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吳越三相(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南無臭蛋字數:2973更新時間:24/06/27 06:05:41
    沈崧

    唐昭宗乾寧二年,那一年的中華大地上發生了很多大事,比如河東李克用吞併幽州;汴州朱溫挑起了“三朱戰爭”;淮南楊行密私信昭宗,求組“殺豬聯盟”;浙東董昌僭越稱帝;“河中遺產案”,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想弄死一家人;李茂貞、王行瑜、韓建等關西集團上演“三鎮犯闕”,昭宗被迫短暫流亡……

    每一件事都足以改寫歷史,卻都集中在了那一年。相比之下,那一年的科舉考試應該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然而它卻是那麼不甘寂寞,即便自己是一粒沙,也要在歷史長河中激起朵朵浪花。

    那年2月,科舉考試公佈成績,25人登第。唐昭宗非常高興,因爲這是他“文官路線”的重要支撐,然而一羣落榜考生憤憤不平地上訪告御狀,說考試不公平,主考官受賄!落榜生甚至指名道姓,直言新科狀元——張貽憲向主考官崔凝行賄。

    昭宗震怒。藩鎮狼子野心,宦官隻手遮天,新晉進士是昭宗力挽狂瀾的希望,而你們居然敢在這上面弄虛作假,那還了得?於是點名了他的種子選手陸扆、馮渥對新及第的25人進行複試。

    爲了嚴格甄別濫竽充數者,昭宗特意提高了試題的難度,又縮短了考試時間,一句話,朕tm搞死你們!

    消息一出,25人尿了一半。相當多的人不敢進考場,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比如盧賡。

    盧賡同學先藉口身體不適,無法參加考試,“報告,我陽了……”

    ——沒關係,朝廷非常貼心地爲他準備了肩輿,要把他擡進去;

    盧賡同學賊起飛智,又說要回家省親,“我想我媽了,本朝以孝治天下,難道還……”

    ——沒關係,把他媽擡過來……

    逼得盧賡實在山窮水盡了,“我爸是李剛!”

    他爸是盧渥,唐朝大詩人。最終還是盧渥同志出面,替兒子求情,“我們錯了,我們棄權……我們從良行嗎?”盧賡放棄了複試,直接滾蛋回家。

    這裏多提一句,盧渥跟科舉考試似乎有不解之緣:

    1,保送體制內。

    盧渥曾在逛街的時候偶遇了微服私訪的唐宣宗,見此人舉止優雅而有威嚴,料定此人必是達官顯貴,於是禮貌性地避讓。宣宗很是詫異,於是主動搭訕,“帥哥,怎麼稱呼?”

    不知是虛榮心作祟,還是心中的夢想過於強大,盧渥施禮道:“進士盧渥。”

    一聽是進士,宣宗大悅,果然讀過書的人就是不一樣,於是提出想要拜讀一下他的作品。盧渥當即提筆贈詩若干,宣宗將詩稿小心收起,放進袖子,乘白騾而去,“盧進士,後會有期。”

    回去之後,宣宗迫不及待地打開詩稿,不由得連連點頭,“好,寫得好!”然後吩咐宰相查一查這個叫盧渥的進士,給他月票、推薦票、打賞,素質三連,順便查一下他現居何職,意思是要提拔重用他。

    宰相查了半天人事檔案,越查越懵圈,“陛下,盧渥同志今年貴庚啊?我往回翻查了快一百年了,也沒看見有叫盧渥的進士……”

    宣宗何等英明聰悟,立刻就明白了,“那就告訴禮部,立刻破格錄用此人。”皇上欽點,保送體制內。

    2,五行缺科舉

    冒充進士、冒充官員,是重罪,可判死刑。然而冒充進士的盧渥不但沒有獲罪,反而直接進了國務院……宰相們忍不住私下問他,“您跟皇上什麼關係?喜提哪位公主了?”

    “我坦白,我全說……”竹筒倒豆子,一股腦全交代了,要爭取坦白從寬,“這就是全部的實情,我……我吹牛b……”

    “不,您不是吹牛b,您是真牛b!”

    在體制內的這些年,盧渥一直態度謙卑、謹小慎微,極爲低調,與此同時,他的才華也得到了百官們的充分認可。後來,着名的盧攜當上了宰相,新故事就來了。

    盧攜,本書開頭的網紅宰相,悍將高駢在朝裏的大樹靠山。盧攜一直以來都有個心結,那就是家族式沒文化。盧攜出身範陽盧氏,是中國如假包換的高門大姓,“禁婚家”之一,真正的“豪門”。只不過很久以來都沒有盧氏族人當主考官,因爲“知貢舉”不僅需要紮實的學問,還需要獨具慧眼,也就是說需要千里馬兼伯樂。進士登第、進翰林院,是讀書人中的精英,而“知貢舉”則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當時,盧攜與王鐸、鄭畋等是政敵,互相攻訐,而盧氏從來不曾知貢舉,就成爲王鐸等人取笑盧攜的把柄。盧攜一直很鬱悶,直到他發現了盧渥,於是,盧攜在那一年提拔盧渥“知貢舉”,要打破這個文化詛咒。

    那一年是哪一年呢?是廣明元年,黃巢進犯長安,那一年盧渥知了貢舉,但那一年沒了貢舉。

    盧渥最後一次與科舉的緣分就是兒子盧賡的這次。好容易通過關係走了後門,讓兒子金榜題名,卻被宣宗皇帝現場抓包。

    一句話,盧渥跟科舉最大的緣分就是沒有緣分。但凡有一點緣分,也不至於一點緣分都沒有。

    除去棄權的盧賡,另外24人參與了複試。結果公佈:趙觀文、韋說、沈崧等十五人及第。在落榜的人中,有四人實在狗屁不通,被“終身禁科舉”。主考官崔凝也因此被貶。

    趙觀文是廣西的第一個狀元;韋說在後唐成爲宰相,但在政治鬥爭中失利,被貶官賜死;而這位沈崧,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沈崧,祖籍福建,祖父沈輅,仕唐爲大理評事,獲賜緋殊榮;父親沈超,福州長溪縣令。沈崧出生時,有條大蛇從房樑墜落於牀前,大蛇翹着腦袋,滿懷深情地注視着這個新生的嬰兒,看了許久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出生第七天,按當地習俗要給新生兒洗澡,剛把熱水放滿澡盆,忽然風雨交加,“咔嚓”一聲驚雷,澡盆子碎了。

    人們都說這孩子不是一般人。

    及第後的沈崧並沒有留在京師,而是返回老家福建。沈崧爲何不留在京師呢?因爲連皇上都不留在京師了:李茂貞稱兵犯闕,昭宗被迫流亡,隨後昭宗又遭韓建挾持;汴州朱溫推薦張濬當宰相,而李克用竭力反對張濬拜相,“陛下早上拜他爲相,我河東兵晚上就到京師”;淮南楊行密請皇上遷都揚州;西川王建請皇上遷都成都……

    在這種生機勃勃宛如井噴的情況下,沈崧留在京師又能怎樣?

    沈崧從長安出發,道經江淮回閩地。在路過淮南的時候,受到了楊行密的熱情挽留,沈崧婉言謝絕;隨後來到杭州,又受到了錢鏐的熱情挽留,沈崧最終選擇了錢鏐,成爲錢鏐身邊的重要智囊之一,此後錢鏐的書檄表奏多出沈崧之手。

    朝廷授予錢鏐鎮海軍節度使的時候,錢鏐讓沈崧起草謝恩表,沈崧在表中炫耀誇大浙西之繁榮富足,錢鏐看後非常高興,然而另一智囊——羅隱,看後卻直搖頭,極言不可,說朝廷腐敗,權臣們大肆向地方藩鎮索賄,這時候最忌諱露富,咱們務必哭窮!

    於是錢鏐便讓羅隱也起草一份,羅隱在表奏中如此描述浙西地區:“天寒而麋鹿常遊,日暮而牛羊不下”。最終,錢鏐採納了羅隱的奏表。

    不久後的一天,錢鏐得到了一位絕色歌姬,在酒宴上向大家展示炫耀。衆人紛紛誇讚,說此女貌若天仙。羅隱也感慨說她簡直就是嫦娥下凡。

    話音剛落,沈崧就說道:“此言差矣,嫦娥跟她一比,醜爆了。”

    羅隱瞥他一眼,冷笑道:“說得就好像你見過嫦娥似的。”

    魚兒上鉤了!沈崧等的就是這句話。

    沈崧手捋鬍鬚,悠然道:“我曾兩次到月宮,怎麼沒見過?”

    “蟾宮折桂”,字面意思是到月宮裏攀折桂花,後常用來比喻科舉中第,現在則更廣泛地用於比喻在某個領域取得輝煌的成績。沈崧玩兒了個一語雙關梗,內涵羅隱,因爲羅隱屢試不第。

    於是有人說羅隱與沈崧是一對兒冤家對頭,互相看不順眼。實際上根據史籍的記載,二人的“衝突”更像是同事之間的打情罵俏開玩笑,沒有上升爲你死我活的明爭暗鬥。羅隱去世時,其墓誌便是出自沈崧之手,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後輩對前輩的敬仰和摯友之間的惋惜與追思。

    李存勖稱帝改元時,錢鏐詢問沈崧後唐國祚,沈崧說看年號就知是短命鬼,“同光”的“同”,上三包圍結構,沒有像“國”字那樣全包起來,預示着“爲國不成”,且“同”字裏“止一口耳”,看來他們家不會再出現天子了。

    三年後,沈崧的預言全得應驗。錢鏐對他更加刮目相看。

    錢元瓘襲位後,置“擇能院”,也就是網羅天下有才華之人,作爲國家的人才庫,其負責人就是沈崧。沈崧成爲錢元瓘文官集團的靈魂人物,幫助建立一個以錢元瓘同志爲核心的封建官僚體系。

    後晉石敬瑭封錢元瓘“吳越國王”,封邦建國,錢元瓘拜沈崧爲丞相,僅僅十個月後,沈崧病逝,享年76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