會過於複雜。

    更容易掌控的情況下,還可以快速的發展自己的親信勢力進入。

    現在朱英所講解的律法,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接近了前世律法的根本,把大理寺,或者往後法院的官員獨立在現有官僚系統之外,最大的好處就是遏制了官官相護的源頭。

    其中包括取士,也是要以新科舉的方式,而不是通過舉薦的方式加入。

    這也就意味着,在朱英的安排下,往後所有進入大理寺的官員,只能以通過科舉律法考覈的形式。

    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大理寺的被侵入。

    官官相護的本質,還是來源於血脈,宗族間的庇佑關係。

    而舉薦,就是這個其中最大的弊端。

    比方說刑部尚書的兒子,完全可以通過舉薦的方式進入朝堂,哪怕他的學問差一點。

    官員之間,都會形成一種隱形的世代傳承。

    這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了,因爲通過舉薦上來的官員,會很有意識的抱團,對科舉上任的官員天然排斥,打壓。

    有道是你十年寒窗苦讀,怎麼能與我比過我幾代人的努力。

    而科舉的官員,想要混得好,只能融入到這同樣的情況中,而後變成其中的一份子。

    這麼想來,往後的朝堂,當是多麼的可怕。

    其實到了大明後期,所謂東林黨,還有各種所謂的朋黨,就是這麼個意思。

    科舉儼然成了一個笑話,變成這些朋黨們吸收成員的工具。

    朱英要做的就是,把這個可能,從源頭上給掐滅。

    正常的關係不可避免,可大量的成團,那就是危害到整個大明的根基了。

    目前這些在大理寺的官員,基本上都是一些鬱郁不得志,或者說性格比較簡單直接,遭到排擠卻沒有反抗的能力。

    可自身的學問較高,大部分都是靠科舉進入的官場。

    在這種情況下,朱英的出現,對於所有的大理寺的官員來說,無疑是一道天大的福音。

    “臣等必定謹遵殿下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全力完成殿下所交代之事。”

    大理寺卿的李廷尉,感激涕零的跪下俯首。

    身後一衆官員,也是極爲激動,甚至不少眼角都留下苦盡甘來的淚水。

    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沒有什麼巧言令色,整個大理寺已經被朱英納入囊中。

    朱允炆在旁邊全程看着,已經是目瞪口呆了。

    “原來大兄,就是這麼慢慢建立起勢力來的嗎,這簡直太恐怖了。”

    朱允炆對於三法司裏的條條道道,當然是看不懂的,他要是能看懂,也不至於在歷史上會自己作死丟了皇位,還落個生死不明的下場。

    從朱允炆的視角看來,只感覺大哥簡直了,似乎帶着一股子王霸之氣,簡單的說了幾句,這些大理寺的官員們就痛哭流涕,直感覺遇到了明主。

    有點假,好像又有點真。

    大理寺在朱允炆看來還是很厲害的,畢竟對於大明來說,大理寺也算是舉足輕重的部門。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所有目前的這些大理寺官員,對於大哥已經是死心塌地了。

    “妄我曾經還想和大哥鬥鬥,看來當初的想法真就是不知死活,孃親說的沒錯,就我這本事和大哥比起來,當真就是螢火與之皓月。”

    “皇爺爺曾經教導過,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早知道大哥是這樣子的,我應該就在第一時間擁護大哥,想必大哥肯定對我很有好感。”

    “還是孃親的話靠譜,打不過就加入,這才是真正的王道。”

    朱允炆心思擴散,回想起當初的種種不甘,到現在都化作清風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對大哥漸漸升起的崇拜之情。

    畢竟怎麼說起來,現在的朱允炆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本來大兄如父這種思想,在儒家教育下也是根深蒂固,現在大哥的表現,也是足以讓人驚歎。

    朱允炆心裏的變化,倒也極爲正常。

    “本宮事務繁忙,不可能經常在這裏守着處理律法新訂的事情,往後關於律法這塊,就讓允炆過來負責,還請諸位要好好對待,不可鬆懈。”

    “律法的修訂是第一步,也是體現大明法治的最重要的一步,本宮想在座的各位,應該心裏都是清楚,只有把這一步完成好,才能鑄造真正的法治。”

    說完後,朱英又對朱允炆囑咐道:“允炆,這段時間就辛苦你了,多多熟悉律法,尤其是我先前跟你說過的民法,這個是重中之重,這關乎到我大明六千萬百姓生計,可不是什麼小事。”

    “切記不可掉以輕心,這六千萬百姓的擔子,我可就放置你肩膀上了。”

    朱允炆聞言,心中一震。

    原來大哥對我竟然是這麼的在乎和重視。

    想到這裏,朱允炆語氣頗有些哽咽,同時又很是堅定的作揖回道:“大兄放心,弟當然不負重託。”

    朱英拖住朱允炆的雙手,沉聲道:“爲兄相信你。”

    ......

    燕王府中,朱棣才回來沒多久。

    對於藩王來說,上完早朝後,這一天基本上就沒啥事了。

    不過現在的朱棣,自然是非常不爽的,尤其下朝後,晉王朱棡跟他說的那些話。

    很明顯,雖然這暗中是大侄子的提議,可朱棡並不是很想讓自己過去。

    “看來大侄子沒那麼簡單把我放走,估計還要在京師裏,待不斷的時間。”

    想到這裏,朱棣不由有些焦慮,現在沒了道衍,他在京師如同失去了耳目,很多消息難以打探。

    之前的道衍在京師有着自己的人脈,探聽消息非常方便,雖說一些安排朱棣也是知道的,可道衍如今已經投靠了大侄子,那些人他自然是不敢用了。

    “京師裏的事情,倒是無關大雅,關鍵還是在於宮中,看來我得書信一封,讓儀華過來助我。”

    思前想後,朱棣想到了自己的夫人徐儀華。

    徐儀華天資聰穎,幼年時便貞潔嫺靜,喜歡讀書,堪稱女中儒生,人稱‘女諸生’。

    而且在很小的時候,徐儀華就入宮陪伺在馬皇後的身邊,不管是和朱元璋,還是諸多後宮嬪妃的關係都非常好。

    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喜愛。

    現如今朱棣能想到的,也只有她過來,對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幫助了。

    想到這裏,朱棣也不猶豫,喚來馬和,道:“你是本王最爲信任的人,現在你速去北平,傳本王口信,讓夫人過來京師。”

    馬和,也就是後世的鄭和,對於朱棣一直是忠心耿耿,聽到這話,沒有絲毫的猶豫:“請殿下放心,奴婢馬上趕去。”

    馬和離開後,朱棣還在爲晚宴的事情有些煩惱。

    目前大侄子那邊,一點消息都沒有,這讓朱棣很是被動,只能是隱約猜測跟處置藩王有關。

    半晌,連茶水都換了幾盞後,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長子。

    便就招來燕王府中的管家詢問道:“大王子去了哪裏,怎得不見蹤影。”

    管家連忙回道;“殿下,大王子這兩天一大早就去了火藥司。”

    朱棣聞言,怒喝道:“這個蠢貨,也不看看自己什麼個德行,火器這些,是他能夠駕馭的嘛。”

    對於長子朱高熾,朱棣越發覺得不省心,原先還說除了身材肥胖外,其他方面倒也還算精明老實,上次自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讓他都去和朱英接觸,好瞭解一些消息。

    結果這貨反而跑去火藥司了。

    想到這裏,朱棣忍住怒氣下令道:“立馬傳信,讓這個逆子給本王馬上回府。”

    面對憤怒中的燕王殿下,管家不敢耽擱,連忙下去傳令。

    “這個孽子,真是蠢得可以。”

    朱棣有些煩悶的說道。

    而此刻,秦王府中,朱棡也已經到了。

    其實不僅僅是朱棣,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包括後面還要來的周王朱橚,楚王朱楨,齊王朱榑,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內心感受也是有些焦慮的。

    目前這一批,便就是大明的第一批藩王了。

    其中也就是周王朱橚,可能沒太多的想法,還有湘王朱柏,大概也是無所謂的。

    其他人,心裏頭的想法可就多了。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也是如此。

    雖然他們覺得和大侄子的關係還行,可在君臣藩王這種事情上,有些關係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是以下了朝會後,朱棡直接隨着二哥來了秦王府中。

    “二哥,你說大侄子突然提出讓咱們這些已經就藩的藩王們一起聊聊,I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朱棡喝了口茶,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在他對面的秦王,面色中也帶着一絲絲思慮。

    不過單從面相上看,現在的秦王朱樉,可謂是脫胎換骨了。

    自從次妃鄧氏被處死後,秦王逐漸從悲傷中走了出來,身邊沒有了惡婦,自然在很多方面朱樉多了自己的想法。

    這心底裏,朱樉其實對於次妃還是有些捨不得,甚至是念念不忘的,不過人都死了,也沒招。

    不過現在的朱樉,興趣慢慢從女子的身上轉移出來。

    尤其在之前,得到朱英的幫助,安排去了四川,統領大軍鎮壓叛亂的月魯帖木兒。

    朱樉的軍事天賦還是很強的,作爲朱元璋次子,在教育上也是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次妃被處死心中的糾結,所有的怨氣直接發到了月魯帖木兒上面。

    過去不到半個多月的時間裏, 直接就把月魯帖木兒給活捉了。

    朱樉作爲藩王,還是諸王之長,面對月魯帖木兒的求繞無視,直接處死了事。

    而後更是藉着叛亂的名義,狠狠的對這些土著泄憤了一番。

    最後還是蜀王朱椿過來,這才停止,而後也與十一弟蜀王朱椿,一共返回京師,參加大侄子的冊封大典。

    經歷了這些事情後,如今雙眼中透露出精光的朱樉,終於是有了諸王之長的氣質。

    聽到三弟晉王朱棡的話,朱樉微微思索一番後道:“藩王的問題,是父皇,也是大侄子一直在乎的問題,歷史上掌控大權的藩王,從來就沒有什麼好下場。”

    “我看這次大侄子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想在這方面,和我們好好談談,不傷和氣的處理藩王問題。”

    朱棡聞言後,有些急切的說道:“難道大侄子,是想要收回我們的兵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