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野火燒不盡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南無臭蛋字數:2007更新時間:24/06/27 06:05:41
    值此蜀地民亂幾近失控、心腹宦官養寇自重、朝中無人可派的危難之際,趙光義靈光乍現,「我怎麼把這個愣頭青給忘了!」非常之事,必交由非常之人。

    趙光義下詔,以張詠知益州,許以「便宜行事」。小夥子,拿上哥的尚方寶劍,放飛自我吧。

    994年9月,張詠抵達成都。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張詠還未到任,就已經燒了一把火,很有張詠特色。

    在上任途中,張詠發現高速公路上連綿不絕全是由陝西往蜀地運送糧食的輜重車隊,於是便詢問城中駐軍數量和糧食存儲情況,結果得到了一個驚人的回覆:城中有三萬軍隊,存糧卻不足半月之用。

    經進一步調研,張詠發現蜀地的民間尚有不少餘糧,如果能就地取糧的話,就可以免去長途補給,能給朝廷省下一大筆開銷。但總不能強行徵糧吧,要不然又要催生出無數王小波、李順、張餘了。張詠還探知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蜀地的鹽價居高不下,這當然是官府壟斷經營的結果。

    於是,張詠就頒佈了一條改革措施:下調鹽價,並允許百姓用糧食換鹽。讓利於民,消除「剪刀差」,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蜀民喜迎鹽價下調,紛紛拿糧食換官鹽。不出半個月,張詠就籌集到了數十萬斛糧食,軍民皆歡呼雀躍,唯有貪官蔫頭耷腦。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成都軍糧已經有兩年之用,於是張詠上奏朝廷,請求停止從陝西轉運糧草。

    趙光義得到奏章,大喜過望,當即讚揚道:「這小子啥事兒不能解決啊?有他在西川,朕可高枕無憂啦!」

    正式到任後,張詠不出意外地與王繼恩爆發了矛盾。原因是王繼恩要官府撥付軍馬的草料,而張詠不給草料,只折算成現金。

    王繼恩怒了,把鐵錢扔到地上,「你家的馬能吃鐵啊?」

    張詠反脣相譏,「你家的草料是大風刮來的啊?草料來自草場,而今城外草場全被賊佔領,你手握重兵卻不肯外出擊賊,當然沒有草料!甭廢話,想要草料,就擊賊取之。你在城中的所作所爲,我已經如實彙報給了皇上。」

    聽到最後一句,王繼恩的囂張氣焰頓時煙消雲散,不敢放半個屁。

    正巧副將衛紹欽又收到了朝廷催促出戰的命令,王繼恩這才就坡下驢,開始調遣兵馬外出擊賊。衛紹欽連戰連捷,收復蜀州。

    王繼恩是討賊一把手,二把手是上官正。張詠採取了逐個擊破的策略,先分化上官正,私下找他飲酒談心,曉之以君國大義,勉勵他擊賊立功,報效皇上。當上官正領兵出征的時候,張詠就會舉行盛大的餞行儀式,鼓舞將士建功立業。正是在張詠的激勵下,上官正屢立奇功,接連收復失地。

    但是張詠畢竟是空降的領導,與「土著」一把手王繼恩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既要給他下馬威,讓他對自己有所忌憚,同時也不能把關係搞得太僵,不能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處理與王繼恩的關係上,張詠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的。

    王繼恩給張詠送來三十多個俘虜,讓他處置,張詠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解甲歸田。王繼恩怒了,好不容易抓住的,你怎麼說放就放?張詠說李順等人化民爲賊,今日咱倆化賊爲民,有何不可?

    王繼恩本想拉張詠下水,結果張詠把功勞和名聲平分,「詠與公化賊爲民」。

    前文有雲,王繼恩一直縱容部下騷擾百姓,其部下有恃無恐,目無王法。有人向張詠告狀,請他出面制止,張詠祕密告誡心腹:逮住之後直接捆起來,投入枯井,千萬別送到我這裏,別讓我知道。手下依計而行。

    王繼恩只能吃啞巴虧。很快

    ,其部下軍士再也不敢爲非作歹,社會治安得到有力改善。

    張詠牢記使命,既要平賊,又要防內賊。在詳細彙報王繼恩的所作所爲之後,張詠又密奏太宗,說由於王繼恩御下無方,導致部將驕橫難制,平賊之後恐生變故,特請皇上派來心腹將領若干,逐步接管軍隊。

    即便王繼恩無心割據反叛,萬一哪一天這些驕兵悍將突然把龍袍往王繼恩身上一披,跪地高呼萬歲……陛下,您還記得當年您參演「陳橋兵變」的故事嗎?

    趙光義深以爲然,於是召樞密院直學士張鑑、西京作坊副使馮守規來後花園喝茶,向二人「面授方略」。

    張鑑提出了整改意見,說蜀地剛剛收復,人心還未穩定,如果朝廷突然空降一批統兵將領,重組建制、分遣屯駐的話,恐怕會刺激到他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反而會激起兵變,不如讓我以安撫賞賜之名,前往撫慰,再伺機行事。

    趙光義接受了張鑑的建議,交給他一些空白委任狀,讓他見機行事。

    張鑑到了成都後,與張詠一唱一和,先將聽話的部隊和王繼恩的嫡系親信分批調離、遣返,同時督促王繼恩追剿殘餘賊兵,讓他無暇分身,再通過糖衣炮彈逐步安撫不聽話的部隊。如此一來,隱患得以消除,蜀地漸漸平息。

    張鑑,他的父親也是我們的老熟人,他老人家便是名揚河北的「報仇張孝子」張藏英。張藏英17歲那年,慘遭黑社會頭子孫道居滅門,逃走之後,張藏英在幽州找到了仇人孫道居,拔刀刺之而不死,時任幽州節度使的趙德鈞十分讚賞他的復仇行爲,不僅不治罪,反而將他錄入麾下。不久之後,張藏英在瓦橋關一帶將孫道居活捉,然後關入密室,擺上父母牌位和貢品,分三天時間將孫道居凌遲處死,又剖腹挖心祭奠家人。張藏英之壯舉得到百姓和官員們的一致認可,美譽「報仇張孝子」,宋初官居瀛洲團練使。

    王繼恩被召回京師,他感覺到了自己正逐漸失寵於太宗,且太宗也即將過早地離開我們,於是便與親信密謀廢立之事,指導思想還是「宜立諸王之不當立者」的老套路,陰謀最終被呂端等人挫敗,王繼恩及其黨徒被一一剷除,不必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