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當政治家遇到賣國賊4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南無臭蛋字數:2141更新時間:24/06/27 06:05:41
次日,石敬瑭與契丹會師,一起包圍了晉安寨,在晉安寨之南設置了一個東西長達一百多裏、南北縱深五十多裏的警戒區,設置層層路障,拉有鐵絲網,鐵絲網上掛着鈴鐺,巡邏兵牽着軍犬巡邏……把晉安寨圍得水泄不通。
此時的晉安寨中,張敬達等人的部隊還存有五萬多人,一萬多戰馬。
在包圍完成的最後一刻,張敬達派人祕密潛出,向中央奏報了太原城之敗,以及被反包圍在晉安寨的緊急軍情,請求中央速速派軍支援。這是張敬達與中央的最後一次聯繫,此後,晉安寨便與外界失去了一切聯繫,直至張敬達壯烈殉國。
收到這份重要情報後,李從珂才調兵遣將,派出多路援軍,其中就包括範延光、趙德鈞。前文有敘,在軍事方面,李從珂的戰術思路還是很清晰的,一邊支援晉安寨,一邊去封堵契丹的後路。
而在看到李從珂的動作之後,耶律德光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把指揮部向南轉移,做好了迎戰的準備。而當契丹軍隊走過石會關(太原南面的重要關卡)的時候,還是看不到後唐的一兵一卒。
因爲按照李從珂的調度,後唐的援軍主要分三路:
耀州防禦使潘環負責集結西部的各路軍隊,從今天的陝西北部由西向東,從西面支援晉安寨;
魏博節度使範延光從魏州出發,由東向西橫穿太行山,從東面支援晉安寨;
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從幽州向西,負責切斷契丹軍退路。
另派符彥饒率領禁軍進駐河陽,在黃河邊構築洛陽的第一道防線,隨後又把他派往潞州,作爲支援晉安寨的機動力量,由親信劉延朗做監軍。
然而這支禁軍仰仗鳳翔擁立之功,驕橫難制,根本不聽符彥饒的號令,符彥饒也怕激起兵變而不敢以軍法行事,處處委曲求全。可想而知,這支軍隊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了。
趙德鈞不僅沒有去切斷契丹的後路,反而南下吞併友軍,使得範延光也不敢擅離駐地,可以說趙德鈞以一己之力,幫契丹拖住了三分之二的後唐援軍。
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呢?
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人劉景巖,曾經做過坊州(今陝西省黃陵縣)刺史,有一定的社會人脈和財富,性格豪爽,喜歡結交各路英雄豪傑,總之,就是黑白兩道通吃的帶頭大哥,社會你巖哥。
當時延州彰武軍節度使楊漢章奉命徵集馬匹和“義軍”,支援河東戰事。劉景巖就趁機煽動民衆的不滿情緒,趁楊漢章檢閱部隊時,發動兵變,將其誅殺,隨後擁護劉景巖做彰武軍留後,上表朝廷。李從珂只能答應。
劉景巖的延州兵變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負責西路援軍的潘環,根本沒有按時足量地投入戰場。
這就是契丹人在石會關外看不到後唐援軍的原因。
事實上,河東戰爭到這一刻,才真正進入到相持階段。這種相持體現爲“大圈套小圈”:
小圈是晉安寨,張敬達、楊光遠被圍在晉安寨,攻不足而守有餘,五萬人、一萬馬,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大圈是整個河東地區,契丹與石敬瑭聯軍部署在以太原爲中心的河東戰場,趙德鈞、範延光統領大軍在外圍觀望。
實際上,在趙德鈞觀望的同時,契丹人也在觀望。即便是已經在軍事上對石敬瑭予以了大力援助,但契丹人還是做好了“西貢鐵拳”的準備。
雖然耶律德光把前沿陣地推進到了太原以南,但其輜重及老弱均留在太原以北的虎北口,而且每天都在重複做一件事,那就是每當太陽偏西,全軍緊急收拾行囊包裹,一旦後唐援軍進攻,他們立刻拔營起寨,毫不猶豫地撤退。
不僅僅是“準備”。當潘環帶着西路援軍出現在西面的隰州時,那裏的契丹軍隊立刻選擇後撤;而在看到趙德鈞的大軍穿過太行山後,契丹軍隊的防線也隨之向後收縮。
連石敬瑭自己都承認,他與契丹“本無結好”,之前的關係一直很冷淡。契丹人憑什麼爲石敬瑭賣命呢?
有意思的是,真正與契丹人長期保持着友好關係的,是幽州趙德鈞。在《遼史》的記載中,趙德鈞多次向契丹進貢時令水果,而耶律德光亦有“詔賜趙德鈞”的記載。
這就與前文節點取得呼應,石敬瑭、趙德鈞的使節均抵達契丹,都向契丹提出援助請求。
綜合多方史料分析及邏輯推理,石敬瑭最終提出“賣國三大條”,使契丹冊封其爲中原之主,並非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由趙瑩、桑維翰一次性敲定的,而是通過比較漫長的外交談判,一番相互試探(甚至是三方試探)的討價還價之後,才最終敲定的。而這談判的期間,就是這段詭異的僵持對峙。
契丹人並沒有完全拒絕趙德鈞,也沒有誠心對待石敬瑭,契丹人尚在河東項目與幽州項目之間遊移不定。
趙德鈞率領主力部隊,就駐紮在距離晉安寨僅僅一百裏的地方,而契丹人也做好了隨時拋棄石敬瑭、撤軍北返的準備,然而趙德鈞就是不肯發動攻擊。
這就是李從珂在河東戰場上的機會,主動權卻在趙德鈞手中。
我們可以做個大膽的假設:趙德鈞向北挺進,契丹人北返,晉安寨的張敬達與趙德鈞裏應外合,石敬瑭孤掌難鳴……石敬瑭兵敗身死,趙德鈞兼併河東,至此,黃河以北的全部土地都控制在趙德鈞手中,下一步,趙德鈞要麼與李從珂談判,劃黃河而治,要麼與契丹人談判,在契丹人的支持下,越過黃河,一舉統一黃河兩岸,滅掉李從珂,推翻後唐,趙德鈞登基稱帝,改國號爲“趙”或“燕”……
這就是趙德鈞持觀望態度的原因。只不過他比上述方案更加保守、更加穩妥,他的想法是不與石敬瑭拼,而是保存實力,也保留石敬瑭,讓石敬瑭繼續做河東節度使,咱倆井水不犯河水,這樣既可以保存幽州的實力,又能獲得石敬瑭的支持,然後渡河南下,幹掉李從珂,再登基稱帝。而且在幹掉李從珂之前,還要想盡辦法地敲詐勒索,榨乾李從珂最後一滴油。
不得不說,趙德鈞對石敬瑭和契丹太溫柔、太保守,而對李從珂太粗暴、太激進。他真的是自作聰明,最後就死在了他的“聰明”上。