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晉”在咫尺3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南無臭蛋字數:4389更新時間:24/06/27 06:05:41
    河東,這個名字自始至終都是中原王朝的一塊兒心病,自從唐末被沙陀首領李克用佔據之後,這個地方就成了新王朝、新皇帝的新手村。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在當皇帝之前,都曾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搬磚。

    這裏北接韃靼、契丹,南望河、洛,東面和南面是崎嶇險峻的太行山脈,西面是洶涌澎湃的母親河,易守難攻,經過數代人堅持不懈的修繕,太原城固若金湯,即便雄才大略如柴榮、趙匡胤,也很難撼動依託契丹爲援的太原城。

    除此之外,河東境內有兩個着名的鹽池,在古代,這就等於家裏有礦,鹽池就是搖錢樹。靠着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家裏藏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又勾結着境外反動勢力,河東自唐朝中後期開始就成爲軍閥割據的溫牀,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在收復北漢之後,爲了永絕後患,趙光義下令將太原城徹底摧毀,將太原府降格爲幷州,將州政府遷往榆次縣,之後又從榆次縣遷到舊城西北三百裏的地方。

    如今,幾個村子的拆遷工作都異常艱難,何況是要強拆一整座首都。宋朝官方只說拆遷工作比較順利,沒好意思記載細節,北漢的史官幫他們補充了一下:爲了逼迫太原百姓服從拆遷命令,宋軍在城中放火,百姓們來不及收拾家當,驚恐萬分地向城外逃命,年輕力壯的人還能擠出去,很多老人和孩子不幸葬身火海,不勝其慘。

    沒有人會同情亡國奴,沒有人會爲強拆太原城過程中的遇難者流一滴眼淚,史官們更不會對下令放火強拆的宋軍橫加指責,而只會對沒有下達屠城命令的趙光義歌功頌德。

    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

    劉繼元投降後,被封爲彭城郡公、開府儀同三司等,賜京師豪華別墅一套,歸宋13年後壽終正寢,死後追封彭城郡王、追贈中書令。

    史書對劉繼元的評價不好,說他猜忌心重、殘忍好殺,自毀萬里長城。

    提到劉繼元的性格塑造,就要提一提他的母親了,他的母親是劉崇的女兒,是劉承鈞的姐妹。這位小仙女先嫁給一個叫薛釗的人,生下一個男孩兒,我們暫且稱之爲「薛小寶」,後來夫妻感情不睦,薛釗自殺,小仙女隨即改嫁,二婚的丈夫姓何,這位何姓老實人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名字,不……也許有,可能叫「何雲」,後來雲字被收走了……總之,小仙女跟小何又生了一個男孩,我們暫且稱之爲「何小寶」吧。

    人物關係就很簡單了,薛小寶、何小寶是同母異父的親兄弟,劉承鈞是他們的親舅舅,劉崇是他們的親姥爺。

    劉崇死後傳位給劉承鈞,只可惜劉承鈞沒有子嗣,沒親兒子,於是就先把薛小寶過繼到自己身邊,收做養子,取名「劉繼恩」,省得姐妹帶着前夫的兒子不好改嫁……後來又把另一個外甥何小寶也收做養子,取名「劉繼元」。

    劉承鈞死後,傳位給了劉繼恩。劉繼恩在位僅僅兩個月,就遭權臣郭無爲弒殺,隨後郭無爲迎立劉繼元。

    由此可見劉繼元即位時的政治環境是多麼的糟糕!

    在外有一個爺爺和一個爹。爹是契丹爹,「我,契丹爹,打錢」;爺爺是中原爺爺,把北漢揍得跟孫子似的。

    在內部,劉繼元的皇位同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他之所以坐上皇帝寶座,完全是權臣郭無爲擅行廢立,大權被郭無爲把持,自己只是一個傀儡,而這個郭無爲的危險之處還不僅僅侷限於對劉繼元的操控,前文有雲,郭無爲是如假包換的大漢女幹、「精宋扛把子」,頭號賣國賊;除此之外,劉繼元即位之前,國內就有很大一部分聲音要求擁立劉繼文。

    把這些問題串聯起來,就不難看出劉繼元的難題:

    劉繼元要想坐穩皇位,必須依靠(起碼是暫時)郭無爲的力量,而郭無爲又是

    他親政之路上必須剷除的攔路虎;劉繼文是威脅劉繼元皇位的重大不確定因素,同時又可以成爲制約郭無爲的一枚棋子;劉繼文的力量源泉是其背後的契丹,他是遼國意志的延伸,一旦劉繼文扳倒郭無爲,那麼遼國必然用劉繼文來取代劉繼元,劉繼元到頭來還是輸。

    既要依靠郭無爲來阻斷遼國滲透,又要用藉助遼國勢力剷除郭無爲……手心手背都是刺兒。

    不過,劉繼元還是很快地找出了問題的切入點:劉繼文。

    劉繼文的父親就是被郭威騙殺的劉贇——劉崇長子,所以劉繼文是劉崇的嫡孫,血統純正,後來又去契丹做人質,有功於江山社稷,並與契丹關係密切,契丹也確實給了北漢巨大的壓力,打算把北漢改造成以劉繼文爲核心的親遼政權。

    危機,危險中孕育着機會。新登基的劉繼元面對這些棘手難題正犯愁,趙匡胤就大舉興師北伐,開啓了「三徵北漢」副本,然而正是這場戰爭幫劉繼元擺脫了一切枷鎖。

    劉繼元的對策就是借刀殺人。

    郭無爲被宋軍收買,在國內宣揚「亡國論」,逼迫劉繼元納土歸朝。劉繼元則把自己包裝成「親遼分子」,堅決要求藉助遼國來打退宋軍。在輿論宣傳上,劉繼元非常巧妙地避重就輕,只強調堅持抵抗、誓不投降,而有意弱化「親遼」概念,有點兒綠茶女神愚弄老實人的意思。

    如此一來,主張投降的郭無爲就成了過街老鼠,千夫所指的叛徒、投降派,而劉繼元則以「硬漢」的形象圈粉無數,而更重要的是——遼國也非常欣賞劉繼元的態度,於是原本一無所有的劉繼元忽然有了遼國的撐腰,政治上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既然劉繼元願意充當遼國代理人,那麼遼國也就沒有必要冒巨大的政治風險來干涉北漢內政了,用劉繼文取代劉繼元的議題就此擱置。劉繼元一箭雙鵰。

    趙匡胤一心伐漢,卻不想反倒幫劉繼元穩定了局面。遼國不惜成本地保護劉繼元,阻止了宋軍的步伐,更是極大削弱了郭無爲在北漢的影響力。

    最終,賣國賊郭無爲被劉繼元輕鬆誅殺,具體操作前文有詳述。下面才是劉繼元的神操作:

    遼國以北漢的拯救者自居,對北漢內政指手畫腳,把劉繼文禮送回國,並命令劉繼元拜劉繼文爲宰相。雖然劉繼元表現得很親遼,但畢竟不如劉繼文與遼國的感情深厚淳樸,所以遼國讓劉繼文回國指導工作、監視北漢朝廷。

    「親遼」從來都只是劉繼元的手段,而不是目標。

    搞掉一個空降的宰相還不簡單?劉繼文客居契丹七年之久,他走的時候還是劉承鈞時代,回來的時候劉繼元都已經做了

    三年皇帝,所以劉繼文根本沒有自己的嫡系力量,勢單力孤,而他一回來就拜爲宰相,朝堂中看他不順眼的大有人在。

    於是不斷有人詆譭他,而劉繼元則採取了默許甚至是縱容的態度,很快(不到四個月),劉繼文就在朝中混不下去了,被迫外放到地方。跟隨劉繼文回國的有16人之多,他們也全都在遼國爸爸的「打招呼」下居於高位,也同樣遭受了排擠。

    打狗還須看主人。打了契丹爹的狗,就要給契丹爹有所解釋。劉繼元不斷遣使到遼國進貢,以重金賄賂。

    在此期間,劉繼元加強了內部團隊的打造,清洗了一大批前朝遺老和漢室宗親。這也是劉繼元飽受詬病的污點。道理很簡單,他居然敢殺手足兄弟!太不政治正確了,太不宋朝了,當然要被北宋史官口誅筆伐,罵他全家。

    比如他殺了堂兄弟(其實是表兄弟)劉繼欽。劉繼欽是劉承鈞的侄子,劉崇的親孫子。當年張昭敏的那番話深深刺痛了劉崇的外孫——劉繼元,也時刻提醒他,今天他們能擁護劉繼文,明天他們就能擁護劉繼欽,後

    天還可能擁護其他劉氏子孫。於是劉繼元向這些漢室宗親們揮起了屠刀,在王莽之後又上演了殺劉八百戶、滅劉三千裏。

    早在劉繼元即位之初,就拿自己的亡妻段氏做文章,說段氏不是病亡,而是被自己的養母——劉承鈞的郭皇後毒死,以此爲藉口將郭皇後殺死,然後污衊劉氏子孫是同謀,將劉氏子孫屠戮殆盡。

    劉繼欽因手握禁軍兵權,所以暫時不是「同謀」。爲求活命,劉繼欽主動交出兵權,表示自己無意爭奪皇位,然而劉繼元還是在三年後將其殺害。

    我們來統計一下他手中的劉氏亡魂:

    劉崇有十個兒子,除了劉贇、劉承鈞之外,見載於史冊的還有劉承鎬、劉承錡、劉承錫、劉承鍇、劉承銑。其中劉承鎬、劉承錡和劉承錫三人最賢,劉繼元將他們三人囚禁,不出一年就全部殺害,剩下的叔叔們除了劉承銑之外也沒能逃出魔掌,全部誅殺。劉承銑有先見之明,一直裝瘋賣傻,成功騙過了劉繼元。

    史官評價道:

    「鎬、錡、錫、銑賢足亢宗,繼文、繼欽才堪禦侮,孝和(劉承鈞)舍昆從之羣英,立異姓以爲後……實有以自取之矣。」

    劉承鈞的弟弟們很厲害,侄子們也很厲害,可他卻偏偏把皇位傳給「兒子」,最終導致自己支脈斷絕,丟掉江山社稷,活該,自找的!

    翻譯翻譯,翻譯成北宋版:讓你傳給兒子而不傳弟弟,活該!

    夠直白了吧?

    有一說一,在手足相殘方面,劉繼元並非獨一份。劉繼恩有位親弟弟,我們權且稱之爲「薛二寶」吧,同樣也被舅舅劉承鈞收做養子,賜名劉繼忠。劉承鈞病重期間,郭無爲將諸位劉氏宗族盡數外放,劉繼忠領到了去忻州的車票,但劉繼忠聲稱自己患有「關節胃」(冷痼病),不耐嚴寒,非要留在太原調養。

    劉繼恩責其觀望,下令讓他趕緊滾蛋。劉繼忠表現得非常抗拒,於是就被縊殺了,給他留個全屍,是劉繼恩最大的仁慈了。

    只不過劉繼恩在位僅僅60天,只來得及殺了親弟弟,而範圍更廣、人數更多的劉氏宗族就只能忍痛留給劉繼元了。

    劉繼元對劉氏宗親揮舞屠刀,對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展開了清洗,通過血腥的手段快速鞏固了自己的絕對權威。

    這就是史官口中的「殘忍好殺」。

    不久之後,契丹與大宋和解,還用命令的口吻讓劉繼元與大宋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劉繼元終於等到了擺脫遼國控制的契機,他表現得痛心疾首,大罵契丹,盛怒之下揚言要先滅契丹、再滅大宋。

    在親信馬峯的勸諫之下,劉繼元終於控制住了「怒火」,沒有真的出兵伐遼,卻也藉此機會與遼國劃清界限。

    當然,「劃清界限」翻譯過來就是合法地啃老。兒子不再孝敬爹了,但爹還得養着兒子。劉繼元的政治手腕簡直登峯造極。

    縱然劉繼元具有政治家的冷血無情和爐火純青的權術手腕,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勞。腐螢之光豈可與皓月爭輝?宋太宗用碾壓優勢將其滅亡。

    不以成敗論英雄,亡國之君不一定都是昏庸無能之輩,比如後蜀孟昶,前文亦有他扳倒託孤重臣的精彩故事,其所表現出的智慧不亞於除鰲拜的康熙。如今回顧了劉繼元短暫的執政生涯,也不難看出他的智慧和膽魄,個人認爲劉繼元在皇帝圈兒裏起碼是中上水準。

    宋太宗趙光義終於結束了「十國」,集齊了最後一個亡國之君。趙光義對待亡國之君是什麼態度呢?

    趙光義曾對左右近臣提到過「樂不思蜀」的典故,對司馬昭的做法甚爲鄙視,說亡國之君或多或少都有昏懦之處,不然得話,豈能被你俘虜?人家既然服軟了,認錯了,你司馬昭爲何還要以「何

    乃似郤正之言」戲辱人家?隨後趙光義就表示即便是像人民公敵劉繼元這樣的頑固分子,我都能厚待於他,唯恐不能安撫他。

    趙宋對亡國之君的確做到了寬宏大量(李煜除外),體現了大國應有的胸懷。

    有史書記載說劉繼元投降後,先前被外放的劉繼文仍佔據代州,在契丹的援助下拒不投降,堅持抵抗,兵敗後逃往契丹。但更多的資料記載劉繼文是在劉繼元投降之前就逃到契丹的,不存在堅持抵抗這麼一說,比如《遼史》就明確記載說5月劉繼文、盧俊逃到契丹,6月劉繼元才投降。

    在劉繼元投降後,就沒人繼續抵抗嗎?別忙,還真有,此人也是劉承鈞的養子,名叫劉繼業。

    劉繼業堅持抵抗,且指揮得當、應對得法,竟讓宋軍吃了點兒小小的苦頭。趙光義久聞此人大名,想要他爲自己效力,就下令停止進攻,讓劉繼元給他寫信勸降。讀完劉繼元的勸降信,劉繼業在城頭上悲慟大哭,「臣等皆願死戰,陛下爲何先降?」向着北面行再拜大禮,隨後奉主公之命,繳械投降。

    一國易得,國之棟樑難得。趙光義非常欣賞劉繼業,撫慰良久,隨後復其本姓——楊,並且摒棄了具有濃郁北漢元素的「繼」字,止名業,於是劉繼業就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楊業。

    再到後來,他和兒子們的名號婦孺皆知——楊家將。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