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執筆見春秋字數:4220更新時間:24/06/27 06:13:20
,!
對於大閱兵,朱英信心還是比較足的。
即便是稍微差點,那整齊的方隊,第一次出現的震撼,效果肯定是沒問題。
目前的下一步目標,就是放在商業上了。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晴。
朱英帶着葉月清,走在秦淮河畔的街道上,向着平安茶樓走去。
路邊的行人,依舊是極爲熱鬧,但朱英的心情,卻有些截然不同了。
來到京師,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但對於朱英來說,是完全換了一個世界。
有時候事情的變化,真的就是難以預料到的,再是深思熟慮的計劃,都沒有變化來得快。
“曾經剛來到京師的時候,我還沒想過,就這麼留了下來。”
“本來覺得頂多兩個月,就會去安南,沒成想世事難料。”
朱英有些感嘆的說道。
這些事情,葉月清也是知曉的,尤其是對於安南的謀劃,可謂是花了朱英太多的心思。
當時的情況,是所有的直屬勢力,朱英都準備調度到安南去。
核心成員對於安南的計劃,或多或少都有瞭解。
“殿下,安南那邊,應該不要多久,就能到了呢。”葉月清輕聲的說道。
這次出來,沒有秉筆太監郭忠,張三也是暗中保護,錦衣衛的宋忠也沒跟着。
這讓葉月清的心中,微微蕩起一絲漣漪。
朱英聽到這話,頓時來了些興趣,笑道:“劉勝那廝,如今應該是鬥志滿滿吧,希望在那邊,他不會讓我失望,可以整出點事情來。”
“現在我自己不能去了,他代我去,倒也是差不多。”
微微沉吟片刻,朱英吩咐道:“晚點你給傳封書信過去,讓劉勝的動作,稍微快一點,如今大明這邊,大致是明年,那些作物都可以推廣開來。”
“但水稻和小麥,才是我漢人喜愛的關鍵,番薯這些,也僅僅是能解決飢餓,安南的環境對於水稻生長極爲有利。”
“水稻的種植,往往一年能收割三次甚至四次,對於所有可以種植水稻的地方,必須要先想辦法佔領下來,至於手段,看他自己了。”
“佔據這些優勢的水稻種植區域,五萬大軍的生活保障便就不再是問題,指不定到時候,安南的糧食,還可以反饋到大明來。”
對於安南的水稻,朱英可以說是垂涎已久,現在五萬軍人馬過去,還是大弟子帶隊,怎麼着也得把好處給撈足了。
聊着聊着,兩人很快就來到了平安茶樓。
這是朱英在京師,最初立足的地方,也是和老爺子開始認識的地方。
目前來說,茶樓的生意就沒差過,即便現在不是飯點,茶樓的大堂裏也是滿滿的人,打包的更是排着隊。
前面的眼尖的小廝,隔着老遠就看到了朱英,顧不上生意,連忙跑進去跟張伯彙報。
待朱英來到平納茶樓門口的時候,一身錦衣的張伯,已經出現在門口迎接。
“東家。”
聽到這個稱呼,朱英當真有種恍若如夢的感覺,他貌似已經很久,沒有聽人說起過了。
微微晃神後,朱英就走了進去,上樓梯,直入二樓。
便是曾經最喜歡坐着的窗邊,這裏恰好可以看到熱鬧非凡街道。
“我這次過來,是有幾件事情跟你交代一番。”朱英開口說道。
張伯躬身道:“東家日理萬機,些許小事,只需差人過來招呼一聲即可,怎能勞煩東家親自走上一趟。”
朱英微微搖頭道:“宮裏待久了,便就順道出來散散步,見見這人間煙火氣,再者說了,這次的安排,也不是說幾句話就能將明白的,當面說得清楚些。”
“是,東家。”張伯恭聲道。
朱英隨後笑道:“這次主要是有三個事情,第一個事,便是和你關係匪淺。”
聽到這話,張伯有些疑惑,不過沒有出聲,等待東家的解釋。
朱英也未賣什麼關子,直接道:“昨日我和爺爺商議着,對於現在商會賬目及其收益,準備一併納入到皇宮內帑中去,這也就意味着,往後張伯可以管轄內帑的賬目,多少算是個官身。”
聽到朱英的話,張伯先是一喜,而後面色就開始變得掙扎起來。
不過短暫遲疑過後,張伯面上出現一幅視死如歸的表情,沉聲道:“但憑東家安排。”
朱英見此,微微皺眉,問道:“張伯不喜歡?”
張伯堅定的說道:“既然是東家的安排,老奴自然得遵從,再者說了,老奴現在兒子孫子都有了,便就是捱上一刀,也無甚大不了的。”
朱英聞言,頓時失笑道:“想什麼呢,我還能讓張伯入宮當那太監不成。”
張伯是東海女真部族,崇尚武力。
對於這樣的漢子來說,去當一個閹人,可謂是寧死也不可能。
但如今的張伯,卻願意爲了朱英,放棄心中的信仰,或者說,朱英已經成爲了張伯心中的信仰。
曾經,張伯的部族,不過千人,每年都會面臨飢餓,死亡,還有超不保夕的日子。
自從跟了朱英後,部族裏的生活,就越發的好了起來。
東海女真,也被稱呼爲野女真,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文化傳承,對於他們來說,誰讓他們的族人吃飽飯,就可以爲其效死忠。
這些年跟隨來,張伯親眼見證了,部族的日子越發的好了起來,所有的族人,心中開始有了盼頭。
年輕力壯的族人,以能夠加入到朱英商會的護衛爲最大願望,張伯本人,也是貼身護衛朱英。
不過就是一刀罷了,有甚大不了的,只要能夠報答東家的恩情,哪怕是刮了這身皮肉又如何。
張伯沉聲道:“東家,老奴是知曉宮裏的規矩的,能夠在宮裏待着的,只有宮女官宦,這是規矩,大明的規矩。”
“東家可不能爲了老奴,而破壞這個規矩,不值得,也沒必要。”
張伯的聲音鏗鏘有力,表達出心中的決心。
聽到這話的朱英,對於張伯越發的滿意,便再次說道:“張伯,我可沒說過,讓你入宮去呢,這商會如此多事,哪還有你入宮享受清閒的時間,你可是得爲我,繼續努力奮鬥。”
“咱們的商會,這到大明才多久,雖說目前形式還不錯,但終究沒有真正的紮根下去,怎麼着,這才哪到哪,你就要退居幕後了?”
張伯有些尷尬,沒成想是會錯了意。
朱英沒在此時上糾結,道:“這次過來,最爲重要的,便就是須你去找幾個地方,要寬敞,能夠待的人多,我準備辦幾個大的場子,用來製作糖霜,紡織製衣,釀酒,開窯瓷器等等。”
“這邊估摸着,怕是要招數萬的長工,幹就幹大的,地方不要太偏了,靠近外城便行,場所一定要大,包括長工們的住宿,也安排在一起。”
“還要預留一些擴大的區域,等上了路子,自然還是要加大的。”
實業興國,手工業的製造,在如今的大明並不算昌盛,多數的勞動力,基本上都在於田地之中,京師這邊,很多也都是無所事事。
要麼就是在家裏混日子,要麼就是到處幹短工的活。
而朱英開商道的第一步,就是把工廠,先給辦起來。
現如今的情況,其實是已經有了辦工廠的底子,像是江南地區,許多地方都初具規模。
尤其是紡織業。
當然,數量最多的,還是以小作坊爲主,一般是一個家庭,或者幾人辦的,民辦在這個年代,幾乎無人考慮,也不具備這等條件。
投資太大,而且稍微有點權力的,就能直接給整垮了。
再者說了,別說招幾千人,便是招幾百人,隨便一個圖謀不軌的謀反罪就下來了,樹大招風,便就是這般。
張伯遲疑的問道:“東家,這人倒是好招,可是咱們商會裏,也沒這麼多大師傅呀,能帶得過來嘛,這麼多人,若是出了什麼差池,那可就不好辦了。”
“老奴這心裏,着實是沒譜呀。”
朱英安慰道:“這些你無須擔心,我已經通知了內務府,便是宮裏各個局的宦官女官們都會過來,前期或許慢一點,頂多不過月餘的時間,學徒們也就能上手了。”
“也無須懂得太多,就按照火藥司的模式來,把活都分割開來,一步步的做,無須一人都給做了,這樣子速度快許多。”
“學徒們做久了,便就越發精湛了。”
張伯回道:“是老奴多慮了,東家安排的事情,定然早就有了籌算,宮裏的人能夠過來指導,想必做出來的東西,指定是差不了。”
宮裏宦官八局,其中拋開兵仗局,銀作局不談。
其他例如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幾乎是代表了整個大明最爲頂尖的手工藝水準。
這些都是爲皇家服務的。
現在朱英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人才全部都發揮出來,把實業給興辦起來。
往後不管是海外出口,還是大明內銷,都有足夠的貨物保障。
不管是什麼東西,當進入到工業化的製作模式後,他的成本,就會開始大幅度的降低。
現在的朱英,就是要將這些所有東西的價格,全部都打下來,幹出後世批發的概念。
不管是什麼貨物,直接就是量大管飽,質量上乘。
而且在這樣的製作環境下,手工業的提升,也會越發的嫺熟起來。
作爲大明未來的皇帝,在發展商業這塊,當然不能以撈錢爲主,最爲重視的,還是所有商業的健康發展。
若是說撈錢,小手段太多了。
隨便整個彩票出來,就能讓整個大明都瘋狂起來。
這個中的收益,簡直是難以想象。
哪怕是搞個刮刮樂,也恐怖得很。
可是這些,對於民生毫無意義,反而會讓很多人,一門心思撲在一夜暴富的心態上,弄得家破人亡。
“去準備吧,若是有什麼問題,直接去錦衣衛找宋忠解決,快些把地方敲定好。”
“還有,在紡織這塊,只招女工就行了,京師裏的女子,能有的活計太少了,能夠做一份長工,補貼家用當是足夠了。”
“紡織廠的選址,儘量在外城內看看有什麼好的地方,多數女子,可能還需隨時能回家,這一點上,要考慮好。”
朱英吩咐道。
解放女性的勞動力,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大明女子婚後,當然不會像大戶人家的閨女那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每天也是有很多事情。
但是絕多數的女子,只能待在家裏,或者幫人洗衣,賺取微薄的錢財。
更多的就在家裏盼着丈夫的收入過日子。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能有一份洗衣的工作,都已經是很不錯了。
而且在紡織這塊,女子也比較容易上手,針線活幾乎所有的女子都會。
紡織,製衣,這些朱英都是要做的。
大明是幾乎沒有成品衣賣的,即便是店鋪裏,也都是樣衣,看了款式喜歡,然後店家定製。
也就是說,如今的大明購置衣裳,全都是私人定製。
普通百姓家裏,也都是買了布匹,然後回家自己動手製作。
像是朱元璋身上穿的,不管是袞服,朝服,還是常服,幾乎都是馬皇後自己動手縫製。
這也是爲什麼,朱元璋的衣服已經破舊了,卻從沒有換過。
頂多是縫縫補補。
不是沒人可以做,只是因爲馬皇後不在了,不是馬皇後製作的衣裳,朱元璋穿在身上,便就覺得不舒坦。
現在朱英就是準備製作成衣。
當然,要徹底打開成衣的市場,改變百姓們從小到大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
但朱英可不愁銷量。
不管是治安司的成員,還是軍中的將士們,這些訂單足夠讓紡織廠的女工們,幹上八輩子都做不完。
更別提朱英往後將會爲自己旗下的所有工廠定製廠服,包括羣英商會的店鋪,製作特定款式的服飾。
統一的服飾,帶來的效果是與衆不同的,更加容易形成凝聚力。
朱英要做的,就是讓整個大明百姓,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羣英商會。
這就是朱英的,特色實業興國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