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二安之叛6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南無臭蛋字數:2030更新時間:24/06/27 06:05:41
劉知遠交代給郭威朝廷的底線:只要白承福願意回心轉意,後晉中央政府願意給他一個節度使的位置。
郭威實地考察之後,報告劉知遠,說不用那麼破費,我們太拿這幫蠻夷當回事了,安重榮只不過就是給了他們一點破衣服而已,就把他給收買了,給啥節度使呀,多給幾毛錢就妥了。
得知真相的劉知遠哭笑不得,心說這幫沒見過世面的韃子!於是告訴白承福說:中央已經把你們的牧場割讓給契丹人了,如果你們不願被契丹人統治,那麼中央就另外給你們劃分一塊兒新的牧場,你們現在是幫助國家的叛徒安重榮!安重榮已經淪爲過街老鼠,被天下所唾棄,朝不慮夕,眼看就要完蛋,你們如果不及時更正立場,只會跟他一起覆滅,到時候你們既不能回北方,也不能留在南方(中原),你現在可要三思啊!
白承福大爲恐懼,急忙表示自己不太瞭解中原的內政,並且跟安重榮不熟……然後就率領他的部落投奔到了河東,向劉知遠表示歸附。
劉知遠上表朝廷,把白承福的這支吐谷渾部落安置到嵐、石二州之間,並表奏白承福爲大同節度使(虛銜,此時的大同轄境均在“幽雲十六州”之內,已屬契丹)。這支吐谷渾部落中的精銳騎兵,全部被劉知遠編入自己的部隊。
如此一來,白承福的吐谷渾部落與安重榮劃清界線,明確站到了中央朝廷這邊。與此同時,韃靼、契苾等部落也沒有迴應安重榮的聯盟請求。
人們這才發現,安重榮早先吹噓的什麼北方各遊牧民族不堪契丹盤剝啦、紛紛揭竿斬木啦、各部落聯合請求中原出兵伐遼啦、身陷蠻虜的漢人多麼思念故土啦……全是安重榮的自導自演,一廂情願。
北方的各遊牧部落的確遭受契丹的盤剝,但這種狀況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並非新近才有,這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則,任何一個強大的民族在獲得優勢後,必然要壓榨其他弱勢民族。所以絕大多數北方遊牧民族雖然嘴上有怨言,但都屬於發發牢騷,總體還是可以忍受的。
至於白承福的這支吐谷渾部落,則是因爲其他某些原因,白承福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在契丹、後晉、安重榮三方之間做政治投機,刀尖舔蜜。他成功了,搖身一變,成後晉的節度使了。
安重榮空穴來風,借題發揮,拿着司空見慣的幾句牢騷話瘋狂炒作,掀起了軒然大波,但隨着白承福的棄暗投明,安重榮的謊言不攻自破。
退潮之後,就知道誰在裸泳了。安重榮成了獨夫民賊。
2,欲擒故縱回馬槍
天福六年(941)7月,在石敬瑭離開汴州去往魏州的時候,就已經與端明殿學士和凝制定好了應對襄州安從進的策略。
隨着石敬瑭指揮中樞的北移,南面的安從進極有可能趁虛而動。和凝建議給汴州留守石重貴留下十幾張空白的詔書和調兵指令,一旦安從進有所動作,石重貴只需臨時填上姓名,就可派兵征討。石敬瑭接受。隨後就極爲高調地宣佈北幸魏州。
11月,安從進果然發動了叛亂。派兵北伐,進攻鄧州。
唐州刺史十萬火急飛書汴州,奏報緊急軍情。汴州留守石重貴立刻啓動應急預案,派張從恩、焦繼勳、郭金海(突厥人)、陳思讓等,率領中央大軍南下,跟申州刺史李建崇的地方軍隊會師。
緊接着,石重貴又調發了第二梯隊的平叛力量,命洛陽留守高行周掛帥南下。
中央朝廷的軍事部署很快出爐:高行周爲主力部隊總司令,宋彥筠爲副總司令,張從恩爲監軍;先鋒部隊主將由突厥將領郭金海擔任,陳思讓爲監軍;石敬瑭又命魏州留守李德珫爲汴州留守,替換回石重貴。
石重貴與李德珫調換的命令很值得玩味,石敬瑭是保護他,還是監視他,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爲是後者,因爲石重貴留守京師,手中握有十幾張空白的詔書、調兵指令,對石敬瑭來說是個無比巨大的威脅,其威脅程度遠超南北二安。當應急預案啓動後,石重貴只是僵硬地執行石敬瑭事先制定好的應急預案,一旦完成,就要立刻把他調到身邊,嚴加看管,以防“皇太子”忽然有了其他想法。
石敬瑭真的很不容易,防火防盜防兒子。
安從進攻擊鄧州,鄧州威勝軍節度使安審暉閉城堅守,安從進久攻不下,於是解圍而走。安從進要趁石敬瑭在魏州對付安重榮的時候,發動閃擊戰,趁虛而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耗不起。
安從進有兩條北伐路線,一個是正北面的鄧州,另一個選擇就是稍微偏東一些的唐州,這兩個地方是洛陽、汴州的第一道防線,其後就是許州,過了許州,大業可成。
在鄧州無法快速攻克的情況下,安從進選擇此路不通、繞行他路,從鄧州解圍,往東迂迴,想通過唐州北上,結果剛走到半路,在鄧州與唐州之間的花山,就與郭金海的先頭部隊遭遇。
安從進大爲驚駭,閃擊戰居然成了伏擊戰。只能手忙腳亂地倉促應戰,結果可想而知,叛軍大敗,一萬多人被殲滅,安從進的兒子安弘義被生擒,山南東道節度使印信被繳獲。安從進只率領幾十名貼身騎兵狼狽逃回襄州,拉吊橋、關城門,負隅頑抗。
朝廷軍首戰告捷,石敬瑭任命高行周全權負責襄州事務(知襄州軍府事);又下詔命令荊南高從誨、南楚馬希範出兵協助平叛,並爲朝廷大軍提供糧草軍需。
荊南、南楚各派水面部隊響應中央朝廷詔令,南北夾擊、水陸並進,襄州安從進時日無多,生命進入倒計時。
就在詔令下達的當天,鎮州安重榮也得到了安從進叛亂謀反的消息。
“年輕人不講武德,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
本年,鎮州鬧災,旱災與蝗災並行,安重榮集結起境內數萬饑民,脅迫着他們跟隨大軍一起南下,奔赴魏州,聲稱赴闕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